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到一百米的高空去俯瞰生活
        ——閻真訪談錄

        2022-10-22 03:01:18袁甲平
        青年作家 2022年7期
        關鍵詞:意義小說

        閻 真/袁甲平

        閻 真/袁甲平

        內(nèi)心的呼喚會為你的人生找到正確的道路

        袁甲平:閻老師,您是什么時候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的?

        閻真:我第一次發(fā)表小說是在1979年,我記不太清那個雜志是叫《湖南文藝》還是《湘江文藝》了。雜志上登了一則廣告,是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全省青年文學競賽。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只能說感謝命運的眷顧,居然讓我看到了這個青年文學競賽啟事。我也不知道怎么我心里就動了一下,花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寫了一個三千字的短篇小說叫做《菊妹子》,這是我這輩子發(fā)表的唯一一篇短篇小說。

        袁甲平:是愛情故事嗎?

        閻真:那不是。我寫了一個小女孩,被當?shù)亓髅テ圬?,帶著弟弟走了。結尾的那句話我還記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還去找她沒有找到,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還活在人間。有一點感傷。

        袁甲平:您的長篇小說延續(xù)了這種語言語感。

        閻真:謝謝。《菊妹子》這個小說后來推薦到省作協(xié),獲得三等獎。這樣一個獎對我今天來說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但對當時的我,一個拖拉機廠的工人,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巨大的刺激。那時候我正在準備高考,一直準備的是理科,但就因為這個獎,我臨時決定改考文科。這是命運對我的眷顧。我也跟你說過,內(nèi)心的呼喚會為你的人生找到正確的道路。

        袁甲平:但我有的時候會懷疑,內(nèi)心的呼喚是不是正確的,會不會我愿意做的事情剛好就是我不擅長的呢?我們這一代人經(jīng)常受到來自學校、父母等方面的人生指導,他們的指導也不盡相同。

        閻真:你愿意做什么事,就要往哪個方向發(fā)展,你的這個愿意愛好可能就是你的潛能。我的家庭從來沒有指導過我,我是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方面還有一點潛能的。1978年的時候,我記得我給媽媽寫過一封信,問她大學還考不考。我媽媽給我回了一封信說,哎呀,你已經(jīng)二十多歲了,別人在你這個年齡都大學畢業(yè)了,你就算了,在那邊安心當一個工人吧。我當時接到媽媽這封信,痛哭一場,但痛哭一場之后還準備考。最開始我準備考理科,有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英語、政治六門,準備了一年多,參加1980年的高考。到1979年下半年,《菊妹子》得了三等獎,我決定改考文科,語文、數(shù)學、英語、政治還是一樣的,但要從頭學歷史和地理。我只有半年的時間,因為1980年4月就是全省預考,只有預考合格才能參加全國的統(tǒng)考。我歷史一堂課沒上過,地理一堂課沒上過,沒有成套的教材,臨時找教材是不全的,而且是過時的,也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全憑自學。

        袁甲平:您好有勇氣,這是個很冒險的事。

        閻真:是的。那時候,我每個星期上六天班,下了班再到附近的圖書館去看書,只有這么多時間。半年后,我就參加了預考。我的考場在株洲市一中,拖拉機廠在郊區(qū),一中在市中心,我就在一中旁邊找了一家小旅館,4毛錢一晚。我跟服務員說,明天早上7點鐘一定要叫醒我,我要參加高考。但是我晚上還是不敢睡著,我怕她萬一沒叫我。而且4毛錢是一個床位,那個房間里還有另一個客人,晚上打鼾,我想睡也睡不著。當時不知道為什么連鬧鐘都舍不得買一個,我家里也沒來個人守一下,我也沒舍得多花4毛錢單獨住一個房間。第二天,我起來洗一個冷水澡就參加預考。

        袁甲平:您成績受到影響了嗎?

        閻真:沒有,預考我考了株洲地區(qū)第一名,比第二名高了34分,呵呵。不過我當時并不知道,考試結束一個多月也沒人告訴我成績。我等不下去了就打電話給株洲市教育局,說我是株洲市拖拉機廠的。那邊的人馬上說,你是閻真嗎?我當時很吃驚,覺得教育局的人怎么這么負責,幾萬人考試他竟然能記住拖拉機廠的考生叫閻真。但他只告訴我,我通過了考試,沒說是第一名,具體成績是我后來才知道的。

        袁甲平:然后您就決定報北大中文系了?

        閻真:是,預考成績一下把我的野心激發(fā)了。我原來是想考湖南師范大學的,預考我居然比第二名多34分,那我要填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就填了北京大學第一志愿,武漢大學第二志愿,湖南大學第三志愿,都是填的中文系。

        袁甲平:從北大畢業(yè)之后,您回到了湖南師范大學教書,為什么不留在北京?

        閻真:其實這又是一次人生選擇。畢業(yè)的時候,我其實可以選擇去中紀委,但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唯一的理由就是,不符合內(nèi)心的召喚。我對行政當官沒有熱情、沒有激情,既然沒有激情,我為什么往那個路上走?是吧?內(nèi)心的熱情激情沒有在那個方向上,可能奮不顧身投入工作,那種激情根本就激發(fā)不起來,所以中紀委我沒有去。

        袁甲平:這個崗位在現(xiàn)在看起來是非常搶手的,去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平均競爭比已經(jīng)達到了61:1,一百五十多萬人考試,錄取兩萬五千多。

        閻真:現(xiàn)在年輕人成長確實不容易,我那個時候競爭相對小些。中紀委當然很好,中央機關,但我的選擇不是從概念出發(fā)的,是從內(nèi)心出發(fā)的。當時我們班主任問我去不去,我說中紀委可能要求比較嚴格,我是一個自由散漫的人,怕做事做得不標準,我也不愿意穿西裝。為什么?西裝太正規(guī)了,我一輩子沒穿過西裝,不自在,不符合我內(nèi)心那種需求。所以,那時候我完全可以留北京的但我沒留,回湖南了。回到湖南,好單位也有很多,像湖南省社科院、湖南文藝出版社、湖南師范大學等等,我選擇了湖南師范大學。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不要坐班。這符合我內(nèi)心的需求,符合我內(nèi)心的呼喚,就是這么簡單,人生的選擇其實沒有那么復雜,你的心靈會告訴你應該往什么方向走,正確地引導。

        八十年代是文學非常興盛的時代

        袁甲平:您到北大中文系的時候,剛好是中國文學和詩歌狂飆突進的年代,您還當了北大五四文學社的社長,我能不能認為,到北大以后,您的文學創(chuàng)作就真正起步了?

