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廣西 南寧 530200
瑤族在廣西是僅次于壯族人口的第二大少數(shù)民族,瑤族先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fā)展壯大了瑤醫(yī)藥,因此在廣西研究瑤藥具有一定的地理優(yōu)勢。在傳統(tǒng)瑤藥中,最具特色的是瑤醫(yī)老班藥“五虎、九牛、十八鉆、七十二風”,白九牛屬于“九?!敝唬涿Q“白九?!笔驾d于《中國瑤藥學》[1]?,幩幇拙排?,瑤語名“別坐翁”,別名七葉蓮、那藤、牛藤、七葉那、五葉風、七姐妹、野木瓜等,為木通科野木瓜屬植物五指那藤StauntoniaobovatifoliolaSubsp.intermedia(Y.C.Wu) T.Chen的干燥藤莖,分布于廣東、廣西、湖南等地,具有祛風止痛、舒筋活絡、消腫散毒、清熱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風濕骨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胃痛、手術后疼痛、跌打損傷、水腫、急性腎炎、尿血、乳腺增生等癥,屬于瑤醫(yī)理論中的“風打相兼”藥[2]。研究[3]證實,五指那藤含白樺脂酸、木通種酸等多種活性成分,能夠有效抑制HIV蛋白酶[4],但在藥材鑒別研究方面未見報道。為進一步研究五指那藤植物,實驗收集11批次廣西、湖南、湖北、福建4的白九牛藥材,對其進行生藥學研究,以期為白九牛藥用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建立質量標準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儀器 RM2145半自動輪轉切片機(德國徠卡儀器公司);DM2500光學生物顯微鏡(德國徠卡儀器公司);DFC500圖像分析系統(tǒng)(德國徠卡儀器公司);ZF-20C暗箱三用紫外分析儀(上海精密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1.2 材料 薄層色譜硅膠G板(批號:20200428,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白九牛藥材采自廣西賀州市步頭鎮(zhèn)甘洞,經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壯醫(yī)藥學院韋松基教授鑒定為木通科野木瓜屬植物五指那藤StauntoniaSubsp.intermedia(Y.C.Wu) T.Chen的藤莖,標本存于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壯瑤藥重點實驗室。其余產地藥材見表1。
表1 白九牛樣品信息
2.1 性狀鑒別 本品呈長圓柱形,直徑3 ~ 5 cm;表面灰黃色至灰褐色,粗糙,具不規(guī)則縱溝紋;皮部易剝離,質地堅韌,不易折斷;橫切面具放射狀紋理和密集小孔,皮部棕褐色,木部灰黃色;髓部呈黃白色,圓形;氣微,味略苦。主要鑒別點為表面具有不規(guī)則縱溝紋;橫切面具放射狀紋理和密集小孔;髓部黃白色,圓形。原植物如圖1所示,藥材如圖2所示。
2.2 顯微鑒別
2.2.1 莖橫切面切片特征 木栓層為多列類長方形細胞,細胞排列緊密而整齊,含多數(shù)散在石細胞;靠近皮層處石細胞群列成環(huán)狀,皮層窄小,細胞排列疏松;韌皮部較寬,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寬廣;射線寬廣,有石細胞散在;髓部細胞類圓形,可以觀察到薄壁組織中含有淀粉粒和草酸鈣方晶。如圖3所示。
圖1 白九牛藥材原植物圖
圖2 白九牛藥材圖
注:1.木栓層;2.石細胞群;3.皮層;4.韌皮部;5.木質部;6.射線;7.髓部圖3 白九牛橫切面的顯微圖
2.2.2 粉末特征 粉末為淺黃色。具緣紋孔導管碎片較多,偶見螺紋導管;石細胞較多,呈類圓形、方形、類長方形,壁厚,散在或成群分布;木纖維呈長梭形,晶鞘纖維易察見;草酸鈣方晶易察見。如圖4所示。
1.石細胞群;2.石細胞;3.纖維;4.草酸鈣方晶;5.淀粉粒;6.導管圖4 白九牛的顯微粉末圖
2.3 薄層色譜鑒別
2.3.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采用單因素試驗法,以白九牛對照藥材為對照,對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水四種不同提取溶劑,對水浴回流30 min、超聲30 min及冷浸12 h三種不同提取方式進行比較。結果表明用乙酸乙酯作為溶劑、采用回流法提取供試品溶液展開效果為佳。
2.3.2 薄層色譜條件 優(yōu)選分別對薄層硅膠G板、薄層硅膠H板、薄層硅膠HF254三種不同吸附劑進行展開效果的比較試驗,結果以薄層硅膠G板為吸附劑展開效果較好;分別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9∶3∶0.2)、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9∶5∶0.2)、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0∶2∶0.2)為不同展開系統(tǒng),進行展開效果的比較,結果將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9∶3∶0.2)作為展開劑時,展開效果較好,Rf值適中;分別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10%硫酸香草醛等三種不同顯色劑顯色,對顯色結果進行比較,結果以10%磷鉬酸乙醇為顯色劑顯色效果更好。
