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霞,劉楊楊
(江南大學,江蘇 無錫 214122)
電子游戲發(fā)展至今,已不僅是單純的新時代娛樂項目,它還對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陪伴、社交以及人與物之間的情感連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江南園林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其悠遠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游戲設計提供了許多靈感來源。同時,隨著時代發(fā)展與思想進步,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多認同,越來越能接受并欣賞不同文化題材的創(chuàng)新設計作品,這種觀念和喜好的多元化轉型為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的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動力。
“游戲場景”是角色在游戲中實現各種行為的平臺,一般占據最大的視覺篇幅,需要能夠表達游戲的背景文化和時代特征,傳達游戲的整體氛圍[1]。“江南園林元素”主要指園林內具有江南園林典型特征的要素,如山水、亭臺樓榭、花木等。江南園林元素游戲場景是指游戲中明確表示該部分場景屬于江南地區(qū)或具有江南地區(qū)特征,場景需要由江南園林元素——建筑、山水、花木綜合布局而成,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另外,一些元素雖然是單體,但它們也是江南園林元素的一部分,可以對這些單體元素進行設計組合使之形成一個新的江南園林景觀。
1.2.1 模擬現實園林,展現江南風采
游戲在進行場景設計時通常加入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符號,以提高該游戲場景的辨識度。江南園林是江南地區(qū)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具有獨特性和高藝術性,在游戲設計中起著展現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作用。游戲設計時經常會運用園林四要素結合有標志性的物體來表現江南園林,園林四要素包括建筑、花木、山石、水體,標志性物體包括江南特有的亭臺樓閣、當地植被等?!督习倬皥D》是椰島游戲于2020年發(fā)行的手機游戲,以新穎的江南文化題材及獨特的水墨美術風格吸引了大量游戲愛好者。該游戲中大部分園林場景源于現實,同時又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處理。如圖 1 所示,《江南百景圖》游戲運用精心設計的江南園林要素,結合中國傳統(tǒng)配色和散點式構圖,最后以畫軸形式呈現,讓整個游戲展現出如畫的江南盛況。游戲根據不同城市設計了符合其歷史文化的游戲場景,如在設計杭州府地圖時,參考杭州西湖著名景點設計了“雷峰夕照”“柳浪聞鶯”“曲院風荷”等游戲場景組合,用戶解鎖這些場景之后可將其擺放在地圖內進行自由組合,在游戲中重新組合成獨特的西湖風景[2]。
圖1 游戲《江南百景圖》中杭州西湖景觀Fig.1 The West Lake scene of Canal Towns
1.2.2 傳遞文化精神,營造江南意境
江南園林以高度的藝術性與獨特的風格聞名于世,以營造意境為造園主導思想是其取得如此高藝術成就的原因之一,其獨特性來源于中國人造園的意義——傳情達意、抒情言志[3]。如王獻臣借拙政園以表達潘岳所說的“拙者之為政”“隱居山林”思想,獅子林的設計包含了獅子象形、禪師傳道、佛陀正法三種含義等。游戲場景中的江南園林也起著營造江南文化意境的作用,讓用戶在游戲世界中也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如圖2 所示,《江南百景圖》中秋建筑“幾時明月”,靈感來源于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是一個江南園林與游戲場景的組合,場景中使用的朱漆樓閣、帷幔、桂花樹、月等元素都是具有江南文人氣息的象征元素,如以桂花隱喻脫俗和仕途,月亮代表故鄉(xiāng),朱閣上掛有帷幔,帷幔元素和桂花元素以動態(tài)展示,傳達出中秋夜晚清雅、孤獨的意境。
圖2 游戲《江南百景圖》中秋動態(tài)建筑——“幾時明月”Fig.2 Mid-Autumn Festival Scene of Canal Towns-"When Will The Moon Be Bright"
