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農耕印跡:扎染菱形紋樣作為布依語“Ndaeh Sengh”的解讀研究

        2022-10-27 08:49:00李顯元吳安麗
        包裝工程 2022年20期
        關鍵詞:紋樣工藝

        李顯元,吳安麗,2

        (1.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 100084;2.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第十九屆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強各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手工藝保護和傳承[1]。服飾工藝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和演變的重要載體之一,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變遷的忠實反映。其服飾的制作工藝和裝飾紋樣作為矚目的視覺符號,是傳統(tǒng)的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是我國文化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統(tǒng)特色和文化因子的確定,以及應用于具體日用設計實踐,有助于深化設計對象的文化內涵[2]。因此,考察其傳統(tǒng)的工藝特色,挖掘出紋樣賦予的文化內涵是解決和提高文創(chuàng)設計的路徑之一。本文以布依族工藝紋樣為個案研究,對其中所蘊含的工藝及其文化內涵進行分析解讀,旨在為布依族傳統(tǒng)工藝的繼承與設計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1 研究的緣起

        近年來,筆者在“布依服飾”(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田野考察中,發(fā)現居住在貴州花戛的布依族,在身著盛裝服飾時所佩戴的頭帕、圍巾、腰帶中,均裝飾著一個亙古不變的古老紋飾“扎染菱形紋樣”。與其他地方的布依族比較而言,花戛一帶的布依族扎染所扎縫的紋樣有且只有菱形紋樣,其紋路排列細密、均勻,暈染色彩隱晦,其藝術性與地域特性鮮明。首次接觸扎染菱形紋樣是在貴州省水城區(qū)花戛布依族彝族鄉(xiāng)的羅盤村,村民王永紅告訴筆者:“制作扎染菱形紋樣的布依族在周邊還有很多,北盤江沿岸幾個縣都有所分布,且所制作的工藝、方法、紋樣都完全相同”。根據村民提供的信息,筆者來到了距離羅盤村約4 小時路程的花戛鄉(xiāng)考察。在花戛鄉(xiāng)又有多位布依族老人口述:“頭帕、腰帶中扎染菱形紋樣世代流傳,是傳統(tǒng)布依盛裝服飾中必不可少的工藝紋樣,尤其是婚俗和喪葬打嘎儀式時必須佩戴有扎染菱形紋樣的頭帕和腰帶,倘若家中沒有也須到親戚家借用。”由此可見,飾有扎染菱形紋樣的頭帕和腰帶在布依人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村民的話題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他們的工藝是怎么扎縫制作出來的?如何染色?為何世世代代固定在盛裝中裝飾扎染菱形紋樣?

        查閱貴州省境內布依族服飾紋樣的相關資料后,發(fā)現針對菱形紋樣的研究多以貴州省安順市鎮(zhèn)寧縣等地的布依族服飾研究為主,且多以蠟染紋樣研究為主。例如馬啟忠等認為,布依族蠟染服飾花紋中的三角紋、菱形是源于對魚圖騰的崇拜,其形狀是魚演變而來的[3-4]。谷因認為,魚曾是布依族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物[5]。由此可見,菱形由魚紋演變而來有一定的可靠性。另外,也有人認為,古越人紋身藝術的菱形紋,可能是百步蛇(亦稱蘄蛇或玉斑錦蛇)身上花紋的簡化和演變[6]。胡小兵也認為布依族服飾中蠟染三角形和菱形等亦是由百步蛇身上的花紋演變而來的[7]。梳理有關六盤水境內布依服飾研究文獻,發(fā)現僅有為數不多的地方專家提供了少量的影像資料。如蔣行遠的《堅守與紀錄 山之魂 水之韻 火之情》一書中記錄了花戛祭祀活動中扎染菱形紋樣的影像資料[8]。又如余朝林等編著的《六盤水民間美術圖志》中亦有布依族扎染菱形紋樣的頭帕及腰帶等圖像資料記錄[9],但均未對扎染菱形紋樣的工藝和文化內涵作出解釋。