        閻真:當時的確是一個文學非常興盛的時代,尤其是詩歌。不但文科的同學,理科的同學也很喜歡詩,文學在我們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我舉一個例子,我們那一屆北大文學班有兩個班,六十個人,文一班三十個人,文二班三十個人,我是文二班的,當了三年半的班長。我們班三十個人里面高考考了全省文科第一名的有四個,你看看那時候中文系熱到什么程度?當然,我還是有點遺憾地說,我這些同學最后大部分都沒有在文學這個領域沉淀下來,像我這樣一輩子在文學圈子里面的可能只有一兩個,而且還一輩子堅持寫作的,還寫出一點小小成績的,我們班恐怕好像還只有我一個人,他們最后都改變了這種人生的軌跡。當年,很多校園詩人非常有才華,但是后來都消失了,埋汰在這樣一種歷史的長河之中了。我現(xiàn)在回憶他們的時候我都有一點感傷。

        北大確實有一種文學的氛圍、詩歌的氛圍,這種氛圍可能跟當時那樣一種青春浪漫的時代氛圍也有關系。但到了北大,其實我也不是很努力,成績還馬馬虎虎,算中上水平。而且中文系是一個研究文學的專業(yè),我讀了很多文學作品,但跟文學創(chuàng)作并不是很相關,學校主要還是培養(yǎng)文學研究者。

        袁甲平:對我們中文系的人來說,北大至今都是一座精神殿堂。八十年代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年輕、蓬勃,通過閱讀文學回憶錄,我感覺那個時代的文藝是燦若星河的,尤其是詩歌。

        閻真:是這樣的。我們這個時代的確是一個在市場經(jīng)濟背景的世俗生活時代,跟當年那樣一種離世俗生活比較遠的時代可能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為什么說八十年代是一個離世俗生活比較遠的時代呢?在當年,我們反正也沒有房子,反正也沒有車,沒有那么多功利主義考慮,不像現(xiàn)在考北大、清華都非常功利,意味著可以找好的工作或者多少年薪。當時的人不是這樣想的,也沒有這種機會,因為畢業(yè)都是分在體制內(nèi)。所以說人們的思想可能相對來說單純一點,這種單純性就構成了詩歌興盛一個比較重要的條件。我能不能這樣理解?

        袁甲平:到了九十年代以后,文學的主流體裁從詩歌轉(zhuǎn)向了小說,乃至到21世紀之后的長篇小說,這是不是社會發(fā)展對文學書寫的要求,甚至是規(guī)定?王國維先生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在我的理解中,這是文學樣式對時代內(nèi)容自覺的跟進和回應。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相比,我們當下的生活是更加豐富,也更加復雜了,所以我們好像更需要一種客觀的體裁、更長的篇幅去表現(xiàn)生活。我感覺到詩歌可能是有年齡,詩人永遠年輕,富有激情,一個全民讀詩、全民寫詩的社會是不是也處在一個發(fā)展的青春期?

        閻真:那肯定是的。你想一下,八十年代的時候,最有名的小說基本上都是短篇小說、中篇小說,但是在我們今天,中短篇小說,我不敢說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這二十年來中國文壇有哪一個作家是憑著寫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在文壇嶄露頭角?我是研究現(xiàn)當代文學的,我舉不出一個這樣的例子。但是八十年代有很多,比如蔣子龍、莫言,還有王安憶,還有當時的很多人。

        原來我們的思維有簡單性,給一個事物的判斷就是好的、壞的,這種簡單的判斷用一個比較短的篇幅可以完成,但是我們今天的人的多樣性、立體性、復雜性,不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判斷了。做了簡單判斷,我們會覺得這個小說寫得很膚淺。比如當時有名的小說,我說實話,八十年代有名的小說真的寫得很膚淺,那些獲獎的小說,全國有影響的小說,他們那種非常簡單的善惡二分法,我是覺得很難接受的。當年的著名作家對事物的看法就是這么單純,善惡二分是典型的思維方式。所以說那種立體的、復雜的思維方式,多樣性的人物,需要更長的篇幅來塑造、來描寫,這也是長篇小說興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袁甲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詩歌形式創(chuàng)新走到了瓶頸,而且就目前還看不到徹底打破這個瓶頸的希望。

        閻真:大概十五年以前,我在湖南大學搞了一個講座,當時有一個學生,是個年輕的詩歌愛好者。他說,閻老師,請你判斷一下詩歌在當代的發(fā)展前景怎么樣。當時我說,詩歌在當代沒有什么更大的發(fā)展前景。我為什么會做出這樣一種比較悲觀的預見?我覺得十五年后的今天,我這種判斷還是能夠站住腳的。當下中國文壇寫詩的人數(shù)以萬計,甚至十萬計,但是就在萬計、十萬計這種巨量的寫作群體背景下,沒有堪稱當代大詩人的詩人出現(xiàn)。

        袁甲平:詩歌還是非常熱鬧的,從省到市,到區(qū)縣,甚至大一點的鄉(xiāng)村,都有詩社,很多大型單位也成立詩歌社團。每年的詩歌節(jié)、詩歌日、詩歌獎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即便這樣,我也沒有感覺到詩歌的興盛。當下詩歌只有總體的熱鬧,但沒有舉得起來的詩歌旗幟,也沒有大詩人。

