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盛 姚軍華 葉飛華 楊鳳麗
茭白 (Zixania latifolia Turcz.)是一種禾本科菰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1],在浙北地區(qū)種植歷史久遠,因茭白植株高大,對肥料需求量大,長期以來,農戶科學施肥意識淡薄,以追求產量為目標,生產中化肥施用過量,多余肥料流入水體,造成農業(yè)面源污染[2]。根據(jù)綠色低碳農業(yè)發(fā)展要求,近幾年來農業(yè)部門大力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緩釋肥和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動。為持續(xù)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湖州農業(yè)科技發(fā)展中心和德清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聯(lián)合開展了茭白不同肥料田間試驗,為控釋肥、茭白專用肥替代化肥和優(yōu)化化肥施用結構提供技術支撐,現(xiàn)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①供試作物 茭白品種為龍茭2號,來源于上年孕茭率高和品質優(yōu)的種墩,2020年7月9日定植,地膜覆蓋栽培,行株距1.1 m×0.6 m。
②供試肥料 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5-15-15),湖北新洋豐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恩泰克控釋肥(12-11-18),歐洲化學安特衛(wèi)普公司生產;茭白專用肥(20-10-18),浙江省農科院環(huán)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生產。
試驗在德清縣舞陽街道雙燕村茭白連片種植區(qū)開展,土壤類型為缸泥田,質地為中黏土,肥力中等,理化指標為有機質45.9 g/kg、全氮2.69 g/kg、有效磷30.7 g/kg、速效鉀144 g/kg、pH值6.0。
在2021年3~4月生長階段,以復合肥作對照,分析控釋肥、茭白專用肥對茭白整體生長狀況和產量的影響。試驗共設置6個處理(表1),以處理6(當?shù)爻R?guī)施肥方式)作為對照,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計18個小區(qū),每小區(qū)面積67 m2,隨機排列。每個小區(qū)間用高50 cm的塑料板進行隔離,插至泥土下20 cm,保證單灌單排,整個試驗區(qū)域基施有機肥750 kg/667 m2,茭白品種、栽培模式、生長期田間管理一致。定時記載生育期、病蟲發(fā)生情況、采收期、產量等。在病害盛發(fā)期(5月13日)調查銹病和胡麻葉斑病發(fā)生程度,并計算病情指數(shù)[3,4];根據(jù)田間生長情況,5月15日(采收前)測量株高;5月17日至6月12日開展田間測產,每2 d采收1次,從采收始期到采收結束分批累計產量,并在5月29日(采收盛期)測定茭殼質量、肉質莖等商品性狀指標。
表1 不同肥料處理設計
采用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5]。
由表2可知,施用復合肥處理的平均株高高于施用控釋肥和茭白專用肥處理,2個處理與對照相比,無顯著差異,但處理6(對照)與處理1、處理3、處理4存在顯著差異。除處理1外,其他處理有效分蘗數(shù)均在25個及以上,且處理1顯著低于處理5、處理6(對照),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6(對照)的單茭殼質量最大,為128.0 g,最小的是處理3,為116.8 g,2個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始采期上各處理僅和對照相差1 d,基本同步采收。從外觀上看,各處理的肉質莖均光滑潔白,商品性好。從病害發(fā)生情況來看,銹病的病情指數(shù)高于胡麻葉斑病,說明銹病的發(fā)病程度重于胡麻葉斑病,但2種病害各處理間均無顯著性差異。處理間產量差異較大,可分為3個檔次,應用復合肥的處理5和處理6(對照)產量較高,均在3 200 kg/667 m2以上,其中以處理6(對照)的產量最高;每667 m2施75 kg的控釋肥(處理2)和茭白專用肥(處理4)其次,在3 000 kg/667 m2左右;每667 m2施50 kg的控釋肥(處理1)和茭白專用肥(處理3)最低,3個檔次間存在顯著差異。在折算化肥量為50 kg/667 m2的情況下,處理5的產量比處理1和處理3分別增加11.4%和13.4%;在折算化肥量為75 kg/667 m2的情況下,處理6(對照)的產量比處理2和處理4分別增加8.9%和7.4%。在施用復合肥的情況下,處理6(對照)比處理5產量增加2.5%,但兩者間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處理對茭白生長特征特性和產量的比較
根據(jù)2021年上半年市場行情,茭白價格按均價4元/kg計算,由表3可知,去除成本,施用復合肥的2個處理效益最好,處理5和處理6(對照)每667 m2效益分別為6 778元和6 909元,與其他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施用控釋肥和茭白專用肥的效益偏低,2種肥料等量施用的處理間不存在顯著差異,但茭白專用肥不同施用量的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在折算化肥量為50 kg/667 m2的情況下,處理5的效益比處理1和處理3分別高17.5%和19.4%;在折算化肥量為75 kg/667 m2的情況下,處理6(對照)的效益比處理2和處理4分別高15.0%和11.5%。在施用復合肥的情況下,處理6(對照)比處理5的效益高1.9%,但兩者間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處理下每667 m2的效益分析 元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有機肥施用量相同的情況下,同種肥料施用量越多,產量越高,但3種肥料間相比,從株高、平均分蘗數(shù)、平均單茭殼質量等指標來看,控釋肥和茭白專用肥表現(xiàn)效果不佳,復合肥表現(xiàn)出較好的產量和效益,控釋肥和茭白專用肥作為2種新型肥料,具有養(yǎng)分釋放緩慢、肥效期長等特點,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6],茭白專用肥還具有精準施肥、顯著降低化肥使用量的優(yōu)點,但與地域、氣候條件、施用方法、前茬作物、土壤原有肥力水平,特別是配方的類別等因素有關,因控釋肥和專用肥在水稻上應用廣泛,在茭白上缺乏相應的研究,如何科學使用和推廣這2種肥料,提高肥效,還需進一步研究和摸索,才能大面積推廣。綜合茭白生長特性、生產效益和當前優(yōu)化化肥施用結構的要求,建議目前生產上使用復合肥,以每667 m2用量50 kg為宜,不宜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