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松針蚧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主要有4種形態(tài),分別為成蟲、卵、若蟲、蛹。中華松針蚧為雌雄異體,成蟲較小,雌成蟲體長約為1.5~1.8 mm,體表包圍1層黑色革質蠟殼,雄成蟲體長約為1.3~1.8 mm,體表沒有蠟殼;中華松針蚧為卵胎生,卵為橢圓形,顏色為白色或淡黃色,初產(chǎn)卵顏色為白色,隨著時間延長,顏色逐漸加深;1齡若蟲為卵圓形,有發(fā)達的胸足,從金黃色逐漸變?yōu)楹谏?齡若蟲口器特別發(fā)達,主要吸食針葉或幼嫩枝梢汁液,此時若蟲無肢,觸角和足等附肢也全部退化。3齡若蟲口器逐漸退化;3齡雄若蟲結繭化蛹,蛹為橢圓形。
在小隴山林區(qū),該害蟲1年發(fā)生1代,以2齡若蟲在寄生針葉上越冬。到了第二年春季,天氣開始變暖,越冬若蟲開始萌動并發(fā)育,開始雌雄分化,幼蟲生長很快,生長期約為15~20 d。在幼蟲階段,害蟲主要通過口針吸食針葉和幼嫩枝梢汁液,使針葉變黃枯萎、脫落,導致林木死亡。3月中下旬,3齡雄蟲結繭化蛹,經(jīng)過10~15 d蛹期,到4月上旬開始羽化,4月中下旬為羽化高峰期,雄成蟲有較強的飛行能力,尋找雌成蟲進行交尾,雄成蟲可以交尾多次,交尾后的雄成蟲活動能力減弱,多在交尾后2 h死亡。同期3齡雌幼蟲在殼內完成成蟲發(fā)育,不離殼,并釋放性信息激素,吸引雄成蟲交配。5月初雌蟲開始產(chǎn)卵,卵產(chǎn)于介殼尾部,繁殖能力強,每只可以產(chǎn)卵40~160粒,卵期約為10~15 d。在5月底~6月初,卵開始孵化,孵化期約為7~10 d,孵化出來的1齡幼蟲爬行能力很強,尋找新生枝葉取食,在介殼另一端雌成蟲逐漸干癟死亡。1齡幼蟲尋找到合適的位置開始固定生活,體表顏色變?yōu)楹谏?,此階段持續(xù)50~60 d,8月初頭胸部增長快,體表變?yōu)楹谏?,此階段約持續(xù)25~30 d。9月初蛻皮進入2齡階段,到10月中旬2齡幼蟲結殼完成,進入越冬期,沒有完全發(fā)育的幼蟲就會自然死亡。在蟲害嚴重的地區(qū),每個針葉上可以生存32~58頭幼蟲,多的高達70多頭,到第二年春天,每個針葉上可以存活11~37頭,自然死亡率為35%左右。
中華松針蚧主要對油松、馬尾松、黑松等松樹產(chǎn)生危害,若營林樹種單一,油松、馬尾松等單一樹種較多,松林會為中華松針蚧生長繁殖提供充足的食物,從而使得害蟲數(shù)量快速增長,導致大面積松林受到危害,要逐漸對純林人工林進行更新,營建混交林,提高林分對病蟲害的抵抗力,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由于管理不到位,沒有及時監(jiān)測及預警蟲害發(fā)生時間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對患有蟲害的苗木、枯枝、落葉沒有及時清理,導致中華松針蚧蟲害發(fā)生面積大、蔓延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要采取多種防治措施防治中華松針蚧,例如人工捕捉成蟲、地面噴灑化學農(nóng)藥只適合面積小、中幼林的治理,對于大面積林分,噴霧、地面噴灑農(nóng)藥方式防治效果不明顯,尤其對于隱蔽性比較強的部位,農(nóng)藥很難接觸,導致治蟲不徹底,使得中華松針蚧蟲害反復發(fā)生。
3.1.1 選擇適宜樹種,營建混交林
大面積的油松、馬尾松等松樹純林容易發(fā)生中華松針蚧,而且容易暴發(fā)成災,而針葉、闊葉混交林及樹種多、林相復雜的林分發(fā)生蟲害概率低。要根據(jù)良種壯苗、適地適樹、科學造林原則,選擇落葉松、云杉、山楊、油松等鄉(xiāng)土樹種營造多樹種的混交林,提升人工林生物多樣性。對于單一樹種的純林、疏林及殘林,要用速生闊葉樹種進行補植補造,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林分抗病抗害能力。