        閻真:詩歌畢竟是一個形式的藝術,非常講究這種形式感。八十年代,我讀過非常多的詩歌,奇奇怪怪的詩都有,我個人的體驗就是詩歌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已經(jīng)走向了極致,那種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都有。藝術形式走向了極致以后,后來的詩人還能夠成為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嗎?像朦朧詩,它一個最大形式就是意境,這種意境和意象在八十年代朦朧詩人那里已經(jīng)被挖掘殆盡了。舒婷和北島他們還活著,但連他們自己都不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生活意象和意境了。這就是為什么朦朧詩必然會衰落,不衰落它就得重復自己。八十年代已經(jīng)過去三十年了。我希望能夠有一個大家都公認的詩人突破這種局面,給中國詩壇帶來一種欣喜。就像當年李白、杜甫建構了唐詩的高峰之后,至少后面還有一群詩人,他們沒有那么高的程度,比李杜低一點,如杜牧、白居易等等,這些詩人還是構成了一個新的平臺。這種狀態(tài)在我們當代詩歌也還沒有出現(xiàn),類似當年李白、杜甫之后的那種新的平臺,低一個層次的平臺,在我們當代詩人這里沒有出現(xiàn),我覺得還是有點遺憾。

        一旦意識到時間,就和痛苦結下不解之緣

        袁甲平:從北大畢業(yè)后,您成了一個文學專業(yè)研究者,似乎再次遠離了文學寫作。

        閻真:1984年,我畢業(yè)到了湖南師大,1988年就出國了。當時一個同學天天鼓動我。因為那時候中國還很窮,不像今天,我同學說,出了國就等于多活幾十年。他認為,中國起碼要幾十年以后才有當時西方的生活水平。你提前進入西方生活水平,不就是多活幾十年嗎?所以,我申請了一個社會學的博士研究生,也出國了。

        袁甲平:這段經(jīng)歷后來寫成了《曾在天涯》?

        閻真:是,《曾在天涯》寫的是我自己在海外三年半的經(jīng)歷,但不是在加拿大寫的。

        袁甲平:我不知道這樣說合不合適?聽您講您在加拿大的故事,我覺得您當時主要還是為了謀生,為了追求一個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

        閻真:加拿大確實比中國發(fā)達,我在那里打工,做廚師,一天大概可以拿一百多塊錢人民幣。我當時大學畢業(yè)在湖南師大教書只有54塊錢一個月,這是巨大的經(jīng)濟差異。但你想一下,我在中國是一個大學老師,是北京大學畢業(yè)的,還算一個知識分子,社會起碼的尊重和自己展開的空間還是有的。但在加拿大,你什么都不是,甚至連到一個餐館里洗碗炒菜的機會都沒有。我記得有一個冬天,零下30攝氏度,我騎單車出去找工作。出去打工賺錢,我還打個的去嗎?零下30攝氏度,整個城市在找工作的騎單車的就只有一個人,一個中國人。這就是我為什么拿了綠卡要回國,我拿到綠卡的第二天我就訂飛機票回國了,覺得自己在這個地方太沒有展開的空間了。

        袁甲平:所以,《曾在天涯》的故事是您真實的經(jīng)歷嗎?

        閻真:《曾在天涯》基本是愛情故事為展開空間的,細節(jié)寫得非常細膩,但其實是我虛構的。加拿大那個地方太現(xiàn)實了,你一個打工的人雖然在報紙上發(fā)過一篇什么文章,但你想依據(jù)這一點展開一個情感是沒有的,情感空間是沒有的。加拿大真的是不相信眼淚,女孩子現(xiàn)實也要理解她的現(xiàn)實,她要活要生存,她希望在加拿大活得好一點、生存得好一點,希望將來有房子,要找到一個明確的前途歸宿,是吧?

        袁甲平:但小說所呈現(xiàn)出來的思維方式是您個人的,尤其是那種對文化身份的焦慮感。這個思想空間,您是充分展開了的。您筆下的留學生活有很鮮明的形而上的精神氣質(zhì),這與當年出國潮外在的激情似乎是不相契合的。

        閻真:當然我剛才說的是故事層面,故事是虛構的。但我肯定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上面去思考人生,“曾在”是時間的感覺,“天涯”是空間的感覺,也就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在一個時空完全不同的國家去考慮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這個小說里面有一些關于時空的句子,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我看了,依然覺得非常準確?!耙粋€人一旦意識到了時間,他就和痛苦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句子還可以吧?意識到了時間就知道自己生命的短暫了,只有人有空間和時間的感覺,動物是沒有的。時間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人類才幾十萬年,最多一百多萬年的歷史,地球是什么歷史?幾十億年的歷史,宇宙更不用說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閃電一樣,一輩子就過去了??臻g就更加驚人了,地球在宇宙當中的位置可以說是渺小到?jīng)]辦法計算。太陽是地球的30萬倍,你知道有的天體比太陽還大得多嗎?大犬座VY星,我們已知的最大星球,已經(jīng)出銀河系了,它是太陽的80億倍,什么概念?你可以說如果那個星球是一個地球,那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沙子,這樣的比例。有了這種宇宙感覺、時間感覺,就會覺得人生特別渺小,但是反過來也可以說人生特別的珍貴,居然在這種無限的時空中間有了一個你。這就是《曾在天涯》除了故事層面之外的一種精神價值,就是對自己生命的反思、對自己存在的反思、對時間和空間的反思。

        袁甲平:您對時空非常敏感。

        閻真:可以說,我個人對時間和空間是比較敏感的,但是回過頭來說,反思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只是一種認識而已,該吃飯還要吃飯,該買菜還要去買菜,該洗碗還要洗碗。我原來住在湖南師范大學,樓下是一個天文學家,物理系的教授,我好幾次看到他提一包小菜回來就非常有感受。他研究的事業(yè)是多么大的事業(yè),應該不屑于做這些事,居然也提了一把小菜和肉回到家里來,他也一樣回到這樣一個最低層次的人生,一個天文學家提著一包小菜回來了,這就是說人生是具體的,對我們具體個人來說是非常具體的,不能脫離這種具體性去看生命,如果要脫離個體存在的具體性去看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什么都不是,你說它是一顆微塵都是夸大的。

