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陽
近年來,對卵圓孔未閉(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研究發(fā)現(xiàn),PFO伴發(fā)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所致的矛盾性栓塞與不明原因腦卒中、減壓病及偏頭痛等疾病關系密切[1-3],而隨著PFO封堵手術的增多,臨床對PFO的檢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常用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右心聲學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右心聲學造影(contrast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c-TEE)等四種超聲檢查方法對PFO進行診斷,其中TEE方法既往被認為是診斷的“金標準”[4,5],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TEE檢查方法也存在一些假陰性。本研究對這四種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旨在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參考。
1.1 對象 選取我院2020-12至2021-11臨床疑似PFO和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聲學造影(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c-TCD)陽性患者87例,其中男63例,女24例,平均(49.54±15.27)歲。納入標準:(1)年齡20~83歲;(2)意識清楚,能夠配合食管超聲檢查;(3)病歷資料完整,圖像采集、存儲清晰,可以脫機分析。排除標準:(1)不能配合完成檢查;(2)圖像顯示不清晰,不能明確做出診斷;(3)明確的房間隔缺損、肺動靜脈瘺及已提示心血管系統(tǒng)有異常通路,連接異?;蜃枞圆∽?。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本研究使用飛利浦公司EPIQ7C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備S5-1成人探頭、X7-2t食管探頭,探頭頻率S5-1:2~4 MHz,X7-2t:4~7 MHz;右心聲學造影劑使用5%的碳酸氫鈉4 ml+維生素B66 ml混合。對同一患者先行TTE,后行c-TTE,再行TEE,最后行c-TEE,4項檢查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由同一醫(yī)師團隊依次進行。
1.2.1 TTE 患者取仰臥位和左側臥位,選擇大動脈短軸、心尖四腔心及劍下雙心房切面,重點觀察卵圓窩處雙層組織回聲,判斷有無斜行縫隙,運用彩色血流,觀察有無分流,并指導患者進行Valsalva動作(Valsalva maneuver,VM),提高檢出率。
1.2.2 c-TTE 在患者右手肘部靜脈位置建立留置針,指導患者練習VM并掌握要點?;颊呷∽髠扰P位,快速推注造影劑,心尖四腔心切面觀察靜息狀態(tài)下及 VM后左心腔有無微氣泡信號,儲存圖像并逐幀回放,記錄氣泡最多的一幀,讀取氣泡數(shù)量進行右向左分流評定分級。
1.2.3 TEE 患者檢查前空腹6~8 h,保持清醒狀態(tài),簽知情同意書,口含咬口器在檢查助手指導下練習VM;口含達克羅寧局麻膠漿麻醉滿意后,取左側臥位,食管探頭伸入患者食管中段水平,45°~90°多角度對房間隔進行掃查,明確隧道長度、原發(fā)隔活動度、有無房間隔膨出瘤、歐氏瓣長度、分流角度、孔徑大小、繼發(fā)隔厚度,觀察靜息狀態(tài)下及 VM后卵圓孔處彩色分流等情況。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實時記錄存儲,以便后期回顧分析。
