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蘭(彝族)
“明早就得去他鄉(xiāng),
嫁包已被人裝好,
羊披斜跨淚漣漣;
回望爹娘和親人,
人人叫我快點走,
沒人讓我留下來?!?/p>
“羊披斜跨將出門,
得去他鄉(xiāng)淘生活,
阿媽裝好了嫁包;
今后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
管你習慣不習慣,
沒有了回頭的路。”
這是羅婺彝人像野花般繁多的山歌中的兩首,歌詞內容均是嫁出門后的姑娘,頭幾次將去婆家時的情形。
說來可能有人不信,直至我有清晰記憶的七十年代末,村里青年男女的婚姻,幾乎還是掙不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韁繩,所以離開家的姑娘,除了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留戀外,更多是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和惶恐,是不可能高高興興出門的。頭晚丈夫來喊,為娘的就把她的東西準備好,一件一件裝進花嫁包里,再溫言軟語說上幾大籮筐勸慰話。第二天出門前,得輕手輕腳幫她披上羊披,拉著她哄上半天,才能把淚流滿面的她送出門。
此種情形,歌詞中一目了然,可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新媳婦的打扮呢?頭兩次上婆家,就算心里有一千個不愿意,也得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這關乎臉面問題。當然由于家境情況、個人喜好和手藝等懸殊,新嫁娘身上的衣褲質地、顏色和做工千差萬別,但兩樣東西是必不可少,那就是花嫁包和羊披。
是的,花嫁包和羊披是羅婺彝族姑娘成為媳婦的標志。因此,就算家里窮得丟個石頭進屋都打不著一個碗罐,可出嫁都得做這兩樣東西。
彝族禮俗,姑娘出嫁那天,需準備小米糖、瓜子、花生、核桃等零食,用小袋子裝好,放進花嫁包里,讓新娘的弟弟或堂弟背著,跟著娶親送親的隊伍到夫家后,讓她分給來新房里玩耍的小孩子吃。等到婚后,姑娘就用它裝上日用品和針線,背在漂亮的羊披里面,風風光光地穿梭于婆家和娘家。
對新嫁娘來說,羊披和花嫁包同等重要。但做工的難度,做的順序卻不同。
彝語叫“昂以樣德”的花嫁包,用的材料隨時可以買到,也不算太貴,可做起來就難太多了,沒有半把年工夫是絕對完成不了的,而出嫁那天就必須用,因此得早早做準備。俗話說得有道理,“寧愿備而不用,不要用而不備”嘛!
村里姑娘的嫁包,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一般都是長和寬皆為1.6尺左右的正方形,背面和里襯是藍咔嘰布,工夫全在正面那外四方套內四方形狀的裝飾上。
外四方是由四條黑布條組成,花朵都用“扣”的繡法。對稱的上下兩條長度約為1.6尺,寬度3.5寸上下,上條往往繡著彩色艷麗的花朵,下條不繡花;左右對稱的兩條長度仍是1.6尺,但寬度大概只有3寸,一般繡著雅致的白色花朵。這樣,鮮艷和素潔協(xié)調搭配,增加了美感。
內四方是在淡藍色的正方形綢緞上,鑲上九個正方形的黑底繡花布片和十二個圓弧形黑底繡花條而成。這些布片和布條,一改外四方針法,一律用“熵”繡的針法。繡花布片三個三個排成一行,兩兩之間拉開一顆黃豆粒大的距離,然后在相連的兩個角上,縫上紅色毛線做成的泡花,使之形成一個漂亮的正方形;再在正方形四周鑲上繡花圓弧布片,這樣過于陽剛的正方形,就變得柔美起來。