        袁甲平:您的四部小說都傳遞了這樣一種價值觀,要在生活的具體性上去討論超越性、考慮人生的價值。但這具體的生活和人生理想之間,似乎總是不可調(diào)和,沒有那么容易和諧統(tǒng)一。

        閻真:《滄浪之水》是講一個什么感受?就是說外在世界對人的改造。外在世界要你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不管你內(nèi)心有什么樣的想法,你最后都要去適應這種角色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生存法則,角色就是生存法則?!稖胬酥愤@樣一種核心表達到今天依然成立,它很具體、很現(xiàn)實地揭示了很多人存在的方式。為什么《滄浪之水》到今天還可以有這么多的讀者,二十年了。我寫的第三本小說《因為女人》講的也是生存。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欲望化的時代,道德壓力減小了,我們每個人,特別是女性,她面臨什么樣的情感挑戰(zhàn)和生存挑戰(zhàn)?《因為女人》就是探討這樣一個問題。

        袁甲平:老師,我覺得這些問題在80后、90后身上似乎有所改變,比如說物質(zhì)的焦慮,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已經(jīng)很大程度緩解,或者叫轉(zhuǎn)移了。

        閻真: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這個時代生存的壓力并沒有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而得到很大程度緩解,甚至我反過來認為,這種焦慮可能在我們這個時代還加強了。我為什么這么講?從我個人體驗來說,當時我從工廠要考到大學的時候很焦慮,但是大學畢業(yè)以后,本科畢業(yè)就可以到高校工作,當時分了一間房子,覺得可以了?,F(xiàn)在的焦慮是什么?現(xiàn)在的要求比以前對個人發(fā)展、生活空間的要求,包括對情感的要求,要高很多很多了,不是高一點點,高很多很多了。以前我們只是要吃飽飯,到食堂吃一份肉菜就覺得非常幸福和滿足,但是現(xiàn)在的生活要求已經(jīng)不是在這個層次了。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分到一間房子,心里有很大的滿足感。大概二十年前我住了一個小的三室一廳,90平方米,我拿到鑰匙把門打開,跪在地上,親吻了一下地板,我覺得自己能夠獲得這樣一種生活,簡直是非常非常了不起了、非常非常滿足了,覺得一輩子這樣已經(jīng)是心滿意足了,但是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要我再住那個房子,也不算很小,90平方米,我覺得我可能幾天都住不下去,因為這個生活水平提高了,眼界提高了。所以,作為我個人體驗來說,現(xiàn)在的焦慮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高了,每個人都只有一輩子,這是一個不可逆轉(zhuǎn)的過程,也是一個沒有第二次的過程,這一輩子想生活得更好一點,所以說追求完美,包括個人情感、個人生活的每個方面追求完美,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何況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的確生活得非常好,成為我們的偶像、目標。所以說,現(xiàn)在的焦慮在我看來沒有緩解,甚至還加強了。

        袁甲平:您剛才也說到,當年從拖拉機廠參加高考是非常困難的,從您個人來說,時間精力都是局限,從整個社會來說,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會覺得,父輩祖輩的焦慮更多來自生存,但我的焦慮更多來自不知道這輩子到底要干嘛,因為我不愁吃飯了。真的,我覺得這個好像更麻煩了,吃飽了,然后呢,這個問題我更不知道怎么辦。

        閻真:作為我個人來說,作為一個作家對現(xiàn)實生活體驗來說,你這個同學我覺得可能有點特別,還比較形而上一點。我寫的每一部小說都是天地而齊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我就按照什么樣子去描寫生活,貼著生活的地面走。如果我們的眼光還和很多年前一樣,你吃飯不是問題了,一間房子就可以了,廁所可能在40米以外,這個目標當然是非常容易實現(xiàn)的。但是現(xiàn)在眼光已經(jīng)高很多了,當然我也可以說這種焦慮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我有一個新小說即將出版了,是我人生最后一部小說。這個小說就是表達的這個主題——年輕人的成長。

        袁甲平:用現(xiàn)在時髦的說法叫年輕人的內(nèi)卷。

        閻真:你看我當時一路非常順利,大學畢業(yè)以后到高校,學文學的到中文系教書,不要坐班,把謀生和專業(yè)知識、人生幸福結合起來,一路都非常順利?,F(xiàn)在達到這個目標是何等的艱難,現(xiàn)在年輕人的成長是何等艱難!他們在生存空間、事業(yè)空間上開拓,我可以說比我們那個時代還更加艱難了,正因為如此,我也認為這種焦慮沒有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進步而緩解,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還加強了。

        到一百米的高空去俯瞰生活

        袁甲平:人們的思維方式、情感體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場所左右了,我們可以追問這是不是有點不對?為什么不對?

