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騰,張彥平,李一兵,趙祺佳
(河北工業(yè)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天津 300401)
水體富營養(yǎng)化現(xiàn)象導致的水質(zhì)惡化,不僅使水體喪失應(yīng)有的功能,而且使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向不利于人類的方向演變〔1-2〕。磷是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關(guān)鍵限制性因子之一。目前針對廢水中磷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3〕、化學沉淀法〔4〕、結(jié)晶法〔5-6〕和吸附法〔7〕等。其中,吸附法具有處理效果穩(wěn)定、工藝流程簡單、反應(yīng)副產(chǎn)物少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含磷廢水的有效處理方法〔8-9〕。
在吸附法研究中,尋找高效吸附劑是開發(fā)新型除磷工藝的關(guān)鍵〔10〕?;钚蕴坷w維(ACF)作為繼顆粒和粉末活性炭之后的第三代炭吸附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孔徑適中、分布均勻、吸脫附性能優(yōu)異等特點。并且相較于目前研究較多的活性炭、生物炭材料,片狀結(jié)構(gòu)的ACF更易于從液相中分離回收,應(yīng)用形式更加多樣,被廣泛應(yīng)用于水處理工藝中〔11-12〕。但ACF本身對磷的去除率不高,往往需要利用鐵、鋁等金屬鹽溶液對其進行改性〔13-14〕,但這樣會導致吸附劑成本陡增。而我國地表水處理工藝流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給水污泥,這些污泥中含有豐富的鐵、鋁、硅等元素及少量有機物質(zhì),如果將其中的鐵、鋁元素提取出來作為ACF的改性溶液,不但成本低廉、簡單易得,而且還為給水污泥的處置找到了新的途徑,實現(xiàn)了廢物的資源化利用。
本研究以給水廠污泥為主要原材料,經(jīng)高溫煅燒后采用鹽酸提取,得到富含鐵、鋁的污泥酸提液(Sae),然后以ACF為載體、Sae為改性溶液,制備磷吸附材料Sae-ACF。實驗考察了Sae-ACF的材料穩(wěn)定性,對比分析了ACF與Sae-ACF對磷的吸附性能,并對吸附過程的動力學、熱力學及等溫吸附模型進行了深入分析,進一步結(jié)合SEM、XR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Sae-ACF對磷的吸附機制。
實驗所用ACF購自江蘇科凈碳纖維有限公司,經(jīng)HNO3浸泡并用清水反復洗滌后用剪刀裁成0.5 cm×0.5 cm的片狀備用。給水廠污泥取自天津市某給水廠機械濃縮后的污泥,挑出雜質(zhì),在105℃恒溫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研磨成粉末狀污泥備用。污泥組分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測定,主要污泥成分包括Fe2O3、Al2O3、SiO2、CaO、SO3、P2O5、MgO,質(zhì)量分數(shù)依次為46.90%、26.10%、20.00%、2.20%、1.92%、0.64%、0.53%。實 驗 所 用HCl、NaOH、KH2PO4等化學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1.2.1 Sae的制備
取一定量給水污泥粉末,置于馬弗爐中于500℃煅燒1 h(揮發(fā)毒性有機物,使鐵、鋁元素充分轉(zhuǎn)化為易于酸提取的氧化物形態(tài)),自然冷卻至室溫后取出;取數(shù)克煅燒后的污泥以1∶20的固液比(質(zhì)量∶體積,g/mL,下同)投加到3 mol/L的HCl溶液中,在70℃水浴加熱條件下磁力攪拌1 h;待混合液冷卻至室溫后,高速(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經(jīng)0.45 μm濾膜過濾,所得濾液即為Sae。
1.2.2 Sae-ACF的制備
向裝有一定量ACF的錐形瓶中加入Sae,固液比為1∶100,25℃攪拌2 h后過濾分離;將固體在105℃烘干2 h,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至濾液無Fe3+檢出,再放入烘箱中于105℃烘干,即得Sae-ACF。
1.2.3 模擬含磷廢水的配制
稱取0.219 7 g干燥后的KH2PO4溶于水,再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加入5 mL硫酸(1+1)并用去離子水稀釋至刻度線,配成質(zhì)量濃度為1 g/L(以P計)的含磷廢水儲備液,以便后續(xù)稀釋成所需濃度的模擬含磷廢水。
1.2.4 吸附實驗
