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桑明麗
(江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200)
操太林通過對某上跨橋車輛撞擊橋墩事故進行損傷檢測,結合有限元分析軟件模擬受撞擊橋墩撞擊狀態(tài),驗算其結構受力穩(wěn)定性,得出其在損傷狀態(tài)下的承載能力,判定其損傷程度。劉錫軍測定橋梁的動力特性,將測定結果通過MATLAB 語言編程進行頻域識別分析,對比驗證了運用MATLAB 進行頻域識別分析的可行性。郭國會等研究者通過對一簡支梁的頻變比進行分析,確定了該梁的損傷部位以及損傷程度,結合攝動理論,得到結構的頻變比與結構損傷位置關系的函數(shù)。鄒蘭林等研究者通過對173 座目標橋梁的頻率校驗系數(shù)的測量分析,修正頻率校驗系數(shù)和撓度校驗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式,總結一種依靠上述系數(shù)評定橋梁結構承載能力的方法,根據(jù)靜載試驗測量結果,得到撓度校驗系數(shù)的取值范圍,通過關系式,換算出與之相對的頻率校驗系數(shù)評定標準。
現(xiàn)以上述研究為基礎,提出一種依靠頻率校驗系數(shù),診斷橋梁損傷程度的方法。對實際工程中的102座橋梁進行測量和理論計算,對測量結果和理論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得到撓度和頻率校驗系數(shù),建立這兩個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按撓度校驗系數(shù)及頻率校驗系數(shù),對橋梁的損傷程度進行定義,損傷程度共分為六個等級。同時結合某工程實例,通過Ansys 理論計算得到頻率系數(shù),通過結構脈動試驗得到其實際頻率系數(shù),分析兩者之間的誤差,評定該橋梁的損傷程度。
為評定橋梁結構的承載力,首先通過荷載試驗得到橋梁的實測結構彈性變位,再通過計算得到橋梁的理論結構變位,兩者比值即為橋梁的校驗系數(shù),表達式如下:
式(1)中:S為試驗荷載作用下實際測量的結構彈性變位;S為試驗荷載作用下理論計算結構變位。
因為通過結構剛度可同時得到結構撓度和頻率,所以可以通過結構剛度的轉換得到結構撓度和頻率的關系,進而得到兩者校驗系數(shù)之間的函數(shù)表達式。
以圖1 所示的簡支橋梁為例,其撓度計算式為:
圖1 簡支橋梁結構
式(2)中:為集中 力;為計算跨徑;為截 面抗彎剛度。
將式(2)代入式(1)可得撓度校驗系數(shù)η為:
式(3)中:f為截面的實測撓度;f為截面的理論計算撓度;EI為截面的理論計算抗彎剛度,EI為截面的實測抗彎剛度。
由公式(3)可知,在結構幾何參數(shù)一定的條件下,撓度校驗系數(shù)主要反映實測撓度對應的結構剛度與理論計算撓度對應的剛度比。簡支結構頻率與剛度之間的關系為:
式(4)中:為簡支結構基頻;為截面的抗彎剛度;為簡支結構均布質量。
引入頻率校驗系數(shù)η,兩者之間的關系表示為:
式(5)中:ω為實測結構頻率;ω為理論計算頻率。
由于頻率是整體結構的屬性,而撓度則反映各控制截面的變形,為了統(tǒng)一比較,以最不利撓度校驗系數(shù)為參數(shù),建立頻率校驗系數(shù)與撓度校驗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這導致實測結果與理論結果之間存在差異,且結構撓度對應結構的靜剛度,而頻率對應結構的動剛度。相關研究表明,結構動剛度與靜剛度之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導致理論頻率校驗系數(shù)與實測頻率校驗系數(shù)之間存在差異。通過對實際工程中的102 座橋梁(主要為省內(nèi)高速公路的簡支梁橋及連續(xù)梁橋)的回歸分析建立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對式(5)進行修正,修正后如式(6),如此可以消除以上因素對頻率校驗系數(shù)的影響。頻率與撓度校驗系數(shù)關系回歸曲線見圖2。
圖2 頻率與撓度校驗系數(shù)關系回歸曲線
把撓度校驗系數(shù)1.00、1.05、1.10、1.20、1.50 五個等級分別代入回歸公式(6)求得頻率校驗系數(shù)對應值,見表1。
表1 撓度校驗系數(shù)與頻率校驗系數(shù)的關系
