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巖,劉俊宏,江國良,涂美艷 ,孫淑霞,李 靖,王玲利,徐子鴻,,銀登貴,陳 棟*
(1.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農業(yè)農村部西南地區(qū)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chuàng)制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66;2. 四川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成都 611130)
桃[Prunuspersica(L.)]屬于薔薇科桃屬,是起源于我國最古老的果樹之一。桃易栽培管理,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在世界各地均有種植,具有重要的經濟、生態(tài)、社會效應[1]。國內外許多學者相繼對桃的主要性狀進行了遺傳評價[2-6]。朱慧敏[7]對不同桃品種的果實形狀進行調查發(fā)現,蟠桃果實形狀普遍為扁圓形,普通桃和油桃果實多為圓形,個別為卵圓形。姜全等[8]以橢圓形桃與圓形桃雜交,雜種桃中表現橢圓形對圓形占一定的遺傳優(yōu)勢。桃果實含糖量、酸度和風味被認為是數量遺傳控制的性狀[9],但由于選用的親本不同,子代果實生育期、果實大小、風味等數量性狀研究結果不一致,因此對于桃各個性狀的遺傳有不同的觀點[10]。試驗對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創(chuàng)制的236株桃雜交F1代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形的遺傳傾向進行分析,以期為桃雜交后代的篩選及雜交親本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供試材料為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于2016年配制的雜交組合后代,共選取其中性狀分離明顯、果實品質優(yōu)異的10個組合(236個F1代單株)為研究對象。試驗地位于四川省天府新區(qū)永興街道干塘村(104°11′9.6″E,30°26′27.6″N),年平均降雨量為1070.5mm,月平均氣溫為15.64 ℃,相對濕度78.46 %。所有雜交F1代于2017年12月定植,株行距為1.5m×4m,常規(guī)栽培管理措施。
表1 供試材料
1.2.1 性狀評價 2020年5月至8月待果實進入成熟期后,每株取樹冠外圍中部大小均勻、無病蟲害且無機械損傷的果實20個,按照《桃種質資源描述符規(guī)范和數據標準》[11]統(tǒng)計親本及F1代的果形,對評價后的果肉制勻漿并采用蒽酮法測定其可溶性糖含量。
1.2.2 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算親中值、F1代平均值、標準差、超高親率、超低親率、變異系數和組合遺傳力等。
由表2可知,236株桃雜交F1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在10.25 %~ 12.76%之間,且均高于雜交親本的親中值,表明項目組配制的雜交組合F1代的可溶性糖含量超親現象明顯。錦繡×胭脂脆的超高親率為100 %,而長松白桃×霞脆的超高親率最低,為29.17%。此外,晚湖景×99-10-2和晚湖景×霞暉8號的超低親率分別為32.00 %和33.33 %。10個雜交組合的變異系數和組合遺傳力范圍分別為6.56%~17.17%和101.13%~134.69%,表明這10個桃雜交組合親本的果實可溶性糖含量這一性狀能穩(wěn)定地遺傳給雜交F1代群體。
表2 236株桃雜交F1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傾向分析
桃的果實形狀是其重要的經濟性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銷售情況。已有研究報道,桃果實形狀是質量性狀,其遺傳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蟠桃對圓桃是完全顯性[12]。圓形桃又可分為橢圓形、尖圓、扁圓等,均是在圓形基礎上演化的。親本果形為“圓×圓”和“圓×橢圓”的10個雜交組合中,F1代果形為圓形的數量最多,共147株,占62.29%。其次是果形為橢圓的植株,共73株,占30.93%。扁圓果形5.51%,且尖圓果形數量最少,占F1代總數的1.27%。試驗中,所有親本均為隱性純合子,形狀大多為圓形,F1代果形中出現多種類型,以圓形和橢圓為主,尖圓和扁圓也少量存在,這可能是自然環(huán)境和栽培條件共同影響的結果。
表3 236株桃雜交F1代果實形狀的遺傳傾向分析
前人已報道桃果實可溶性糖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13],該性狀具有2個主要特征,一是變異呈連續(xù)性,二是變異易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但對于桃雜交F1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傾向分析鮮有報道。此次試驗中,10對雜交組合的親本可溶性糖含量分布范圍在7.44%~12.3%,而236株雜交F1代可溶性糖含量數值分布在10.25 %~12.76%之間,呈連續(xù)性且超親效應明顯,試驗結果再次證實了桃果實可溶性糖含量是易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的數量遺傳性狀。此外,本試驗中超高親率最高的組合為錦繡×胭脂脆,并且該組合的遺傳力也為最高值,今后利用錦繡×胭脂脆這一組合能夠獲得更多的高糖F1代群體。
桃果實形狀遺傳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是質量性狀,蟠桃對圓桃是完全顯性[8]。環(huán)境條件對果實發(fā)育的影響也可以表現于形狀上的某些變化,良好的發(fā)育條件使果實厚度增加,趨于圓形,否則果實發(fā)育不良,常表現為尖圓或扁圓。劉芳[14]認為桃果實形狀遺傳是受雙親果形影響,其中受父本果形影響較大,受母本影響較小。本試驗中,所有雜交組合的F1代群體果形以圓形為主,占62.29%,其次是橢圓形,占30.93%,只有6.78%為其他形狀。結果表明桃果形在遺傳時,圓形對橢圓、尖圓和扁圓占遺傳優(yōu)勢,且子代果形受雙親影響較大。
通過雜交手段選育優(yōu)質鮮食桃品種對優(yōu)化桃品種結構、豐富桃栽培類型和提高我國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試驗對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創(chuàng)制的236株桃雜交F1代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形的遺傳傾向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項目組配制的10個桃雜交組合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具有明顯的超親現象,錦繡×胭脂脆這一組合能夠獲得更多的高糖F1代群體。而桃雜交后代的果形遺傳分析表明,圓形對橢圓、尖圓和扁圓占遺傳優(yōu)勢,且子代果形受雙親影響較大。本試驗探索出10個桃雜交組合F1代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形的遺傳傾向,并篩選出了1個能夠獲得高糖雜交后代群體的優(yōu)勢雜交組合,對今后四川桃育種工作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