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 任翔瑞
教育戲劇是以戲劇形式來從事教育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即興、以過程為主的戲劇形式,通過參與性的戲劇學習與“創(chuàng)造性戲劇表演”等活動,去開拓、發(fā)展、表達與交流彼此的理念與感覺。特別是戲劇劇目的生成與展演的過程,綜合了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的元素,讓學生身處其中能夠有一個一體的全方位的審美體驗。在國家大力推進學校美育工作、鼓勵非藝術學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指導下,語文課程借鑒教育戲劇的方法和手段開展教學工作是推進美育的一種有效途徑。
目前,課本劇已經作為教育戲劇的形式之一,在語文教學中被廣泛使用。課本劇是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小學生語言學習的年齡特點、語文綜合活動課的特色以及新課標對語文學習的要求,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寓言故事、成語故事、課文故事、童話故事等內容,運用角色扮演、熱身游戲、教師入戲、“專家的外衣”等教育戲劇方法,在課文教與學的過程實現(xiàn)劇本創(chuàng)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通過經典課本劇賞析、課文元素拆分體驗、學科聯(lián)動展演等環(huán)節(jié)逐漸認識美、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
經典劇目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對經典劇目的賞析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知識儲備等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更多感官和思想上的刺激。通過經常性的優(yōu)秀課本劇的賞析訓練,不僅能讓學生對作品的情境,人物角色的外貌、動作、言語和心理有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與此同時,學生也受到了“服化道”、舞美、音樂等綜合藝術的感染與熏陶,實現(xiàn)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交融與整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給學生線上語文學習增添樂趣,緩解學生居家學習的壓力與不適,我們嘗試設置了每周一期的課本劇賞析課并設計了關于該劇目的學習單,包括《新狐貍與烏鴉》《皇帝的新裝》《完璧歸趙》和《假如》等劇目,引導學生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培養(yǎng)善于欣賞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與生活體驗,為他們更好的舞臺表現(xiàn)打牢基礎。
教育戲劇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它讓學生擺脫課桌的束縛,不拘泥于課文本身,以戲劇游戲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游戲實踐體驗學習的樂趣。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課文元素拆分體驗和戲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滿足學生喜歡游戲的天性,并在游戲教學中建立學生心情放松、敢于表達的課堂氛圍。同時,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情境渲染下的語文元素拆分練習,讓他們更易于去感知中國文化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在此,本人結合部編版一年級課文《小蝸?!贰侗任舶汀泛投昙夐喿x《企鵝寄冰》探討如何借助于教育戲劇進行元素拆分練習,帶領學生體驗和感受語文課文中生命的跳動。
熱身游戲是教育戲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熱身游戲打破彼此的距離,使學生自由地舒展身體,愿意參與課堂。語文課中的熱身游戲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心思考。本人根據自己的課堂經驗,建議提煉所學課文中的元素(環(huán)境、角色等)與學生的生活結合,進行肢體熱身訓練,比如,在《企鵝寄冰》這篇閱讀課文中,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拆分課文元素引導學生進行熱身訓練。
1.放松肢體:同學們可以和教師一起做放松練習,在音樂中自由延展自己的身體,想象自己的身體正在空中慢慢地飛行,闖過火焰,越過冰川。
2.肢體熱身:所有學生在教室里將雙手自然下垂,根據教師給出的節(jié)拍自由行走,在行走中會執(zhí)行穿插停止、幾人抱、企鵝行走等指令,學生需認真聽取并做出相對應動作。完成后,所有同學分為兩個區(qū)域,一個區(qū)域可以有空調或風扇,另外一個區(qū)域最好空間密閉,而后穿插原地走跑、單腿跳等熱身運動。一段時間后學生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冷熱差別,讓學生互換位置,再重復一遍剛才的游戲。
通過以上的元素熱身練習,學生整個身體都活躍起來,為進入課文情境做好了鋪墊。
結合課文中的背景進行情境的想象與體驗,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人生體悟,運用動作、語言和道具去為課文中的元素賦予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將該角色的思想、性格、動作和感情等創(chuàng)造性地展現(xiàn)出來,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興趣和熱情,加深學生對語言、環(huán)境、人物的體會與理解。比如,課文《小蝸?!罚哼@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里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結合課文中的背景進行情境的想象與體驗,將課文中四季的景色進行元素劃分并賦予角色,讓每一個元素都富有生命力,讓每一個季節(jié)都變得靈動。除了課文中提及的每個季節(jié)的元素外,課堂上也可以發(fā)揮小組的力量,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以及發(fā)揮想象,描繪各個季節(jié)最美的風景。本人通過三個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感知四季之美。
1.你們組的季節(jié)除了剛剛提到風景,還可能有什么?