1.2.3 增強文化認同,給用戶歸屬感
游戲場景屬于游戲世界的一部分,包含著地方、場所的意義。汪博在其《從“空間”到“地方”:游戲世界空間意義體驗的設計思考》中認為,“地方”最重要的意義體現在人對其的“歸屬感”上,歸屬感的形成與人對某一場所產生的認同感和親切感相關,認同意味著人能安定下來,視地方為自身的歸屬[4-5]。然而,僅僅通過技術模擬現實園林是無法讓用戶對場景產生歸屬感的。用戶通過玩游戲來感知江南園林,從而獲得如同在現實中游園的體驗,江南園林在歷史上是居住與藝術的結合體,因此很多游戲在設計時需深入挖掘相關內涵,如“家”“港灣”“棲息”等,以加深江南園林元素游戲場景對于玩家的精神意義,具體表現為游戲家園、游戲初始點等。
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不僅代表著江南文化,還代表著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化設計風潮。通過調研現有游戲并在網絡搜索“江南文化游戲”等關鍵詞,分析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的運用情況。
在游戲類型上,包含江南園林元素的游戲主要有三類——角色扮演類、沙盒類、經營建造類。這三類游戲的共同特點是都設計了具有高自由度的建造玩法,用戶可主動創(chuàng)建不同樣式的場景,且成果可互相展示,增強了游戲的社交性。
在視覺表現上,現有的包含江南園林的游戲通常以美術風格為特色,綜合運用插畫、動畫、渲染及特效等表現方式突出江南文化的藝術性特點[6]。運用插畫可以表現場景的圖案、紋樣等細節(jié),動畫可用于展現江南園林全景,渲染及特效可以為游戲增加氛圍和質感?!督习倬皥D》美術風格源于清代徐揚的《姑蘇繁華圖》,以線描結合水墨表現場景和人物,提取典型的江南園林特征,在此基礎上對整體風格進行年輕化設計,使用鮮艷的色彩與樸拙的線條繪制場景元素。游戲中還運用動畫為場景設計了飄動的云和湖面漣漪,使場景更具有江南文化意境。
在畫面呈現上,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多以三維的畫面呈現,注重以典型的江南園林形象表現江南地區(qū)特點,強調對于真實場景的虛擬再現。二維畫面則更偏向表達符號化的江南園林元素,強調平面美感,具有裝飾性特征。
在視覺表現方面,現有游戲對于江南園林元素設計的雷同性較高,且設計缺少美感,這是因為游戲產業(yè)過于追求產品快速變現而使用現成的素材庫,這些場景素材為了適應不同的游戲風格,在設計上會模糊掉自身明顯的特征,如時代與樣式等。有時素材無法完美適應場景設計,如果強硬搭配則會讓用戶感到缺乏形式美感和文化內涵。
在體驗方面,現有江南園林元素游戲場景的沉浸感較弱,原因有三點:其一,用戶并未親身體驗過江南園林,對情境的認知不足,且缺乏了解的渠道和契機;其二,場景設計缺少美感與敘事性,如視覺風格較陳舊或缺乏美感,難以引起用戶對場景的興趣,場景細節(jié)不足,導致用戶注意力在場景上停留時間較短,且場景視覺表現過于直白,如直接使用俯視視角,用戶與場景距離較遠,代入感弱;其三,交互設計不夠輕量化,用戶注意力會被煩瑣的交互過程分散。
江南園林本身應該是高互動性的,場景的層次感和空間感都需要通過用戶的體驗才能被切實感知,因此如何吸引用戶主動參與體驗是后續(xù)要探討的問題。另外,由于時間及經濟限制,游戲本身無法面面俱到,所以游戲場景在設計時要針對用戶需求,有計劃地展示重點場景與特色風景。
游戲地圖場景的框架設計決定了游戲場景的基本風格。以開放世界游戲為例,玩家在游戲中接觸的場景順序主要為世界地圖、區(qū)域地圖、關卡地圖。如果說世界地圖的作用是展示整個游戲世界的視覺風格和背景故事,起劃分整個游戲空間的作用,那么區(qū)域地圖的任務就是呈現某個地區(qū)的典型視覺特征,主要通過視覺要素來呈現,如利用色調、紋樣、圖形結合具體情境,構建具有典型特質的場景[7]。江南園林元素通常屬于游戲中江南區(qū)域地圖的一部分,其視覺風格具有典型的江南文化特色。根據歷史上對江南文化的描繪,有的游戲使用水墨結合數碼繪畫作為游戲視覺風格,花木等植被色彩淡雅,建筑物的顏色則相對濃重。一些游戲還根據現實中城市地形特征進行了識別度設計,如南京地形方正大氣,蘇州地形整體小巧且邊緣崎嶇蜿蜒。區(qū)域地圖由于決定了該游戲空間的初始場景,所以還會使用數碼繪畫、渲染、動畫等手法來營造視覺亮點,如利用水體渲染技術來制作波光粼粼的湖面,或是利用動畫來設計飄動的云等,使場景更貼近玩家對煙雨江南的印象。
關卡地圖是游戲中的主線或支線,主要為探索、闖關等這類更偏玩法的內容,其設計需跟游戲整體視覺風格保持一致,但場景和區(qū)域的選擇可以根據關卡需要進行單獨設計。江南園林元素在關卡地圖中的設計會更加自由,可以加入游戲本身的特色,如仙俠、魔法等元素。有的游戲關卡專門以江南園林為題材,重點在于表現游戲玩法如何與江南園林進行特色結合,有的游戲關卡中江南園林元素只是關卡的一部分,起著輔助的作用。
