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皮影戲三代人的守望"/>
□吳夢
海寧皮影戲
暮色四合,浙江海寧一處鄉(xiāng)鎮(zhèn)中心廣場卻人頭攢動,一場皮影戲正在上演。
“60年前,我們撐著船給海寧水路沿線的村鎮(zhèn)居民表演皮影戲。60年后,年輕人又沿著我們的足跡把皮影戲送到全國各地,再送出國門?!笨粗鴳蚺_上再熟悉不過的龜與鶴,海寧皮影戲非遺傳承人郭志英感嘆。
一代代皮影人由滿頭青絲演到兩鬢斑白,而燈下舞動“皮囡囡”的人總是年輕。燈影留傳數(shù)十載,薪火相傳背后是三代人難以割舍的初心與熱愛。
郭志英沒有想到,40年后她竟能再次與皮影戲相遇。
2004年,劇團老同事沈圣標找到已經(jīng)退休的郭志英,邀請她加入剛剛成立的海寧皮影藝術團?!拔覀兊钠び皠F竟然又重組了?”郭志英心緒難平,這個好消息喚起了她塵封多年的青春記憶。
1965年,18歲的郭志英收到浙江皮影劇團的錄取通知書。那時,劇團是全省唯一的專業(yè)皮影表演團隊,有演員班、樂隊班、造型制作班等。從沒接觸過皮影戲的郭志英,跟隨劇團老藝人,從熟悉演出流程開始,一點點學習表演、唱腔等技藝。
很快,郭志英的“課堂”就順著海寧四通八達的河道,搬到了田間地頭的舞臺上。短短一年時間里,她跟著劇團跑遍了海寧24個公社,走過100多個村鎮(zhèn)。
誕生于南宋的海寧皮影戲,骨子里流淌著濃濃的水鄉(xiāng)韻味,是江南地區(qū)唯一的國家級皮影戲非遺。武戲慣用“弋陽腔”,文戲慣用“海鹽腔”,前者高亢激昂,后者柔和婉轉,配合著笛子、嗩吶、二胡等江南絲竹,800年來一出出龍爭虎斗、才子佳人傳唱不息。
“那時一場表演兩小時,票都是被‘搶’光的?!惫居⒒貞?,臺下經(jīng)常是幾千人擠得無處下腳。看著一張張聚精會神的臉,寒冬酷暑演出的艱辛,便融化在一句句悠揚唱腔、一次次皮影舞動中。
20世紀60年代末,皮影劇團解散。郭志英時常想起和同伴們一起學藝演出的那段青春歲月,卻再沒摸到過一張“小皮人”。
和郭志英一同見證了皮影戲昔日輝煌的還有劇團主胡沈圣標。劇團解散后,閑暇時他便拿起二胡自拉自唱一段,但皮影戲已經(jīng)成為他心中遙不可及的夢。
誰知道一場重逢不期而至。2003年,新西蘭“中國新年燈會”邀請海寧皮影戲前去演出,沈圣標再次為皮影戲拉起胡琴。此次演出,收獲了新西蘭時任總理克拉克和當?shù)赜^眾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這次“出?!秉c燃了沈圣標埋藏心中多年的念想——恢復皮影戲劇團!
少年結識,老年重聚,這次全憑一腔熱愛。除了郭志英,同時被沈圣標請回的還有原劇團的6位老同事。上手、下手、主胡、道具制作……表演所需的最基本陣容終于湊齊。曾經(jīng)的師父們又再次指導郭志英演出,仿佛時光倒流。
“我們的堅持是對的,只要還有人關注這古老的藝術,我們就要演下去?!惫居⒄f。
2006年,海寧皮影戲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正當劇團受到的重視日盛一日時,團長沈圣標卻倒下了。
沈圣標走了,皮影劇團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好不容易爭取到的演出邀約難以維系,眼看著就要陷入低迷。
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一日,沈圣標的女兒沈鳳娟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結集成冊的皮影戲音樂曲牌和一沓沓聲腔研究文章,又看到父親在日記里寫的:“如果海寧皮影戲在我這一代手里消失了,我就是歷史的罪人?!?/p>
沈鳳娟如夢初醒,頓覺滿心遺憾:“父親病重時我們雖然常伴身側,卻不懂他的心?!睘榱送瓿筛赣H的心愿,沈鳳娟放下經(jīng)營20年的皮革制衣企業(yè),全身心投入到皮影劇團的管理。
22002222年6月2233日,海寧皮影藝術團團長沈鳳娟在海寧南關廂皮影戲演藝中心影偶展示墻前講解。吳夢/攝
“劇團先要活下去,皮影才能傳下去?!鄙蝤P娟一人扛下劇團“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奔走于各個歷史街區(qū)和劇場之間,尋求演出機會。
在沈鳳娟的爭取下,嘉興梅灣街、桐鄉(xiāng)烏鎮(zhèn)景區(qū)、海寧鹽官景區(qū)、海寧中國皮革城等地的常駐劇場先后為皮影戲敞開大門,海寧南關廂歷史街區(qū)又為劇團免費提供了演藝中心場地,如今每年接待觀眾十幾萬人次。
“傳承皮影戲于我而言,最初是為了情懷,后來已經(jīng)變成責任?!鄙蝤P娟說。
隨著演出安排日益增多,沈鳳娟又有了新愁。
海寧皮影又叫“五人忙”,顧名思義,一場戲至少要五個人才能演起來。劇團能挑大梁的藝人屈指可數(shù),且年齡最小的郭志英都已年過花甲。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劇團還能走多遠?
