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發(fā)義
(湖北省巴東縣林業(yè)局,湖北 巴東 444300)
紅豆杉是紅豆杉屬植物的通稱,屬珍稀物種。紅豆杉是一種抗癌植物,通過紅豆杉提取的紫杉醇抗癌效果突出,有著“治療癌癥最后一道防線”的美稱,同時紫杉醇在高血壓、高血糖、痛經、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方面也有著顯著的效果[1]。紅豆杉木可用于高級保健藥枕、茶杯等的制作,具備良好的強身健體功效。紅豆杉可吸收甲醛、一氧化碳、二甲苯、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可凈化空氣[2]。另外,紅豆杉造型優(yōu)美,非常適宜作為室內觀賞性植物。但是,紅豆杉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較高,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緩慢、再生能力差,隨著人們的開發(fā)利用紅豆杉資源迅速減少,已經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基于此,對紅豆杉適宜的生長條件深入研究,探尋科學的人工種植方式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4]。
近年來,在紅豆杉人工種植方面開展的研究較多,但是多數研究人員將研究重點放在整地、造林等栽植技術對紫杉醇含量的影響上[5]。紅豆杉是一種對光照極為敏感的植物,光照強度會對紅豆杉幼苗的生長造成直接影響[6]。基于此,本研究擬通過研究不同遮光強度對紅豆杉生長及枝葉產量的影響,以探究遮光強度與紅豆杉生長間的相互關系,希望能夠為紅豆杉的人工種植提供參考及借鑒。
試驗地點位于巴東縣,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4.0~23.0 ℃,年平均無霜期為238 d,年平均生長期為271 d,年平均日照時長為1500 h。
試驗用紅豆杉為苗高、地徑基本一致,健康的2年生紅豆杉一級壯苗。
2020年2月11日,在試驗基地內對紅豆杉雙株帶狀種植。將畦面控制為110 cm,畦內行株距為70 cm×110 cm,將畦間株距控制在90cm。本試驗共設置4個不同處理,分別用黑色遮陽網將遮光度控制在CK處理(全光照,遮光度0%)、T25(遮光度25%)、T50(遮光度50%)、T75(遮光度75%)。各處理分別重復3次,共12個試驗小區(qū)。在各試驗小區(qū)內分別種植30株紅豆杉植株。嚴格按照相關國家及行業(yè)標注要求對紅豆杉進行種植管理。
2020年2月11日,隨機在12個試驗小區(qū)內分別挑選10株具備代表性的紅豆杉,并測量其株高、主莖高、基莖粗。于2021年5月12日,測量各植株株高、主莖高、基莖粗并計算株高增長量、主莖高增長量、基莖粗增長量,記錄當年生一級分枝數、二級分枝數、一級總分枝數等。采集紅豆杉葉片,測量水分含量、葉綠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
其中葉綠素含量采用分光光伏法[7]測量;水分含量參照鄭鵬坤等[8]的方法;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9,10]測量。
采用Excel 2007處理數據,采用SPSS 19.0 對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遮光對紅豆杉生長特性的影響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遮光度的提升、光照強度的減弱,紅豆杉成活率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以T50處理紅豆杉成活率為最高(90.69%),其余各處理由高到低分別為T75處理(74.85%)、T25處理(64.32%)、CK處理(50.65%),其中T75處理與T25處理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紅豆杉株高增長量差異顯著,T25處理、T50處理、T75處理株高增長量均明顯高于CK處理,T25處理、T50處理、T75處理3個處理紅豆杉株高增長量差異不顯著,在12.09~15.94 cm之間;隨著遮光程度的增加,紅豆杉植株主莖高增長量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T50處理主莖高增長量為最大,達到了15.94 cm,而CK處理主莖高增長量為最低,僅6.44 cm,T25處理及T75處理居中(二者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紅豆杉基莖粗增長量差異顯著,各處理變化趨勢為:T50處理(1.94 