3.1.2 實施封山育林,加強對森林的保護
大力推廣封山育林,加強對各類松林的保護,禁止過度砍伐,保持樹種多樣性,提升林分抗逆性和質量。對于種植密度較小的稀疏林及下木較多的林地,要嚴格封禁,盡快恢復林地植被,促進林木快速生長及提升林木郁閉度,使森林生物群落更加豐富,增加病蟲害天敵種類和數(shù)量,并為其生存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條件。
3.1.3 合理密植
中華松針蚧適宜在通風、透光條件良好的林分中生存,林木密度及郁閉度小的幼林容易發(fā)生中華松針蚧蟲害,要根據(jù)林木品種適當進行密植,降低害蟲給林分帶來的危害。
3.1.4 強化撫育管理
要加強對林分的撫育管理,對于遭受到蟲害的林地,要根據(jù)受害情況,對林分適度適時進行修剪,及時將患有蟲害的林木剪除,清理枯枝,并對清理的枝條進行燒毀,徹底消滅傳染源。對于受害程度大、生長緩慢、成材難度大的林分要及時砍伐,并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土壤條件等改種適宜生存的樹種,將人工純林逐漸更新為針闊混交林。
利用中華松針蚧的天敵對其進行防治,不僅可以降低防治成本,還能夠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林分生物結構的多樣性。中華松針蚧天敵主要有松蚧癭蚊、牯嶺草蛉等,松蚧癭蚊在小隴山林區(qū)一年發(fā)生一代,其一齡、二齡幼蟲經(jīng)常寄生于松針蚧無肢若蟲蛻殼里,以松針蚧卵和雌蟲為食,據(jù)調查,松蚧癭蚊的幼蟲每天可以吃掉9粒松針蚧卵,最多可以高達20粒。牯嶺草蛉一般一年發(fā)生兩代,其一齡幼蟲每天可以取食20粒松針蚧卵,最多高達31粒,可以有效控制松針蚧的種群數(shù)量。要加強對天敵保護,為其營造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還可以引進天敵,投放到害蟲活動區(qū)域,達到降低蟲害的目的。
3.3.1 在林下地表噴灑化學藥劑
在中華松針蚧幼蟲階段,可以將20%吡蟲啉可溶性液劑5 000倍液、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辛硫磷1 500倍液等化學藥液噴灑在樹根周圍地面上,殺蟲率高達95%。也可以采用鉆孔注射給藥的方法,每株樹木打孔2~5個,注射40%氧化樂果100倍液12 mL,連續(xù)注射3次,注射給藥可以提高藥效,可用于零星林木及小面積稀疏林分的防治。
3.3.2 利用煙劑煙熏
在林木高大(樹高在3 m以上)、郁閉度高的高山林地,可以采用煙劑進行煙熏防治松針蚧,這種方法治蟲速度快,節(jié)省人力物力,適合孵化期害蟲治理,此時蟲體小,抗藥力差,防治效果好。常用煙劑有林丹煙劑、敵馬煙劑等,用藥量為15 kg/hm,殺蟲率可達80%左右。特別要注意,采用煙熏治蟲,要統(tǒng)一作業(yè)、統(tǒng)一管理,明確點火順序,嚴防火災。
3.3.3 噴霧治理
對于水源充足、地勢平坦的中幼林,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噴霧,常用的殺蟲藥有40%氧化樂果800倍液、50%辛硫磷1 500倍液、25%喹硫磷600倍液等,噴灑前還可以在藥液中加入適量的洗衣粉,能夠使蠟質溶解,增強治蟲效果。
中華松針蚧在成蟲羽化前結繭期間,噴霧、煙熏等化學防治都沒有作用,此時可以利用人力摘除蟲繭。中華松針蚧結繭階段時間短,而且人力摘除不適合高大樹木,比較適合小面積幼林或零星樹木。還可以利用幼蟲休眠期生活力較弱的特點,使用人力摘除幼蟲,可以彌補煙熏、噴霧等防治措施的不足,徹底將傳染源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