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營養(yǎng)價值、醫(yī)療價值較高,被譽為“水果之王”,市場需求量大,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于蘋果產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蘋果栽培管理是否科學規(guī)范,病蟲害防治是否及時,直接影響蘋果產量和質量。為保障蘋果產量,提升質量,推廣應用蘋果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種植前,認真做好選址建園工作至關重要。果農應優(yōu)選地勢平坦、背風向陽、給排水便利、水電資源充足的位置建園,盡可能遠離交通要道、化工廠、屠宰場等污染源,避免對蘋果品質造成影響。同時,在選址時,要重視土壤檢測,保證土壤疏松透氣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同時要進行水源檢測,避免污染物超標,為果樹生長打下良好基礎。
蘋果選種是否合理是影響果樹生長及產量的重要因素,果農應明確選種的重要性,認真做好選種工作。在選種時,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shù)貧夂颉⑼寥?、降雨量、溫濕度等多項因素進行合理化選種,同時保證所選品種符合市場需求。優(yōu)選具備較強抗逆性、抗病性的優(yōu)質高產蘋果品種,合理搭配蘋果品種,1個果園最好栽植2~3個品種。
目前,蘋果通常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栽植。在栽植過程中,果農要合理控制好栽培密度,栽植密度過大、過小,均會對蘋果產量及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只有保證栽植密度適宜,才能夠達到豐產穩(wěn)產的目的。果農要綜合考慮土壤墑情、地勢地形、溫濕度、光照、降雨、品種特性等因素,合理控制栽植密度。一般情況下,針對土壤墑情較好地塊、樹冠較大的品種,每公頃可栽植495株左右,株距控制在4 m為宜,行距控制在5 m為宜;針對土壤墑情較差、樹冠較小的品種,每公頃可栽植825株左右,株距控制在3 m為宜,行距控制在4 m為宜;針對中型樹冠的品種,則每公頃栽植705株左右,株距控制在3.5 m為宜,行距控制在4 m為宜;針對矮化密植、短枝小型品種,每公頃栽植1 230株左右,株距控制在2 m為宜,行距控制在4 m為宜。只有因樹制宜的控制栽植密度,方可更好保障果樹良好生長。
果樹生長過程中對于肥料需求量巨大,若施肥不及時,則會對果樹生長造成極大影響。果樹施肥主要包括底肥和追肥。底肥需在整地建園時施加,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在施加充足底肥基礎上,后期結合果樹長勢適時追肥,一般情況下,蘋果樹全生育周期需追肥3次,1次追肥在發(fā)芽前后,以追施速效氮肥為主,促進樹芽生長;2次追肥在座果周,以追加磷肥和鉀肥為主,加快幼果發(fā)育;3次追肥在入秋后或采果后,以追加氮鉀肥為主,避免葉片早衰,增加營養(yǎng)積累。
水分是果樹生長的重要資源,若缺水會對蘋果產量和質量造成極大影響,果農要結合降雨狀況及時做好灌水工作。一般情況下,蘋果全生育周期需灌水4次左右,分別為萌芽期、春梢生長期、果實膨大期、采果后冰封前,將土壤濕度保持在65%~70%為宜,若發(fā)現(xiàn)土壤含水量低于標準值,則需及時灌水。要密切留意天氣變化,進入雨季前提前挖掘排水溝,避免引發(fā)澇災,確保果樹良好生長。
修剪整形是果園管理的重要工作。一般在11~次年2月進行冬季修剪,修剪部分枝梢,促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提高樹勢。一般在3~4月進行春季修剪,修剪時主要以旺樹為主,弱樹禁止修剪,提升萌芽力及座果率。夏季修剪主要以摘心、剪梢、扭梢、擰枝、環(huán)剝?yōu)橹鳎善鸬酵L透光、控制新梢旺長的效果,達到早果豐產的目的。需在果樹生長后期進行秋季修剪,做好修剪工作,及時讓秋梢停止生長,積累營養(yǎng),確保果樹能夠安全越冬。
果農要認真做好花果管理工作,在花蕾分離至開花前,及時進行疏花處理,尤其是花量較多時,可將全部花蕾疏除。一般情況下,應每隔20 cm留1個花序。疏果需分2次完成,落花后15~20 d進行疏果定果工作,疏果時需重點清理病果、蟲果、邊果、傷殘果等。
為保證蘋果質量,提高果品著色度,果農要重視果實套袋處理。不僅如此,果實套袋能夠有效保護果實外觀,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避免藥物殘留。果實套袋時,紅色品種采用雙層果袋,黃色和綠色品種采用單層果袋。
