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岑岑
周岑岑
人在旅途中,總有一些風景會出現(xiàn)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你與她邂逅之前,對其一無所知,偶遇她之后,你才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竟是寶藏般的存在!明月山下的一座古村落,便是這樣的寶藏之地。
那是一個初春,我與家人在湖南、江西等多地采風,度過了幾天愉快的假期。當我們結(jié)束了旅途的最后一站——宜春的明月山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山腳下有個叫作南惹的千年古村落。乍一看路邊豎起的藍色指示牌,便覺得這個名字很新奇,于是,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一行人最終一致決定:要去這座村莊一探究竟。
車子行駛在山路上,遠遠望去,一座看起來有些年頭的村莊星羅棋布地散落在山谷中。山谷兩側(cè)的溪流蜿蜒而出,溪中清澈的山泉肆無忌憚地從山上奔流而下,撞擊著溝壑中的石頭,濺起水花,盡顯活潑與生動。我不禁感嘆:原來明月山下竟然深藏著一處這樣的仙境!
走進村莊,看見古村四面環(huán)山,溪水穿村而過,三三兩兩的雞在山間溜達,幾座原始的木橋和石橋連起錯落有致的十幾二十戶人家,戶與戶之間也分布得很自然,濃郁的煙火氣息,完全不似武陵人眼中的桃花源,美得太不真實??粗矍斑@種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腦海中不由得浮現(xiàn)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來,這里便是人們所向往的棲隱之地了。
村子的西邊,有幾塊天然的巨石,組成一座形似山門的景觀,古老又厚重的石子小徑穿過巨石門向村子里延伸。眼前的田園農(nóng)舍、溪流淙淙、綠樹成蔭、林壑尤美,構(gòu)成了一幅詩意的水墨畫卷,令人心醉。這種情景倒是讓人想起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致來,南惹古村雖然沒有江南古鎮(zhèn)的繁華與旖旎,卻有她獨特的清幽和靜謐。
許是古老的地方都有年深日久的歷史印記,這座村莊也有兩株近千年歷史的古樹。兩株滄桑古老的銀杏樹挺立在路的兩旁,相距近十米。這兩株古銀杏粗壯挺拔、生機勃勃,要三四人合抱才能圍住。據(jù)說,這是一雄一雌的“夫妻樹”,樹的根脈相通、枝葉相連??吹剿鼈?,我不禁想起家鄉(xiāng)淮南來,在壽州古城的報恩寺中,也同樣地佇立著兩株千年銀杏古樹。每當秋季,滿院的落葉,一片金黃燦爛。靜看風中那一片片黃葉,撩撥心中那一絲絲纏綿。
這兩株古銀杏茂密且滄桑,它們帶著千年的記憶,威嚴地站立于此,好似一對英武的門神守衛(wèi)著村莊的安寧,也給這座古村平添了幾分神奇和秀美。它們是南惹村的標志,也是村民們夏天納涼、冬日負暄的好場所。
古樹下臥著兩塊大石,其中一塊叫作棺材石,傳說里面鎮(zhèn)壓著一只妖怪。唐朝末年,一只不知修行了多少年的大妖經(jīng)過此地,看見銀杏樹長得茂盛挺拔,品相很好,便將樹木攔腰砍斷,想用其祭煉成自己的“神器”。此時路過的“八仙”之一鐵拐李恰好看見,他一掌將大妖打死,妖怪現(xiàn)形,原來是條修煉成精的大蜈蚣。鐵拐李將妖尸裝在棺材石中埋入樹底,讓它化成肥料來滋養(yǎng)樹木,這兩株銀杏樹才可以長得枝繁葉茂,綠蔭婆娑。而另一塊石頭上則布滿了馬蹄樣的蹄印,相傳是鐵拐李打死大妖后跨上他的坐騎飛奔上天時,在石頭上留下的蹄印。