        綜合以上布依服飾防染工藝及菱形紋樣的已有研究,發(fā)現有兩方面的問題亟須得到各界的解決。其一,六盤水境內北盤江沿岸的布依族服飾及防染工藝較少得到外界重視,這些流傳久遠的古老工藝已瀕臨失傳。其二,對于布依服飾中菱形紋樣的解讀,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差異性。因而,筆者帶著這些疑問開啟了布依扎染工藝及菱形紋樣的田野探究之旅。從在地性文化研究視角來看,對于存活于當今社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人類學的文化理論知識和田野調查仍然是比較有效、科學的方法之一[10]。用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領域進行實證性研究與經驗性考察,推動了藝術學研究的學術轉型,極大促進了藝術學科的發(fā)展[11]。為此,筆者以布依族聚居地之一的花戛鄉(xiāng)為主要田野點,以相鄰的縣、鄉(xiāng)為輔助考察。試圖通過考察厘清花戛鄉(xiāng)及相鄰縣鄉(xiāng)中布依族扎染菱形紋樣的制作技藝,以及紋樣所承載的文化記憶,為進一步推進布依傳統(tǒng)服飾藝術的研究、傳承、保護以及當下的“非遺設計”提供借鑒。

        2 活態(tài)場域:花戛扎染菱形紋樣的生成語境

        扎染又稱扎纈、絞纈等,是我國民間一項古老的防染技藝,是傳統(tǒng)服飾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至今仍在西南民間少數民族中流行和使用。其中貴州省六盤水境內的北盤江沿岸,因大多地處溝壑縱橫、窮崖絕谷之地,交通極其封閉,至此,這里依舊保留了古老的民間手工技藝——布依族扎染。其中,貴州省水城區(qū)花戛布依族彝族鄉(xiāng)是布依族扎染工藝使用和保存相對完好的地方之一?;┎家雷迦税言痉Q作“嘖翁宏”(布依語諧音),至今仍有少數年邁的老齡布依族婦女在做此手工,所扎紋樣固定為菱形紋樣的連續(xù)組合,形成極具秩序化視角的效果,整體色彩溫潤、和諧、統(tǒng)一,沒有強烈的藍白對比,給人一種寧靜、和諧、自然的韻味(見圖1—2)。

        圖1 不同的扎染菱形紋Fig.1 Different tie-dye rhombic patterns

        在花戛,布依族集中分布在天門和花水兩個村居。其中花水村于2015 年由原歐場村、花水村、花營村3 個小村合并而成,轄16 個村民組(花水小村6 個,歐場村7 個,花營村3 個),共有462 戶2 025人。全村以布依族、苗族等民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占98%,其中布依族人口最多。為確保工藝及紋樣考察的精準性和可靠性,了解工藝文化斷層原因及紋樣解釋模糊的問題,筆者拓展了田野的考察范圍,并對花戛以外的縣、鄉(xiāng)進行考察和比較。經過初步考察和統(tǒng)計,在花戛天門村、花水村以外,在順場鄉(xiāng)法德、果布戛以龍、候場鄉(xiāng)野鐘,以及盤州市的?;?zhèn)陸家寨、羊場鎮(zhèn)花家莊、齊家寨,普古鄉(xiāng)娘娘山等一帶的布依族服飾和語言均基本相似,且使用相同的扎染工藝和菱形紋樣。除本次考察的水城、盤州的部分村寨外,貴州的布依族還分布在六盤水相鄰的普安、晴隆、貞豐、六枝、關嶺、鎮(zhèn)寧等地。

        圖2 花戛扎染菱形紋Fig.2 Huajia tie-dye rhombic pattern

        布依族扎染菱形紋作為其布依族服飾語言的載體,主要運用于頭帕、腰帶、圍巾等服裝佩飾,以及上衣局部的裝飾。頭帕為長方形面幅,長約88 cm,寬約40 cm,端末有長約12 cm 的編織流蘇,男女通用。腰帶長約172 cm,寬約36 cm,兩端均有長約12 cm 的編織花紋流蘇,限于女性使用。扎染菱形紋作裝飾在頭帕和腰帶的裝飾均為滿飾,主要在婚俗、喪葬、打嘎時,作盛裝佩飾。扎染菱形紋在上衣裝飾上,主要運用于男女上衣的袖口、襟邊、衣袋邊口等位置,作局部點綴。據天門村村民介紹,20 世紀50—70 年代男人都普遍佩戴包頭,除了重要場合外,趕集時也經常佩戴扎染菱形紋樣的頭帕。

