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玉,劉笑彤,楊 燁,許 辰,李 敏
400038 重慶,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三軍醫(yī)大學)醫(yī)學心理系軍事心理學教研室
適應不良是新兵入伍后常見的心理表現(xiàn),新兵在訓練壓力、情緒行為、應對方式、人際關系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適應問題[1-4]。當面臨相同訓練任務的時候,不同的個體感受到的知覺壓力是有差異的,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其身心健康[5]。不同程度的正負性情緒也會對新兵的認知和行為傾向產(chǎn)生一定影響[6],正性情緒使人心情愉悅、積極向上,對身心具有積極調(diào)節(jié)作用,新兵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對于積極適應軍隊環(huán)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7]。已有研究表明,積極應對與心理健康水平正相關[8],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新兵的心理健康和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9]。同時對于新兵來說,在新訓期間面對諸多壓力,良好的社會支持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保護因素,可以緩沖壓力對于心理適應的不良影響,對心身健康產(chǎn)生直接而積極的效應[10-12]。因此,有必要通過降低新兵的知覺壓力、提升正性情緒水平、增加積極應對方式和加強社會支持來改善新兵適應不良的問題。
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干預可提高軍人應對能力、社會支持水平和心身健康[13]。而現(xiàn)階段,部隊能夠提供心理服務的專業(yè)人才少,需求缺口較大,因此亟需簡化而高效的心理干預方案。問題管理家(problem management plus, PM+)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為中低收入國家身處困境的廣大人群提供的一種“低強度心理服務”[14], PM+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改善身心功能,其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堅持跨診斷的干預方式,其優(yōu)勢是減少對不同心理問題的診斷,同時關注多個問題并給予改善。當前大量的國內(nèi)外實證研究表明了PM+的有效性[15-25],PM+在身處困境的群體中應用廣泛,效果明確,接受過PM+干預的被試者情緒困擾程度顯著降低,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得到明顯改善,社會功能水平和身心機能都得到明顯提升。
目前,PM+的研究應用絕大多數(shù)集中于國外,受眾主要是身處困境中的弱勢群體[15-23,25],在國內(nèi)的應用研究非常少[24],在健康人群中的應用更是少有研究,尤其是將PM+應用于軍事環(huán)境中尚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首次將PM+應用于新兵這一群體,制定適用于新兵的PM+心理訓練方案,引導新兵學習并運用PM+策略,積極練習壓力管理技術、發(fā)展問題管理能力、打破行為上的不活躍循環(huán),努力發(fā)掘利用自身社會資源,在可能的情況下積極應對實際問題,增強正性情緒和社會支持,降低知覺壓力的不良影響,從而提升新兵的心理適應能力,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完成角色的轉(zhuǎn)變。本研究將在驗證PM+心理訓練干預效果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兩種不同形式的PM+心理訓練干預效果的差異,完善PM+心理訓練方案,構建適用于新兵的有效且可行的PM+心理訓練方案。
2020年11月于某新兵訓練基地開展PM+心理訓練。根據(jù)入組標準(①2020年9月入伍新兵,②參與研究前均未接受過PM+相關心理訓練,③自愿參加本研究)及排除標準(不能正常參加日常訓練的傷病員),最終確定同一連隊共116名新兵作為研究對象。采取方便分組法,分為6次PM+心理訓練干預組(37人)、1次PM+心理訓練干預組(39人)和對照組(40人)。為了更加簡潔明了,后續(xù)使用“長程組”代表6次PM+心理訓練干預組,“短程組”代表1次PM+心理訓練干預組。長程組接受為期6周(每周1次,每次約2 h)的PM+心理訓練,短程組接受一次集中的PM+心理訓練,時長約5 h,對照組不接受干預,按照新訓計劃進行日常訓練。本研究獲陸軍軍醫(yī)大學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第019-02]。
3組人員共116人,均為男性,年齡(19.991±1.535)18~24歲。大專以下學歷(包括初中、高中或中專)51人(43.966%),大專及以上學歷(包括大專、本科及以上)65人(56.034%);家庭所在地為城鎮(zhèn)共46人(39.655%),農(nóng)村70人(60.345%);獨生子女18人(15.517%);單親家庭9人(7.759%)。3組成員在年齡、學歷、是否獨生子女及是否單親家庭上無顯著差異(P>0.05),在家庭所在地上有顯著差異(P<0.05)。