        閻真:我覺得市場經(jīng)濟掌握了絕對話語權,理想就會節(jié)節(jié)敗退,我特別不喜歡一個說法叫,得到就是實惠。

        市場經(jīng)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型話語,就意味著它無孔不入,無形中左右你的思想。市場經(jīng)濟就是一個功利主義,我可以理解,但是作為我們每個具體的人來說,是不是要完全屈服于這種功利主義,我們是不是還有一點生存空間、有一點精神空間可以從功利主義當中拔出來?我們也許翅膀飛不到那么高,但是我們是否也可以稍微飛起來一點?我們不能到一萬米的高空,但是能不能到一百米的高空去俯瞰一下生活,超越一下世俗的物質(zhì)性?這很大程度上也是文學的價值和意義。就是說,我們從世俗生活當中也許暫時解脫出來,進入一種超越的境界,讀小說和詩歌不是為了賺錢,不是圖別的,而是為了精神的愉悅,是為了審美的快感。這也是為什么小說一定要寫得很好很精彩很吸引人,這是一個作家基本的公理和使命所在。

        袁甲平:所以,您認為應該給活著之上的東西留有余地。

        閻真: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辦法逃脫生存的壓力,這種生存的壓力在今天,直接的結果就是現(xiàn)實的功利主義,活著就是一切,活著之上是不存在的。但活著之上是不是多少也有一定的價值?是不是還有一點除了活著之外的價值供我們今天的人來選擇?如果不是知識分子,也許這些我們可以不做要求,如果是知識分子,這些命題還是要思考一下,在我們這個社會中還有沒有精神的空間?巨大的市場、巨大的背景、巨型話語幾乎左右我們的所有行為,一個人,一個知識分子還有沒有那種展翅飛翔的空間和可能性?除了活著,還是不是有一定的、活著之上的空間意義,我也沒有結論,我只能說我的主人公還是想去爭取這樣一個意義,不想做一個徹底庸俗的人,不想對生活完全隨波逐流,也不想被功利主義引導一切。但是即使如此,這樣一個非常低的心靈追求也是非常艱難的,有時候覺得生存中間這樣一個底線都保不住。

        袁甲平:對這個問題,我的出路一直很理想主義,我覺得讀書、讀文學能夠讓人短暫地從具體生活脫離出來。當然,我的前提是,得坐得下來、讀得進去,我經(jīng)常覺得享有文學是這個時代里難得的福氣。

        閻真:在這個市場經(jīng)濟時代,每個人有很大的生存壓力,這些壓力能不能用文學來解決,或者緩解,在很大程度上,我可以說這是一種理想,這種理想要得到實現(xiàn)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袁甲平:那老師您覺得在當下文學對我們還意味著什么?

        閻真:這個時代文學還有存在的空間沒有?我覺得還是有的,文學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情感交流。文學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不是用來講道理的,是用來觸動情感的,道理我們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講,不一定要用文學的方式,但是情感就一定要用文學方式表達,我們的前輩杜甫也好或者曹雪芹也好,如果他給我們講的只是一些他的人物有什么思想內(nèi)涵,那文學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是可疑的。在我們這個時代,文學在強大的市場壓力之下沒有像以前處于我們生命的核心地位,但還是很有價值,它是我們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看看別人是怎么生存的,別人對生活是怎么想的,這些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對我有什么意義和啟發(fā)。這個意義和啟發(fā)要通過審美的方式、情感交流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對作者來說也是很嚴峻的挑戰(zhàn)。

        袁甲平:淺層次的情感交流可以看手機。

        閻真:是的。你的作品憑什么去征服讀者?文學必須有手機達不到的、更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而且這種精神愉悅、情感溝通我覺得不但在我們這個時代,在任何時代都是非常需要的,這就是文學的生命力所在,文學的生存空間所在,也是文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袁甲平: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各種移動終端,確實對圖書造成了沖擊,許多人都不看書了,并且對生活似乎也沒什么影響。您覺得文學閱讀在當下人們生活中還占有多大分量?

        閻真:我覺得文學閱讀因人而異,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接觸文學,他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文學是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必需品,我說因人而異。在我們生活中,閱讀文學是不是已經(jīng)成為一個小眾事件,這種判斷能不能成立?畢竟每天看抖音的有多少人,閱讀文學作品的有多少人?我們統(tǒng)計一下,這個數(shù)字可能是很懸殊,比如幾十比一。但這個并不要緊,還有一部分讀者,我們就已經(jīng)非常欣慰了。作為我個人來說,我寫《滄浪之水》,已經(jīng)過去二十年了,還可以得到讀者的這樣一種持續(xù)關注,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就是自己的小說在二十年中間一定程度上還是站住腳了。

        另外一個判斷我不知道對不對,從我個人的體會,我覺得該看小說的人他還是看小說,比如我自己的小說,十五年以前,每年大概是五萬本?,F(xiàn)在手機閱讀是如此普及,《滄浪之水》每年發(fā)行還是五萬本。五萬本是一年的發(fā)行量,非常的均衡,也非常穩(wěn)定。我不知道這種現(xiàn)象是怎么形成的,但是這是一個事實。

        袁甲平:您是怎么看待碎片化閱讀的?

        閻真:我們這個時代,讀圖的時代,或者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每天晚上可能只有上床之前的二十分鐘可以沉下心來讀一點書。但是我個人覺得一個人要追求精神的深度還是要去閱讀紙質(zhì)的讀物,你在手機上讀和拿本書在手里讀,那個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那個體驗的境界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手機上你不可以說重點是什么東西,不可能。手機上閱讀有它的好處,它的情節(jié)一下子就吸引你了等等。但是手機上閱讀從情感的層次來說就是淺程度的閱讀。既然時間在我們這個時代是最寶貴的東西,你既然愿意投入這么多時間去閱讀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花一點時間去閱讀一本紙質(zhì)書,回過頭來還可以把你自己的閱讀感想寫在旁邊。因為你投入了最寶貴的時間,你就不要在乎那點小小的幾十塊錢的一本書了。我個人感覺是這樣的。

        我的文學觀念就是藝術本位

        袁甲平:老師,除了寫作,文學研究也是您的主業(yè),作家和教授的雙重身份在您身上似乎并不存在沖突,比如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沖突。

        閻真:我是一個大學教授,在高校執(zhí)教已近30年。別人了解我,主要是通過我的小說,但大學老師是我的職業(yè),因為職業(yè)的需要,我在小說創(chuàng)作之外,還要從事理論研究,對象主要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我認為作家和教授兩種身份是不沖突的,不但沒有沖突,兩種不同思維還可以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的。這種啟發(fā)和促進的結果,使我的小說創(chuàng)作有著理論思考的特征,而理論研究也有著強烈的藝術本位傾向。