取100 mL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的模擬含磷廢水置于250 mL的錐形瓶中,用0.1 mol/L HCl和0.1 mol/L NaOH調(diào)節(jié)溶液pH(3、5、7、9、11),然后加入一定量(0.2、0.4、0.6、0.8、1、1.5、2、2.5 g/L)的ACF或Sae-ACF,將錐形瓶置于25℃水浴恒溫振蕩器中(150 r/min)進 行 吸 附 反 應(yīng);60 min后 取 樣,經(jīng)0.45 μm濾膜過濾后,于70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并計算磷濃度。
1.2.5 再生實驗
每次吸附實驗結(jié)束后,將Sae-ACF用去離子水清洗數(shù)次,直至清洗水中無磷檢出后,于105℃烘干至恒重;將烘干后的Sae-ACF置于0.1 mol/L的NaOH溶液中,固液比為1∶100,40℃水浴恒溫振蕩12 h;隨后用去離子水潤洗3遍,固液分離后于105℃烘干2 h,即得再生Sae-ACF。
磷的測定采用鉬銻抗分光光度法;Fe3+的測定采用鄰菲啰啉分光光度法;Sae-ACF的微觀形貌通過7610F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株式會社)觀測;物相組成和晶體結(jié)構(gòu)采用Smartlab 9KW型X射線衍射儀(日本株式會社理學公司)測試。
在其他外部條件均一致的情況下,將吸附實驗中的含磷廢水替換為等體積的去離子水(pH=7),依次設(shè)置反應(yīng)溫度為15~35℃,記錄不同時間內(nèi)Sae-ACF溶出Fe3+的質(zhì)量濃度,以此考察Sae-ACF材料的穩(wěn)定性,結(jié)果見圖1。
圖1 Sae-ACF去離子水溶出實驗Fig.1 Sae-ACF deionized water stripping test
由圖1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溶出Fe3+的質(zhì)量濃度也在增加,30 min時,F(xiàn)e3+基本達到溶出平衡,此時的最大溶出Fe3+質(zhì)量濃度僅為0.35 mg/L(35℃)。而實際廢水的溫度一般不會很高,足以說明Sae-ACF在廢水中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吸附過程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2.2.1 吸附劑投加量的影響
當磷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反應(yīng)時間為60 min、pH=7時,考察Sae-ACF投加量對磷吸附效果的影響,并與ACF進行了對比,結(jié)果見圖2。
由圖2可知,隨著吸附劑投加量的增加,Sae-ACF和ACF對磷的去除率均呈現(xiàn)先急劇上升而后趨于平緩的趨勢,在投加量達到1 g/L以上時磷去除率趨于穩(wěn)定。這主要是由于隨著吸附劑投加量的增加,可供磷占據(jù)的吸附位點增多,磷去除率增大;但當投加量超過1 g/L時,由于廢水中的剩余磷濃度降低,導致磷在固液相間的傳質(zhì)能力下降,吸附達到動態(tài)平衡,磷去除率趨于穩(wěn)定〔15〕,此時,Sae-ACF對磷的去除率可達95.11%,比ACF提高了52.92%。由此可見,經(jīng)Sae改性后ACF對磷的吸附能力大幅提升。
圖2 吸附劑投加量對磷去除率的影響Fig.2 The effect of adsorbent dosage on phosphorus removal rate
2.2.2 溶液初始pH的影響
當磷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反應(yīng)時間為60 min、吸附劑投加量為1 g/L時,不同初始pH條件下Sae-ACF和ACF對磷的去除效果見圖3。
圖3 溶液初始pH對磷去除率的影響Fig.3 The effect of initial pH of solution on phosphorus removal rate
由圖3可知,在3≤pH≤7時,Sae-ACF對磷的去除效果隨pH的升高略有降低,但除磷效果較好,磷去除率>95%;當pH>7時,磷去除率隨著pH的升高陡降;當pH從7升高到9時,磷去除率從95.11%降低至51.40%;當pH=11時,磷去除率進一步降低為32.00%。整個pH變化過程中,Sae-ACF對磷的去除率較ACF高出30.54%~52.92%,高出的這部分去除率得益于Sae-ACF表面的鐵鋁氧化物。當pH≤7時,Sae-ACF表面的鐵鋁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呈帶正電荷的離子態(tài),使得Sae-ACF表面帶正電,并隨著pH的降低Sae-ACF的正電性增強;而當2.15<pH<7.2時,溶液中磷主要以帶負電荷的H2PO4-形態(tài)為主,因此在pH≤7時,Sea-ACF與H2PO4-之間的靜電吸附作用較強,有利于H2PO4-吸附在材料表面〔16〕。當pH>7.2時,溶液中磷主要以HPO42-形態(tài)為主,而HPO42-的吸附自由能高于H2PO4-〔17〕,導致其在Sea-ACF表面吸附難度變大;并且隨著OH-的增多,Sae-ACF表面的正電荷迅速被OH-中和,導致Sae-ACF表面電性逐漸由正電性變?yōu)樨撾娦裕琒ea-ACF與磷之間的靜電吸附作用減弱;同時帶負電的OH-會與HPO42-競爭吸附位點,因此除磷效率隨著pH的升高迅速降低。