        頭帕和腰帶的佩戴方式各不相同,相比頭帕,腰帶的佩戴相對簡易。腰帶的佩戴方式分為兩種,最常見的是對折后前系于腰間,后垂于臀(見圖3—4),其次是垂吊于腰間右側(見圖5)。男女佩戴的方式不同,并有盛裝和便裝之分。女式佩戴時將頭帕折疊后放置于頭頂,再覆蓋淺藍色或褐色頭帕,從正面很難看出是否佩戴有扎染頭帕(見圖6)。男式頭帕佩戴方式為圍繞頭包裹式,將頭帕折疊后繞頭盤裹,露出頭頂,所呈現出造型具體分為兩種方式,一種為盛裝式,雙層,盤裹時須在底層纏繞青色頭帕,后將扎染菱形頭帕盤繞于表層,盛裝式頭帕顯得龐大和威武(見圖7)。另一種為便裝式,不打底層,直接將頭帕折疊后繞頭盤裹,便裝式為以前的生活裝扮。據村民介紹,在20 世紀70 年代以前都普遍佩戴頭帕(見圖8),以后就逐漸很少有人佩戴了。除頭扎染頭帕外,男性還圍扎染圍巾,男性的扎染圍巾即為女性的扎染腰帶,盛裝時佩戴,纏于頸部,長齊腹部。

        圖3 腰帶1(盛裝)Fig.3 Belt 1 (formal wear)

        圖4 腰帶2(盛裝)Fig.4 Belt 2 (formal wear)

        圖5 腰帶3(盛裝)Fig.5 Belt 3 (formal wear)

        圖6 頭帕(盛裝)Fig.6 Headcovering (formal wear)

        圖7 男式(盛裝)Fig.7 Men's (formal wear)

        圖8 男式(便裝)Fig.8 Men's (casual wear)

        布依族扎染菱形紋頭帕和腰帶的功能。通過考察得知,佩戴扎染頭帕和圍巾主要有二個層面的功能。第一,識別功能。其識別功能具體體現為三方面:首先,布依族男女都在最重要的禮儀儀式中才佩飾扎染頭帕,意在代表服飾的端莊和華貴,是盛裝服飾的典型標志;其次,女式扎染頭帕的佩飾還作為婚否的標識,未成家的少女通常不配飾頭帕,結婚及婚后的重要場合才佩戴扎染頭帕;最后,扎染頭帕和圍巾有向他者展示才藝的意味,能否扎出精美整齊的扎染菱形紋樣是對一個女人勤勞和智慧的評價。第二,實用功能。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布依族人多沿江而居,海拔低,通常氣溫都很高,導致人容易出汗,在農作時佩戴頭帕主要是便于擦汗,同時還有防曬和保護頭部的功能。在天門村的小寨組,一位嗩吶工匠村民告訴筆者,帕子是用于哭喪和哭嫁時擦眼淚用的,以前沒有毛巾,頭帕和腰帶除了作為一種裝飾外,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哭泣時捂臉擦淚的帕子。

        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日趨嚴格,在濕法脫硫后增加濕式電除塵器可實現對PM2.5、SO3、石膏霧滴和重金屬等污染物進一步脫除,有利于改善電廠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燃煤電廠實現超凈排放的工藝路線之一。而與吸收塔集成的一體式濕式電除塵器,是在傳統(tǒng)結構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實現了脫硫-除塵一體化布置,有效解決了濕式電除塵器布置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技術先進性,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3 一針一線一藍染:花戛扎染菱形紋樣之“技”