        袁甲平:您的文學批評始終強調(diào)藝術本位。

        閻真:我的文學觀念用四個字來表達就是藝術本位,在我看來,文學史就是“經(jīng)典性”的沉淀史,而藝術本位,則是這種沉淀的基本選擇標準。我教中國當代文學,給本科生研究生開“小說藝術”“小說理論”課程。對于任何作品,我首先關注的不是它是否觸及了敏感而重大的社會問題,是否有精神創(chuàng)意性和思想深刻性,而是它是否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因為,我分析的對象是文學,既然是文學,我的第一眼光、第一標準必須是從文學本身派生出來的,即藝術性的眼光和標準。偏離了文學的眼光,直接面對作品的社會性、思想性、時代性,那不是文學批評。藝術標準是本體性標準,這是文學的尊嚴所在。有些作品由于時代的社會的原因,在非文學的意義上獲得成功,獲得讀者,獲得市場,我也承認它的成功。但對這種成功我會保持冷靜、保持距離,堅信藝術的力量將在時間之中選擇自己的經(jīng)典。

        袁甲平:按照我們一般的理解,文學強調(diào)審美性、藝術性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您為什么那么強調(diào)藝術本位?

        閻真:不是這樣的。其實我們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結構是非常穩(wěn)定的,什么是好的藝術,什么是不好的,不是按意識形態(tài)、社會意義來選擇的,而是按照藝術來選擇的。“一行白鷺上青天”,有什么意識形態(tài)意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什么意識形態(tài)意義?有什么社會意義?都是片刻人生的感受。所以說,我們的古人做文學史的選擇是非常精確的,比如說《唐詩三百首》,我不能說它選擇的都是最好的,但是比如說杜甫的“三吏三別”之類比較有社會意義的它沒有選,白居易的《賣炭翁》也沒有選,這是體驗民間疾苦的,更不用說什么“鋤禾日當午”什么的,都沒有選?!短圃娙偈住钒凑账囆g標準來選擇,我也不能說它的標準就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它的基本框架是對的?!短圃娙偈住窞槭裁唇?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就是按照藝術的標準來選擇的,這就是古人的剛性原則。

        袁甲平:現(xiàn)當代文學批評沒有很好地延續(xù)這個原則。

        閻真:你自己學中文的,應該知道現(xiàn)代文學史、當代文學史的選擇方式和古代文學完全不一樣,不是站在藝術的角度選擇的。

        袁甲平:比如郭沫若的詩歌。

        閻真:你們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基本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一統(tǒng)天下的版本,每個學校都用這個教材,郭沫若在這個教材上有專章。郭沫若在當年確實影響很大,但是你說他的詩是很好的詩嗎?不能?!吨袊F(xiàn)代文學三十年》也說他在藝術上并非十分成熟。其實,現(xiàn)代的文學史上比郭沫若寫得好的多了去了,比如說徐志摩這些詩人。但徐志摩這樣的詩人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中一節(jié)都沒有,這是全國性的教材,就是這種比例關系。他的選擇標準是什么?是社會歷史、社會影響。郭沫若影響大嗎?大。但是這種社會影響是時過境遷的,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影響大,換一個歷史背景就沒有那么大,沒有那么重要的意義了。40年前,我讀大學的時候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三卷本,七十多萬字,張愛玲、錢鐘書連名字都沒有,沈從文有名字,但不是因為《邊城》等,《邊城》等有很好的藝術品位的作品根本沒有提到,文學史有他是因為他是“第三種力量”的代表人物。這樣看來,關于中國新文學歷史描述的錯誤到今天已經(jīng)有了很大改變,但依然很不徹底,距離歷史穩(wěn)定性的目標,仍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強大的社會意義是瞬間的存在,但是藝術性是超越時空的存在。所以編現(xiàn)當代文學史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標準來選擇?我覺得起碼現(xiàn)有的教材幾乎每一本都是有問題的,選擇的眼光都是有問題的,現(xiàn)當代文學史什么時候能夠重新按照我們古人的那種標準、藝術本位的標準來寫,是不是有那么一天?

        袁甲平:但是我們經(jīng)??梢钥吹剿囆g性不那么高但發(fā)行量巨大的作品,您怎么看這一類作品?

        閻真:這個太多了,每年都有。二十年前有一部作品《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當時發(fā)行量巨大,上百萬冊。我也去買了一本,但讀了這部作品,我無論如何都興奮不起來。原因很簡單,就是藝術品位缺乏。藝術性并不好的小說能夠獲得這么多讀者,一度我都懷疑,藝術性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后來的情況證明,我的判斷還是對的,這個書確實只是風靡一時。社會歷史意義上的成功,只有建構在藝術性的基礎之上,才是真實可靠的、長久的。一部作品,無論它怎么轟動,怎么好評如潮,如果它不具備藝術的標高,我寧愿保持沉默,也不會加入歌頌的大合唱。我不能脫離文學的標準談文學,藝術的標高是經(jīng)典性的標高,這是一種很高的甚至可以說超高的標準,同時也是一種不可超越的沒有例外的標準。

        所以,至少我可以說,一個寫文學史的教授永遠不可以忘記你是在寫文學史,不是社會學、歷史學,文學史有它的學科主權。文學學科的主權是什么?就是藝術性、審美性。它也有它的學科規(guī)范,學科的規(guī)范是什么?也是藝術性標準,審美性。它不要依附于什么社會學、歷史學、意識形態(tài)等,這是學科規(guī)范,也是學科尊嚴。審美就是剛性的原則,是它的起點,文學的所有意義都要建構在審美上。我們還是以唐詩為例,一首詩我們可以說它有多方面的意義,社會歷史意義、文化意義,以詩正史這些意義都確實存在,但所有這些意義的基礎是什么?是審美性,你沒有這個審美性和藝術性,所有的意義都不能成立。我們不能脫離審美性談其他的意義,為什么?你是在談文學,要按照文學的規(guī)范、文學的學科尊嚴和文學的主權來談。這就是我的文學觀念——藝術本位,我不是說我做得很好,但是我是往這個方向努力。

        語言對作家而言具有身份界定的意義

        袁甲平:老師,您認為我們現(xiàn)當代文學史研究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偏差?

