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立,師亞琴,范春燕,張宇文,楊少偉
(寶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陜西 寶雞 722499)
在中國黃淮海玉米夏播區(qū),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風大雨等強對流天氣,造成玉米大面積倒伏減產(chǎn)。李艷琴等[1]研究了夏玉米生育期內(nèi)的降雨量、風力、風向等因素,認為8月—9月大風降雨容易導致玉米倒伏,風力越大、降水越多,玉米倒伏率越高。李樹巖等[2]研究了抽雄期前后不同類型倒伏對夏玉米生長及產(chǎn)量形成的影響,認為玉米抽雄前至抽雄后15 d倒伏率較高。8月上旬是寶雞市夏玉米抽雄散粉期,也是強對流天氣常發(fā)期,因此選擇這個時期進行玉米抗倒性研究。
更多學者[3-7]研究了不同種植密度下玉米農(nóng)藝性狀、抗倒能力及產(chǎn)量,認為隨種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增加,倒伏、倒折率增加,植株抗倒能力和產(chǎn)量降低。中高稈、較低穗位、氣生根的形成和發(fā)育有助于提高抗倒性。借鑒前人經(jīng)驗,本研究選取株高、穗位高、次生根發(fā)生時間、倒伏率和產(chǎn)量作為衡量玉米抗倒性的指標。
為了準確評價玉米耐密抗倒性能,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鑒定方法[8-11]。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過增大種植密度,過量施用氮肥等栽培管理措施,或采用風洞試驗模擬自然條件下風速對作物倒伏的影響。本研究采用播前旋耕+處理前灌溉使土壤松軟,設置了不同的密度脅迫強度,再用農(nóng)業(yè)無人機吹風模擬大風,重點考察倒伏率和產(chǎn)量指標,為實現(xiàn)玉米抗倒性高通量鑒定探路。
試驗材料:選用4個不同類型的玉米品種,分別為寶玉229(抗倒性好)、寶玉803(抗倒性較好)、鄭單958(抗倒性中等)和先玉335(抗倒性較差)。
試驗設備:農(nóng)業(yè)無人機1架(極飛P80,2021款),風向風速儀2臺(P6-8232)。
試驗于2021年6月—10月進行,地點位于陜西省寶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試驗基地(東經(jīng)107.57°,北緯34.45°)。前茬小麥(產(chǎn)量水平500 kg/0.067 hm2),6月15日雨前旋耕施肥(尿素35 kg/0.067 hm2,磷酸二銨15 kg/0.067 hm2),6月19日人工播種。設置無人機吹風處理區(qū)和對照區(qū)(兩區(qū)中間設置10 m寬隔離區(qū))。處理和對照均為3個密度:4 000株/0.067 hm2、5 000株/0.067 hm2、6 000株/0.067 hm2,5行區(qū),行長6.7 m,行距0.6 m,小區(qū)面積20 m2,3次重復,四周種植10 m寬玉米作為保護區(qū)。
8月4日夜間全田噴灌12 h,8月5日上午對處理區(qū)實施無人機作業(yè),飛行高度為5 m(距離玉米頂部2 m左右),飛行速度為3 m/s,飛行方向與種植行向平行,作業(yè)寬度3 m。將風向風速儀固定于田間立柱距離地面3 m處(橫置且與行向垂直、豎置各1),觀測風向風速變化。灌漿期測量10株正常對照的株高、穗位高,計算穗位比(穗位高/株高),調(diào)查氣生根發(fā)生時間,吹風當天、吹風后10 d及收獲期玉米倒伏率,10月8日收獲,10月15日風干后脫粒測產(chǎn)(折合14%含水量)。
橫置風速風向儀測得無人機瞬時最大風速為15.3 m/s,相當于7級風,豎置風速風向測定儀測得無人機最大風速為11.5 m/s,相當于6級風。無人機風向主要為垂直向下及其行進方向,二者合力為斜向下方向,對玉米植株產(chǎn)生順行推力。
玉米抗倒性與株高、穗位高、穗位比、氣生根發(fā)生早晚等性狀關系密切[8,12]。表1列出了上述性狀間的相關系數(shù)。其中株高與次生根發(fā)生時間呈顯著正相關,說明株高越高,次生根發(fā)生時間越晚,這可能與其植株形態(tài)建成有關;株高與倒伏率呈極顯著正相關,說明植株越高,越容易倒伏;次生根發(fā)生時間與倒伏率呈顯著正相關,說明次生根發(fā)生越晚,越容易倒伏;穗位高、次生根發(fā)生時間與產(chǎn)量呈顯著負相關,說明穗位越高、次生根發(fā)生越晚,越容易導致倒伏減產(chǎn)。
表1 玉米品種抗倒性狀相關系數(shù)Tab.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lodging resistance of maize varieties
從圖1可知,各品種株高差異明顯,寶玉229、寶玉803和鄭單958株高接近,先玉335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各品種自身株高變化不大。說明在4 000~6 000株/0.067 hm2的密度范圍內(nèi),玉米株高并未隨密度增減呈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
圖1 不同密度下各玉米品種株高Fig.1 The plant height of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穗位高是體現(xiàn)玉米重心絕對高度的指標。如圖2所示,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各玉米品種的穗位高度均呈上升趨勢。寶玉229和寶玉803穗位低于鄭單958和先玉335,且穗位上升幅度也小于后者。說明寶玉229和寶玉803的穗位高對密度增加敏感程度較低。
圖2 不同密度下各玉米品種穗位高Fig.2 The ear height of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穗位比是反映玉米重心相對高度的指標。從圖3可知,隨著種植密度增加,各玉米品種的穗位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從絕對值來看,先玉335的穗位比在4 000~5 000株/0.067 hm2時均最低,但隨密度增加上升明顯,在6 000株/0.067 hm2時已經(jīng)和寶玉229、寶玉803接近。鄭單958的穗位比不僅是參試品種當中最高的,隨密度增加上升也較明顯。寶玉229和寶玉803穗位比隨密度增加上升幅度很小,說明二者的重心對密度壓力反應遲鈍,顯示出較好的耐密性。