外四方的花朵和內四方的花朵相互成趣,艷麗多姿,恐怕戀花的蝴蝶見了,也挪不動步子??梢鸭薨嫜b飾得這么漂亮,就得先把需要的布條和布片繡好,那不是輕而易舉的。它不光需要時間和耐心,還得練就相當?shù)睦C花技術,否則就粗糙簡陋,背出去不是丟新娘的臉嗎?于是,村里的姑娘一到拿得穩(wěn)筷子的年紀,就得學繡花,等學到較為滿意的程度,老母親才會讓她繡嫁包。
不知是應了“手指頭細長的人巧”的俗話,還是興趣使然,抑或是上天對干活計成不得器的人的垂愛,我學起繡花來很快,到十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把流行的幾種針法學會了,而且得到村里婦女們的一致好評。阿媽見我用“扣”的針法繡出的褲腳邊和用“熵”的針法繡出的圍腰芯,針腳整齊精致,配色也很得體,心里很高興,就笑瞇樂呵地跑去阿爹面前好一通夸獎,叫他下次趕街時幫我買細紗黑布和彩色繡花線。
阿媽要讓我繡嫁包了!想起大姐姐們繡嫁包時,滿臉憧憬的神情和亮得像暗夜里星星樣的目光,我興奮得心怦怦跳,臉辣辣地燒。可萬萬沒想到,阿爹并沒有因我在繡花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天賦而自豪,反而連連搖著頭,果斷地回絕,還埋怨阿媽不該鼓勵我繡花。阿媽臉上春花般燦爛的笑靨陡然被打落,但她沒說什么(大多數(shù)情況下,阿媽都不會和阿爹爭辯);我心里快樂歡舞著的嫩芽被掐斷,委屈得暗自滴貓尿,卻不敢出聲。直至有一次,爹媽竟然為這事爭吵起來,情況才得以改變。
三是創(chuàng)新優(yōu)化政務環(huán)境。全面落實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創(chuàng)造性成立商事審批服務虛擬辦公室,打破傳統(tǒng)審批固化程序,重構審批流程,提前介入技術審查和業(yè)務指導,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目前在全省“施工許可50天”改革基礎上,最少可為項目建設方節(jié)約12-17天時間。暢通政企溝通渠道,設立企業(yè)投訴熱線,在“江蘇姜堰”微信公眾號開通網上投訴渠道,對企業(yè)的合理合法訴求第一時間回應、第一時間解決。
到現(xiàn)在還清楚地記得,那個暮春的黃昏。藍色炊煙從屋頂裊裊升到半空,金色夕暉在房后山尖燦燦地照著,幾瓣粉紅色的桃花伴著清風在院子里蹁躚,我拿著一根細棍子到墻角雞舍旁,把剛孵出沒幾天的十幾個小雞仔,趕到院心里逗著它們玩耍。
小雞像圓溜溜、毛茸茸的小球煞是可愛,我忍不住用棍子在這只雞仔頭上戳一下,在那只雞仔肚子上扒拉一下,嚇到雞仔唧唧唧嚷著,驚慌失措地躲到雞媽媽身后,雞媽媽如臨大敵般啯啯啯吼著,用花椒籽樣的黑眼珠瞪著我,頭上的雞毛根根豎起,像想跟我拼命又不敢。我時而看看小雞,時而看看雞媽媽,咯咯咯的笑聲如山間溪流,源源不絕地在院子里流淌。然而“老鴰喜歡蛋打爛”的俗話真沒錯,正當我忘乎所以時,阿爹放牧的那群黑山羊,突然撞開大門闖進來,后邊跟著揚起鞭子的阿爹。
見情況不妙,我趕緊連吆帶推想把小雞弄開,可還是太遲了!領頭那只大煽羊的左前腳,已經結結實實地踩在一只金黃色小雞仔的圓肚子上。小雞仔沒來得及哼一聲,就整個粘在地上,腸花跟著鮮紅的血一起蹦出來。我嚇得三魂丟了兩魂,卻沒忘記掩蓋事實,便慌手慌腳拾起血呼呼的小雞仔扔進雞舍里,可還是被正在關羊圈門的阿爹看得一清二楚。他鼓起核桃大的圓眼珠,狠狠瞪了我一眼,大吼:“小雞是玩具嗎?吃飽了撐的!”
