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陳相利
他銳意改革,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打造全國婚俗改革“河間樣板”;
他勇挑重擔,帶頭推動脫貧攻堅,三年時間踏遍河間所有鄉(xiāng)鎮(zhèn)、街道;
他躬身踐行,長期奮戰(zhàn)民生一線,被熟悉的群眾稱為“農民局長”“群眾書記”。
“身為父母官就要把百姓的事放在最前面?!?019年1月至今,馬忠文擔任河間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他在工作中處處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憂群眾所憂,想群眾所想,做基層群眾的貼心人。
他致力于婚俗改革,組建民政局婚俗改革小分隊,成立河北省首家縣級婚姻家庭協(xié)會,創(chuàng)立婚姻家庭志愿服務隊;將婚姻登記場所搬入公園,建成了全國首個將詩經文化與婚姻文化相融合的花園式婚姻登記機關;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確定元旦、五一、十一等節(jié)日由市委書記或市長為“零彩禮”“低彩禮”新人頒證,每周由市領導或市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等為“零彩禮”“低彩禮”新人頒證。三年來,河間市涌現(xiàn)出“零彩禮”新人887對,彩禮大幅度降低,每樁婚事花費比從前平均減少10萬元。
他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曾兼任河間市扶貧辦主任,帶領扶貧辦干部走遍了全市2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615個村(居),幫助65戶包聯(lián)的脫貧重點戶穩(wěn)定脫貧。與河間市委組織部聯(lián)合開通“河間黨建云”精準扶貧專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幫扶責任人三級在線精準管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
他專注于體察民情,常常身著簡裝,蹬著自行車,進村入戶,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叭绻愦┑梦餮b革履,坐著車,誰跟你說實話?又怎么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只有你融入他們,群眾才會信任你,跟你掏心窩子。”由于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馬忠文多次突發(fā)心絞痛,暈倒在車上、地頭,但身體稍微好轉,他又出現(xiàn)在工作一線,盤腿坐在鄉(xiāng)親炕頭,和村民們嘮家常聽呼聲。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馬忠文時刻牽掛著“一老一小”特殊群體,創(chuàng)新運用“云視頻”會議模式,提早動手落實封閉管理,下沉一線,每天行程200多公里,轉遍全市所有敬老院,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落實情況,看望在院老人及值班人員。
馬忠文任職以來,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河間市成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qū),河間市婚俗改革被確定為“中國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河間婚俗改革的成功經驗正從河間走向河北、走向全國。
他刻苦鉆研,結合傳統(tǒng)經驗與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新提出“甄別尋親十二法”。
他扎根一線,帶領團隊真情救助,5年來幫助各類受助人員4500多人次成功返鄉(xiāng)。
他矢志堅守,做好傳幫帶教工作,90余次到各區(qū)救助管理機構“甄別會診”。
2 000年,唐懷斌從部隊轉業(yè)到上海市救助管理站,20余載一直工作在救助管理服務一線,為了別人的“萬一”,付出自己的“萬分”。他現(xiàn)為救助管理站四級調研員,也是上海救助甄別領域知名的“老法師”,先后榮獲“上海市民政局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市級機關優(yōu)秀共產黨員”、首屆上海“民政工匠”稱號,榮記三等功。
唐懷斌的辦公室里,貼著一張略褪色的中國地圖。20多年來,他護送流浪者返鄉(xiāng),南至廣西,北至黑龍江,西至新疆,走遍祖國大江南北。這些流浪者中許多人漂泊數十載,未辦理過二代身份證,說不清自己是誰。面對每年上千人次的殘障、病患等特殊疑難救助對象,唐懷斌把“幫你找到家”作為自己的職業(yè)追求,苦練甄別尋親技能,掌握“七大方言辨識”技能,練就“火眼金睛”。經過多年積累,他形成了“甄別尋親十二法”,包括口音特征辨別法、相貌特征辨別法、語言引導法、環(huán)境地理痕跡法、實地尋蹤法、采血比對法、數據庫查找法、媒體合作法等,大大提高甄別效率。
