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豪郁達夫在《杭州的八月》中說:“杭州的廢歷八月,也是一個極為熱鬧的月份。自七月半起,就有桂花栗子上市了。一入八月,栗子更多,而滿覺隴南高峰翁家山一帶的桂花,更開得來香氣醉人。八月之名桂月,要身入到滿覺隴去過一次后,才領(lǐng)會得到這名字的相稱?!痹谟暨_夫的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追憶故鄉(xiāng)杭州。而彌漫桂香的農(nóng)歷八月,成了他跌宕人生中的一段暖色時光。
杭州種植桂花樹已有近千年歷史,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每到秋天,西湖四周處處盛開“金黃”,觀賞桂花的游人紛紛慕名而至,桂香飄逸在空氣中,令人沉醉。
唐朝詩人宋之問游覽靈竺山時,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美好詩句,贊美杭州靈竺地區(qū)秋天盛開的桂花。相傳,在唐代,有一年中秋節(ji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照得滿世界晶亮晶亮。半夜時分,靈隱寺的燒火和尚德明到廚房去燒粥,仰頭一望,見有無數(shù)珍珠般金黃色的小顆粒從月亮里落下來,紛紛掉在寺邊的山峰上。于是,德明去山峰上撿回了滿滿一兜飽綻如黃豆大的小顆粒,拿去給智一老和尚看。智一細細看了一會說:“月宮里有一株大桂樹,說不定這就是吳剛砍桂樹落下來的桂子呢!”于是,他們便把那些小顆粒種在寺前寺后的山坡上,到第二年中秋節(jié),桂樹就長得又高又大,德明和尚就按照桂花的不同色彩,把它們叫作金桂、銀桂、丹桂……從那時起,西湖四周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桂花,而靈隱寺邊掉落桂子的山峰被稱為月桂峰。
傳說中,月宮不但有嫦娥、玉兔、吳剛、桂樹,還有一只蟾蜍,所以月宮又被稱為“蟾宮”,古時將科舉考中狀元稱為“蟾宮折桂”。毛澤東著名詞作《蝶戀花·答李淑一》中寫道:“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宵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他以浪漫主義手法,借神話傳說懷念革命先烈。
南宋學者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一書中,有一道名為廣寒糕的點心:“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和米春粉炊作糕。大比歲,士友咸作餅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讖?!闭f的是,南宋時,凡是讀書人赴京(臨安即杭州)趕考,朋友們都會取桂花和入大米中做成廣寒糕互贈,以取“廣寒高甲”即“蟾宮折桂”、高中狀元之意。廣寒糕其實就是現(xiàn)在的桂花糕。
除了廣寒糕,《山家清供》還講到,在南宋時,士大夫們流行釆桂花曬干后作香,在讀書喝酒時,將桂香放入古鼎(銅香爐、膽瓶)點燃,營造一種清雅的氣氛。林洪的友人童用師禹詩云:“膽瓶清氣撩詩興,古鼎余葩暈酒香?!币馑际钦f,膽瓶中的桂花香氣引發(fā)了寫詩的興趣,古香爐中的余花隱約散發(fā)出酒香之味,可以說是寫出了桂花的情趣。
現(xiàn)在,杭州的點心店采用糯米磨粉做成桂花糕,吃來口感富有韌性,又有桂花香味,是中秋時節(jié)的一道傳統(tǒng)美食,尤以百年老店知味觀與樓外樓做得好吃。此外,桂花還可用來做豬油玫瑰糕、桂花條頭糕、桂花栗子藕粉、桂花芝麻包及桂花糖等。桂花還是一味藥材,有祛痰止咳、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藥食同源的桂花,可說是用途廣泛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