根據(jù)表1,按撓度校驗系數(shù)η及頻率校驗系數(shù)η,把橋梁的損傷程度分成六個等級,見表2。
表2 橋梁損傷程度等級
處于臨界損傷狀態(tài)的橋梁,橋梁可能存在輕微的損傷,但沒有達到需要養(yǎng)護的程度,橋梁仍可正常使用;處于輕微損傷狀態(tài)的橋梁,應對其進行定期檢測,以防損傷程度加深;處于中度損傷狀態(tài)的橋梁,其承載力降低10%左右,應對其進行中等級別的維修;處于嚴重損傷狀態(tài)的橋梁,其承載力降低20%左右,應對橋梁降低荷載等級使用,并對其進行大修;處于危橋狀態(tài)的橋梁,橋梁已經(jīng)不能使用,應盡快對其進行封閉處理,以防出現(xiàn)重大安全事故。
龍王廟大橋位于G60 滬昆高速公路(溫家圳至厚田段)K277+030m 樁號處。主橋及副孔橋面橫向布置:1.75m(人行道)+0.5m(護欄)+11.75m(行車道)+0.5m(護欄)+2m(中央隔離帶)+0.5m(護欄)+11.75m(行車道)+0.5m(護欄)+1.75m(人行道),總寬度為31m;上、下行線分離設置,全長2077.8m。設計荷載:汽車-超20 級,掛車-120,人群3.5kN/m。大橋上部構造分布:主橋為(65+4×100+65)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采用分段懸臂澆筑施工箱梁;主橋主墩采用2 塊6×2.5m 板式墩,基礎采用82.5m 的鉆孔灌注樁;邊墩采用2 塊6×2.0m 板式墩,基礎采用42.5m 的鉆孔灌注樁。副孔采用2 塊6×1.4m 板式墩,基礎采用41.8m 的鉆孔灌注樁。
采用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動態(tài)測試系統(tǒng)(INV 動態(tài)測試系統(tǒng))及941-B 拾振器,對龍王廟大橋主橋主梁、墩柱進行脈動試驗。在主3墩、主4墩、主5墩墩頂各布置一個順橋向水平拾振器和一個橫橋向水平拾振器,在主2墩-主6墩間各跨主梁跨中位置各布置一個豎向拾振器。
龍王廟大橋各階實測振動頻率與對應理論值比較見表3-表5。
表3 龍王廟大橋(主3#墩及主3#-主4#墩間)主橋各階實測振動頻率與對應理論值比較
表4 龍王廟大橋(主4#墩及主4#-主5#墩間)主橋各階實測振動頻率與對應理論值比較
表5 龍王廟大橋(主5#墩及主5#-主6#墩間)主橋各階實測振動頻率與對應理論值比較
由表3-表5 可知,主橋3-5墩及各跨實測各階頻率基本一致,各階實測振動頻率與理論計算的比值在0.928~1.274 范圍內(nèi),主橋實測阻尼比范圍在0.022~0.050 內(nèi),實測結果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主4墩曾被重型船只撞擊并出現(xiàn)局部混凝土破損,通過對橋梁進行動態(tài)試驗檢測分析,得出:主4墩與主3墩、主5墩所測各階頻率基本一致,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
由表3-表5 可知,龍王廟大橋豎橋向振動實測值與理論值比值介于0.977~1.274 之間,說明該橋豎向彎曲剛度基本達到設計要求。橫橋向振動實測值與理論值比值(即頻率校驗系數(shù))為0.929,說明該橋橫橋向剛度不足,評定標度為4(中度損傷),需對其進行中等等級維修。
綜上所述,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以撓度與頻率的理論公式推導為基礎,采用實際工程檢測的實測數(shù)據(jù),回歸分析建立撓度校驗系數(shù)與頻率校驗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如下:
第二,根據(jù)撓度校驗系數(shù)及頻率校驗系數(shù),對橋梁現(xiàn)狀損傷程度進行定義,分成六個等級。完好狀態(tài):η<1.00,η>0.998;臨界損傷狀態(tài):1.00 ≤η<1.05,0.973 <η≤0.998; 輕微損傷 : 1.05 ≤η<1.10,0.950 <η≤0.973;中度損傷: 1.10 ≤η<1.20,0.907 <η≤0.950; 嚴重損傷 : 1.20 ≤η<1.50,0.807 <η≤0.907;危橋:η≥1.50,η≤0.807。
第三,龍王廟大橋橫橋向振動實測值與理論值的比值(即頻率校驗系數(shù))為0.929,說明該橋橫橋向剛度不足,評定標度為中度損傷,需對其進行中等等級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