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福,郭立升,孫松,薛照明
(安徽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與液體電解質(zhì)相比,聚合物電解質(zhì)在能量和轉(zhuǎn)換裝置中受到了更多關(guān)注[1-3],但固態(tài)聚合物電解質(zhì)的離子電導率太低,為提高離子電導率研究人員采用了許多辦法[1,4-6]。金屬有機框架(MOFs)[7-9]可以很好提高聚合物電解質(zhì)的離子電導率、穩(wěn)定電解質(zhì)/Li界面、改善與聚合物的混溶性。聚合物混合少量離子液體可以提高其離子電導率[10-11],并具有高電化學穩(wěn)定性、不易燃和不易揮發(fā)等性能[12-13]。已有不同研究團隊報道了UIO-66@Li-IL、HKUST-1@Li-IL等對聚合物電解質(zhì)影響[14-15]。本研究在已有的報道基礎(chǔ)上選擇MOF-5吸附鋰離子液體(Li-IL@MOF-5,LM)為改性劑,使用溶液澆鑄法來制備復合聚合物電解質(zhì)(CPE)PEO/PVDF/LM,并對CPE性能進行測試。
對苯二甲酸(BDC,99%)、三甲胺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30% in H2O)、二水合乙酸鋅、N,N-二甲基甲酰胺(DMF)、聚氧化乙烯(PEO,Mv=300 000)、聚偏氟乙烯(PVDF,99.9%)、雙三氟甲烷磺酰亞胺鋰(LiTFSI)、1-乙基-3-甲基咪唑雙三氟甲磺酰亞胺鹽([EMIM+][TFSI﹣])均為分析純。
T07手動沖孔沖環(huán)機;MSK-110扣式電池封口機;LABstar手套箱;S-4800掃描電子顯微鏡(SEM);SmartLab9 X射線多晶體衍射儀(XRD);Q2000差示掃描量熱儀(DSC);TEMI880高低溫交變試驗箱;CHI660E電化學工作站;BTS-51電池測試儀。
1.2.1 MOF-5的制備 BDC(1.193 g)和三甲胺(2 mL)溶解在DMF(100 mL)中,然后將二水合乙酸鋅(3.998 g)于DMF(100 mL)中的溶液在磁力攪拌下緩慢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并使其在室溫下反應2.5 h。離心收集產(chǎn)物,然后用DMF洗滌3次得MOF-5。將離心所得產(chǎn)物烘干,并在120 ℃真空干燥箱活化12 h。
1.2.2 LM的制備 將LiTFSI按照一定比例溶于離子液體([EMIM+][TFSI-])中以制備鋰離子液體(Li-IL),并放入100 ℃的真空干燥箱12 h。將活化好的MOF-5以及Li-IL按照2∶3的質(zhì)量比在瑪瑙研缽中充分研磨。最后將其放入100 ℃的真空干燥箱中12 h,進行熱擴散,使Li-IL充分地擴散至 MOF-5 的空腔內(nèi)。
1.2.3 PEO/PVDF/LM復合聚合物電解質(zhì)的制備 先將一定量的LiTFSI(EO∶LI=10∶1)溶解于DMF(30 mL)中,再將一定比例的LM(占整個體系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10%,20%,30%,40%,分別命名為C0、C10、C20、C30、C40)均勻分散在上述溶液中,最后將PEO/PVDF(質(zhì)量比為7∶3)溶解于上述溶液中。將溶液倒入特定模具中,放入60 ℃的鼓風干燥箱中干燥24 h后成膜,再放入80 ℃的真空干燥箱中 48 h 以除去殘留的痕量DMF。用切片機將膜裁成 16 mm 的圓形薄片后放入手套箱中保存。
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CPE的表面微觀形貌,采用X射線多晶體衍射儀(XRD)測試CPE的物相結(jié)構(gòu),采用差示掃描量熱儀(DSC)測試CPE的熱力學性能,采用電化學工作站測試CPE的電化學性能,采用電池測試系統(tǒng)測試CPE的電池性能。
圖1為MOF-5和不同LM含量CPE的SEM圖。
圖1 MOF-5及CPE的SEM圖Fig.1 SEM images of MOF-5 and CPEs a.MOF-5;b.C0;c.C10;d.C20;e.C30;f.C40
由圖1a可知,所合成的MOF-5顆粒大小為300~500 nm。由圖1b可知,純PEO/PVDF聚合物電解質(zhì)表面存在結(jié)晶從而呈現(xiàn)出魚鱗狀,且表面有明顯的大顆粒鋰鹽結(jié)晶,說明純聚合物電解質(zhì)對鋰鹽的混溶性不好。由圖1c~1f可知,由于LM的加入增加了CPE與鋰鹽的混溶性,CPE表面的鋰鹽結(jié)晶幾乎完全消失,還可以看出隨著LM的加入,CPE表面先逐漸平滑,后重新出現(xiàn)大量鼓包,這是由于填料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的結(jié)晶度,但隨著填料含量的持續(xù)增加,反而會抑制填料對聚合物鏈段的干擾,致使其結(jié)晶度重新增大。具體原因還需要與CPE的DSC以及XRD圖來相互佐證。圖1f中已經(jīng)觀察不到聚合物的結(jié)晶導致的鼓包,而是大量固體形成的片狀結(jié)構(gòu),這是由于大量填料的加入,CPE中聚合物含量的降低,導致聚合物的結(jié)晶鼓包已被大量填料所掩蓋,而大量LM的聚集可以形成新的鋰離子移動通道。由圖1f可知,隨著填料固體的增多,聚合物減少,CPE表面出現(xiàn)少量的孔洞,所以填料含量不能再繼續(xù)增加,否則聚合物和填料不能形成致密的膜結(jié)構(gòu)。