1.2.1 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 采用楊廷忠[26]等人修訂的CPSS,該量表共14個條目,采用 Likert 5級評分,0~4分分別表示“從不、極少、有時、經(jīng)常、總是”,分值越高表示感知到的壓力越大。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85。
1.2.2 正負性情緒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 由WATSON和CLARK[27]等共同編制,由20個描述情緒的形容詞組成,包含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2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1~5分分別表示“幾乎沒有、比較少、中等程度、比較多和極其多”,正性情緒得分越高表示個體精力旺盛,能全神貫注和快樂的情緒狀態(tài),而分數(shù)低表明淡漠。負性情緒得分越高表示個體主觀感覺困惑、痛苦,而分數(shù)低表示鎮(zhèn)定。本研究中正、負性情緒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911和0.897。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正性情緒分量表。
1.2.3 簡易應對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由解亞寧[28]編制,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2個維度組成,包括20個條目,涉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赡懿扇〉牟煌瑧B(tài)度和措施,包含積極應對(12條)和消極應對(8條)這兩個維度。采用Likert 4級評分,0~3分分別表示“不采取、偶爾采取、有時采取和經(jīng)常采取”,結果為積極應對維度得分和消極應對維度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積極或消極應對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的積極應對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69,消極應對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89。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積極應對分量表。
1.2.4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 肖水源[29]編制,量表用于測量個體社會關系的3個維度,共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這3個分量表,采用Likert 4級或多重計分,總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社會支持程度越好。本研究中的SSRS的 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23。
1.3.1 干預程序 在新訓開展兩個月后長程組開始進行為期6周的PM+心理訓練干預,每周1次課,每次約2 h;短程組接受一次集中的PM+心理訓練干預,時長約5 h;對照組為空白對照,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預,按照新訓計劃進行日常訓練。在干預前(T1)、干預結束時(T2)、干預結束后1周(T3)以及干預結束后1個月(T4)4個時間點使用CPSS、PANAS、SCSQ和SSRS對所有被試進行評估。
1.3.2 干預方案 主要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于2016年出版的手冊《問題管理家(PM+):面對逆境困擾的成年人提供個人心理輔助》,結合我軍新兵的心理特點,制定適用于我軍新兵群體的PM+心理訓練方案。 PM+有4個主要策略:①管理壓力,②管理問題,③行為激活,④社會支持。以這4個重要策略作為訓練內(nèi)容的靶點,設計相應的課程內(nèi)容。
方案以團體訓練的形式為主,輔以PM+理論知識的教授,融入敘事團體訓練中“問題外化”“發(fā)掘自身資源”等理念,引導新兵在團體中以故事訴說的方式將自己的問題講述出來,發(fā)現(xiàn)生活訓練中具有積極意義的生活故事和解決方法,從而喚起參與者強大的內(nèi)在力量。注重實操練習和分享討論,借助團體內(nèi)的人際交互作用,引導新兵在溫暖、尊重、安全、信任的氛圍中積極運用PM+的相關策略,練習壓力管理的技術,發(fā)展問題管理的能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積極應對方式,打破不活躍循環(huán)并且努力發(fā)掘自身社會資源,從而達到改善新兵情緒壓力水平、解決自身實際問題、加強社會支持的目標,切實提升新兵適應能力、促進新兵戰(zhàn)斗力生成。
長程組共安排6次課程,以活動目標為導向,安排的活動內(nèi)容包括:課前熱身活動和課堂練習活動,長程組的干預方案詳見表1;短程組只安排1次集中課程,將主要的活動目標融入到活動內(nèi)容中,短程組的干預方案詳見表2。
其中,a(i, k′)表示數(shù)據(jù)點i對點k′的認可度(歸屬度),r(i′, k)表示數(shù)據(jù)點k對其他點的吸引度.