1.2.4 c-TEE 取食管中段 45°~90°切面,顯示出房間隔原發(fā)隔與繼發(fā)隔間明確的縫隙,余操作方法同 c-TTE,重點觀察卵圓孔處有無過隔微泡。
1.3 評價指標
1.3.1 PFO診斷標準 二維及彩色多普勒檢出房間隔卵圓窩處原發(fā)隔和繼發(fā)隔兩層組織存在,無明顯缺失,可見斜行裂隙,彩色血流顯示斜行分流;右心聲學造影檢查顯示在右心腔顯影后3~5個心動周期內(nèi),微氣泡信號通過未閉卵圓孔分流至左心腔。
1.3.2 VM完成度評價 囑患者深吸氣鼓腹、屏氣持續(xù)時間大于10 s,而后迅速呼氣,以患者屏氣后腹部隆起,圖像中房間隔發(fā)生向左房側偏移為有效。
1.3.3 造影劑密度評價 造影劑推注后,右心腔內(nèi)造影劑顯影應細小均勻且充滿,如造影劑微氣泡數(shù)量過少,顯影稀疏,或滯留時間過短,可揉捏患者右上臂,適當提升造影劑顯影密度;如需重復注射造影劑,2次相隔5 min以上。
1.3.4 左心腔內(nèi)微泡數(shù)量評價 0級,無氣泡;Ⅰ級,1~10個氣泡;Ⅱ級,11~30個氣泡;Ⅲ級,>30個氣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FO檢出率 四組間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組間比較,c-TEE組高于c-TTE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c-TTE與TEE兩組間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65)。其中c-TEE方法檢出合并房間隔膨出瘤34例,合并長下腔靜脈瓣和Chiari網(wǎng)41例,長隧道型PFO(隧道長度≥8 mm)27例。
表1 四種超聲檢查方法PFO 陽性檢出率比較 [n=87;(n;%)]
2.2 c-TTE和c-TEE RLS分流統(tǒng)計 VM后,c-TEE組PFO的檢出率高于c-TTE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c-TTE方法PFO-RLS評價:Ⅰ級分流5例,Ⅱ級分流19例,Ⅲ級分流23例。c-TEE方法PFO-RLS評價:Ⅰ級分流17例,Ⅱ級分流28例,Ⅲ級分流26例。
表2 c-TTE和c-TEE卵圓孔未閉右向左分流檢出率比較 [n=87;(n;%)]
胎兒時期,血液由壓力高的右側心房經(jīng)卵圓孔單向分流到壓力低的左側心房,所以卵圓孔是心內(nèi)血液循環(huán)的重要通道,出生后,隨著左右兩個心房壓力的變化,卵圓孔瓣覆蓋卵圓孔,并相互融合,房水平分流消失。若2歲以后該通道仍未充分閉合,稱為PFO[6]。成年人PFO的發(fā)生率約為25%,長期存在的PFO會造成房水平的分流,分流方向取決于左右心房間的壓力差。PFO-RLS可致矛盾性栓塞形成,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不明原因腦卒中、偏頭痛及減壓病等[7],所以及時準確診斷PFO可以為臨床進一步治療提供幫助。
目前,臨床上主要依賴超聲心動圖來診斷PFO,常使用TTE、c-TTE、TEE以及c-TEE技術,這四項技術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TTE方法方便快捷,無禁忌證,無創(chuàng)傷,可重復性高,但當患者伴有過度肥胖、肺氣腫、胸廓畸形等病變時,圖像顯示不清晰,極易漏診。c-TTE技術操作簡單,價格低廉,安全性好,可以不受血流方向與聲束夾角的影響,利用肉眼對微泡的敏感性,輔以標準VM,提高了PFO-RLS的檢出率,但該方法的缺點也是受限于二維聲窗條件,且觀察切面較為單一,無法清晰顯示PFO解剖結構,呼吸動度及肺氣干擾均會影響圖像質(zhì)量,尤其是VM后圖像移動較大,對于一些少量分流微泡不易捕捉,容易漏診,造成假陰性。