圖2為填料以及CPE的XRD圖,掃描范圍為 5~50°。
圖2 MOF-5及LM(a)和 CPE(b)的XRD圖Fig.2 XRD patterns of MOF-5 and LM(a) and XRD patterns of CPE(b)
由圖2a可知,圖中MOF-5的主要特征峰與文獻一致[16],說明MOF-5合成成功,但主要特征峰都有一些弱的分峰,這是由于MOF-5的孔隙吸附了痕量的溶劑導致的,而這正是研究需要的,因為它可以吸附鋰離子液體,從而形成特殊的鋰離子通道。MOF-5的主要特征峰在LM的XRD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只是強度有些許降低,這是由于MOF-5吸附了大量的鋰離子液體所導致的。由圖2b C0可以看出,PEO的特征峰(13.0°,23.3°)和PVDF的主要特征峰(18.4°,20.0°,26.6°)由于兩種聚合物的共混呈現(xiàn)出20.0°左右的一個大寬峰,這也說明了聚合物基體存在大量的非晶形區(qū)域。C10的XRD圖中由于MOF-5的含量低以及鋰離子液體的存在,所以只有9.7°的峰呈現(xiàn)出來。而隨著LM含量的增加使得MOF-5的6.8,9.7,13.7,15.3,20.5°及22.5°的主要特征峰都顯現(xiàn)出來,且強度也在增加。尤其是C30和C40,連在LM都顯現(xiàn)不出來的6.8°位置的峰也顯現(xiàn)了出來。這可能是由于LM中吸附的鋰離子液體有部分溢散到聚合物基體中,使得LM中鋰離子液體減少,所以使得6.8°處的弱峰也顯現(xiàn)出來。但由于LM和PEO/PVDF的特征峰有大部分重疊,所以CPE的聚合度在XRD圖中不易體現(xiàn)出來,還需進一步用DSC來表征。
圖3為不同LM含量CPE的DSC圖,測試環(huán)境為氮氣,溫度范圍為25~200 ℃,升溫速度為 20 ℃/min。
圖3 CPE的DSC圖Fig.3 DSC chart of CPE
由圖3可知,PEO/PVDF基體在50 ℃及145 ℃有大面積吸熱峰,分別對應PEO和PVDF的熔融峰,說明純PEO/PVDF基體有較明顯的結(jié)晶。由C10~C40可以看出,位于50~60 ℃之間的PEO的熔融吸熱峰幾乎消失,只剩一些輕微的弧度,說明PEO的結(jié)晶度已經(jīng)大幅度降低,但仔細觀察4條曲線位于50~60 ℃之間的弧度還存在著些許差別,整體呈現(xiàn)先減后增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LM的加入使得聚合物的結(jié)晶度降低,但過量的LM會抑制填料對聚合物鏈段的干擾,使得聚合物結(jié)晶度會重新上漲。位于125~150 ℃之間的PVDF熔融吸熱峰的面積也有明顯減少,但減少幅度低于PEO,說明LM對PEO鏈段的干擾比對PVDF的干擾效果明顯,但與PEO一樣,PVDF的熔融峰也呈現(xiàn)先減后增的趨勢。DSC的測試結(jié)果也可以和圖1的SEM結(jié)果相互驗證。
2.4.1 離子電導率 圖4為SS/CPE/SS型紐扣電池(SS:不銹鋼片)使用電化學阻抗法(EIS)測試得到的CPE的離子電導率,測試溫度為30~80 ℃,振幅為5 mV,頻率為0.1~1×105Hz。
離子電導率是聚合物電解質(zhì)最重要的電化學性能參數(shù)之一,代表了以鋰離子為電荷載體的聚合物電解質(zhì)的導電能力。由圖4可知,電導率隨著溫度升高而升高,這是由于溫度的升高不僅可以加快聚合物鏈段運動,也可以加快LM中的鋰離子的運動。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在相同溫度下,隨著LM含量的增加,離子電導率也隨著上升,C40在60 ℃時可達到3.65×10-4S/cm。但從圖3中得知,隨著LM含量的增加,CPE的結(jié)晶度先減后增,圖4的電導率的變化趨勢與圖3中結(jié)晶度的變化趨勢不吻合,這是由于大量的離子導體LM的加入使CPE的結(jié)晶度先減后增,無定型區(qū)域也先減后增,但此時CPE中鋰離子的運動不止依靠聚合物的鏈段運動這一方式,而是隨著大量離子導體的加入,形成了連續(xù)無機離子導電通道這一新的鋰離子傳輸通道,且離子導體含量越多,無機離子導電通道這一方式在離子導電這方面的影響就越大,聚合物鏈段運動對其的影響就越小。綜合這兩個方式對鋰離子運動的影響,可以看出隨著LM含量的增加,離子電導率也隨之上升沒有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
圖4 CPE的離子電導率與溫度關(guān)系圖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ionic conductivity and temperature of CPE