        閻真:這樣一種實用理性文學觀念的形成,有著歷史的必然性。在幾乎整個20世紀,中國社會都處于社會革命社會改造的進程之中,這一進程向文學提出了強烈召喚,文學也給予了這種召喚以積極的回應。通過對一百年來的中國新文學的宏觀透視,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實用理性精神,也就是說,這一百年來,文學的基本價值和意義并不在于審美,而在于完成某種社會使命。在20世紀之初,梁啟超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開篇就提出“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把小說的社會實踐意義作為了其核心價值。這種關于文學意義和功能的價值觀念,在整個20世紀,直到今天,占有了絕對主導的地位。作家總是試圖通過自己的作品影響讀者,引導讀者對生活做出與自己相一致的判斷,從而轉(zhuǎn)化為實踐性的力量,推動社會改造。在這種文學觀念中,社會實踐意義成了文學的終極目標。反過來說,作品的價值和意義,要放到這個評價體系中接受檢驗。所以,現(xiàn)當代文學的核心價值觀與古代傳統(tǒng)有著極大差異。

        袁甲平:魯迅先生也強調(diào)文學對社會大眾的啟蒙意義,認為文學要“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

        閻真:魯迅這話沒有錯,文學也應該承擔“為人生”的社會使命。但我認為,這種承擔應該是以藝術方式實現(xiàn)的承擔,也就是說,“為人生”并不意味著可以因此將作品的藝術品格在價值上邊緣化。魯迅自己在這一點上就是一個榜樣,《孔乙己》《祝福》等小說,是中國新文學的精品,放到我讀過的所有中外短篇中,也是藝術極品,是藝術呈現(xiàn)與社會意義完美結合的典范。我們視野中的魯迅,既是思想家魯迅,更是文學家魯迅,首先得是文學家魯迅。藝術性是文學作品一切意義的前提,如果我們忽略了這個前提,抽離了藝術性基礎,直接把“為人生”拿來作為評價作品價值的核心依據(jù),特別是文學史選擇的核心依據(jù),那就錯了。

        袁甲平:我覺得,如果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指導社會實踐,那大概率得主題先行,而且人物關系、人物的思想都得處理得比較簡單,才能對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斬釘截鐵。

        閻真:我給你舉個例子,就是巴金的《家》?!都摇肥切挛幕\動時期第一部表現(xiàn)新一代年輕人反抗家族制度、爭取愛情自由的長篇小說。這是它在社會歷史意義上的地位,但從思想上來說,《家》用一種絕對的姿態(tài)批判在中國延續(xù)了幾千年且仍有強大生命力的家族制度,顯然是太簡單化了。而且,在人物關系的構筑上,巴金把中老年兩代人劃為思想僵化道德敗壞的一類,把年輕一代劃為心地純潔道德高尚的一類,這種絕對的、按年齡簡單劃分道德高下的處理方式,截然的善惡二分,也顯然是太簡單化了。你可以對比一下《紅樓夢》,它寫的也是大家族,但曹雪芹塑造了幾個系列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鮮活。比如小姐系列的黛玉、寶釵、湘云、探春,太太系列的王熙鳳、賈母、王夫人、趙姨娘,丫鬟系列的襲人、晴雯、鴛鴦、平兒、傻大姐等等。同是小姐,同是太太丫鬟,各有各的個性。幾百個人物,幾乎個個面目鮮明,不雷同、不重復。這種人物塑造的能力,古今中外,絕無僅有。我認為這是《紅樓夢》處于巔峰地位的最基本原因?!都t樓夢》有沒有社會歷史意義?也有。比如色空觀念的表達,對女性的尊重,雖然也很重要,但相對于藝術性,終究是第二位的。巴金的《家》很有激情,但顯然把復雜的生活簡單化了。這種簡單化可以表現(xiàn)愛憎分明的激情,但說到底,他無法表現(xiàn)歷史和文化的深刻。

        袁甲平:也就是說,他為了社會意義把生活簡單化,反倒無法到達社會意義的深層?

        閻真:可以這么說。

        袁甲平:除了人物,《家》的語言也不是特別好?,F(xiàn)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許多作品,似乎也都有這個問題。這是不是因為當時的現(xiàn)代漢語還不夠規(guī)范?

        閻真:《家》的語言不是不夠規(guī)范,是過于規(guī)范。過于規(guī)范,所以缺乏個性色彩,幾十萬字,看不出作者的才情和心血,沒有語言創(chuàng)造性。作為一個在文學史上有如此地位的大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明顯的遺憾。

        袁甲平:您認為語言在文學評價中,占有什么地位?

        閻真:我認為,語言是文學作品的核心指標之一。對一個作家來說,這個指標具有身份界定的意義。汪曾祺說:“往往有這樣的說法:這篇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我們不能說這首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jié)奏差一點;這幅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篇小說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語言是小說的主體,不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寫小說就是寫語言……語言的粗糙就是內(nèi)容的粗糙。”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

        袁甲平:我讀了您今年出版的《小說藝術講稿》,雖然聽過您的“小說理論”課程,但還是覺得受益匪淺。對讀者,我覺得這部講稿可以幫讀者判斷一部作品的好壞,對寫作者,可以在里面學到很多技巧。

        閻真:一個中文專業(yè)的大學生,在文學院修煉了四年,你敢不敢說自己有了純正的文學價值觀,敢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專業(yè)讀者?我跟文學糾纏了一輩子,一晃五十年就過去了,到了退休年齡,一輩子就是如此。我最后的野心,就是希望這部小說藝術講稿能夠幫助那些對小說創(chuàng)作有興趣的朋友進入藝術境界,也希望我的文學價值觀能夠有更多的理解者。

        要為愛好找一個生存基礎

        袁甲平:老師,您支持自己的學生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嗎?您怎么看待這個時代的文學青年?