        花戛布依族的扎染工具和染色方法均為傳統(tǒng)的土法制作,工具和材料簡單,其工藝的特別之處在于扎縫的工序以及染色和固色的方法。

        3.1 扎染菱形紋樣的工具和材料

        扎染菱形紋樣的工具主要有扎花線、扎花針、小剪刀、拖線蠟等。扎花線通常用集市上購買的絲線和普通縫紉線,絲線和普通縫紉線光滑、好拆線,是布依婦女喜用的線。棉線不易拆線,一般不用。扎花針為普通的繡花小針,以6 號小針為宜,扎花針除扎縫花紋外也用于拆線,配合剪刀使用。小剪刀是婦女針線活中常用的工具,扎染工藝中主要用于拆線,剪刀分為兩種,一種為老式剪刀,一種為新樣式剪刀,新樣式剪刀,刀口尖小且鋒利,非常實用。拖線蠟是為了讓線容易穿針走線,扎縫時需用蜂蠟拖拉過蠟一次,目的在于讓粗糙的線料變得更光滑。蜂蠟拖線主要用于傳統(tǒng)的棉線和麻線,近些年購買到的絲線和料子線非常光滑,因此無須用蠟拖線。扎花面料均為自織棉布,棉線均由集市購買所得,棉布織造工藝多為平紋和斜紋兩種,以斜紋面料為優(yōu)。

        扎染菱形紋樣的材料主要為植物染料、“染藥”和草木灰等。花戛一帶布依族使用馬藍制靛配制出的植物染料染色,通常在農歷6—9 月制靛染布,方法和程序與常規(guī)的制靛方法無異。區(qū)別在于草木灰植物、“染藥”不同。

        3.2 扎染菱形紋樣的扎花工序

        扎染菱形紋樣的扎花工序通常為四步。第一步,將備好的一匹棉布敲打平整后從中軸線上對折。第二步,用鉛筆或圓珠筆從對折后的面料邊沿起稿,繪制出菱形紋樣。第三步,根據菱形結構用粗腳針線大致縫制出單個菱形的輪廓,每一個菱形的大小約等同于一個“升”底面的大小。第四步,從面料末端的菱形一角開始扎縫,扎縫時從菱形的外緣向中心聚集,最終在菱形中心留出寬約1~2 cm 的小菱形,扎縫后的菱形呈凹凸三角狀。扎縫的針腳越細小,線條越細密,線條是否筆直、均勻、細密以及菱形是否方正是評判工藝水平的基本標準(見圖9)。

        圖9 菱形紋樣扎花步驟圖Fig.9 Step-by-step diagram of rhombic pattern flower-tie

        菱形紋樣扎花步驟及古法染色圖示如圖10:

        圖10 菱形紋樣扎花步驟及古法染色圖示Fig.10 Rhombic pattern flower-tie steps and ancient dyeing diagram

        1)a-e 扎花工序。第一,將布料對折。第二,寬針腳構圖。第三,完成構圖。第四,從菱角開始扎縫。第五,逐漸縮小菱形范圍。

        2)f-j 泥染固色工序圖示。第一,田中挖坑。第二,置入染布。第三,埋布泥染。第四,染后挖出田泥。第五,洗凈織物上的泥土。

        3.3 扎染菱形紋樣的染色

        在傳統(tǒng)植物染色工藝中,花戛布依族菱形紋樣的扎花染色工藝的獨特之處在于古法技藝之“煮染”和“泥染”。

        4 一升一色一布依:花戛扎染菱形紋樣“符”

        4.1 扎染菱形紋樣的符義指代

        關于菱形的原型和所代表的含義,筆者走訪并詢問了多個布依村寨后,最終在花戛鄉(xiāng)天門村找到了答案。2020 年9 月2 日,筆者再次來到花戛調研,這是筆者第二次到花戛開展考察。筆者來到了天門村陸SJ 家,剛到家門口便看到有三四位女老人正在做針線活,筆者便出示了事先打印好的菱形紋樣圖片詢問其代表的含義,幾位老人都紛紛搖頭并告訴筆者:“沒有什么特別的意思,只是為了好看而已?!弊谝慌缘哪行岳先耍慡J 的父親)聽到了筆者的詢問,便說道:這個是古代“Ndaeh Sengh”(布依語諧音:脦森)的花紋(見圖12),這是筆者第一次聽到尋求已久的答案,便繼續(xù)追問道“Ndaeh Sengh”為何物?老人家用不太順暢的漢話告訴筆者:“Ndaeh Sengh”就是裝糧食的“木盒盒”,我們家屋里都有。一會的工夫老人家從屋里拿出了一個沾滿灰塵的農用器物“升”出來,對筆者說:這就是我說的“Ndaeh Sengh”。旁邊的幾位婦女老人也應和道:“是的,我們有時也把這種帶格格花紋的頭帕和腰帶喊作‘Ndaeh Sengh’?!?/p>