表1 新兵PM+心理訓練長程組干預方案
使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χ2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3組成員基線狀態(tài)是否存在差異,干預效果采用3(分組:長程組、短程組、對照組)×4(測試時間:T1、T2、T3、T4)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進行評估。檢驗水準:α=0.05。
3組被試在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上除了家庭所在地(P<0.05)以外,其余均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3),在干預前的各心理學變量水平均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4)。
表3 3組新兵干預前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的比較例(%)]
表4 3組新兵干預前各心理學變量基線的比較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知覺壓力得分、正性情緒得分、積極應對方式得分和社會支持得分的分組×時間交互作用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5),故進行進一步簡單效應分析。
表5 3組新兵在不同時間點各心理學變量得分及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
2.2.1 干預前后3組CPSS得分比較 見圖1A:分組主效應顯著(F=8.384,P<0.001,ηp2=0.129), 時間主效應顯著(F=3.420,P<0.05,ηp2=0.085),分組×時間交互效應顯著(F=6.390,P<0.001,ηp2=0.146)。
圖1 干預前后不同時間點3組被試知覺壓力(A)、正性情緒(B)、積極應對方式(C)與社會支持(D)得分比較
分組的簡單效應分析提示: 3組T1的知覺壓力得分無顯著差異(P>0.05);T2、T3和T4長、短程組的知覺壓力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長、短程組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時間的簡單效應分析提示:長、短程組在4個時間點上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T2、T3和T4的知覺壓力水平均顯著高于T1(P<0.05)。
2.2.2 干預前后3組PANAS得分比較 見圖1B:分組主效應顯著(F=6.511,P<0.01,ηp2=0.103), 時間主效應不顯著(F=1.915,P>0.05,ηp2=0.049),分組×時間交互效應顯著(F=5.015,P<0.01,ηp2=0.118)。
時間的簡單效應分析提示:長、短程組T1、T2、T3和T4的正性情緒得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2、T3和T4的正性情緒得分均顯著低于T1時(P<0.01)。
2.2.3 干預前后3組SCSQ得分比較 見圖1C:分組主效應顯著(F=6.308,P<0.01,ηp2=0.100), 時間主效應顯著(F=2.901,P<0.05,ηp2=0.073),分組×時間交互效應顯著(F=9.368,P<0.001,ηp2=0.201)。
分組的簡單效應分析提示:3組T1的積極應對方式得分無顯著差異(P>0.05);T2、T3長、短程組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長、短程組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T4長程組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1),長、短程組差異不顯著(P>0.05),短程組和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時間的簡單效應分析提示:長、短程組T2的積極應對方式得分顯著高于T1(P<0.05),T3和T4得分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T1(P>0.05);對照組T2、T3和T4的得分均顯著低于T1(P<0.05)。
2.2.4 干預前后3組SSRS得分比較 見圖1D:分組主效應顯著(F=5.588,P<0.01,ηp2=0.090), 時間主效應顯著(F=5.008,P<0.01,ηp2=0.119),分組×時間交互效應顯著(F=5.213,P<0.01,ηp2=0.123)。
分組的簡單效應分析提示:3組T1的社會支持得分無顯著差異(P>0.05);T2、T3和T4長、短程組的社會支持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長、短程組差異不顯著(P>0.05)。
