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團風中學 熊雷
從圍棋的藝術領域來回望中華文明,它之所以能五千年不斷代,與運用本手之智守正,進而妙手獲對弈勝局的不二法門同理。借鑒圍棋的藝術,自知打好成長的基礎,才能成長為不斷精進的有智、有為青年。
本手雖平淡,卻能防患于未然。“本手”在圍棋術語中意為安守本分的著手,也稱正著,是普通場合的正規(guī)下法,看似平淡無奇,卻能防患于未然。如《少林寺》中庭前掃地小和尚,卻能掃、擋侵寺的邪惡力量。正是小和尚安守本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掃”中打下了不賴的功夫基礎,故而能在守寺護法中防患于未然。故宮里修復古文物的工匠們,幾十年如一日,沉淀于平淡無奇的字畫器皿間,也是在下一手正著,為的是防患于古董寶貝們損失于當世,而遺憾萬方。
本手雖無奇,卻能守正而創(chuàng)新。正著易見棋局寬廣而穩(wěn)定,給對弈取勝提供著伺機而動的環(huán)境,一旦時機成熟,正著一舉即為妙手。樊錦詩幾十年守護莫高窟,積攢大量敦煌文化遺產(chǎn)資料,當她遇見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技術,頃刻間,一座線上敦煌古城煥發(fā)新生,攻城掠地般呈現(xiàn)出妙手創(chuàng)造的新形勢、新未來。本手常有,妙手不常有,正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變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悟得“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的管子智慧,方是悟得妙手出于本手而高于本手的對弈之智,才是我中國青年精進勤修、砥礪提升的成長過程,更是華夏民族崛起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
妙手能回春,需鐵肩擔大義。對弈劍出鞘,自見高與下,能妙手回春者,必藝高一籌。也是具備了本手的深厚基本功,而非俗手的急功近利之舉,正如明末思想家黃宗羲《明儒學案》中云:“為學作事,忌求近功?!蹦転閷W作事回春的妙手中,醫(yī)者華佗、活字印刷發(fā)明者畢昇、深山鑿天路人毛相林……最被世人贊許?!拌F肩擔大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一代先驅(qū)的妙手盡顯一世仁心。
宋代大儒朱熹也曾有語:“學者之患,在于好談高妙,而自己腳根卻不點地。”當下的新時代青年應汲取這些本手與妙手的智慧,為鄉(xiāng)村振興助力,為中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如米丘林所言:“在創(chuàng)造家的事業(yè)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的確,責立中國、任當天下的新時代,我們要爭做三思本手正著,后行妙手有為新青年。
■推薦理由
思路清晰。熊雷老師緊扣材料中的關鍵詞“本手”立意,突出守正方能創(chuàng)新。開篇引材料、亮觀點,直擊命題任務。列三個分論點“本手雖平淡,卻能防患于未然”“本手雖無奇,卻能守正而創(chuàng)新”“妙手能回春,需鐵肩擔大義”,予以論證。結尾借朱熹和米丘林的話告誡青年需“扎好腳跟,三思而后行”,進一步明確主題“我們要爭做三思本手正著,后行妙手有為新青年”。
熊雷老師在行文結構上嚴謹采用了總—分—總的模式,運用了舉例論證、引用論證等多種方法,抽絲剝繭地指明新時代青年成長的方向和實踐,論據(jù)結合命題突出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也很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