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慧英 柯傳慶 彭恩蘭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yī)院腫瘤科,江西南昌 330000
卵巢癌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此癌癥的死亡率已位居婦科腫瘤之首。臨床治療多以手術和化療為主, 但經治療干預后,大部分患者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復發(fā)可能和轉移風險,對于多線治療失敗后的卵巢癌患者,如何有效提高其臨床療效成為一大難題。近年來,藥物聯合治療方式在二線治療失敗晚期卵巢癌的應用已成為熱點,其中常見的有經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和貝伐單抗,其療效性較佳。基于此,本研究將以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yī)院收治的136 例二線治療失敗晚期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貝伐單抗治療的應用效果。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yī)院收治的136 例二線治療失敗晚期卵巢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計算機隨機數法分為對照組(68 例)與觀察組(68 例)。觀察組中,年齡36~58歲,平均(43.30±2.50)歲;病程1~8年,平均(4.03±0.50)年;中期45 例,晚期23 例。對照組中,年齡35~56 歲,平均(42.03±2.00)歲;病程1~9年,平均(4.69±0.80)年;中期48 例,晚期20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情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批準號:908yy 第20220308 號)。
納入標準:①患者精神狀態(tài)良好,配合度高;②對本研究藥物不過敏;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④相關基礎資料完整;⑤患者年齡>18 歲;⑥已確診為二線治療失敗卵巢癌患者, 即均為已接受過兩個及以上的系統(tǒng)化療方案仍需再次治療; ⑦距上一次治療結束時間不超過4 個月; ⑧器官功能水平良好, 白細胞>3×10/L,血小板>80×10/L,血紅蛋白>90 g/L,白蛋白濃度>29 g/L, 丙氨酸轉氨酶和天冬氨酸轉氨酶<2.5 倍正常值(0~40 U/L),總膽紅素<1.5 倍正常值(3.4~17.1 μmol/L),尿常規(guī)尿蛋白<2+。
排除標準:①精神狀態(tài)異常,無法正常溝通交流;②半年內有使用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類小分子藥物; ③給藥前4 周內接受過如化療、放療、手術等相關的抗腫瘤治療;④高血壓疾病患者,且經過藥物治療干預后仍未能達到正常水平[收縮壓>15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張壓>90 mmHg];⑤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癥狀性冠狀動脈疾病、心律不齊、心肌梗死等;⑥伴有嚴重的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疾病;⑦有靜脈血栓或肺栓塞病史、存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轉移者;⑧妊娠哺乳期患者。
對照組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產品批號:B042111413),使用劑量260 mg/m,靜脈滴注30 min,每3 周給藥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貝伐單抗(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產品批號:202111006KEE)治療,每次5 mg/kg,每2 周靜脈滴注1 次。
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 周。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血清癌胚抗原(carci 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清糖鏈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 水平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①療效判定標準如下:臨床相關癥狀完全緩解,腫瘤消失為完全緩解;臨床相關癥狀有所緩解,腫瘤體積減小≥30%為部分緩解; 臨床癥狀未見任何好轉,腫瘤體積減?。?0%為穩(wěn)定;臨床癥狀未見好轉甚至有加重現象,腫瘤體積增大,甚至出現病灶轉移情況為進展,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②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兩組患者的CA125 和CEA 水平。 ③統(tǒng)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和腹瀉等,計算總發(fā)生率。
兩組均無完全緩解的患者,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CA125 和CEA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A125 和CE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的CA125 和CEA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125 和CEA 水平的比較(±s)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疾病, 屬于婦科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其余兩種為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現出不斷上升趨勢,同時還伴有年輕化趨勢及較高病死率,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針對卵巢癌的治療,臨床中主要以全身化療為主,同時輔以相應的局部治療,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伴有較高的復發(fā)率,嚴重時甚至可直接導致死亡。由于卵巢癌的預后較差,生存率極低,因此,關于卵巢癌的治療進展備受醫(yī)學界的關注。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相較以往的治療手段已有較明顯的進步,但大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仍然欠佳。 此外,由于卵巢癌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因而也導致其篩查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多數診斷時已為晚期,因而致使其多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最終只能接受以化療為主的治療方式。但就既往的傳統(tǒng)藥物治療干預效果來看并不十分理想,且容易引發(fā)較多的不良反應。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卵巢癌的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國醫(yī)學界中面臨的重大課題。
據此前相關報告顯示,以鉑類和紫杉醇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為卵巢癌治療的一線方案,但其治療效果在一段時間后會明顯下降,臨床中雖有較多相關二線方案,但最終療效均不太理想。因而,隨著不斷地深入研究,藥物聯用的治療方式開始被廣泛運用。 貝伐單抗屬于臨床常見卵巢癌治療,能夠有效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生物效應。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屬于納米技術下的新型藥物,其主要是將紫杉醇與白蛋白結合成微小的顆粒,其原理主要是通過白蛋白為載體與血管內皮表面白蛋白受體進行結合,基于胞吞方式對紫杉醇轉運于腫瘤細胞內,進而保證腫瘤間質中紫杉醇濃度以及紫杉醇的生物利用度得以有效提高,由此達到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目的。 將兩者聯用可有效降低腫瘤組織間的滲透壓,維持化療藥物濃度在正常范圍,進而有效提升化療效果。 此外,在使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過程中不需要加以抗過敏處理,通過常規(guī)輸注給藥方式能夠較好地避免傳統(tǒng)紫杉醇使用助溶劑帶來的不良反應,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藥物劑量,進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諸如惡心、嘔吐、腹瀉、脫發(fā)、乏力、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CEA、CA125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二線治療失敗晚期卵巢癌患者,對其施以經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貝伐單抗治療具有確切療效,可有效改善患者CEA、CA125 水平,安全性較高,臨床實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