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掇 王虹
一把椅子、一個牛奶杯、一張報紙、一個氣球,他走上徐匯區(qū)的某一街頭,以六套貌似簡單而又令人驚艷的戲法,為處于疫情中的市民增添一些小驚喜。馬路也可以是他的舞臺,法國梧桐就是他的忠實觀眾!他就是年逾古稀的海派魔術師周良鐵,他的舞臺如此寬廣。
疫情期間這場特別演出的初衷是什么?周良鐵說,抗疫期間,他居住的社區(qū)秩序良好,自由活動范圍比較大。小區(qū)外的馬路相對寬敞,車輛行人較少,他的一位小青年鄰居就建議他做一個抗疫街頭表演。他感到很有意思,就開始著手實踐這個創(chuàng)意。
為了配合抗疫主題,周良鐵特別選擇了幾套相對簡潔的節(jié)目,道具也不多,時間基本控制在10分鐘以內。然而,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道具,在這位海派魔術師的手中卻變換出了各種花樣。
一會兒氣球里爆出了一瓶老黃酒,一會兒新鮮的牛奶又消失在報紙中,小區(qū)的保安和幾位鄰居看得入迷。在周良鐵表演時,騎著電動車路過的快遞小哥也被吸引住了,停在馬路邊欣賞起了這場特別的演出。
在周良鐵看來,文藝就是在大家休閑的時候,或者是有空當的時候,給大家一個驚喜,特別是魔術,使大家在神奇的變幻中感受愉悅,這就是魔術的魅力和價值。
此次,在如此安靜的上海馬路上表演,周良鐵感嘆,是自己從事魔術生涯以來從未有過的特殊體驗,很有意義?!翱挂咂陂g,通過簡單的魔術表演,讓人家看一看,感受藝術的溫暖,傳遞抗疫的信心?!敝芰艰F說。
周良鐵出生于雜技世家。母親6歲時就進了蔣家班學藝,她的干爹是蔣家班班主蔣九如,是一位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周良鐵的大舅舅甄毓卿是上海雜技團的演員。周良鐵的雜技之夢萌生于他的童年時代。在干爹的傳授下,周良鐵的母親6歲就登臺演出了,后來母親結婚成家,離開了演藝圈,但是她的心始終沒有離開過蔣家班,沒有離開過雜技。母親常常對他說起當年學藝的情景。母親對雜技的熱愛深深地影響了周良鐵。那時候,他經常跟著他的大舅舅甄毓卿去看雜技表演,精彩的演出讓他著迷,也讓他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母親,并感到做一個雜技演員是一件多么榮耀的事情。
周良鐵在上海的馬路上表演
11歲時,周良鐵進了上海雜技團學館學藝。雜技有“文活兒”和“武活兒”之分,他進了學館開始學的是“頂功”等基本功,這是“武活兒”。后來,表演《小武術》《頂碗》《鋼叉》等,也是“武活兒”。周良鐵在上海雜技團學館學習了6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三年,在大師們的帶教下,我側重練的是基本功。從那時開始,我立下志向,萬事開頭難,雜技也一樣,一定要將基礎打得扎實一點,將基本功練得好一點。這前三年的基本功訓練很苦,我那時還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孩子,心里一直默默記著,自己是因為熱愛它才主動要求來參加訓練的。我出生在雜技世家,不能技不如別人,所以我沒有因為訓練很苦而哭過一次鼻子,更沒有過打退堂鼓的念頭,而是一步一步往前走,一直堅持了下來?!?/p>
除了雜技,他從小還很喜歡魔術,經??脆囄膽c、莫非仙的演出??歼M上海雜技團學館后,他有了機會和他們近距離接觸。“我經常去他們的魔術間,他們也不回避我,對我不保密。后來,團里要培養(yǎng)魔術表演的接班人,我順理成章地成了他們的培養(yǎng)對象,開始由‘武活兒’轉向‘文活兒’了。但是,我仍然是一名雜技演員?!?/p>
無論是從事雜技還是魔術,在周良鐵看來,專一是表演的基石?!拔业碾s技生涯,貫穿了一根主線,那就是追求,追求,還是追求。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老師對我的要求。跟頭老師王信志要求我,‘地蹦子’(跟頭)要掌握‘挑腰’‘耿頭’‘打腿’這三個‘要領’;翻‘單蠻子’(跟頭)要‘吊腰’‘蹬腿’‘掄腿’三結合;端龍頭把(即‘團身后空翻’的一種基本訓練方法)時要‘提氣’‘耿頭’‘抱腿’,跟腿不能‘掛龍’(‘掛龍’,指翻跟頭過程中的一個非常不好的毛?。?。舞蹈老師趙美芳也要求我們,一定要勤記錄,堅持做業(yè)務筆記?!母铩陂g,阻力重重,我和蔣正平、吳慧珍、潘素蘭、錢忠發(fā)等人堅持苦練基本功。我拜莫非仙為師后,更是不忘練習手法魔術?!?/p>