TEE方法能夠避開肺部氣體,胸壁等因素影響,進入食管近距離觀察心臟,清晰顯示卵圓孔未閉結構形態(tài)[8,9],進一步明確隧道長度、分流角度、孔徑大小、繼發(fā)隔厚度等細微結構,被認為是診斷 PFO 的“金標準”[4,5],但該檢查方法屬于半侵入性檢查,操作復雜且有一定禁忌證,部分患者難以接受,檢查中也可能存在分流角度顯示不佳,雙房壓差不夠,以及受雜亂血流影響而觀察不到分流導致不能確診的情況[10,11]。c-TEE方法是在TEE基礎上,克服聲束和夾角影響,清晰顯示卵圓孔處細微結構,利用肉眼對微泡的高敏感性,捕捉到通過卵圓孔進入左房的微氣泡,提高了PFO的檢出率,并且可以通過左房內(nèi)微泡來源方向和數(shù)量鑒別是否存在肺動靜脈瘺及其他疾病,其缺點和TEE檢查一樣都屬于半侵入性檢查,有一定風險和禁忌,患者配合度低,另外,不標準的VM可能無法真正提升右房壓力,存在低估右向左分流等級的可能。
在PFO檢出率方面比較,既往報道均認為TTE方法檢出率不高[12,13]。而TEE、c-TTE及c-TEE檢出率高低的比較報道不一,齊紅艷等[13]報道TEE及c-TTE均高于TTE,且PFO越小優(yōu)勢越明顯。另有研究認為,c-TTE對PFO-RLS的檢出率明顯高于TEE[14,15],c-TEE的靈敏度和準確度都低于c-TTE[16-18]。還有研究顯示,TEE聯(lián)合c-TTE能夠顯著提高PFO的檢出率[11,13,19-21]。本研究發(fā)現(xiàn),四種方法中TTE方法檢出率最低(26.4%),這與文獻[12,13]報道一致。TEE方法(64.4%)和c-TTE(54.0%)檢出率略低,雖然兩者方法不同,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也說明這兩種方法在PFO檢出率方面差別不大,臨床上可依據(jù)患者病情不同做出相應選擇。c-TEE方法檢出率最高(81.6%),研究中就有24例c-TTE和15例TEE未檢出PFO,而c-TEE有陽性發(fā)現(xiàn)得以確診的病例。分析發(fā)現(xiàn),c-TEE方法其實就是結合了c-TTE和TEE的優(yōu)點,既能近距離清晰顯示卵圓孔處的細微結構,又能敏銳捕捉到每一個過隔的微泡,進一步提高了PFO的檢出率。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研究中,為了使患者VM標準一致,在c-TTE檢查時我們未使用外接吹氣測壓裝置,而是選擇與c-TEE方法一樣,通過讓患者深吸氣鼓腹屏氣,提升右房壓力。在c-TEE檢查中我們通過觀察房間隔偏移情況,判斷VM的有效性,由于圖像局部放大,顯示清晰,即使極少的分流微泡,也幾乎不會漏過,這也是本研究中VM后c-TEE組檢出率高于c-TTE組的原因。而如果我們使用外接吹氣測壓裝置,在保證患者能夠完成標準的VM條件下,即吹氣壓力達到40 mmHg,持續(xù)時間長于10 s,可以確定c-TTE方法在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級的準確性上應該最高。c-TEE和TEE另一方面的優(yōu)勢是能夠精確測定靜息狀態(tài)下和VM后PFO的大小,排查一些高危特征,如是否是長隧道型PFO,是否合并活動度較大的房間隔膨出瘤,有無長下腔靜脈瓣和Chiari網(wǎng)等,發(fā)現(xiàn)更多有價值信息,為下一步封堵手術提供更佳指導意見,這是TTE和c-TTE方法檢查時很難做到的。本研究的不足是c-TEE檢查時VM不夠標準,導致右房壓力提高不夠,不利于微氣泡右向左分流,造成分流半定量分級的低估,因此如何真正有效提高c-TEE檢查時VM完成度并進行量化,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此外,本研究樣本量偏少,會對統(tǒng)計分析結果產(chǎn)生影響,有待后續(xù)進一步大樣本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在PFO的日常檢查工作中,不可能要求每一位患者都進行這四種檢查,而應該針對患者的不同病情及科室現(xiàn)有醫(yī)療技術條件選擇相適應的檢查方法。但若要詳細了解PFO的結構形態(tài)、排查高危因素及在PFO-RLS分級評定方面得到更多有價值信息,c-TEE方法較其他三種方法更具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