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敏,周 鑫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中共的第十八次全會中強調,大學教育是中華文化傳播的最關鍵的戰(zhàn)略資源,當代大學的首要責任之一,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意識。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假如脫離了傳統(tǒng)文化,那就變成了一種缺乏實際內容的教學課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三觀的樹立和人格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根據中國當代社會的文化特點,改革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把傳統(tǒng)茶文化中的優(yōu)秀內容,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合。傳統(tǒng)茶文化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雙向融合,既能夠通過傳統(tǒng)茶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進一步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內涵,還能夠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工作效果的提高;同時,對于傳統(tǒng)茶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也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通過推動傳統(tǒng)茶文化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僅能夠促使大學生對傳統(tǒng)茶文化進一步了解與認同,而且也能為傳統(tǒng)茶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這不論是對于當下以及未來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有著積極地影響。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且長期的工作,在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與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相結合,保證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能協(xié)同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全面性。不過,由于目前在大學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缺乏與社會和家庭教育的協(xié)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限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課堂,并沒有真正深入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關注社會意識和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只依靠學校一方的教育是無法很好地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這也直接導致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無法提高。在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中,由于上課理論知識和課后實際運用大多是相互分離的,無法實現共同教學的目的,使思想政治教學只能停留在大學教育的表面層次。其次,學生們普遍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還不夠了解和重視,很多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重要,而且還沒有什么實際作用。學生們沒有充分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的積極作用,也沒有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多的學生只是把思想教育作為一種任務,按時上下課,對于學習內容并不關心。
目前,大學的師生人數比例差距都比較大,輔導員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顯然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些許力不從心。各個大學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工作的關注和重視,往往口號響亮,但實際面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問題時,積極性往往大打折扣。首先,與各專業(yè)院系的大張旗鼓的教師隊伍建設相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隊伍力量較為薄弱。與各個大學近年來的擴招相比,思想政治教師數量不變甚至有減少的趨勢。而有限的在職教師整日忙于授課,往往是滿足于先把學校安排的課程上完,完成教學工作量,對于當下學生的群體特征,以及他們的心理素質,怎樣對待生活、面對困難,他們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訴求有哪些等等問題,缺乏足夠的精力去關注。且大學教師工作范圍比較廣,經常身兼數職,一些教師不僅從事課程教學事業(yè),還有班級管理方面的工作,這會造成教師的工作任務比較重、工作內容比較雜,也會造成教師的工作調動比較大,師資力量不太不穩(wěn)定的現象,也直接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成效不佳的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工作量大、進展緩慢、見效速度比較慢的工作。因此,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其他專業(yè)課程相比,受到的學校和學生關注度都比較低,學生們也更意識不到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意義。部分學校在實際進行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學與管理工作也大多停留在班級管理工作上,僅僅要求學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安排,考試成績及格,達到學分要求即可。思想政治教學方式大都比較單一,學校教師多是通過從書面知識進行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安排都相對固定,教學資源有時候缺乏時效性和先進性,這樣長此以往會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其次,作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另一種方式——主體班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僅僅把開班會當做是在完成一項任務,大多時候都是走個過場,輔導員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學生們在下面卻做著自己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意識較為滯后,形式千篇一律,加上教學內容過于過于書面化,枯燥單一,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大學的在校生活通常來說相對自由,而這也就給一些自律性欠佳的大學生帶來了相對放縱的生存空間,據研究統(tǒng)計,熬夜打游戲、飲食不規(guī)律,甚至抽煙喝酒等不良的行為習慣正在慢慢蠶食著大學生的健康。同時,由于大學生正處于從學校進入社會的過渡期,在這個階段,大學生也會體驗到由升學就業(yè)、婚戀交往、師生關系等多個方面帶來的心理壓力。如果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易出現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甚至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有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案件經常出現,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引起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注和重視。傳統(tǒng)茶文化有著修身養(yǎng)性的教育性,學生們在接受茶文化教育之后,可以提高對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視度,也可以了解到養(yǎng)生之道對其身心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同時,傳統(tǒng)茶文化中的精神內涵能夠促使學生們慢下來,心境更加平和,不再過于焦慮。就如同品茶一般,唯有經歷長時間的烹煮過后,茶水才可以滋味十足。大學生在慢下來以后,更可以把其本身所擁有的人生價值充分的實現了出來。所以,傳統(tǒng)茶文化不但可以幫助大學生們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還可以幫助大學生們找到心靈疏導的方法,從而促使大學生們能夠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勇敢地面對并解決問題。
現代的大學生都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基本實現了網絡自由,互聯網有著信息多、信息獲取快等優(yōu)點,大學生們隨時隨地分享和獲取信息。但互聯網也有著對大學生不利的影響?;ヂ摼W上的信息參差不齊,其中包含著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思想等不良的信息,大學生過多時間接觸,難以分辨,容易受網絡負面影響的感染。而傳統(tǒng)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組成部分,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和精神內涵。把傳統(tǒng)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大學生透過茶文化學習并了解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充實他們的文化學識;也希望借助茶文化的背景介紹、審茶觀茶品茶經驗,來讓大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傳統(tǒng)茶文化的精神內涵與哲學內涵,領悟傳統(tǒng)茶的文化魅力,增強對傳統(tǒng)茶文化的民族認同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并能以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爭做傳統(tǒng)茶文化等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與弘揚者,產生對民族文化的無限熱愛。