2.4.2 電化學窗口 圖5為Li/CPE/SS型紐扣電池(Li:鋰片,SS:不銹鋼片)使用線性掃描伏安法(LSV)測試得到的CPE的電化學窗口,測試溫度為60 ℃,掃描范圍為3~6 V。
圖5 CPE的電化學窗口Fig.5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window of the CPE
電化學窗口也是聚合物電解質(zhì)特別重要的性能參數(shù),關(guān)系到電池能否在規(guī)定電壓下正常工作。由圖5可知,初始電流非常穩(wěn)定,沒有變化,但當電壓增大至4.7 V左右時,電流開始有輕微上漲,原因可能是MOF-5的分解導致的。從4.8 V開始電流急劇增大,這是聚合物進行劇烈的氧化分解所產(chǎn)生的電流,從電池測試可知,電池循環(huán)所需電壓為2.2~4.2 V,該CPE的電池完全可以滿足電池測試所需最大電壓。
2.5.1 不同倍率下的充放電性能 圖6為C40組裝的LiFePO4/CPE/Li型全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LiFePO4:磷酸鐵鋰正極片,Li:鋰負極片)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電性能,測試溫度為60 ℃,電壓范圍為2.2~4.2 V。
圖6 在不同倍率下LiFePO4/C40 CPE/Li的充放電 曲線(a)和充電比容量及庫倫效率(b)Fig.6 The charge/discharge curves(a) and charge capacities and Coulomb efficiency of LiFePO4/C40 CPE/Li(b)
由圖6a可知,該電池的充電比容量在 0.2 C,0.5 C,1 C,2 C 下分別為 149.8,125,117.2,104.3 mAh/g,不同電流下的曲線均較為平滑,說明電池工作穩(wěn)定。由圖6b可知,不同倍率下電池的充電比容量及庫倫效率,在相同倍率下的5個循環(huán)的充電比容量基本接近,說明電池穩(wěn)定性很好,且所有循環(huán)中的庫倫效率基本都保持在99.5%左右。由圖中還可以看出,在經(jīng)過2 C的大電流后恢復至0.2 C電流時,電池的比容量依然可以達到143.6 mAh/g左右,是初始 0.2 C 下比容量的95.9%,說明該CPE組成的鋰離子電池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環(huán)境中自由切換。
2.5.2 電池的循環(huán)性能 圖7為C40組裝的LiFePO4/CPE/Li型全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LiFePO4:磷酸鐵鋰正極片,Li:鋰負極片)在0.2 C下的循環(huán)性能,測試溫度為60 ℃,電壓范圍為2.2~4.2 V。
圖7 LiFePO4/C40 CPE/Li的電池循環(huán)性能Fig.7 Cycling performance of the LiFePO4/C40 CPE/Li cell
由圖7可知,初始充電比容量只有 142.4 mAh/g,這是由于聚合物電解質(zhì)含有大量固體填料使得CPE與LiFePO4界面接觸不充分。但隨著充放電的進行,CPE與LiFePO4和Li進行化學反應,生成了穩(wěn)定的SEI膜,使得CPE與LiFePO4和Li逐漸緊密接觸,充電比容量最大增加至 149.8 mAh/g,庫倫效率也逐漸提升。即使進行到100個循環(huán)后比容量最低也有136.2 mAh/g,容量保持率為91%,庫倫效率保持在95%~99%,這也說明該CPE組成的電池具有良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1)用MOF-5的高孔隙及高吸附性特點來籠絡鋰離子液體形成離子導體LM,鋰離子液體的吸附不會影響MOF-5的性能,且可以使其成為離子導體,充當聚合物電解質(zhì)的改性劑。
(2)將LM作為改性劑引入PEO/PVDF基體,來改善純PEO/PVDF聚合物電解質(zhì)離子電導率低的問題。隨著LM含量的增加聚合物電解質(zhì)的形貌會出現(xiàn)巨大變化,結(jié)晶度會先減后增,但由于LM是離子導體,大量離子導體的加入會在聚合物中形成新的無機離子導電通道,改變了聚合物電解質(zhì)中只能靠聚合物鏈段運動來導電的情況,所以離子電導率會隨著LM的增加而增加,C40在60 ℃下達到 3.65×10-4S/cm,與純聚合物電解質(zhì)相比提升了一個數(shù)量級,且電化學窗口也能達到4.8 V,符合電池的正常使用。
(3)60 ℃測試條件下,PEO/PVDF/LM電池的最大充電比容量為149.8 mAh/g,100個循環(huán)后的容量保持率也有91%,表現(xiàn)出良好的充放電比容量、循環(huán)穩(wěn)定性,進一步說明PEO/PVDF/LM是一種值得開發(fā)的復合固態(tài)電解質(zh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