2.3.4 白九牛的薄層色譜鑒別 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及薄層色譜條件優(yōu)化結果,取白九牛粉末1 g,加入乙酸乙酯20 mL,以水浴回流法提取30 min后過濾,濾液蒸干,并定容至1 mL容量瓶中,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九牛對照藥材1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按薄層色譜法試驗,在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點樣量各10 μL,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9∶3∶0.2)展開,取出,晾干,在紫外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xiàn)相同顏色的斑點。如圖5所示。
注:1、12為白九牛對照藥材;2-11白九牛藥材樣品圖5 白九牛TLC圖
2.4 水分測定 照《中國藥典》2020版“水分測定法(烘干法)”進行測定,測定11批白九牛樣品的水分含量為6.7%~10.4%,結果見表2??紤]到不同產地和不同季節(jié)樣品對藥材質量的影響因素,故建議控制本品水分不得過12.4%。
表2 水分、總灰分、浸出物測定結果
2.5 總灰分測定 照《中國藥典》2020版“灰分測定法”項下總灰分測定法進行測定,測定樣品總灰分在2.8% ~ 5.4%。結果見表2。故建議本品總灰分不得過6.5%。
2.6 浸出物測定 照《中國藥典》2020版“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進行測定,實驗通過考察水和乙醇兩種不同提取溶劑,考察冷浸和熱浸兩種不同提取方法,浸出率以30%乙醇熱浸得率最高,故選擇30%乙醇作為溶劑。測定樣品浸出物含量為8.9%~14.9%。結果見表2。故建議本品浸出物不得低于7.1%。
課題組在查閱文獻中發(fā)現(xiàn),白九?;饕婕暗侥就埔澳竟蠈?種植物:五指那藤[5-7]、尾葉那藤[8-10]、牛藤[11]和瑤山野木瓜[9],基原種類繁多。在深入瑤族聚居地區(qū)如金秀瑤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等采集白九牛藥材和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shù)匕拙排5乃幱闷贩N主要是兩種:五指那藤和尾葉那藤。《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瑤藥材質量標準》[12]已將尾葉那藤作為白九?;贩N收錄其中。基于對中藥資源的充分利用考慮,實驗對五指那藤開展生藥學研究,為擴大白九牛藥用資源提供科學依據(jù)。另外,五指那藤作為藥材“野木瓜藤”和同屬植物短藥野木瓜、鈍藥野木瓜被收載入《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13]中,但是標準僅收錄了野木瓜藤的性狀鑒別,因此開展五指那藤的生藥學鑒別研究仍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
實驗建立了白九牛的生藥學鑒別方法,從結果中可知,其顯微鑒別特征明顯,切面射線呈放射狀排列;粉末中石細胞常數(shù)個成群,具緣紋孔導管較多。
研究根據(jù)文獻篩選不同的對照品如白樺脂酸、木通苯乙醇苷B等,擬作為白九牛薄層色譜鑒別的對照物質,但經過試驗,未取得良好效果,推測原因是白樺脂酸、木通苯乙醇苷B與乙酸乙酯的極性差異較大,以乙酸乙酯提取出的薄層色譜鑒別供試液不含此類成分或含量較低,故本研究僅確定以白九牛對照藥材作為薄層色譜鑒別的參照物。實驗中對建立的白九牛薄層色譜鑒別方法的耐用性進行了考察,對不同展開溫度(25 ℃和40 ℃)、不同展開濕度(26%和56%)以及不同點樣方式(點狀和條帶點樣)等進行薄層層析行為的考察,結果均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薄層色譜方法對上述不同展開溫度、不同濕度和不同點樣方式均顯示較好的薄層層析效果,說明該法耐用性良好。研究中考察了不同顯色劑,出于對經濟和環(huán)保的考慮,因此選擇直接在紫外光(365 nm)下觀察。
綜上,實驗確定了白九牛的主要鑒別特征,其性狀和顯微特征明顯,對藥材的鑒定工作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研究還建立了白九牛的薄層鑒別方法,該法重復性好、耐用性佳,簡便易行。測定采集的11批白九牛的水分、總灰分、浸出物的測定結果,可參考這些項目的檢查結果,擬定相關檢查項的限度。在對白九牛生藥學鑒別研究的基礎上,下一步可對其藥效學、藥理學及臨床應用方面進行研究,為合理開發(fā)利用白九牛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