        圖12 不同造型的“斗”Fig.12 Different shapes of “Dou”

        在隨后的考察中,筆者分別到花戛鄉(xiāng)的花水、盤州市保基鎮(zhèn)的陸家寨、盤州市羊場鎮(zhèn)的花家莊等地進行考察,證實了服飾中的扎染菱形紋樣即為日用器物“Ndaeh Sengh“。與花戛男老人的說法完全相符。

        “Ndaeh Sengh”作為“升”布依語,是古老的農用生活器具。“升”與“斗”均屬于同一類別的器物,功能和造型相似,存在容納空間的大小和有無手柄的差異,至今依舊有少量布依人在使用(見圖11—12)。據花戛村民介紹,以前沒有“秤”,“升”多用于衡量糧食的多少,相當于今日的“秤”,是鄰里間相互借還糧食的計量工具。“升”為木質,正面尺寸約為19×19 cm;背面約17×17 cm;側面上寬約19 cm;下寬約17 cm;口沿厚度約1 cm?!吧弊鳛樵玖庑渭y的造型原型,在紋樣中能直觀地找到“升”造型和相應位置,菱形的外輪廓即為“升”沿口的尺寸大小,菱形的內框即為“升”底面邊緣輪廓。最為中心的藍色方塊即代表“升”的底(見圖13)。扎染中的一個菱形紋樣就是一個“升”底尺寸的大小。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扎染菱形紋樣是“Ndaeh Sengh”作為農用器物“升”的造型轉譯。

        圖11 “Ndaeh Sengh”Fig.11 "Ndaeh Sengh"

        4.2 扎染菱形紋樣的符形轉譯

        扎染菱形紋樣取其農用器物“Ndaeh Sengh”的輪廓造型。頭帕和腰帶中的單個菱形紋樣大小剛好成為一個“Ndaeh Sengh”的底大小,從單個菱形紋樣觀之,恰似平行透視方法繪制出的“Ndaeh Sengh”造型(見圖13)。一塊扎染頭帕或腰帶的寬約等于兩個“Ndaeh Sengh”底面尺寸的寬幅。

        圖13 菱形紋樣的演繹Fig.13 Evolution of rhombic pattern

        菱形紋樣的排列方式。從頭帕和腰帶的紋樣布局看,紋樣由兩組菱形紋樣排列組成,呈二方連續(xù)的排列組合方式。每一個菱形約由10~15 個線狀菱形鑲嵌而成。每四個菱形組合在一起又成為一個大的菱形紋樣,每一個菱形的邊緣線組合在一個畫面中又呈現出網狀菱形骨架式圖案(見圖14)。

        圖14 菱形紋樣組合圖Fig.14 Rhombic pattern combination diagram

        扎染菱形紋色彩由深淺不一的藍色組合而成。與多數地方的扎染和蠟染不同,花戛一帶的布依族扎染因工藝的特殊性,使扎染成品無藍白的強烈對比。因防染的技法為針線縫扎,且用細線,針腳小,線與線之間的間隔較窄,加之染色次數多,浸泡時間較長,整體染色偏深藍,而被扎縫的地方也相應被少量染液浸染成淺藍色,從而形成深藍與淺藍相間的色彩畫面。整體色彩和諧、雅致,沒有強烈的藍白對比,給人一種靜謐的自然意味,這是花戛布依族扎染工藝的特色之一。

        綜上可見,花戛布依族扎染菱形紋樣來源于對農耕生活物象的觀照,其紋樣造型的提煉和創(chuàng)造體現了布依先民觀物取象的經驗和智慧的總結。扎染菱形紋樣在樣式意義上的存在成為“Ndaeh Sengh”物的觀照和延伸,成了視覺性符號語言,賦予了布依族族群在地域文化本性和觀念意識,構成了“Ndaeh Sengh”作為菱形紋樣母題的力量源泉。

