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霞
(天津市寶坻區(qū)大口屯醫(yī)院,天津 301800)
慢阻肺(COPD)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其病生理改變?yōu)楹魵鈿饬髯枇υ黾?,并伴有細支氣管和肺泡結構的改變[1]。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及吸煙人數的增多,COPD發(fā)病率呈現增高趨勢,且該病致殘率較高,全球范圍內加重了醫(yī)療負擔[2]。COPD穩(wěn)定期患者可通過給予吸入性藥物治療使疾病得到控制,但COPD患者并發(fā)急性呼吸道感染時應及時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療[3]。莫西沙星為諾酮類抗抗生素,對常見呼吸道細菌和厭氧菌以及抗酸菌等均有較高的抑制或殺傷作用[4,5]。該藥物的抗菌機理為抑制新UNDNA螺旋酶,從而抑制致病菌的復制。
入組對象為天津市寶坻區(qū)大口屯醫(yī)院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入住我院的70例老年COPD合并ARI患者,將其按照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n=33)與觀察組(n=37)。納入標準:年齡大于65周歲;均符合COPD+ARI診斷標準;體溫>38.5度;WBC>10×109/L;胸部X線或CT提示肺部感染性病變;患者或家屬簽署之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中的藥物有過敏體質者;有光敏性皮炎發(fā)病史;并發(fā)肝、腎臟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惡性腫瘤者。
兩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化驗檢查后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平喘以及祛痰等治療。觀察組莫西沙星0.4g進行治療,1次/d,靜脈滴注給藥;對照組左氧氟沙星0.5g(左氧氟沙星,江西潤澤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6325號),規(guī)格:100mg/支),1次/d,靜脈滴注。兩組療程均為10d[6-8]。
比較兩組細菌學療效、治療前后MRC、ADL能力評分及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呼吸功能評價,MRC呼吸困難量表[3],0分表示無氣促;1分表示劇烈運動時出現氣促;2分表示爬樓或者爬坡時出現氣促;3分走路時感到氣促;4分表示走路90米之后氣促;5分表示無法穿衣氣促。MRC分值越高,表明呼吸功能越差[9-10]。ADL評價[4],采用Speetor法[11-12]。
采用STATA17.2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細菌清除率以“n(%)”的形式表示,其他指標均以“meand”的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COPD合并ARI患者人口學特征和病情等信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
經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細菌清除例數為24例,細菌清除率為72.72%(24/33);觀察組患者細菌清除例數34例,細菌清除率為91.89%(34/37),觀察組細菌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兩組治療后MRC評分顯著降低(P<0.05),而ADL評分顯著升高(P<0.05),且治療后觀察者MRC與ADL差值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RC、ADL能力評分比較(mean±SD)
觀察組2例治療過程中出現惡心及嘔吐,1例輕度腹瀉,停藥后癥狀好轉。對照組有2例注射部位出現疼痛,滴速減慢后緩解。
慢阻肺(COPD)是老年人群尤其是吸煙老年人群的易感疾病,其主要的病生理改變?yōu)殚L期慢性炎癥反應導致小氣道關閉變薄,軟骨環(huán)軟化失去了對氣道的支撐作用,導致患者呼氣時氣道過早關閉,進而引發(fā)通氣功能障礙,CO2潴留而氧氣吸入不足。病情發(fā)展導致患者體內CO2升高和缺氧狀態(tài)。同時入COPD患者合并感染,則進一步加重氧氣交換障礙,引發(fā)呼吸衰竭[13-14]。
臨床研究證實,老年COPD無論是穩(wěn)定期亦或加重期其肺內均有不同程度的細菌定植。當機體免疫力減低或其他誘因下,細菌繁殖增加,感染加重。給予有效的抗感染藥物后細菌增殖停止但,停藥之后細菌負荷又很快增大,引發(fā)AECOPD[15-16]。
莫西沙星是喹諾酮抗生素,用于治療細菌感染,包括肺炎、結膜炎、心內膜炎、肺結核和鼻竇炎等[17-19]。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頭暈和頭痛。嚴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自發(fā)性肌腱斷裂、神經損傷和重癥肌無力惡化。莫西沙星于1988年獲得專利,并于1999年獲準在美國使用。藥代動力學研究顯示,大約52%的口服或靜脈注射劑量的莫西沙星通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鹽結合代謝。細胞色素P450系統(tǒng)不參與莫西沙星的代謝,也不受莫西沙星的影響[20-21]。硫酸鹽結合物(M1)約占劑量的38%,主要在糞便中消除。約14%的口服或靜脈注射劑量轉化為葡萄糖醛酸結合物(M2),其僅在尿液中排泄。M2的峰值血漿濃度約為母體藥物的40%,而M1的血漿濃度通常低于莫西沙星的 10%[22-23]。細胞色素(CYP)P450酶的體外研究表明,莫西沙星不抑制80 CYP3A4、CYP2D6、CYP2C9、CYP2C19或CYP1A2,表明莫西沙星不太可能改變這些酶代謝的藥物的藥代動力學[24-25]。莫西沙星的消除半衰期為11.5至15.6h(單次口服)[26-27]。約45%的口服或靜脈注射劑量的莫西沙星作為未改變的藥物排出(約20%在尿液中,25%在糞便中)。口服劑量的(96±4)%以不變藥物或已知代謝物的形式排出。平均表觀全身清除率和腎清除率分別為(12±2)L/h和(2.6±0.5)L/h[28-29]。
近年來莫西沙星又被成為呼吸喹諾酮,其在治療呼吸系統(tǒng)感染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莫西沙星治療COPD急性加劇,其臨床療效得到了臨床上的肯定[30-31]。莫西沙星藥物動力學參數顯示該藥不會受到患者年齡、性別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影響[10,12]。周鳳麗等人[32]進行了莫西沙星vs左氧氟沙星治療AECOPD的對比研究,研究結果認為莫西沙星優(yōu)于左氧氟沙星,從療效和用藥經濟學角度,莫西沙星更優(yōu)。在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對照組細菌清除率為72.72%,顯著小于觀察組91.89%,同時莫西沙星組患者治療后呼吸功能和日常活動功能改善更為顯著。
因此,與左氧氟沙星相比,莫西沙星治療老年COPD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更佳,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