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艷
(常州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陜西皮影藝術經歷了千百年的發(fā)展,其技、藝等各方面都已經十分成熟,藝術表現的內容非常豐富。同時,扎根于陜西古城,文化底蘊深厚,陜西皮影盡顯地域特色。而當下,皮影藝術傳承受阻,無論是圖形文字轉變成照片或是轉變成現在電子媒介的數字圖像,還是傳承者的矛盾態(tài)度,抑或是社會人士將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的責任與激情,都需要深入研究,找到問題源頭,并采取相關措施加以改善。
有一種說法認為,皮影戲的起源與漢武帝的李夫人逝世有關。因為對李夫人的過度思念,漢武帝對于朝政不聞不問,這讓朝廷上下為之憂心。當時的一個朝廷大臣名叫李少翁,他受到了小孩玩耍時的啟發(fā),將棉帛裁剪,通過對李夫人身型的概括,再加以色彩繪制,將其綁上木桿,命人點燭圍布,邀請漢武帝觀看,緩解了漢武帝的思念之情,因此受到了贊賞。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在漢文帝時期,太子劉啟整日哭鬧,這讓整個皇宮的人都為之苦惱。一日,宮女意外發(fā)現太子看到窗外樹葉投在地上的影子會出神,而且會停止哭泣甚至高興得手舞足蹈。于是,宮女用樹葉裁剪成各種人形、動物形等,用燈光照射投影來逗樂太子,后來這個辦法不斷改良,采用牛皮代替樹葉。不管是哪種說法,都表明這種方式是從朝廷開始傳播的,并且經過不斷發(fā)展逐漸形成了皮影戲,而陜西就是皮影戲最早的誕生地。
新中國成立之后,陜西皮影經歷了曲折的發(fā)展之路。在特殊時期,陜西皮影甚至整個中國的皮影藝術在發(fā)展上都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戲班子解散,傳統(tǒng)藝人紛紛改行,皮影戲逐漸走向衰落,即使后來度過了特殊時期,皮影藝術再次登上舞臺,也無法重振往日輝煌。而后,電影、電視機等闖進了人們的生活,人們?yōu)楝F代化發(fā)展所著迷,接收著國內外的新思想,已經無暇再靜靜坐下來欣賞一門傳統(tǒng)的老手藝。這個漫長的時期,給了皮影藝術再一次沉重的打擊?,F如今,表現形式單一的皮影戲對于青年觀眾來說,吸引力不夠,其年輕觀眾也就越來越少。加上傳播方式不斷增多,其傳播的多樣化內容已經讓觀眾看花了眼,這就導致皮影市場越來越小。學習皮影的人也越來越少,這種傳統(tǒng)藝術要想學到其精髓,就需要長時間練習,時間花費得多,報酬卻相對很少,對于現代人來說,學習皮影的經濟壓力過重,很多人根本無法沉下心來學習。
從最開始的紙質媒介發(fā)展到電視,人們可以通過電視劇、新聞聯播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再到后來,隨著電腦、手機的出現,我們在不同的地方辦公,隨時捕捉新的資訊。而后,網絡開始不斷發(fā)展,傳播主體不斷豐富,其傳播的內容也不斷擴充?,F如今,一部小小的手機,就能在某種程度上取代電腦、電視機、電影院的功能。例如,手機上有了各種視頻軟件,我們可以通過手機觀看電視機上最新播出的連續(xù)劇,甚至還能反復播放以前的電視劇,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和選擇權;通過微博、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我們不再需要等待每晚七點的新聞聯播就能獲取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最新資訊。互聯網的日新月異,就是一個傳播方式不斷變化提升的過程。現在,有了微信公眾號、小紅書、抖音、快手等各種傳播平臺以及線上課堂、云展覽等,傳播方式日益多元化讓我們不再擔憂資訊閉塞。
科技時代不斷發(fā)展,傳播方式不斷豐富,使我們不再局限于定時定點的信息資訊,也不會被時間、空間、人力所困擾,加之現在5G 網絡的推廣和普及,我們只需要拿起手機,點開相關平臺,就能獲取第一手資料。尤其是現在有了直播平臺,我們可以遠距離實時觀看到該地方當時的情況,這便于我們更真實、直觀地了解詳情,還能快速做出決策。這種傳播內容所體現出的時效性是往日紙媒介所無法做到的。
紙媒介的發(fā)展以及電影、電視的出現,其信息傳播始終是單向的,受眾不能及時便捷反映情況,甚至提出建議,這幾種傳播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滯后性,而隨著現代化傳播方式的發(fā)展,我們可以隨時在看到的新聞資訊下留言,發(fā)表個人感受和建議,甚至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討論,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這對于傳播者來說,可以最快地收獲相關建議和反饋,還能集思廣益。同時,這種互動性有助于社會輿論的正確走向,因為人們可以實時關注,澄清事實真相,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這種資訊的傳播,有利有弊,但是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輿論朝著合理、合法的方向發(fā)展,并且還能及時阻止不法分子的惡意行為。