        5 農耕印跡:扎染菱形紋樣的文化意蘊

        關于扎染菱形紋樣作為“Ndaeh Sengh”物象形態(tài)的觀照,其蘊含的文化內涵主要有四種說法。一為豐收?!癗daeh Sengh”作為扎染菱形紋樣的母題,是盛裝糧食的器物,代表農作物的五谷豐登,是莊稼豐收的象征。二為方正、平穩(wěn)的意象。在天門村的鴨場組有村民告訴筆者,“Ndaeh Sengh”是四平八穩(wěn)的象征?!癗daeh Sengh”造型方正,形態(tài)平穩(wěn),是祭祀活動中常使用到的器具,有方正、平穩(wěn)的意象。三為護身符之說。在羊場的花家莊村,村民吳AY 說:“Ndaeh Sengh”的紋樣經常在各種民俗活動或祭祀活動中使用,如老人百年歸世,棺材里都有使用這樣的紋樣,這個是一種“符章”。另外,布依先生用的印章就類似這樣的紋樣,如掃寨、祭山、三月三、六月六等都要用到這樣的“符章”,相當于護身符,在布依族的觀念中有驅邪的功能。四為蕨菜說。在羊場的花家莊村,布依族染布能手岑XF 告訴筆者:我們把頭帕上的紋樣叫“肖嗅滾”,漢譯為蕨草的葉子,是從前過苦日子的時候人們摘來吃的食物蕨菜。

        通過反復的求證和綜合分析,筆者認為上述四個觀點中,“豐收說”較為符合布依族居住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語境。扎染菱形紋樣作為“Ndaeh Sengh”,是農耕文化背景下布依人祈求豐收的符號象征,具體而言有以下幾方面的關聯。

        5.1 與農耕器具“升”的關聯

        “升”在我國農具和計量單位的使用中有著較悠久的歷史。《說文解字》載:“升,十龠也。從斗,亦象形?!鄙且欢返氖种唬萘繂挝?。與“斗”的造型相似,民間百姓多以升和斗來盛裝谷物和其他糧食,同樣也把它當作容量單位,在花戛布依族人常說五碗糧食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

        另外,作為衡量糧食的器具衍生出“斗筲之人”的詞語,比喻人的器量較小,見識短淺?!吧弊鳛楣糯科髅?,用作容器單位,后還被后人用來表示上升、高升、進獻之意,如《詩經·小雅·天?!罚骸叭缭轮?,如日之升。”唐白居易《祭盧虔文》:“名因文著,位以才升?!逼渲械摹吧倍际巧仙?,又引申為登、上的意思[12]。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步步高升”等說法,可以說“升”除了代表農耕器物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吉祥符號的表達。

        對于“升”,體現了布依人對傳統(tǒng)生活用具的懷念意味?;┑牟家雷謇先烁嬖V筆者,菱形紋樣中的“升”是“交租”(俗稱“交公糧”)時常用的計量工具?!敖蛔狻笔窍驀依U納農業(yè)稅,是對從事農業(yè)生產、有農業(yè)收入的單位或個人征收的一種稅。“交租”是布依族人民一段難忘的艱苦歲月,換言之,扎染中的菱形紋樣作為“升”的形態(tài)轉譯,是布依人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集體記憶。

        此外,“升”還蘊含著公平、公正、平等的意味。主要體現在鄰里間借還糧食的行為上,借時是“平升”就還“平升”,是“尖升”就還“尖升”,由此,“升”在此作為衡量尺度的媒介,有公平、公正、平等的意味。

        綜上可知,“升“無論是日用器物,還是公平量器,抑或是“交租”記憶,都離不開一個共同的媒介——糧食,因此,“升”成為谷物豐收象征符號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5.2 與布依族之“布”的關聯

        布依族人勤于耕織,其所織造的布質地優(yōu)良,歷來就有“盛水不漏”之說,“通過古老的織布機織出的土布常被稱為‘布依布’或‘仲家布’,布依語稱為‘pa?113e:n11’”[13]。對于布依族的手工紡織,《元史本記》(卷29)有記載:“戊申(1308 年)八番生蠻韋光政……以其戶二萬七千來附,請歲輸布千五百匹”[14]。《貴州圖經新志》說:“仲家勤于耕織,善治田?!辈家啦甲鳛椴家雷迨来鱾飨聛淼膫鹘y(tǒng)紡織工藝,是耕織結合的自然經濟的典型[15]?!肚⊥ㄖ尽分邪巡家赖目楀\稱為“鐵笛布”,宋代曾作為貢品上貢朝廷,稱為“貢斑布”或“仲家布”。在“斑布”的基礎上,布依婦女用反織正素的技巧,紡織成各種“織錦”即“鐵笛布”。

