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茜
“我是生的守門員,你是死的擺渡人。”當網絡劇《三悅有了新工作》中身為醫(yī)生的羅大淼(梁靖康 飾)對著新晉遺容化妝師趙三悅(周依然 飾)說出這番話時,彈幕里一片贊譽聲。這部B站獨播劇題材小眾,也非流量陣容,卻憑借嶄新的觀察視角和別具一格的故事內容,拿下豆瓣8.3、B站9.6的評分,成為近期劇集市場上的一匹黑馬。
劇集講述“躺平”少女趙三悅因母親不理解自己而離家出走,陰差陽錯到殯儀館擔任遺容化妝師。她在這里見證了眾多往生者的人生故事,并在幫助他們走完人生最后旅程的過程中,感悟生死,與自己達成和解,獲得了職業(yè)和人生的成長。劇集通過趙三悅的視角,以幽默、溫暖的方式,帶領觀眾了解遺容化妝師這一不為大眾所熟知的職業(yè),傳達“認真告別,用力相見”的溫情生死觀。
該劇導演李漠曾執(zhí)導高分劇《我在他鄉(xiāng)挺好的》,編劇游曉穎此前作品《相愛相親》《我的姐姐》也是口碑佳作,兩人此番聯手,為觀眾奉獻了一出好戲。近日,李漠接受《綜藝報》專訪,分享了該劇幕后創(chuàng)作故事。
聚焦當代年輕人成長
“我第一次拿到劇本的時候,就覺得扎實、細膩。”李漠表示,最打動他的是對當代年輕人成長的探討,劇本完整地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的成長過程。故事發(fā)生在殯儀館,涉及很多不同的家庭,帶出許多話題,融入了編劇游曉穎對生命的思考,這些都很吸引他。
在當導演之前,李漠做過很長一段時間老師,教一些95后的學生影視剪輯和視聽語言。作為導演,他也非常關注年輕人的生活現狀,這也是其作品一以貫之的母題。前作《我在他鄉(xiāng)挺好的》,聚焦80后、90后都市異鄉(xiāng)人的真實生活,用寫實且溫暖的筆觸,鼓舞人們找回生活的本心與內心的歸屬感;《三悅有了新工作》圍繞職場、人際關系、與父母之間的代溝等,講述年輕人的成長與蛻變。李漠笑言,可能一個導演一輩子都在拍同一種母題,“雖然題材不同,但歸根結底討論的都是同一件事?!?/p>
《三悅有了新工作》播出后,其輕喜劇和生活流敘事下的細節(jié)真實,引發(fā)不少年輕觀眾共鳴:“職場偏見、家庭雞毛、人生目標……三悅是我們每個人,但每個人的路徑都不同?!薄跋矂〉膬群耸潜瘎?,直面悲劇是治愈?!薄斑z容化妝師是份很值得存在的工作,他們還原生命最真實的溫度,留給死者最后的體面,三悅讓更多人看見了這個職業(yè)背后的意義?!?/p>
展現殯葬行業(yè)現狀
“躺平”少女趙三悅的自我成長是這部劇的主線,與此同時,《三悅有了新工作》也是一部行業(yè)劇。劇集展現了殯葬從業(yè)者辛酸苦楚的一面,如趙三悅的兩位同事——遺容化妝師周婭男、殯儀館主持人梁格格,因為職業(yè)的關系,一個屢屢相親未果,一個在兼職中被辭退。以及日常生活中,她們把目的地設為殯儀館會很難打到車;租房時因在殯儀館工作被房東拒絕等。同時,劇集也展現了該行業(yè)存在的重要意義,作為陪伴往生者的最后一站,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給逝者尊重,給生者撫慰。
李漠表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死亡與殯葬,都是忌諱的話題。但每個人都終將面對死亡,我想,以平靜的心態(tài)正視它,要比掩耳盜鈴般無視理智得多?!彼M杂哪?、溫暖的方式,帶領觀眾了解遺容化妝師這一不為大眾所熟知的職業(yè),破除大家對殯儀館工作的刻板偏見。
開機前,李漠和團隊調查學習了全國各地的殯葬習俗,了解殯儀館的工作方式?!爸袊鴮嵲谑翘珡V博了,不同地域、民族,都有著不同的殯葬風俗。其中的差異,可謂天南海北。落實到具體拍攝,我們只能管中窺豹地展示中國殯葬行業(yè)的冰山一角,通過盡可能地還原現實,來展現死亡與離別?!?/p>
劇組在珠海的一家殯儀館取景,李漠發(fā)現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心態(tài)都特別平和,殯儀館也并非外界想象中那般可怕,“它就像一座大花園,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人在這里出殯,有人傷心難過,有人告別釋懷。這是每個人都回避不了的地方,也是一個有大愛的地方?!?/p>
《三悅有了新工作》由單元劇組成,每位往生者都擁有一段“定制”的告別儀式,或像一場展覽,或是一出童話劇……創(chuàng)作時,李漠有意將這些告別儀式拍得浪漫、寫意,“這部劇的創(chuàng)作重點是人物和情感,讓觀眾通過三悅這個人物去面對死亡和離別,理解生命中的美好,珍視自己擁有的生活。所以,這部劇不是講死亡,而是講生活?!?/p>
在群像戲中見眾生
作為貫穿始終的人物,趙三悅最大的特點是直率、真實、年輕。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演員周依然早早進組,跟著殯儀館的師傅們參觀、學習,“她是個很有天賦的演員,在情緒體驗、人物共情等方面,都處理得很好?!崩钅硎尽?/p>
通過趙三悅的視角,劇集描摹了不同往生者的人物群像,同時探討了安寧療護、遺體捐贈等社會議題。李漠感慨,“這部劇的群像戲特別難拍?!庇捎诔鰣鋈宋锉姸?,每個演員可能就兩三場戲,卻一上來就是生離死別,因此李漠需要花大量時間和演員聊戲,豐滿人物的背景,“這個人物是誰,他來自哪里,家庭關系如何,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何看待死亡?一聊就是四五個小時?!彪m然費盡心力,但在李漠看來,該劇的閃光之處也在這些群像身上?!耙屓龕傄姳娚層^眾見眾生,眾生相就是刻畫重點,如果表演不走心,觀眾也不會感動?!?/p>
李漠表示,這是一部特殊的職業(yè)劇,“我試著用更多的主觀視角去化解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對殯葬行業(yè)的誤解。死亡并非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必經階段。當我們了解死亡是什么的時候,就會發(fā)現生命的意義?;蛟S,也就找到了振作奮進的理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