2.2.3 干擾離子的影響
當磷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反應(yīng)時間為60 min、Sae-ACF投加量為1 g/L、pH=7時,實驗選取了廢水中比較常見的SO42-、NO3-、CO32-、Cl-作為干擾陰離子,質(zhì)量濃度均設(shè)置為0~400 mg/L,考察干擾陰離子對磷吸附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4。
圖4 溶液共存陰離子對磷去除率的影響Fig.4 The effect of coexisting anions on phosphorus removal rate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陰離子質(zhì)量濃度的升高,磷去除率逐漸下降,說明陰離子的存在對磷的吸附有抑制作用,其中CO32-抑制效果最強,然后依次是SO42-、NO3-,影響最弱的是Cl-。影響效果與干擾離子所帶電荷量呈正相關(guān),而CO32-影響效果最強是由于CO32-在水中易發(fā)生水解導致溶液pH升高,Sae-ACF對磷的吸附效果下降;但4種干擾陰離子引起的磷去除率最大下降值僅為10.74%,說明Sae-ACF對磷的吸附具有較強的選擇性。
2.2.4 再生次數(shù)的影響
吸附材料在實際應(yīng)用中要考慮成本問題,因此材料的重復利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實驗采用NaOH對Sae-ACF進行解吸附再生,考察了Sae-ACF的重復利用性能,結(jié)果見圖5。
圖5 再生次數(shù)對磷去除率的影響Fig.5 The effect of regeneration times on phosphorus removal rate
由圖5可知,隨著再生次數(shù)的增加,Sae-ACF對磷的吸附效果也在不斷下降,但再生循環(huán)4次后Sae-ACF對磷仍有不錯的的吸附能力,磷去除率可達56.25%,說明Sae-ACF具有很強的材料穩(wěn)定性,循環(huán)利用性能出色,十分具有發(fā)展前景。
在Sae-ACF投加量為1 g/L、磷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初始pH=7的條件下進行吸附實驗,于不同反應(yīng)時間取樣,測定吸附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結(jié)果見圖6。分別用準一級、準二級動力學方程以及Elovich方程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擬合,結(jié)果見表1。
圖6 Sae-ACF對磷吸附隨時間變化曲線Fig.6 Phosphorus adsorption curve of Sae-ACF with time
由圖6可知,前60 min內(nèi)Sae-ACF對磷具有較快的吸附速率,吸附量迅速增加,隨后吸附開始進入平衡階段,吸附量(9.55 mg/g)基本保持不變。由表1可知,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與Elovich模型的R2明顯大于準一級動力學模型的R2,說明準一級動力學模型并不適合描述該反應(yīng)。此外,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計算出的平衡吸附量為9.79 mg/g,與實測值更加接近。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與Elovich模型的適用性說明Sae-ACF對磷的吸附過程存在化學反應(yīng),且材料具有飽和吸附點〔18〕。因此,Sae-ACF對磷的吸附過程受化學吸附控制。
表1 吸附動力學模型參數(shù)Table 1 Parameters of adsorption kinetic model
設(shè)置Sae-ACF投加量為1 g/L、初始pH為7、磷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50 mg/L,在不同溫度(25~45℃)下進行吸附實驗,采用Langmuir與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對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結(jié)果見表2。
表2 等溫吸附模型擬合參數(shù)Table 2 Fitting parameters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
從表2可以看出,F(xiàn)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與實測數(shù)據(jù)的擬合程度優(yōu)于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表明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更適于描述Sae-ACF對磷的吸附過程,Sae-ACF對磷的吸附屬于多分子層化學吸附。另外,不同溫度下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的常數(shù)1/n均小于1,說明吸附反應(yīng)易于發(fā)生,屬于優(yōu)勢吸附。