情境化體驗是指通過多感官的表達,結合情節(jié)和場景的表現給用戶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8]。江南園林場景就是一個典型的情境,用戶接觸場景時,除了能感受到其建筑特色外,還能感受到文化上的象征意義。游戲場景主要分為預設式場景與可互動式場景。其中,預設式場景中的元素是用戶無法操作或改變的,可互動式場景是用戶在游戲中可進行交互的內容。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的表現形式見表1。
表1 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的表現形式Tab.1 The presentation of elements of Jiangnan Garden in the game scene
預設式場景可以概括為游戲的基礎空間,包括地理環(huán)境和基礎物件,二者的作用主要是展現游戲的文化背景與整體風格,讓用戶能快速進入場景氛圍中,繼而產生代入感?!赌嫠肥蔷W易公司研發(fā)的一款武俠題材游戲,精美的場景設計是其一大特色,游戲在盡可能還原現實江南園林細節(jié)的基礎上,也對其典型特征進行了夸張?zhí)幚?,如運用植被元素強調畫面的青綠色調、運用物理技術打造煙雨朦朧效果等。可互動式游戲場景主要包括可觸發(fā)交互動作的場景及可移動的場景,其有三個設計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強調主體(即用戶)的主動參與,有些游戲會利用對比來引導用戶點擊游戲場景,如色彩對比,色彩鮮艷的場景是可交互的,飽和度低的場景是不可交互的。也可以是大小對比,大塊面的圖形是系統(tǒng)預設的不可交互場景,小塊面的圖形是可交互的場景?;蚴抢脠D形創(chuàng)意來暗示可觸碰的場景,如解構重組,引導用戶自行對場景進行組合。第二個是注重客體(場景)的可互動性,在設計前先考慮可供用戶互動的場景,如視野通透的漏窗、可賞玩的湖水及可供休憩的涼亭等。第三個方向需要主客體共同產生情境體驗的互動[9],即讓用戶在實際操作中與環(huán)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有些第一人稱視角的游戲會利用鏡頭與園林空間布局,巧妙借景、藏景,隨著游戲的進行逐漸展現不同景色,為用戶帶來驚喜感。也有的游戲會結合園林造景手法打造新玩法,如《我的小家》(見圖3),這是一款房屋設計主題的游戲,其特色在于精美的畫面與有趣的場景設計,如將園林各式的洞門與借景手法及設計玩法相結合,門窗作為屏障遮蓋外部景色,用戶通過玩游戲既能夠得到視覺美感的享受,同時也能體驗園林借景藝術的設計過程。
圖3 游戲《我的小家》主界面Fig.3 The game interface of My Home
設計美學是研究設計領域美學問題的學科[10]。園林設計美學理論研究主要興盛于明中期以后,至明代末年已有了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不僅代表著符號性的江南文化,還體現了現代語境下的園林設計美學。游戲場景的空間設計在此主要指場景物體的排列組合,其設計目的是給玩家?guī)砟撤N體驗,如真實感、趣味性或美感。
不論是二維還是三維畫面的游戲,在進行空間布局時都需要考慮場景在畫面中的視覺效果,一些游戲運用平面構成的方法,以“點”“線”“面”來組合場景,如用山石或水元素作為大塊面,亭作為點綴物,圍墻和橋作為線元素。有的游戲還會在游戲中強調場景元素的輪廓曲直變化,以靜景增加畫面的生動性和節(jié)奏感。除體現基本的設計美學外,市面上的游戲場景設計也較大程度地受到了明清造園美學的影響。明代士人計成提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審美理想,并認為造園要講究意境和入畫,在實踐上“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這些美學思想在游戲場景中的具體表現為:精細的仿真場景、生動的物理技術、講究的構圖及元素布局等。造園美學在游戲場景空間布局中的體現,主要在于營造場景空間層次以及劃分場景區(qū)域,如將游廊元素和植物元素進行遮擋處理,結合鏡頭視角,打造層層疊疊、蜿蜒曲折的效果,或是在三維畫面中圍繞湖水元素放置建筑元素、山石元素,以創(chuàng)造景致。