時間的簡單效應分析提示:長程組T2、T3和T4的社會支持得分均顯著高于T1(P<0.05);短程組T2、T3和T4的得分均高于T1,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2、T3和T4的得分均低于T1時,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當前部隊能夠提供心理服務的專業(yè)人才少,需求缺口大,因此亟需簡化而高效的心理訓練。相比于一般的心理訓練,PM+心理訓練針對性強,操作簡單,不僅可以幫助新兵快速掌握改善情緒和解決問題的技巧,也可以幫助部隊非心理專業(yè)人士快速學習操作。PM+可以關注多個問題并給予改善,不僅可以解決實際問題,還可以改善身心功能,在新兵群體中,PM+借助團體的人際交互作用,使新兵在溫暖、尊重、安全、信任的氛圍中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展問題管理能力,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從而達到降低新兵知覺壓力水平、提升正性情緒水平、積極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水平,增強新兵心理適應的目標。
本研究結果驗證了PM+心理訓練在新兵群體中的有效性。在知覺壓力方面,長、短程組在干預結束時都能夠降低新兵的知覺壓力;在干預后一周,其干預的有效性持續(xù)存在,但是干預后一個月這種積極效應消失,知覺壓力回升。說明了長、短程組都可以從PM+心理訓練中受益,被試在團體里針對自身實際困擾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方法,發(fā)展問題管理的能力,促進個體更多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可以改善其知覺壓力水平,這與葛劉娜等[32]的研究一致,積極應對方式對知覺壓力有負向影響。但是,由于集訓期間訓練強度大、節(jié)奏緊張、競爭激烈,這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條件,知覺壓力與壓力源有直接關系,因此PM+心理訓練降低知覺壓力的效果有限。
在正性情緒方面,長程組的正性情緒在干預結束時相比干預前有所提升,干預后一周繼續(xù)保持干預有效性,但干預后一個月明顯回落;短程組的正性情緒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保持良好。這是由于個體的情緒體驗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表現(xiàn)出相對的不穩(wěn)定性。PANAS是一種狀態(tài)性情緒量表,而非特質(zhì)性情緒量表,其得分更多地受情境因素影響,因此,PM+心理訓練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正性情緒,但效果有限。
在積極應對方式方面長、短程組的變化最顯著,在干預結束時兩組的積極應對方式得分相比干預前都得到顯著提高,在干預后一周和干預后一個月兩組的積極應對方式雖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干預前。這可能是因為PM+心理訓練主要是引導新兵積極運用各種策略,發(fā)展問題管理的能力,通過對確切問題的具體分析,增強對可實際解決部分的掌控感,從而增強積極應對問題的動力,并且付諸實際行動,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20, 24, 30-31]。
在社會支持方面,長、短程組的干預效果良好。長程組在干預結束時能夠顯著增加新兵的社會支持得分,在干預后一周和干預后一個月時,社會支持得分雖有所下降,但仍然顯著高于干預前;短程組的社會支持得分在干預結束時有所增加,之后保持良好,這說明PM+心理訓練可以有效地幫助新兵利用自身社會資源并構建社會支持系統(tǒng)。
比較兩種不同形式的PM+心理訓練,長程組的干預效果表現(xiàn)更好,尤其在社會支持水平和正性情緒方面??赡艿脑颍阂皇情L程組干預更充分,成員有更多練習時間鞏固干預效果;二是隨著干預的深入,成員對社會支持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更充分了,所以感知到的社會支持水平更高了,而且對于自身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增強了自信心,所以提升了正性情緒。總的來說,長程組和短程組都有效,兩者各有優(yōu)點,長程組效果更佳,短程組更易于開展實施。
此外,PM+心理訓練對新兵的干預效果基本都是在干預結束時T2最顯著,在干預后一周T3或干預后一個月T4這一時間段效果就開始有所下降,由于本研究T3到T4的追蹤正逢干預組新兵下連前考核階段(干預組將被分到作戰(zhàn)單位,而對照組將被分到后勤單位,據(jù)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作戰(zhàn)單位比后勤單位管理嚴格、條件艱苦、訓練任務繁重),可能是因為考核壓力、嚴苛管理以及對下連的焦慮情緒都會減弱干預組T3和T4的遠期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PM+心理訓練能降低新兵的知覺壓力水平,提升新兵的正性情緒水平和社會支持水平,增強新兵的積極應對方式。這證實了PM+心理訓練應用于新兵群體的有效性,未來可以嘗試將PM+心理訓練進一步優(yōu)化后推廣應用,根據(jù)實際情景選擇更合適的PM+干預形式。
同時,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沒有設置常規(guī)團體心理訓練作為對照組,無法比較PM+與常規(guī)團體心理訓練的區(qū)別。其次,PM+心理訓練沒有專門針對情緒管理的模塊[33],后續(xù)的研究中還可以增添處理情緒問題的相關內(nèi)容,進一步完善PM+心理訓練方案。最后,本研究對象只納入了男性,結論能否推廣至女性群體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未來的研究中可以探索更簡單可行,且兼具近遠期效應的干預形式,使更多的部隊官兵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