mm)>T75處理(1.75 mm)>T25處理(1.25 mm)>CK處理(0.74 mm);不同遮光度紅豆杉一級分枝數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紅豆杉二級分枝數差異顯著,其中T50二級分枝數為最高(5.34個),CK處理和T25處理為最低(二者差異不顯著);不同遮光度處理會對紅豆杉總分枝數造成直接影響,從表1中可以看出,總分枝數以T50處理為最高,明顯高于CK處理、T25處理、T75處理(三者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紅豆杉平均枝葉產量差異顯著,以CK處理為最低,T50處理、T75處理、T25處理分別比CK處理高出了40.56%、34.50%、25.01%。
遮光對紅豆杉葉綠素、可溶性糖、水分含量的影響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遮光會對紅豆杉葉綠素含量造成顯著影響。從葉綠素a含量來看,不同處理紅豆杉葉綠素a含量差異顯著,隨著遮光程度的增加,紅豆杉葉綠素a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T50處理葉綠素a含量為最高(1.17 mg/g),CK處理為最低(0.43 mg/g),T25處理(0.83 mg/g)與T75處理(0.84 mg/g)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葉綠素b含量與葉綠素a含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即T50處理>T25處理>T75處理>CK處理,其中T25處理與T75處理差異不顯著;隨著遮光程度的增加,光照強度的降低,葉綠素a/b呈逐漸降低趨勢,以CK處理為最高(3.31),其余依次為T75處理(2.71)、T50處理(2.54)、T25處理(2.52),但是T75處理、T50處理、T25處理三者間差異不顯著。不同遮光處理對紅豆杉相對含水量影響不顯著。遮光處理對紅豆杉可溶性糖含量也存在顯著影響,其中處理CK與處理75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顯著,明顯低于T50處理及T25處理。
表2 遮光對紅豆杉葉綠素、可溶性糖、水分含量的影響
在遮光度為50%時,紅豆杉成活率、株高增長量、主莖高增長量、基莖粗增長量、二級分枝數、總分枝數、平均枝葉產量各指標均達到了最大值,明顯高于其他處理,而李真子等[10]發(fā)現,50%黑色遮蔭網處理最有利于紅豆杉樹高、地徑、側枝樹、地上部位生物量、地下部分生長量、全株生物量、地下部分主根長和地下部分主根徑 8個生長指標,這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說明紅豆杉適宜生長在弱光照環(huán)境內,但是需要注意,過度遮光也會對紅豆杉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11]。
隨著遮光程度的增加,光照強度的減弱,紅豆杉葉綠素a含量及葉綠素b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這表明適度遮蔭可促進葉綠素a、葉綠素b的合成,50%遮光處理則是最為有利的條件,這與孫佳音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可能與紅豆杉適宜生長于短日照環(huán)境有關[13,14]。在遮光處理后,紅豆杉葉綠素a/b明顯降低,這可能是由于在遮光條件下,以藍紫光為主的散光占比增加,葉綠素a向葉綠素b的轉化加快,所以葉綠素b含量提升,這樣更有利于吸收藍紫光[15]。
本研究發(fā)現,在50%遮光條件下,紅豆杉葉片可溶性糖含量為最高,這表明50%的遮光條件非常適宜糖的轉化以及積累。相關研究表明,在高等植物代謝過程中,可溶性糖能夠起到有效的調節(jié)作用,可利用可溶性糖含量以衡量植物的抗寒性,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植物抗寒性越強[16,17]。
適度遮光處理能夠有效提升紅豆杉成活率、株高增長量、主莖高增長量、基莖粗增長量、二級分枝數、總分枝數、平均枝葉產量、葉綠素a含量、葉綠素b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葉綠素a/b數值,表明適度遮光更有利于紅豆杉的馴化栽培以及生長,而50%遮光處理是最佳的遮光條件,適宜在四川省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紅豆杉栽培時大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