形式美感屬于唐納德·諾曼體驗三層次中本能層次范疇,在本能層次中,注視、感受和聲音等生理特征起主導作用,具有形式美感的設計能迅速吸引用戶的視線[11]。形式美是由一定的自然物質材料按照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組合而成的,視覺上的形式美感指的是色彩、線條、輪廓、走勢、紋樣等在整齊、平衡、對稱、對比、調和、多樣和統(tǒng)一中所表現出的具有美感的一種形態(tài)。計成所說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中國古典園林形式美的最高境界。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的視覺美感要素提取見表2[12]。
表2 視覺形式美感要素提取Tab.2 Extracting elements of visual formal beauty
游戲場景設計可從構圖布局、主次區(qū)分兩個方面來體現形式美感。江南園林布局講究視覺中心,游戲場景在設計時可將主要景物置于視覺中心點,并用其他元素進行襯托,以突出該場景,用戶在游玩時能一眼注意到該園林的主建筑,襯托的方式可以是以湖水環(huán)繞,也可以用花木和假山包圍襯托。場景中的園林可運用國畫中的散點透視方法,讓園林不止有一個視覺焦點,這樣場景會更具可看性。對場景元素進行主次區(qū)分,主要可運用對比的方式,如數量、大小、色彩、動靜、明暗、虛實等對比。模擬現實園林為主的三維游戲場景更傾向于運用大小對比來增強視覺沖擊力,空間與物體的大小對比能夠體現江南造園美學“小中有大”的特點[13],建筑與角色的大小對比可給用戶帶來臨場般的震撼感。另外,由于三維游戲世界的強空間感特性,虛實對比手法的運用也較常見,主要目的是增加空間的景深和層次感。以美術風格為特色的游戲更多運用色彩、動靜等對比讓用戶感覺耳目一新。如圖4 所示,《江南百景圖》中的江南園林元素場景組合常使用青綠山水與工筆重彩技法,以高飽和度的石青色描繪大面積的丘壑林泉,整個場景組合色澤艷麗美觀,與周圍用色樸素的其他類型城市建筑產生明顯區(qū)別。游戲中還可運用動畫,給場景加上動態(tài)元素,為江南園林場景營造動靜結合的效果。
圖4 國畫水墨風格在現代游戲中的運用Fig.4 The use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style in modern game
景語是指在藝術作品及其創(chuàng)作中,能完整表達和體現某種思想感情、某種確切意思的景觀的統(tǒng)稱,其目的是傳情達意或敘事。園林藝術常運用單象景語或復象景語來表達場景蘊含的思想情感,這些景語由亭臺樓閣、花木、山石、湖水的有機組合構成。游戲設計中,運用具有象征含義的元素能夠為場景增加故事感,讓受眾感受到游戲空間的文化性和邏輯性。
游戲中可設計具有特征的單體元素,通過獨立元素來表現場景、傳情達意,如著重刻畫假山的輪廓、色彩、質地,給觀者奇險的感覺,這種單體元素組成的景語叫單象景語。單象景語在游戲場景中運用頻繁,比如用戶在家園中搭建桃林,以表達遠離塵世喧囂的愿景。然而,單象景語含義并不固定,也有用戶對以往的景語作出了現代的解釋,如給予桃樹以好運、愛情的含義。游戲為打造裝飾性景觀,也常使用復象景語,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元素組合起來表現空間意境。復象景語屬于組合式場景,場景本身是一個整體,且具有藝術性。如將池水與山兩種元素組合,打造“一池三山”場景,表現向往神仙世界的祈愿。在表現大場景時,游戲需要設計復合景語,即將單體元素與組合元素共同放置于同一場景中,如《江南百景圖》(見圖5)的豫園場景,由池水、假山、亭臺等不同區(qū)域組成,最吸引人的是其假山的繪制,縱向巖石打破了園林的橫平走向,運用大小對比,讓假山元素占據場景幾乎四分之一的面積。用戶在完成建造任務后,可從完工后的豫園中感受到松江府的富饒及設計者想表達的悠然之情。
圖5 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運用復合景語的案例Fig.5 Example of Jiangnan Garden elements using the recombination scene language in game scene
現有的大部分游戲由于經濟條件及時間限制,需要對已有場景元素進行重復利用,因此可運用重構方法,收集相關景語意象的詞匯,對相似景語進行重構設計,以提升設計效率?!督习倬皥D》游戲對場景元素進行了重構,主要通過旋轉、復制、聚合等方式,讓一種景語延伸出多種設計方案[14]。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游戲的鏡頭表現不再是簡單地跟隨角色,而是更加精細化,能夠以具有品質感的畫面展現出場景的藝術性特質。江南園林在藝術欣賞方面,最大的特點是移步換景,移步換景是指人走景移,隨著觀察點的變換,場景不斷展現新畫面。除此之外,還有借景、障景、虛借等。游戲場景設計可以運用鏡頭語言來打造不同的視覺效果,以表現江南園林的藝術性特質。