那年月,家里就一只老母雞,下的蛋除了用來應酬村里老人生病和婦女生孩子外,一年最多孵兩次小雞仔。雞仔死了一只,就相當丟了全家人一年的鹽巴和洗衣粉的錢,阿爹心疼是理所應當?shù)摹?砷L這么大,他還是第一次這么兇我呢!我既害怕,又內疚,低著頭,哆嗦著身子,靠在羊圈墻上,稀里嘩啦流眼淚。
委屈、傷心、無助等諸多情緒,一股腦兒涌上心頭,真希望奶奶像之前我每次哭時一樣,弓著腰跑出來安慰我,然而奶奶似乎毫無察覺,一直在廚房里忙著。我想大聲哭喊,又怕惹阿爹更生氣,只好咬著下巴,用右手掐著左手,嗚嗚咽咽地啜泣。幸好這個時候,參加生產隊薅麥子的阿媽,背著裝滿雜草的背籮跨進大門來,見我可憐兮兮的樣子,連忙把籃子放在墻角,跑過來摟著我,邊幫我揩眼淚,邊問我緣由。
我伏在阿媽溫暖的懷中,眼淚流得更快,哭聲也更大,就是說不出一句話來。此時,阿爹已經把腰上的砍刀解下來,正要往羊圈墻上掛,聽到阿媽的話,扭過頭慍怒地說:“姑娘家的,沒有一點斯文樣,整天逗貓弄狗。無聊透頂,吆小雞仔來院心玩,結果讓羊踩死了一只!”
“???”阿媽驚叫一聲,隨即平靜下來,說,“小娃娃家,閑不住!給你說過幾次,買點布和線來給她,你就是不買。這久沒針線拴住她,像個野小子樣,不是褲腳掛破,就是鞋子剔爛。你看,現(xiàn)在闖禍了吧?”
阿爹似乎覺得阿媽說的有些道理,拉長的臉稍微變圓了一點點兒,語氣也緩和了許多,說:“我是認為,這娃娃身體單薄,讓她一輩子在泥巴地里淘生活,怕是艱難。所以才不管村里有沒有女娃娃上學,堅持讓她去學校。就是希望她能讀出點名堂,像供銷社站柜臺那兩個大姑娘一樣,能找到一碗輕松飯吃。你倒好,就想讓她做針線、繡嫁妝!你給是想讓她仿村里其他姑娘一樣,十六七歲就嫁出去服侍人?”
“我也想讓她好好讀書,可小學就算術和語文兩本書。你不是經常查她的功課嗎?課本上的她都會了,還有心腸天天煉油渣?”
“你啊,你!慣實娃娃也得有個度,還幫她找借口?家里不是有別的書嗎?可以讀讀呢嘛!多讀書總是有好處的!”阿爹的語氣又生硬起來。
“你吼些哪樣?我也是讀過幾年書的,難道不曉得?家里不就有一本《毛主席語錄》和一本 《紅燈記》嗎?《毛主席語錄》她都能默寫下來了,《紅燈記》她也背熟啦!還要咋整?”
“唉,也是??!這年頭到哪里去找書來讀呢?”
阿爹低下頭,用嘆息聲終止了這場不知誰輸誰贏的口水戰(zhàn)。但沒過幾天,他真的買來了我所想要的東西。黑布是紗子最細的那種,花線的顏色非常齊全。那晚,我捧著花花綠綠的彩色線,激動得心里開出花線一樣漂亮的花花,央求阿媽快點幫我把布裁好。
阿媽也是個急性子!第二天,當我放學回家,急匆匆去針線籃里看時,籃子里多了一個藍色頭巾結成的包裹,包里是裁好的四條黑布和花線,還有一個花嫁包。這個嫁包我見過,它是剛過門不到一年的阿武嫂子的嫁包,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村里最漂亮的一個嫁包了。記得她嫁進門那個傍晚,所有在場的婦女的目光都被她弟弟背脊上的花嫁包所勾住,嘖嘖嘖的稱贊聲匯成一片;我張圓了嘴巴,瞪大眼睛,一直從大門外跟著,看到新房里,對阿武嫂子的敬佩之情由此而生。