        閻真:文學和青年,能不能這樣說,不管你是學中文的或者不是學中文的,你首先還是要找一個生存的基礎,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去從事你的愛好,不要把命運全部賭在這里。因為把命運賭在這里,成功的機會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大。今天還有很多人在寫,其中當然也包括青年。十多年前,我收到過這么厚一本打印稿,起碼四十萬字,是一個女裁縫寫的。我讀了,文字也還不錯,但到現(xiàn)在過去十多年了,這個女裁縫今天在哪里?為什么沒有嶄露頭角?她真的寫得還可以,但是就這樣被時間埋沒了。我們有多少中學生小作家,他們也寫得不錯,表現(xiàn)出相當?shù)牟湃A,但是后來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都被時間所埋沒了。所以說,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埋沒的地方,要拱出來,突破這個地平線是相當不容易的,這是我的感受,我不能說作為你的人生指導,我只是說我的一點感受。

        袁甲平:我們今天一開始就談論了文學閱讀的意義,我覺得如果說堅持文學閱讀有點理想主義的意味,那從事文學寫作可以說有點浪漫了,尤其是純文學寫作。

        閻真:在一個非?,F(xiàn)實的時代,文學多少是一個浪漫主義的事情。現(xiàn)實生活中這么強大的壓力,非常具體,你還要從具體性當中超脫出來,這是需要一點點超越功利心的。我可以說,我們的文學也不要寄托太多的希望,我們更多的行為是被現(xiàn)實所制約、被現(xiàn)實所引導。我作為一個作家,我也承認這一點,我自己不能說不敢說我有多大的超越性。但我一輩子對權利和錢不是那么的敏感。而且,文學的確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從青年時代開始的事業(yè),或者說一種興趣愛好,我們暫時不談事業(yè),如果能夠成為事業(yè)當然更好,如果沒有成為事業(yè),成為業(yè)余愛好也不錯。當然這個既然是事業(yè)就越早越好,像我這樣的是比較晚的,張愛玲的名言說,成名要趁早,她確實成名是趁早,二十三四歲的時候就寫出她人生最經(jīng)典的作品《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等。后來她寫的小說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

        袁甲平:那您覺得,有志于文學事業(yè)的青年,應該如何堅守理想?

        閻真:是這樣的,這種矛盾對很多人來說,甚至可以說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存在的,我內(nèi)心向往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我內(nèi)心覺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美好的,和我的現(xiàn)實生活往往不協(xié)調(diào),現(xiàn)實對我有一種制約,我要跟現(xiàn)實妥協(xié)。有時候我想一下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英雄,我用的是“文化英雄”四個字,這些文化英雄比如說屈原,他就是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的,但是他個人的命運怎么樣?投江而死。比如說后面的陶淵明,也是不跟現(xiàn)實妥協(xié)的,如果跟現(xiàn)實妥協(xié)就沒有屈原了,就沒有陶淵明了,對不對?放著官不當去當一個農(nóng)民,生活非常艱苦,這是文化英雄。特別是我個人是寫小說的,我最崇拜的就是曹雪芹,不論是他的藝術才情還是他這樣一種人格標桿都到了極致,《紅樓夢》寫出來沒有拿一分錢稿費,曹雪芹生前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小人物,說起他,我現(xiàn)在都感到非常激動。他有很多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家也有達官貴人,他背向功利主義,面向自己的心靈,但是他的現(xiàn)實境遇是非常凄涼的,這么偉大的一個人物埋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他是一個太小太小的人物了,沒有人知道他埋在什么地方,如果他生前有一定的名聲,不要說后世這么大的名聲,有一點,都不至于埋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連墓碑都沒有。

        當然我也說,文化英雄是供我們瞻仰的,我們普通人學不到,這些文化英雄每一個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屈原到曹雪芹,每個人都付出了沉重代價,我們是凡人、俗人,沒有必要像文化英雄那樣活著。而且我可以說,這些文化英雄不是個別人,是一批人,他們是有氣節(jié)的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還有很多人因為沒有這么高的才華,默默被時間所淹沒了。但是我個人覺得,包括我自己的選擇,我覺得他們那種精神標高太高了,我們可以瞻仰他,像仰望星空一樣地仰望他們,但是如果說去成為他們,這種挑戰(zhàn)太嚴峻了,而且成為他們,他們是非常有才華,才在歷史上留下名聲的,如果我們是普通人,根本默默無聞,會被時間淹沒,連痕跡都沒有一點,當然心也有不甘。

        袁甲平:所以說,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還是要有一個平衡。

        閻真:當然要找一個平衡。仰望這些文化英雄,我的人格不會太低,我的精神境界不會太低,我不會成為一個唯利是圖、察言觀色的小人,但是生活在召喚,是不是?現(xiàn)實在召喚,我還要想提拔,我還想買房子多賺點錢,我還要養(yǎng)家糊口,很多沉重的、現(xiàn)實的壓力和要求,我必須去完成。這中間需要平衡,我不能因為現(xiàn)實需要就成為一個察言觀色的人,一個小人,不能在每一個地方委曲求全,完全沒有人格。

        袁甲平:那您覺得可以如何找到平衡呢?

        猜你喜歡
        意義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0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k”的幾何意義及其應用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国产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欧美精品v欧洲高清|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a级毛片又大又粗又黑|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日本成年少妇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天天狠天|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午夜一级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人妻乳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怎么打|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51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青草青草伊人精品视频| 国产av一啪一区二区| 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超碰| 少妇高潮精品正在线播放| 国产av久久久久精东av|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午夜不卡17|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久道| 久久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乱码|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中字| 99国语激情对白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国产片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