        除以上古文獻的記載外,在布依族古歌《造萬物》和《種棉歌》的內容中,也有反映布依先民種棉織布的歷史。此外,布依族傳統(tǒng)舞蹈“織布舞”,也形象地再現了布依人民紡紗織布的生產場景。“織布舞”“布依語稱‘當嗩’,舞蹈內容大致為,一女舞者站于雙棍上做著種棉、紡紗、織布等動作,邊舞邊歌,形象逼真地模擬紡織的全過程”[16]。這種“織布舞”廣泛流傳于貴州的布依族地區(qū),一般在農閑時作自娛活動,或節(jié)日集會慶豐收時作節(jié)目表演,過去的喪葬祭祀中也與其他舞蹈同時表演。

        在花戛一帶,布依族的棉紡織多以平紋布和斜紋布兩種織造工藝為主。其中又把斜紋布稱為“斗紋布”,斗紋布是織造面料中的優(yōu)質面料,其經緯排列緊密,厚實耐用,有細密的菱形暗花,是布依人民喜用的面料。其所指的菱形暗花即為斗紋的造型?!岸贰迸c“升”在功能及屬性上都屬同一類別,且造型相似,可以說,“斗”與“升”同時作為菱形紋樣的原型母題,在織物中所指的對象和形式是一致的。從布依人崇尚斗紋面料的觀念來看,扎染工藝里的菱形紋樣與長期使用斗紋面料應有一定的關聯,兩者有相互借鑒的可能。

        5.3 與祈求豐收之“意”的關聯

        菱形紋樣作為祈求豐收的象征在我國自古有之。歷史上各類器物上均有眾多菱形紋樣的印跡,其紋飾載體豐富,主要集中在彩陶、青銅器、絲織物等之上。

        根據學者錢志強的研究,西周青銅器獸面紋上的菱形符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谷物的象征。研究指出,作為谷物的菱形符號之所以在商末周初青銅器上出現特別多,與周人的歷史是分不開的。從炎帝黃帝直到夏王朝時期,周的先祖均任農官,特別是周人奉祀的不窟和后稷,均以善植百谷而著稱。

        織物上,菱形紋樣在不同地域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含義也各不相同,如在排灣和魯凱兩個族群中,貴族服裝上的菱形花紋越多就表明他擁有的土地越寬廣[17]。又如乾隆年間繪制的《皇清職貢圖》中“有瓊州府黎婦”[18]筒裙的主要紋樣即菱形紋,祁慶富認為黎錦中的菱形紋是蛙人紋的演變[19]。據有關學者考察認為,黎族菱形風格紋樣出現的原因,主要與黎錦的紡織工藝技術有關[20]。除了黎錦以外,在眾多少數民族的織造工藝中菱形紋樣也常有出現。

        另外,從文字也可窺探到菱形作為農作物的證據,如甲骨文中的粟字,即谷類農作物,是古代黃河流域先民最主要的糧食,也可以制酒,甲骨文中粟字為禾字上加三至五個數量不等的菱形以示禾苗的果實[21]。菱形紋樣在裝飾紋樣中具有的典型意義即適應器物造型的需要,更是人們美好愿望的寄托。它以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谷物糧食隱喻為基礎,是人們在低下的生產力面前對上天賜予谷物糧食的祈求,希望能得到天地的庇佑以獲得更多的谷物來解決惡劣環(huán)境下的生存問題。從側面也反映出,以農業(yè)為本的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對菱形紋的深深寄托和不解之情,菱形紋的存在意即人類希望的存在,是古代先民們最樸素的情感寄托[22]。從線性視角觀之,菱形紋飾作為祈求農耕豐收的觀念,其歷史悠久。