我明白了,阿媽是要我把這個花嫁包做樣品,照著上面繡。要是以后能背著這樣的花嫁包出嫁,婆家會刮目相看,鄰里也會尊重幾分的。我雙手捧起花嫁包,小心地貼在火辣辣的臉蛋上,仿佛這個花嫁包就是我的,心里像有小鹿在砰砰撞擊,想象無邊蔓延。好大一會兒,才意識到自己失態(tài),呼呼吐出幾口氣,放下嫁包,從針囊里取出最細的那根繡花針,拿出比較寬的兩條布條,選出一條,得意地晃著腦袋,準備照著樣品,用“扣”的針法,繡外四方上方那條最漂亮的布條。
可細一看,我手中的黑布紗子比樣品上的還細。布紗越細,越費工夫,也越傷眼睛,當然繡出來的花朵會更加精致。憑當時的我,是有能力和信心繡出樣品上的花的,但如果只按上面的針數(shù)生搬硬套地繡,所有的花繡完,布條邊緣還會空著一些,那也太難看了!寬度上倒好解決,多繡幾朵花就行,高度上就麻煩了。怎么辦呢?空著肯定不行,加一臺吧,太煩瑣,也不好看!我心里一沉,抓著頭皮想了許久,還是不得其法。
苦惱像一根藤子纏得我很難受,那晚我第一次失眠了。第二天,我拖著像灌了鉛一樣的麻稈腿,昏昏沉沉地走進課堂,沒想到陡然被黑板上老師演算吸引。比例的換算,對!應該可以用比例來縮放搞定!我專心聽講,反復練習,把老師講的內容弄得滾瓜爛熟。放學后,興沖沖地進家,把樣品和黑布條目測了一番,決定在樣品的基礎上,每朵花按一比一點二的比例放大。于是,找來紙和筆,演算了多遍,才開始繡起來。
樣品上的花有三臺。中間那臺是6厘米長、5厘米高的蝴蝶花,每兩朵蝴蝶間用樹枝丫連起,蝴蝶花上的小眼睛好像在滿含希望地眺望遠方,張開的翅膀像在輕輕煽動;蝴蝶花上面那臺是3厘米長、2厘米高的小鳥,每兩只小鳥隔著一朵小花,似在嘴對嘴地私語,又像在含情脈脈地相互凝視;蝴蝶花下面那臺是由“壽”字牽起的一串長長的穗子,穗子下端是藤蔓的根須。整個布條上的花和諧而美麗!
既然不能照搬照套,那色彩上也來個大膽的改革吧!我把布條橫豎對折后,找出中心點,把樣品上大紅蝴蝶改成艷麗的玫瑰紅,之后按照縮放比例,一針針精心繡起來。整朵花繡出來后,找尺子來一量,還真跟樣品上的花朵大小一樣,并且比樣品上的還漂亮呢。我感到透心的甜蜜,那是一種來自成功的喜悅??!
一朵朵,一臺臺,布紗太細,繡起來很費神,速度也很慢,但我樂此不疲,只要一有時間,就拿起來繡。至今還記得,煤油燈下,我邊飛針走線,邊笑瞇瞇地想象著花嫁包逗來的羨慕目光,仿佛嘖嘖稱贊聲正在耳邊響起?;秀遍g,一個帥氣的伙子從人群中向我走來,那迷死人不償命的盈盈笑靨,時而明晰,時而模糊。
扣完外四方上的三條布條,又用“熵”的針法繡里面的布片。等嫁包上的裝飾全都完工,一看,哪哪都滿意。自豪感爆棚,恨不能趕緊縫出來,背出去展示。但我知道,不到出嫁時,是絕對沒有這樣的機會的??蓻]等到機會來,我就到山外讀書了,而且越讀越遠,終究沒能背上它。所幸工夫沒有白費,最后成了妹妹的嫁包。
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非遺文化的傳承,祿勸縣城出現(xiàn)許多彝族刺繡品商店,機繡和手繡的東西琳瑯滿目、眼花繚亂,但花嫁包幾乎絕跡,這么細致的手工更找不到了?;蛟S想紀念那段青蔥歲月,或許想喚起沉睡已久的自信,前幾年我從妹妹那里把花嫁包拿來,收藏在衣柜里,不時拿出來看看。
“明早就得去他方,嫁包已經裝備好……”我又一次捧著花嫁包,帶著近視眼鏡,仔細看著上面依舊漂亮的花朵,哼起小調。可我唱這歌時,沒有憂傷和凄涼,只有滿滿的甜蜜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