春天:小樹、小草、蝸牛媽媽、小蝸牛、燕子、太陽……
夏天:毛毛蟲、草莓、含羞草、知了……
秋天:蘑菇、蚯蚓哥哥、毛毛蟲姐姐、楓葉、紅紅的海棠果……
冬天:小樹、雪花、梅花、寒風……
2.想象一下這個季節(jié)它們可能在做什么呢?
四季的每一個元素被賦予角色想象,每一個元素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3.你們能通過表演讓大家感受到你們組的季節(jié)風景嗎?(肢體動作、聲音、道具……)四季美景都靈動了起來。
通過元素劃分以及賦予角色的環(huán)節(jié),在全班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小蝸?!分械乃募咀兂闪艘粋€有風景、有味道、有聲音、有人情味的溫情畫面。在四季變化的過程中,學生愛上了四季風景,愛上了《小蝸?!?,愛上了語文。
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今天,學科聯(lián)動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課本劇的展演實現(xiàn)了各學科的聯(lián)結與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課本劇的展演是一個劇本創(chuàng)作、角色扮演、舞臺調度、道具的制作、音樂舞蹈的設計等同時合成的結果,這就需要各學科的聯(lián)結與融合。
通過課文元素拆分,體驗和感受生命的跳動,語文學科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完成劇本的創(chuàng)編。因課堂的感知與體驗,學生對角色的認知和表現(xiàn)更為深刻。通過與美術學科、舞蹈學科、音樂學科的相互依托與融合,可以指導學生完成課本劇展演道具的設計與制作、劇本配樂和舞蹈設計等。在《比尾巴》課本劇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通過《比尾巴》《小壁虎借尾巴》等課文以及資料查詢的方式認識了多種動物的尾巴以及每種動物尾巴的作用,并通過元素練習進行了感知與表達,最終在教師的幫助下生成了劇本《比尾巴》。美術學科在課上進行道具設計制作的指導,課下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完成了表演動物的服裝和道具。舞蹈學科帶領學生練習了劇目開場舞蹈《寶貝寶貝》。教育戲劇搭臺,學科互相融合,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精心準備,最終在學校元旦聯(lián)歡會上共同演繹了本劇目,受到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我們可以想象學生演著自己創(chuàng)編的劇本、身著親手制作的服裝、拿著獨具風格的道具、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在舞臺上盡情地展示自我。這樣的藝術展演,其美育的功用是全方位、深層次、綜合性的,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素質,促進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成長。
教育戲劇作為語文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美育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為推進語文教育改革,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培養(yǎng)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本文中,我主要選擇了小學低學段的三篇課文作為教學案例,從經典課本劇賞析認識美、課文元素拆分體驗感受美、學科聯(lián)動演繹美三方面進行了美育功能的呈現(xiàn)。其中“課文元素拆分體驗”是要通過調動學生的五官、肢體、每一個細胞去感受語文與生活之美,這對語文課程滲透美育的常態(tài)化有著非常實用的效果?!罢n本劇的展演”需要各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通過多次的實踐與積累,形成以語文學科為主線、以課本劇為手段的“課堂教學+課本劇創(chuàng)編排演+課本劇觀演活動”立體化課程體系。只有學科聯(lián)動,共同演繹美,美育的效果才會形成合力,成就學生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