在蘋果成熟后,要及時采摘,控制好采摘時間,過早、過晚采摘均會對果品質量、產量造成一定影響,要適時采摘。一般情況下,在果實套袋1周后即可采收。采收時若成熟度不齊,則可分批次采收,應選擇在晴朗天氣采收,確保無露水,在貼近果枝部位用剪刀將果柄一同剪下即可。
病蟲害會對蘋果產量及質量造成極大影響,果農要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綜合應用農業(yè)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提升蘋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水平。
農業(yè)技術防治蘋果病蟲害時,主要措施如下:科學選址建園,遠離污染源,深翻土地晾曬,殺滅病原蟲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種,優(yōu)選抗逆性、抗病性強的品種;合理控制好栽植密度,保證果園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風條件;加強果園管理,落實修剪整形工作,及時修剪并燒毀病蟲枝;及時灌水施肥,滿足果樹生長對于水分和養(yǎng)分的需求,提高樹勢;及時除草,破壞害蟲棲息場所,為果樹生長營造適宜的條件,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
生物技術防治蘋果病蟲害,其優(yōu)勢在于安全、綠色、無污染、無殘留,能夠更好保障果品質量。首先,以蟲治蟲,利用害蟲天敵有效捕食害蟲,在果園內培養(yǎng)寄生蜂、蜘蛛、瓢蟲、掠食性螨等益蟲,可有效防治蘋果蚜蟲、紅蜘蛛等蟲害。其次,以菌治蟲,利用白僵菌可防治鱗翅目類害蟲,利用苦參堿可防治蘋小卷葉蛾。以菌治菌,利用維那霉素可防治蘋果腐爛病,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可防治蘋果樹腐爛病、枝干輪紋病。
物理技術防治蘋果病蟲害時,主要是利用害蟲趨性達到防治目的,同樣具備安全綠色無害的優(yōu)勢。首先,可采用人工誘殺法,定期清理果樹枯死枝,可清除越冬害蟲。其次,利用害蟲趨光性,在果園內設置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可有效誘殺多種害蟲。再次,利用害蟲趨色性,將黃板和藍板懸掛在果園內,對煙粉虱、葉蟬、蚜蟲和褐薊馬能夠起到良好的誘殺效果。最后,采用隔離保護措施,例如樹干涂白、果實套袋等,均可隔離害蟲,防止蟲害發(fā)生。
化學技術防治蘋果病蟲害,主要以噴施化學藥劑為主,部分果農存在濫用化學藥劑的現(xiàn)象,極易造成藥物殘留,影響蘋果質量。要嚴格控制化學藥劑的使用。優(yōu)選低毒、高效、無殘留的化學藥劑,嚴格控制好用藥時間、方法、劑量,嚴格執(zhí)行休藥期制度,防止出現(xiàn)藥物殘留。要輪換使用化學藥物,避免產生耐藥性。防治蘋果輪紋病,可使用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異菌脲·多菌靈等藥劑噴霧防治;防治蘋果輪斑病,可使用代森錳鋅、多氧霉素等藥劑噴霧;防治蘋果圓斑病,可使用嘧啶核苷類抗生素、多菌靈、丙森鋅等藥劑噴霧;防治蘋果炭疽病,可使用異菌脲、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等藥劑噴霧;防治蘋果褐斑病,可使用波爾多液、百菌清等藥劑噴霧,需注意的是,在幼果期禁止噴施波爾多液,避免出現(xiàn)果銹;防治蘋果腐爛病,可使用腐殖酸·硫酸銅、硫磺·福美雙等藥劑噴霧;防治蘋小卷葉蛾,可使用50%敵百蟲500倍液;防治蘋果食心蟲,可使用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蘋果紅蜘蛛,可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2.5%聯(lián)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蘋果黃蚜,可使用48%樂斯本乳油2 000倍液、10%呲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噴霧。
綜上所述,蘋果是人們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市場需求量較大。在蘋果栽培過程中,要積極推廣應用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掌握蘋果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要點,加強蘋果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升蘋果產量與質量,為果農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