擴充隊伍、尋找傳承人,迫在眉睫。對于年輕傳人的挑選,沈鳳娟不愿妥協(xié)。
如今,劇團成立18載,一批傳承者也從學徒變?yōu)楠毺舸罅旱闹餮?。目前?3名成員中,40歲以下的表演者占一半以上,其中還有00后。
尋找傳人之時,創(chuàng)作新劇也是劇團工作的一大重點。腳本撰寫、影偶設計、配樂道白、排練演出……新劇創(chuàng)作的每一步沈鳳娟都嚴格把關。
“是真心投入,還是敷衍了事,一看便知?!鄙蝤P娟說,“我們做皮影戲一定要對得起觀眾?!?/p>
伴隨著一部部新戲從無到有,沈鳳娟的成就感和激動心情溢于言表。
如何協(xié)調創(chuàng)新和傳承,沈鳳娟心里有一桿秤?!案赣H創(chuàng)建劇團的初衷,就是讓傳統(tǒng)劇目在新時代得以延續(xù)、發(fā)光,這點我們一直在堅守。”沈鳳娟說。
纖細筆觸勾出上揚的眼角,五彩墨水繪出飄動的裙裾,徐蘆燕筆下眉目含笑的華服女子逐漸“蘇醒”。
1987年出生的徐蘆燕是海寧市皮影戲影偶道具制作最年輕的傳承人之一。
說起和皮影戲的邂逅,徐蘆燕稱之為“美麗的緣分”。
2010年,大學動畫專業(yè)畢業(yè)的徐蘆燕被海寧市文化館“皮影戲道具制作”工作招募。“上班第一天,我去看海寧皮影藝術團排練《鬧龍宮》,竟然不知不覺看了一下午。”徐蘆燕說。
這一眼,便再沒有挪開視線。
最初兩年,徐蘆燕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錢松家“全職”學習皮影戲影偶制作工藝。
越是厚重的文化,越不可急功近利。徐蘆燕明白,慢下來才能更快。
“頭兩個月我連一張牛皮都沒摸到,一天8小時就是練習最基本的勾線。”對待千年瑰寶,徐蘆燕始終保持敬畏之心,線條畫流暢了,她才“允許”自己臨摹原稿。
兩年過后,徐蘆燕才掌握了起稿、選皮、過稿、剪形、清洗、晾干、勾墨、上色、縫接等一整套皮影制作流程。12年來,她制作的影偶上千套,仍然覺得最滿意的作品是下一件?!拔已芯苛撕巶鹘y(tǒng)戲影偶的衣著圖案,發(fā)現(xiàn)宋、元、明、清的服飾都出現(xiàn)過。”一個想法涌上她心頭:如果皮影戲是隨著時代變化不斷演進的,那現(xiàn)代元素是否也能和皮影結合?
說干就干,徐蘆燕嘗試將卡通形象、現(xiàn)代圖形融入設計,還把靜態(tài)影偶做成工藝品?!拔覀兊钠び熬€條細膩,經(jīng)得起端詳,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光,透光才能讓晶瑩的色彩流轉?!睘榇?,徐蘆燕跑了幾十家廣告公司,才定制出5厘米厚的便攜燈箱,實現(xiàn)了海寧皮影裝裱形式的新突破。
但只有一個人會畫遠遠不夠,幼苗奮力成長就是為了有朝一日開枝散葉。
2016年,海寧市文化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為期100節(jié)課的皮影制作工藝培訓班,徐蘆燕擔任主講。3年前,她也開始為海寧市周王廟鎮(zhèn)文化站的文化管理員和文化下派員授課,每周四下午向15名固定學員傳授制作技藝。
“由我?guī)煾高@一顆種子,如今種出了一樹果實?!睂τ谄び八囆g的未來,徐蘆燕并不擔心。“越中國、越時尚”,她相信傳統(tǒng)文化的千年底蘊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也會在新時代獲得新解讀。
“皮影掂在手里輕飄飄,但舞起來卻要顯得千斤重。說的既是手上功夫,也是為人品格?!睆膶W徒“小郭子”變成如今的“郭老師”,郭志英對皮影戲的理解經(jīng)過60年發(fā)酵,變得越發(fā)醇厚。
“學會快,學精難,要想做出成績首先要沉下心?!惫居⒏袊@。
年輕時,郭志英從助演的“下手”開始練起,邊演邊觀察主演“上手”的動作要領,琢磨竹竿捏法。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小皮人”的活靈活現(xiàn)便是在一年上百場戲的歷練中實現(xiàn)的。
2009年,大學畢業(yè)的85后郎章銘來到皮影劇團后,接受過郭志英在內(nèi)的多位老師的指導,他從老一輩人的教誨和自我實踐中悟出,皮影戲表演沒有捷徑,只有勤學多練肯琢磨。
與皮影戲相伴13載,如今的郎章銘已成為劇團年輕一代的主力。除了幫助沈鳳娟分擔部分管理工作,他還負責帶隊下鄉(xiāng)演出,在多部新戲創(chuàng)作中挑大梁。
“觀眾的最大褒獎是‘身臨其境’,演員的最高境界是‘人偶合一’。”這位年輕傳人自有一套心得,“海寧皮影戲影偶是沒有表情變化的,喜怒哀樂只有靠我們把感情融入雙手的表演中,才能為皮影注入真實的生命力?!?/p>
每次表演結束,貼著“海寧皮影藝術團傳承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幾個醒目大字的小貨車,就像一塊流動的招牌,又好似一句表決心的標語,慢慢地駛向與夜色融為一體的地平線,緩緩離開。
明天,太陽將從那里升起,繼續(xù)照耀這片孕育千年皮影文化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