幾十年的舞臺生涯中,周良鐵納百家之長,舉各派之要,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派魔術風格。2010年6月,他被授予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魔術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在魔術創(chuàng)作中,周良鐵非常注重創(chuàng)新。1986年春天,他在團長朱德康從俄羅斯帶回的魔術《換衣術》節(jié)目錄像中得到啟發(fā),決心要創(chuàng)作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換衣術”。新節(jié)目貴在構思,他將節(jié)目形式創(chuàng)新為“男女約會”情景:男的追求女友,要把她變得更加美麗可愛!一個世界共通的主題貫穿了節(jié)目的魂!1987年上半年他受命訪美巡演,他只好在出訪美國前,把新魔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初步構思告訴了徒弟雙胞胎姐妹王月雙、王月蓮,請她們在他訪美期間先摸索起來。沒想到她們很快將魔術《換衣術》的機關和制法基本排摸清楚,而且用業(yè)余時間將新魔術的小樣制作出來了。周良鐵非常高興,拿出他在日本購買的既亮麗又有質感的當時國內很難覓得的服裝材料,開始制作第一個創(chuàng)作節(jié)目《魔術師的約會》。這個節(jié)目前后花了近三年時間終于搬上舞臺。這個節(jié)目演出后,獲得了觀眾的歡迎,也獲得了很多獎項,如全國雜技比賽銀獅獎、1994年武漢國際馬戲比賽優(yōu)秀表演獎,還參加了1994年在日本橫濱舉辦的第十九屆世界魔術大會(FISM)、1995年德國“魔術之手”世界魔術大會、1997年日本米子魔術大會的嘉賓演出,是中國魔術率先登上世界魔術舞臺的代表作之一。“觀眾喜歡它,我想是因為它表達了一種真情,也就是表達了男女之間的純愛之情。魔術既然是一種魔幻之術,這個節(jié)目的表現手法當然應該是虛虛實實,虛實相間的。對于道具選擇,我們盡量選擇與男女‘約會’有關的東西,如可樂瓶、雞等。此外,還有用頭巾變出來的一杯酒、用雪茄變出來的一朵花兒。如此這般,‘約會’的內容也就更加具體化,更加真實化,更加生活化了。魔術看上去離奇,但它反映的是現實生活和人們對社會進步、對未來生活的向往?!?/p>
周良鐵魔術《變臉》劇照
周良鐵《百鳥朝鳳》表演照
1999年周良鐵創(chuàng)作的《變鳥》斬獲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金獅獎,還被評為2002年央視春晚最受歡迎節(jié)目二等獎。2002年春晚的魔術節(jié)目《百鳥朝鳳》是周良鐵花了八九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他創(chuàng)作前就暗下決心:這個節(jié)目場面一定要大,不能是小打小鬧;鳥的品種也不能太局限,不能只是些方便操作的斑鳩、鴿子,還要有討人喜歡的喜鵲、孔雀、金剛鸚鵡,而且動作也不能重復。
眾所周知,養(yǎng)鳥容易馴鳥難?!拔颐刻旎ò藗€小時馴鳥,鳥站在雙手上,不僅累,而且臟,每天滿手滿袖子都是鳥屎?!比欢?,更令周良鐵頭疼的是那兩只極有個性的金剛鸚鵡,特別兇猛,經常鬧情緒,周良鐵吃了不少苦頭。
金剛鸚鵡對陌生人很敏感,一碰就飛,甚至咬?!袄匣⒁酥把劬Πl(fā)綠,眼睛發(fā)直,看得出來。鸚鵡沒表情,它老是這個臉,但是說咬就咬,而且記仇,你一還手它就永遠記住你?!薄叭涡浴钡柠W鵡也會直接在臺上發(fā)飆,周良鐵手上的血有時甚至沾得到處都是,整個道具上全是血。周良鐵回憶起這些“血的歷史”,無奈地說:“我是馴它的人,所以只能任它咬?!焙迷诠Ψ虿回撚行娜?,周良鐵逐漸用耐心感化了這兩只金剛鸚鵡,它們也漸漸學會與人親近,成為周良鐵在舞臺上的得力助手,完成了一場又一場精彩演出。
除了不斷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作品,多年來,周良鐵還致力于將那些不被重視的魔術非遺作品重新搬上舞臺?!昂芏喙糯哪g,現在江湖上越傳越糊涂,不少都被淹沒了。也有的魔術是因為繼承者不爭氣,沒有把師父當時叱咤江湖的真本事學到手,而斷了傳承?!敝芰艰F說,這些古代魔術都是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它們之所以能夠流行一時一定有其流行的道理,如果后人演不出效果,那多半是后人沒有演好。
為了搶救已經消失或者瀕臨消失的魔術,周良鐵到處學藝,向老藝術家請教,博采眾長。他還不忘從古書上尋找蛛絲馬跡?!坝幸粋€經典魔術叫《仙人脫衣》,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聽過。我年輕的時候,很多江湖藝人還在演這套節(jié)目。后來,我在唐再豐的《鵝幻匯編》中找到了這套東西,便拿來為我所用了。”