        布依族自古素有“水稻民族”的稱譽。從族群居住的環(huán)境來看,布依族聚落總是依山傍水而建,只要有布依族居住的地方就一定有水和稻田,花戛也不例外,至今依舊有多數布依庶民在耕作農田。民俗方面,每年的六月初六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從農作時間來看,正好是種植水稻期間的空閑時段,對于長期從事稻作農耕的布依族來說,他們利用水稻耕作過程中這一間歇,舉行祭祀山神、田神和水神以及驅蟲等活動,以祈求豐收[23]。

        總之,布依族被稱作“水稻民族”名副其實。在以耕種稻作谷物為主的農耕背景下,布依扎染菱形紋樣“Ndaeh Sengh”作為容納和計量谷物的媒介,無論是器物形態(tài)還是生產生活背景,均與布依族群祈求谷物豐收的愿望緊緊聯系在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族群集體的潛在符號意識,并世代遵循和流傳。

        6 結語

        本文基于花戛布依族扎染工藝及菱形紋樣的個案考察,認為花戛布依族扎染工藝中世代流傳的菱形紋樣是傳統(tǒng)農耕時代的歷史產物。農耕生活孕育的扎染作為一種民俗行為世襲相傳,其工藝本身即為農耕的印跡。扎染菱形紋樣是農耕背景下布依人祈求豐收的符號載體。“Ndaeh Sengh”作為菱形紋樣的符號原型,與布依人生活、習俗、地域環(huán)境等存在著多維的聯結?!癗daeh Sengh”是農耕地域背景下布依族群體對于農作物豐收的渴望,“Ndaeh Sengh”越多代表農作物收成越好,寓意豐收和富足。至此,布依族婦女把根植內心的渴望和期許通過觀物取象的思維邏輯,把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扎縫于織物經緯的深處。

        此外,菱形紋樣“Ndaeh Sengh”在扎縫的過程中,一針一線地扎縫傾注了母性之愛的情感。一針一線所聯系的扎染菱形紋樣恰似一條愛的紐帶,把整個族群緊緊地凝結在一起,從而形成秩序化的族群視覺符號。同時,“升”(Ndaeh Sengh)作為古老的農用器物,無論從器物形態(tài)或生產生活背景,均與布依族群祈求谷物豐收的愿望緊緊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族群集體無意識的符號。因此,無論是形式與功能、生活語境,還是文化意蘊,都與“升”(Ndaeh Sengh)緊密相連,進而成為花戛布依人世代遵循和流傳的程式紋樣,是“百越”古老民族深層農耕文化的符號印跡。

        總之,花戛扎染菱形紋樣作為布依族服飾的表征符號,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蔽體飾物,也記錄著布依人的社會歷史和生活習俗。它是盛裝的必備,是布依族人美的代言和象征,是花戛布依族人評判婦女手藝的標準,是規(guī)范族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祖祖輩輩對豐衣足食的寄托,承載著花戛布依人的農耕記憶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其制作工藝和紋樣所承載的文化記憶對于非遺保護、工藝傳承、非遺設計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紋樣工藝
        傳統(tǒng)裝飾紋樣衍生圖一四季
        福建茶葉(2023年11期)2023-12-08 12:03:34
        轉爐高效復合吹煉工藝的開發(fā)與應用
        山東冶金(2019年6期)2020-01-06 07:45:54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08
        5-氯-1-茚酮合成工藝改進
        世界農藥(2019年2期)2019-07-13 05:55:12
        藏族傳統(tǒng)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袁飛紋樣設計
        湖南包裝(2016年2期)2016-03-11 15:53:17
        一段鋅氧壓浸出與焙燒浸出工藝的比較
        FINEX工藝與高爐工藝的比較
        新疆鋼鐵(2015年3期)2015-11-08 01:59:52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5:03:24
        絡合鐵脫硫工藝在CK1井的應用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情侣|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老妇交乱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 久久综合加勒比东京热| 国产极品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国产 哟| 亚洲中文字幕亚洲中文| 极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字幕中文综合久久|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日本人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精品123|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免费视频2021| 麻豆国产精品伦理视频|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兔费观看久久99|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九九| 视频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专线视频|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国产免费三级三级三级| 日本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性刺激的大陆三级视频| 中文字幕福利视频| 97自拍视频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