通過范特霍夫方程計算吉布斯自由能(ΔGθ)、吸附標準焓變(ΔHθ)和吸附標準熵變(ΔSθ),考察Sae-ACF對磷的吸附熱力學性能,結(jié)果見表3。
表3 Sae-ACF吸附磷的熱力學參數(shù)Table 3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phosphorus adsorption by Sae-ACF
由表3可知,Sae-ACF對磷吸附反應(yīng)的ΔHθ>0,表明吸附過程為吸熱反應(yīng),升溫有利于吸附的進行。一般情況下認為,當ΔHθ>29 kJ/mol時反應(yīng)為化學吸附反應(yīng)〔19〕,因此Sae-ACF在不同溫度下對磷的吸附過程主要為化學吸附反應(yīng)。熵變反映了整個系統(tǒng)的混亂程度,ΔSθ>0說明吸附反應(yīng)為混亂程度增大的過程,ΔGθ<0則說明吸附反應(yīng)是自發(fā)進行的。
2.6.1 SEM
圖7為ACF與Sae-ACF的表面形貌。
從圖7(a)可以看出,ACF是由多根圓柱狀纖維束相互纏結(jié)而成,沒有固定的排列方向;纖維束具有相對干凈光滑的表面,沿縱向排列有規(guī)則的較淺溝壑〔圖7(b)〕。經(jīng)Sae改性后,纖維束表面出現(xiàn)大量呈塊狀與片狀的氧化物晶體,且以絲狀或刺狀向四周伸展〔圖7(c)〕,纖維束表面粗糙程度增加,溝壑加深〔圖7(d)〕。該結(jié)果表明經(jīng)Sae改性后,ACF的物理結(jié)構(gòu)和化學性質(zhì)均有了較為明顯的改變,并且這些變化有利于吸附反應(yīng)的發(fā)生。
圖7 ACF與Sae-ACF的SEMFig.7 SEM images of ACF and Sae-ACF
2.6.2 XRD
通過XRD對ACF及Sae-ACF吸附前后材料表面的物相組成進行了測試,結(jié)果見圖8。
由圖8可知,ACF表面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特征峰,這表明經(jīng)HNO3處理和反復洗滌后ACF表面沒有殘余礦物。而Sae-ACF分別在2θ為25.5°和77.2°處出現(xiàn)Al2O3的特征峰,在35.5°、57.2°及62.9°處出現(xiàn)Fe2O3的特征峰,在48.2°處出現(xiàn)FeO(OH)的特征峰,表明經(jīng)Sae改性后,鐵鋁主要以Al2O3、Fe2O3和FeO(OH)等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ACF表面。此外,晶體的多樣性勢必會導致表面吸附反應(yīng)的不均勻,這與等溫吸附模型得出的結(jié)果一致。與吸附前相比,吸附磷后的Sae-ACF分別在2θ為16.8°與32.7°處出現(xiàn)微弱的AlPO4與FePO4特征峰,說明吸附過程中,磷與Sae-ACF表面的鋁鐵離子反應(yīng)生成了相應(yīng)的AlPO4與FePO4沉淀物且存在于吸附材料表面,該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了Sae-ACF對磷的吸附為化學吸附。
圖8 ACF及吸附前后Sae-ACF的XRDFig.8 XRD patterns of ACF and Sae-ACF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1)Sae-ACF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材料穩(wěn)定性并且對廢水中的磷具有優(yōu)異的去除效果。25℃條件下,當磷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Sae-ACF的投加量為1 g/L、pH=7、反應(yīng)時間為60 min時,Sae-ACF對磷的去除率為95.11%,比ACF提升52.92%。
(2)Sae-ACF對磷的吸附效果在pH≤7時更好,且在經(jīng)過4次循環(huán)再生后,Sae-ACF對磷的去除率仍可達56.25%。此外,Sae-ACF對磷的吸附受共存陰離子的抑制,抑制作用從高到低依次為CO32-、SO42-、NO3-、Cl-,但抑制效果有限。
(3)Sae-ACF吸附磷的過程更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Elovich模型以及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Sae-ACF對磷的吸附為易于發(fā)生的化學多分子層吸附,吸附過程是自發(fā)吸熱的。
(4)經(jīng)Sae改性后,Sae-ACF表面溝壑加深,粗糙度增加,其上包裹著大量呈塊狀或片狀的Al2O3、Fe2O3和FeO(OH)等氧化物。經(jīng)除磷反應(yīng)后,Sae-ACF表面形成了AlPO4與FePO4等金屬磷酸鹽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