現代化發(fā)展下,自媒體引領風潮,微信公眾號給予大量的自媒體人平臺來編輯文章以獲取流量,而讀者也可以獲取最新資訊,學習知識。研究發(fā)現,讀者打開陜西皮影相關的文章界面的第一感受就是排版很傳統(tǒng),顏色還是最基本的黑、白、灰,內容呈現方式缺乏新意,大段的文字以及老舊的圖片讓人在短時間內提不起興趣,很難讀完。從藝術角度來說,陜西皮影的推文在色彩上缺乏沖擊性,形狀設計單一,缺乏節(jié)奏韻律。那么,為了打開市場,就要進行相應的改良。首先,陜西皮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千年的積淀所形成的特色在接下來的傳承中也不能丟失,但是這個時代又是一個“讀圖時代”,圖片的趣味性和新穎性是關鍵,這就需要融入新的設計理念,本身陜西皮影的形狀就是對人物輪廓的概括,遵循五分頭、七分相,通天鼻形的特征,因此整個形象設計可以保留,此外,陜西皮影以五分色為主,紅、綠、黃、白、黑,在整個二次設計中我們可以將其運用起來,而版式可以換成一些圖標、插圖、長條漫畫,同時給設計的皮影加上動態(tài),多一些互動性,新穎的圖片配上簡短的文字,短時間內就能拉近讀者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距離。其次,陜西皮影的制作者或是相關自媒體人士可以規(guī)律性地上傳陜西皮影相關推文,其可以是一場戲的概括,也可以是戲中人物特色的介紹,甚至可以是一些制作工藝的特色講解。皮影本身敘述民間故事,可以將其和社會熱點、時事相結合,增加趣味性。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文可以鞏固已有的讀者,同時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人每日進行閱讀學習。最后,一定要做好宣傳工作,不管是政府推廣,還是校園推廣,確保大部分的青少年都能了解到這些相關平臺。
隨著網絡的全面普及,用戶接觸網絡媒介更加便捷,其用戶大幅度增長,以抖音為例,較短時間的影視效果節(jié)省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時間,有些視頻剪輯了一部電影中最精彩的地方,通過這種全屏高清沉浸式的體驗,迅速吸引用戶。此外,抖音的拍攝制作也較為簡單,抖音自帶的濾鏡特效以及人工智能實驗室能給用戶帶來很大的便利,降低了學習拍攝制作的門檻,任何年齡層次的人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動手一試。最重要的是,獲取粉絲、流量之后就能變現。陜西皮影發(fā)展受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來源的問題,因此,陜西皮影應該嘗試著走進短視頻。首先,可以將故事表演出來進行拍攝,選擇最精彩的十五秒來進行投放,吸引了一定關注之后,開始將故事分多個片段進行剪輯,一個個小場景,讓觀眾逐漸沉下心來去觀看。此外,還可以拍攝陜西皮影藝人的生活情景,文化需要傳承,需要讓觀眾看到藝人的學習、制作過程,讓這種最原始的文化進行傳遞,同時也能吸引感興趣的人士前來觀賞或學習。最后,可以進行知識變現抑或是直播變現,讓更多的人了解皮影,真正認可皮影藝術,也能讓外國友人感受到中華文化之博大,還可以讓推廣陜西皮影的藝人們獲得經濟來源,給予他們傳承藝術的信心。目前,抖音等短視頻有著大量的用戶,倘若陜西皮影要發(fā)展,可以借助其力量。
陜西皮影可以借助線上云課堂進行教學。通過前期的宣傳,吸引對非遺感興趣的群體前來報名,之后對人員進行一定的篩選,確保教學有質量地進行。之后在線上課堂教學前,把需要的工具材料提前告知,方便觀者準備,藝人也需要提前將陜西皮影的制作內容整理成體系和模塊,這樣更方便觀者逐步學習。在線上課堂教學時,藝人可以將制作步驟細節(jié)化,在傳授重點的地方進行多角度、近距離演示,以便觀者在網絡另一端也能看懂,正確操作。課堂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后再設置一個互動環(huán)節(jié),方便大家提問和藝人回答。整個教學可以分為長期和短期,對課程進度可以進行控制,這樣確保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很好地學習到相關知識,進行實踐。之后,對想要進一步深入學習陜西皮影的群體進行線下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宣傳陜西皮影,讓大眾對其有相關了解,還能更好地找到想要傳承陜西皮影的人。
現代化發(fā)展下,可以運用多種宣傳方式,但是,皮影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制作工藝復雜,一個影人的制作要經過制皮、描樣、雕鏤和上色等二十余道工序,簡單的也要刻上三千多刀,這花費的時間少則數周多則數月,同時還不能有錯誤,這對制作者的時間、精力消耗都非常大,成品還需要注意保存方式?,F在還需要考慮到線上云課堂等的實踐情況,因此,面對種種問題,就需要皮影藝人將整個制作進行“簡化”。這種“簡化”需要從制作開始,減少工藝步驟,簡化制作內容,材料需要易得易儲存,這樣能方便新手遠程操作,在短時間內對皮影有所了解。另外,陜西皮影的傳承需要藝人能時刻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充滿著激情將其傳遞下去。這是艱苦的事業(yè),需要各方的支持,更需要傳承人自己的堅持。
時至今日,陜西皮影藝術的發(fā)展轉變已經刻不容緩,其與現代化相結合更是必然之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陜西皮影在我國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其包含的傳統(tǒng)文化和表現形式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面對發(fā)展受阻的問題,每一個人都應當肩負起重振皮影、發(fā)展皮影的責任?,F代化發(fā)展對于傳統(tǒng)藝術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對于老一輩藝人而言,想要從思想上轉變,也是需要時間慢慢努力的,但是為了讓傳統(tǒng)藝術繼續(xù)發(fā)展,就要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