周良鐵說,現在還沒有專門的組織來做這種搶救工作,他現在做的事情都是自覺自發(fā)的。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多,不少魔術師逐漸以表演西方魔術為尚,周良鐵卻一直堅守在本土。不過,他的堅守并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作出了很多創(chuàng)新。
在手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的成功案例之一,當屬《變臉》。在傳統(tǒng)的川劇、京劇中,“變臉”的招數都是“一招鮮”,表演者很保守,自己的“看家本領”從不外泄。這就給當時“零經驗”的周良鐵帶來了很大的困惑?!爱敃r的魔術,以演員表演一些經典的老段子為主,這在全國魔術界早已司空見慣,而且表現形式也太過傳統(tǒng),給觀眾了無新意的感覺。因此,我們躍躍欲試,想搞點新的東西,比如三人魔術。我們打攻堅戰(zhàn),創(chuàng)作了既區(qū)別戲劇形式,又不同于四川變臉‘門子’的新的魔術節(jié)目《變臉》?!彼貞浾f,“那時我只能摸索著前進,雖然經歷過一次又一次失敗,但是一旦停下腳步就意味著前功盡棄。”經過四年多的鉆研和努力,周良鐵創(chuàng)造了與川劇、京劇截然不同的變臉新方法——“飛臉法”,將不一樣的《變臉》搬上了魔術舞臺,在全國魔術比賽和首屆上海魔術比賽中均獲得金獎。
更讓人感動的是,無論是在職時,還是退休后,周良鐵都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多年來,他一直在上海的中小學、老年大學公益?zhèn)魇谀g課程。他既是魔術的教授者,亦是魔術的傳播者。他說:“只要有人想學,我就將魔術的魅力傳授于他”。1998年,周良鐵獲頒首屆上海市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
周良鐵家住在復興中路,每次去虹口區(qū)第六中心小學教課,騎自行車都要花上四五十分鐘。十多年來,他就是這樣騎著一輛“老坦克”,在愛心公益和傳播魔術的路上風雨無阻。
周良鐵上課非常有儀式感,換上一身魔術的行頭,頓時起了表演范兒。因為在他看來,“魔術其實是一種表演藝術,要表演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對于教授魔術課,他只謙虛地說自己起到引導和中介的作用,“現在魔術道具自己也能批量去采購,但說到底道具都是死的,表演是活的。所以我就是在這中間起到中介作用,使他們的道具活起來,這樣也就起到了傳承的作用”。
下午學生們下課后,背著書包紛紛歡快地奔進教室,拿出魔術道具不停比畫著,等待著上他們喜歡的魔術課。周良鐵教學生,特別和藹可親,皆是循循善誘的教導。平日里讓這群孩子安靜下來上課可是要扯開嗓子的,而周老師全然是用魔術的魅力吸引小朋友們聚精會神地學習。
“表演要加上氣息”“來,笑起來”,周良鐵邊說邊示范,譬如怎么個抓法,他講解道:“抓是魔術動作,指、抓、放”。在一招一式中,在反復訓練中,讓小朋友們掌握魔術的技巧,體會魔術的魅力。
周良鐵認為,魔術要普及、要傳承,就需要我們去傳播、去教授。喜歡這門藝術的人越多,這門藝術就越有前途。傳承是必要的工作,因為魔術是一種小眾藝術。它之所以被人們歡迎,是因為它的神秘性、保密性。你不傳播,大家未必都知道。
周良鐵老年大學授課已有四年光景,去小學教魔術大概有十年。之前是在童園實驗小學,近四五年才轉移到虹口區(qū)第六中心小學進行教學。據他介紹,第六中心小學本身就有魔術情結,而且學校有專門存放魔術道具的小倉庫,道具比較齊全。
周良鐵給孩子們上魔術課
他笑著說:“正好是有這么一個喜歡魔術的學校,而我正好想要傳播魔術,于是就一拍即合了,我們的合作是比較愉快的。能在一個學校堅持那么多年,是緣于學校和同學的共同愿望,如果說有什么成績,那是對神秘魔術共同的熱愛之合力才取得的成功。”一批一批的學生在周良鐵的教導下畢業(yè)了,很多學生獲得魔術類獎項,還有學生在學成后繼續(xù)將魔術傳播給更多人,這令周良鐵感到很欣慰。
除了教小朋友,周良鐵還會定期去老年大學教老朋友。“我覺得傳播魔術使這些老人的業(yè)余生活多了一些樂趣。四年里我在老年大學教了近百套魔術。學生們很認真,寫筆記非常詳細?!?/p>
周良鐵就是這么一位成天心里記掛著魔術、為推動魔術的傳承發(fā)展不遺余力的人,因而,他的舞臺比別人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