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塑造大學生良好的人格,讓大學生能夠獨自地面對、處理學習以及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并不斷提升自身內在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發(fā)展自己。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理念之一就在于堅持對人格的培養(yǎng),重視人的內心力量成長。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借鑒傳統(tǒng)茶文化的教學理念,將傳統(tǒng)茶文化教育理念優(yōu)勢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相結合,利用傳統(tǒng)茶文化理念中的一些優(yōu)秀的思想內涵,才能更有效的培育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傳統(tǒng)的茶文化高度重視大學生自身的品格培養(yǎng),這是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的良好途徑。通過學習傳統(tǒng)茶文化可以使大學生更加積極地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問題,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以一種更加積極、更加開朗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享受生命,可以使大學生的生活的更加富有意義。
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汲取了不少中國的古代文明,其中就包含了儒家的一些思想。儒家思想既重視個人道德修養(yǎng),講究仁、義、禮、智、信,也注重人倫道德,主張做人要博愛、忠誠、守信、平等、文明、厚生、正直等等,這都是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內涵。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tǒng)茶文化內容,有助于革新教學模式,讓大學生在學習傳統(tǒng)茶文化的過程中,既體會到中華民族以茶會友熱情好客的精神品格,也體會到傳統(tǒng)茶文化教育中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素質。大學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學模式也必須順應時代發(fā)展,針對不同時代的學生特點,豐富教學模式和內容,引入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通過進行中華民族精神、茶文化和價值觀教育,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素質,培育誠實、文明、善良的良好人格,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
在大學校園中,為了促進傳統(tǒng)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融合,首先要改革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模式,然后再結合傳統(tǒng)茶文化進行內容整合,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的革新,這樣既豐富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為教學課程增加趣味性,也可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對課程內容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效率,同時鼓勵大學生朝著更加優(yōu)秀的方面努力發(fā)展,傳統(tǒng)茶文化的融入,幫助大學生形成更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成為一個富有知識的對社會生存發(fā)展有奉獻的多方面人才。將傳統(tǒng)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學后,比起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一種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的一種文化內容,會引起學生們對傳統(tǒng)茶文化學習的興趣,進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中,積極地參與討論、發(fā)表自身見解,使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正教育中,接受思想上的洗禮。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組織一些小活動,進一步豐富教學方法,可以把一些課外的有關茶文化的體驗活動合理化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課堂的體驗活動中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也能學習到傳統(tǒng)茶文化,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養(yǎng)。
傳統(tǒng)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合之后的教學課程,能夠通過互聯網等手段實現更多樣化課程教學。而由于在現代社會中,互聯網授課模式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互聯網多媒體技術作為茶文化教學輔助工具,給學生們建立一個溝通平臺,隨時能夠向學生分享一些茶文化的圖片、視頻等相關資料,給學生一種比較直接的對茶文化的印象感受。利用網絡上真正的茶文化介紹,把傳統(tǒng)茶文化所包含的內涵漸漸展現出來,這樣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教師通過互聯網科技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同時也使思想政治教學也變得更加容易。學生對互聯網的運用更加熟練,學生們通過互聯網自己就能搜到關于傳統(tǒng)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因此,學生們可以快速的了解和掌握到傳統(tǒng)茶文化,并漸漸喜歡上傳統(tǒng)茶文化。
老師就像是辛勤的園丁,而學生就像是正在成長的花朵,想要花朵成長的更加茁壯,那么作為園丁的教師就要盡職盡責。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取得比較好的成效,就需要有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為了加快傳統(tǒng)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學的要求逐漸變高。只有教師首先接受傳統(tǒng)茶文化知識的教育,在對傳統(tǒng)茶文化有一個更全面認識之后,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和引領學生學習茶文化。教師作為榜樣不但要具有較高的教學水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心,對傳統(tǒng)茶文化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進而才可以夠更好的教育學生。學校要根據老師的教學情況定期組織開展傳統(tǒng)茶文化的培訓,讓教師通過對傳統(tǒng)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將傳統(tǒng)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更好的融合,使得兩者的優(yōu)勢都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出來。
在大學校園中,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豐富,自主時間比較多,學生們可以根據興趣參加各種各樣的學校活動。因此,為了傳統(tǒng)茶文化的快速融入,學校可以組織一些以傳統(tǒng)茶文化為主題的相關活動。一些傳統(tǒng)茶文化的教育活動將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從而能夠促使學生樹立一種正確的價值理念,并建立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在大學校園,可以組織與傳統(tǒng)茶文化相關的校園實踐活動,比如,有關泡茶、品茶等的有關茶文化的實踐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親自在活動中感受到茶文化中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禮儀和蘊含的深層意義。除了校園活動。教師還可以帶學生走出學校去了解茶的世界。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真實的茶園等地方采摘茶葉,然后學習和觀摩茶葉的制作流程,欣賞茶藝表演等。同時也能親自動手參與泡茶品茶的過程,然后品味自己所泡茶的味道,經歷這一有關茶文化的流程,讓學生充分感受茶文化,并領悟茶文化的魅力,從而反映到學生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上。
綜上所述,傳統(tǒng)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文化之一,同樣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這也表明,傳統(tǒng)茶文化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促進作用。傳統(tǒng)茶文化中所蘊涵的茶之味、茶之德以及茶文化,都能夠對當代大學生造成思維熏陶和深遠影響,從而提高了思想政治的育人效果。所以,在大學思想政治教學程中,必須通過深入發(fā)掘傳統(tǒng)茶文化的文化價值與教育價值,及時健全茶文化的教育教學機制,并借助豐富的校園茶文化相關活動促進傳統(tǒng)茶文化傳播和繼承,從而為傳統(tǒng)茶文化中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功效的實現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