移步換景可以拆分為“移步”與“換景”,“移步”是相對于用戶主體而言的,即用戶主動游覽場景,“換景”是客體,即場景在不同鏡頭中的設計。從用戶角度來說,鏡頭設計可突出重點場景,如用戶初次接觸江南園林元素游戲場景時,游戲利用運鏡為用戶展示湖、石等場景,引導用戶主動尋找場景中的景致。從場景角度來說,鏡頭是展現江南園林曲徑通幽特質的關鍵。在目前大多數角色扮演類游戲中,用戶能自由地控制角色行走和角色視角,基于這種高自由度玩法,游戲場景設計會更注重用戶的視覺體驗,如設計不同的游覽路線和富有層次感的景物等[15]。江南園林造園中具有代表性的手法是分隔空間,在設計中可以利用鏡頭的推拉和移動,透過場景中造型多樣的門、窗、廊展示園林內外美景,讓受眾體會到江南園林“巧于因借”的特點。圖6 為游戲《逆水寒》的家園地圖設計,江南園林元素場景以洞門與粉墻黛瓦作為屏障,園內建筑、石、樹、雪等作為景物,被不同形狀的洞門囊括其中,用戶跟隨鏡頭由外向內望時能看見如畫的景色,體現了江南園林造園藝術中“俗則屏之,嘉則收之”的原則。虛借指的是借助水面或鏡面等材質,反射出空間景物,這種手法能夠豐富畫面,也能為空間增添意境美。如游戲場景中常用水中倒影來造景,以豐富該場景的層次,營造虛幻、靜謐的感覺。
圖6 以鏡頭語言表現場景藝術性的案例Fig.6 The case of using lens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artistic quality of game scene
在強調游戲精品化的當下,游戲設計還需要通過更具沉浸感的交互操作以提升游戲中的用戶體驗。美國心理學家Mihaly 提出沉浸理論,認為影響沉浸體驗生成的因素包括個體因素和情境因素,個體因素指個體心理狀態(tài)、專注力和好奇心等。情境因素包括參與活動的性質、重要性與人數等[16]。
沉浸式交互是指能夠讓用戶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投入的交互設計方式,包括兩種設計方式。其一,按照功能邏輯結合情境體驗進行設計,將交互融入場景中,即在界面功能滿足信息獲取需求的同時,精心組織信息,并與場景物體相結合,讓用戶在游戲中可直接點擊場景進行交互,取消了彈窗這種容易中斷用戶注意力的機制,更符合真實交互形式。如在關卡地圖中,用戶操控角色進入江南園林場景后,觸摸場景元素就可以開始游戲。有時這種方式也被用于觸發(fā)場景反饋,給用戶以驚喜感,激發(fā)用戶探索的好奇心,進而生成沉浸感。這種交互方式符合造園的美學內涵,即“天人合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會意之美,用戶在游戲中通過探索,從細節(jié)中得到對場景更全面的認識。其二,按照行為邏輯進行設計,將交互與潛意識行為相結合[17],這種交互方式帶有線性的邏輯,即個體行為觸發(fā)情境變化,繼而進入下一個情境,與人們在現實園林的游覽體驗相一致。如用戶在場景中行動,不需要額外操作,只需要按照認知行動就可直接進入下一個地點。兩種方式都簡化了交互流程,符合用戶心理的交互邏輯,能減輕其認知負荷,從而使用戶將重點放在感受場景上。一些角色扮演類游戲就利用沉浸式交互將循序漸進的關卡串聯起來,用戶可以在連貫的地圖中邊游戲邊游覽江南園林元素場景。
基于對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設計中的作用、現狀及表現形式的研究,總結出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通過對“以形式美營造視覺沖擊力、以具象化景語展現場景敘事性、以鏡頭語言傳達場景藝術性、以沉浸式交互優(yōu)化用戶體驗”四個設計方法中的具體案例進行論證,得出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的設計需要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合作這一結論。以多元化的設計方法呈現游戲中的江南園林元素,能夠使場景更豐富,有助于激發(fā)用戶對江南文化的興趣,推動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設計的發(fā)展。
研究從視覺層面為地域文化與現代載體的創(chuàng)新結合拓展了思路。江南園林元素在游戲場景中的運用是地域文化創(chuàng)新設計的一部分,在多元文化融合時代下,合理運用新媒體及新技術,綜合運用不同學科領域知識進行設計,能拓寬江南文化的發(fā)展渠道和傳播范圍,使受眾能從多角度深入了解江南文化,同時也為我國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了不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