“有一絲機會就盡最大努力?!碧茟驯蟮墓ぷ鞅旧嫌浿苊苈槁榈娜嗣?、地名,那是他在和受助人員無數遍的交流中記下的。他每天去救助生活區(qū)巡查,向受助人員噓寒問暖。流浪人員中不少人因各種原因隱瞞經歷,曾有一名康姓受助人員進站一個多月,始終不肯透露個人情況,先后編造了4個假名、7個假地址,最終被唐懷斌如兄長般的關懷所打動,主動說出了真實身份,他握住唐懷斌的手說:“你真像我的家人!”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許多經公安機關人臉比對、DNA比對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查找無果的流浪人員被轉送至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唐懷斌帶領團隊成員連續(xù)奮戰(zhàn),奔赴十幾個區(qū)救助站、隔離點、定點醫(yī)院開展現(xiàn)場甄別,見證了一次次團圓—打了200余次電話聯(lián)系30多家單位,終于幫助顛沛流離60多年的老人回歸故里;憑借對云貴川一帶方言的熟悉,為濃重口音的燒傷失憶人員找到了離別40多年的親姑姑……
2019年初,上海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甄·愛”工作室,作為尋親項目帶頭人,唐懷斌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為全市市區(qū)兩級救助管理機構培養(yǎng)出一支甄別尋親骨干隊伍?!罢鐒e尋親十二法”已在全市廣泛運用并輻射到全國,有效提高了尋親成功率。
他心系百姓,籌措資金推進“民心工程”,架起干部與群眾的連心橋;
他聽取民意,鉆研創(chuàng)新推行便民措施,實現(xiàn)了“一個窗口”辦事“最多跑一次”;
他踐行初心,落實對低保戶的精準救助,對2800余名困難群眾逐家上門走訪。
“只要真心實意為老百姓做事,我們基層干部和老百姓間就沒有距離?!绷_今昔現(xiàn)任湖南省平江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他4次榮立三等功,2021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是公認的“工作狂”。
每到一個地方工作,羅今昔都始終把“民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2011年至2016年,羅今昔先后任木金鄉(xiāng)鄉(xiāng)長、黨委書記。背靠幕阜山、坐擁汨羅江的木金鄉(xiāng),以前在每年梅雨季都會變成一座孤島,全鄉(xiāng)與外界連通的赤溪渡橋低矮老舊,遇到河水上漲,便無法通行。百姓“望河興嘆”,上訪接連不斷。面對修橋資金短缺這個最大的“攔路虎”,羅今昔和鄉(xiāng)黨政班子一邊向上爭取項目支持,一邊向下發(fā)動鄉(xiāng)友捐資。僅5個半月,一座嶄新的赤溪渡橋修通了,隨后,橫跨汨羅江的10余座大橋相繼建成。
2019年,羅今昔調任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他帶領局班子成員到一家家單位協(xié)調,僅用20天就實現(xiàn)40家單位350余名工作人員110個窗口的大廳“集成”,并創(chuàng)新推行綜合窗口受理模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先后推行“個人生命周期一件事”“老年人辦事十條”等便民措施,徹底解決了老區(qū)百姓“兩頭跑”的問題。羅今昔還踏遍木金的山山水水,針對貧困人口逐戶制定措施,每戶貧困家庭至少上門4次。
今年初,羅今昔調任平江縣民政局局長。他一方面迅速奔赴各鄉(xiāng)鎮(zhèn)調研民政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中午、周末等休息時間研究文件,與干部交流探討如何做優(yōu)民政工作,推廣研究、落實、創(chuàng)制政策“三步工作法”。他提出對低保戶“少多少,補多少”的思路,得到縣委縣政府的支持。目前,平江縣著力建設大救助平臺,統(tǒng)籌醫(y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專項救助和社會力量,共同幫扶困難群眾。實施“大愛平江”扶貧助困慈善公益項目,該項目獲得中華慈善獎。羅今昔還大刀闊斧的推進殯葬改革,推廣惠民殯葬。他給逝者家屬算了一筆賬:沒有鑼鼓、鞭炮,再加上相關補貼,喪事費用最少減少三分之一。如今,平江縣深入開展違建墓地專項整治行動。每次坐車到鄉(xiāng)間,羅今昔總要仔細看看道路兩旁是否有違規(guī)墓地,“這也算是一種‘職業(yè)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