這是一個能觸摸到時光脈絡和歲月沉淀的地方,循著淡淡的歲月馨香,我的十指丹蔻輕輕地叩響沉睡在時間深處的古老村落。村里的小徑,全是原始的石塊鋪成,上面布滿了青苔。屋舍、石橋悄無聲息地立于溪水滌蕩、山峰環(huán)繞之間,無論沉睡或蘇醒,都遮掩不住她的古樸和厚重。
那些從山洞中、石縫里,從突兀的巖石下,從樹根草葉中滲出的涓涓溪水,很自然地交匯在一起,形成一條精力旺盛的溪流,在山谷間彈奏出一曲娓娓動聽的生命之樂,引得游人追逐著水中的韻律,尋著溪流奔去的方向一路前行。
溪路也并不是坦途,橫七豎八地堆積著亂石,流水自有辦法,水大時就漫過去,水小時就潛流穿越,沿著曲折的溪道奮勇向前,在山澗中流出了野性的風情。每一道水流都在和你娓娓呢喃,和你訴說那些古老的故事。
那些錯落有致的鵝卵石,水上水下,或隱或顯,它是置身于這幅山水畫中的一處小品,多年來,流水不息,卵石依舊,一如古人的真跡在這古老的村落代代相傳。
一座吊橋橫臥在小溪之上,走上吊橋俯瞰清澈的溪水,泛起白色的浪花。細觀吊橋,幾根鋼索簡單地固定在兩岸的木柱上,橋面鋪上木板,兩側(cè)用一根鋼索和繩網(wǎng)作為護欄,人踏上橋面,頓感橋身晃晃悠悠。當我立在橋面上,抓牢兩側(cè),身子輕微搖晃一下,橋身便不停地顫動,如同蕩秋千一般,愜意非常,大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村后有座石拱橋,像一位年邁的老人橫臥在溝壑上,將古老的村落連接起來。這弓著脊背的石拱橋,曾托負過多少腳板和車履,留下過多少腳印和輪痕。歲月的風霜在橋身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印痕,透視著歷史的滄桑。這座石橋像一首立體的史詩,記載著南惹古村的蹉跎歲月。橋下流水匆匆,韶光追逐著陣陣漣漪而流逝,石拱橋卻古韻鏗鏘、風采依舊。
太陽漸漸落下來了,傍晚時的古村就像深藏在萬千碧翠的深谷之中,一株獨自綻放的幽蘭,經(jīng)年累月的沉淀,讓她在夕陽之下,晚霞寂照中,依然搖曳多姿。
晚飯后,大家坐在石凳上閑敘。我向家人調(diào)侃道:“‘南惹’——諧音‘難惹’,肯定是這里的村民不希望外界打擾到他們恬靜的生活,才給這個村子起名為‘難惹村’。我把它理解為‘這里的村民,你惹不起’。”我這一番“謬論”惹得親友們笑成一片,他們說我的這番話,倒是個很好的段子素材。
我整晚都在沉思:可能這座村子并不是那么的“難惹”。從“南惹”二字上來推敲,我猜測它應該來源于梵語的“南若”,是為“蘭若”。就像梵語中“般若”,意譯為智慧,在佛教中是指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而“般若”也可視為“南若”。又或許是這里的村民想表達對禪宗的敬意,于是就稱這個小山村為“南若村”。
這件事過去很久之后,我才終于印證了自己的猜測方向居然是對的。而我先前并不知道的是:原來江西的宜春還是一處禪宗圣地,菩提達摩所說的“一花五葉”中,第一葉“溈仰宗”的祖庭——仰山棲隱禪寺就在此地不遠處,唐代高僧慧寂禪師終生弘法,圓寂于此。
緣分,真是妙不可言。很多時候,再周密的計劃都不如路途中的一次邂逅、一個偶然,而歲月送給我們的驚喜,盡藏在那些不期而遇的風景中,最終成為整段旅程中最大的亮點。
我時常想起與這座古村無意間的邂逅,心里總惦記著日后能夠與她再續(xù)前緣;我時常懷念邂逅她的那個夜晚,我躺在靜謐的村莊,聽著動人的流水樂曲,星夜無眠。
一曲終了,悲欣交集。欣喜的是沒有與她擦肩而過;難過的是只能與她待此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