圖3 不同密度下各玉米品種穗位比Fig.3 The ear position ratio of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氣生根是支撐玉米直立生長、降低根倒風險的重要器官。從圖4可知,不同玉米品種的氣生根發(fā)生時間差異明顯,從早到晚依次為寶玉229、寶玉803、鄭單958和先玉335。隨著密度增大,鄭單958和先玉335的氣生根發(fā)生時間有逐漸變晚的趨勢,而寶玉229和寶玉803沒有這種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吹風處理的日期是8月5日,此時寶玉229和寶玉803的氣生根已經(jīng)生出,而鄭單958和先玉335的氣生根仍未出現(xiàn)。
圖4 不同密度下各品種氣生根發(fā)生時間Fig.4 The occurrence time of aerial roots of various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8月5日當天,所有對照的倒伏率均為0%,而吹風處理的倒伏率則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圖5可知,隨著密度的增加,倒伏率也隨之增大,先玉335倒伏最為明顯,鄭單958次之,寶玉229和寶玉803卻未見明顯倒伏,寶玉229抗風能力尤為突出,各密度下均無倒伏。
圖5 不同密度下各玉米品種吹風當天倒伏率Fig.5 The lodging rate of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on the dayof blowing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吹風處理后,隨時間推移,各品種倒伏植株陸續(xù)出現(xiàn)自然復直現(xiàn)象。在吹風后第10 d調(diào)查倒伏率(見圖6),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植株已恢復直立或半直立,在莖基部可觀察到明顯的向上彎曲。與對照和寶玉229的零倒伏相比,其他品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率高低排序未發(fā)生變化。
圖6 不同密度下各玉米品種吹風后第10 d倒伏率Fig.6 The lodging rate of maize varieties at different densities on the 10th day after blowing
玉米成熟期再次調(diào)查吹風處理和對照的倒伏率(見圖7),發(fā)現(xiàn)除寶玉229和寶玉803外,各品種倒伏率均有明顯上升,吹風處理較對照倒伏程度更高,二者趨勢相似,但吹風處理下不同品種、不同密度的倒伏率差異更為明顯。倒伏率上升和玉米中后期風雨較多、土壤松軟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品種自身的抗倒能力。
圖7 不同處理下各玉米品種成熟期倒伏率Fig.7 The lodging rate of various maize varieties at maturity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玉米倒伏后,原有冠層結(jié)構(gòu)被破壞,光合作用受阻,籽粒灌漿和產(chǎn)量構(gòu)成因素均受影響[13,14]。為了評估大風對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對各小區(qū)每0.067 hm2進行收獲測產(chǎn),見圖8。無論吹風處理或者對照處理,寶玉229和寶玉803的產(chǎn)量都隨密度增加而增加,這主要和二者耐密抗倒性能力較強有關。寶玉229密植增產(chǎn)效應突出,密度為6 000株/0.067 hm2時仍未出現(xiàn)產(chǎn)量拐點,寶玉803密度為4 000~5 000株/0.067 hm2增產(chǎn)明顯,但密度為5 000~6 000株/0.067 hm2增產(chǎn)幅度就微乎其微,且已出現(xiàn)少量倒伏。與前二者不同的是,鄭單958和先玉335在不吹風且僅有輕微倒伏時,產(chǎn)量隨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吹風處理下,由于倒伏嚴重,產(chǎn)量隨密度增加呈明顯下降趨勢。
圖8 不同處理下各品種產(chǎn)量對比Fig.8 The yield comparison of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鑒定玉米抗倒性的手段多種多樣[8-11],而采用灌溉或雨后吹風的方式更加直觀和高效。曾經(jīng)美國先鋒公司就利用鼓風機在小區(qū)走道吹風,以及用拖拉機牽引順行吹風以鑒定玉米抗倒性。與之相比,無人機吹風效率更高,且不受行距和田間低矮障礙物的影響。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風向與地面平行,無人機的風向則主要是自上而下和順行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型號的無人機帶來的風力大小不同,需要通過預試驗確保研究的可靠性,也可結(jié)合病蟲害的化學防治進行飛行作業(yè)。
玉米倒伏的外因有水肥管理、種植密度、化學調(diào)控、病蟲害等[7],內(nèi)因有莖稈強度、穗位高度、根系發(fā)達程度等。在外因容易導致玉米倒伏的情況下,鑒定玉米的抗倒性更為可靠。因此,本研究采用了播前旋耕、灌溉的方式,讓土壤更松軟,根系更難支撐;在抽雄前后進行吹風處理,使氣生根尚未發(fā)生的品種更易倒伏;無人機飛行高度距離玉米頂部2 m左右,已達到安全高度下限,此時風力最大;飛行速度控制在3 m/s,為正常速度的下限,吹風時間更長;設置適宜的密度梯度,以鑒定不同耐密類型玉米的抗倒性。
本次試驗中抗倒性突出的品種至少具備以下特征:株高中等,穗位高<100 cm,穗位比<0.38且相對穩(wěn)定,氣生根應在8月初之前發(fā)生,越早越好,全田倒伏率<5%,在一定范圍內(nèi)產(chǎn)量隨密度穩(wěn)定增長。從試驗結(jié)果還可得出,各品種在易發(fā)生倒伏地區(qū)的適宜密度:寶玉229為6 000株/0.067 hm2、寶玉803為5 000~6 000株/0.067 hm2、鄭單958和先玉335為4 000株/0.067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