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梅建華 呂雄勝 李蓓蕾 胡昌盛
老年綜合征是指多種原因?qū)е碌呐R床癥候群,包含跌倒、尿失禁、認知障礙等,對老年人健康影響重大,是生活質(zhì)量降低、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因素[1-2]。Stevenson 等[3]研究表明,老年綜合征可能會增加心房顫動(下稱房顫)抗凝藥物相關出血風險,影響已發(fā)生大出血患者的恢復能力;也有學者認為房顫患者若合并老年綜合征,缺血性腦卒中風險則較高,服用抗凝藥物獲益更大[4]。由于老年綜合征會使房顫管理中抗凝藥物的使用復雜化,因此本研究分析房顫患者中老年綜合征患病現(xiàn)狀及對抗凝藥物使用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1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麗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老年房顫患者720 例,其中男374 例,女346 例,年齡60~87(76.27±10.39)歲。納入標準:年齡≥60 歲;意識清楚;經(jīng)心電圖檢查確診為房顫。排除標準:精神病史;因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酒精中毒等引起的可逆性房顫;合并惡性腫瘤;資料不完整。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20210830-1),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收集 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記錄表調(diào)查患者的婚姻狀況(已婚或有伴侶、未婚、離異或喪偶)、居住情況(獨居、非獨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及服用抗凝藥物情況。采用房顫CHA2DS2-VASc 評分系統(tǒng)評估缺血性腦卒中風險,包含性別、左心功能不全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年齡≥75 歲、腦卒中史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或血栓史等,總分值為9 分,根據(jù)房顫患者管理指南以男性≥2 分、女性≥3 分作為需口服抗凝藥物治療依據(jù),計算需口服抗凝藥物治療患者中實際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數(shù)量及所占比例[5]。
1.2.2 老年綜合征評估 參考Sanford 等[6]和沈靜等[7]報道,選擇與房顫臨床管理以及與老年人殘疾和死亡相關的5 種常見綜合征并對其評估,包括跌倒風險、尿失禁、認知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依賴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依賴。其中,跌倒風險采用Tinetti 老年平衡與步態(tài)量表進行評估,步態(tài)分值為12 分,平衡為16分,量表總分28 分,≥25 分為無跌倒風險,<25 分為有跌倒風險[8];尿失禁采用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簡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ICI-Q-SF)進行判斷,若患者1 年內(nèi)尿失禁≥6次則判定為尿失禁[9];認知障礙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價,包含回憶和語言、記憶力、定向、注意力及計算力等內(nèi)容,總得分為30 分,其中文盲≤17 分為認知障礙,小學文化程度≤20 分為認知障礙,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 分為認知障礙[8];ADL 依賴采用Katz 指數(shù)評價,包含洗澡、穿衣、如廁等6 項內(nèi)容,無法獨立完成≥1 項則判定為ADL 依賴;IADL 依賴采用Lawton IADL 指數(shù)量表評價,包含購物、烹飪、服藥、使用電話及處理財務的能力等8 項內(nèi)容,無法獨立完成≥1 項則判定為IADL 依賴[9]。按照不同性別對老年綜合征評估結果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AS 9.4 統(tǒng)計軟件。采用log-binomial 回歸的PR 值及95%CI 來分析老年綜合征對抗凝藥物使用的影響。建立2 個模型,因變量為有無使用抗凝藥物,以老年綜合征為自變量,模型1 未調(diào)整各項混雜因素,模型2 調(diào)整了一般資料、抗凝禁忌證以及CHA2DS2-VASc 評分等混雜因素。將性別分層后繼續(xù)分析,以了解不同性別亞組中老年綜合征對抗凝藥物使用的影響。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婚姻狀況:已婚或有伴侶388 例,未婚31 例,離異或喪偶301 例;居住情況:獨居103例,非獨居617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7 例,高中及以上373 例;CHA2DS2-VASc 評分0~9(4.83±2.06)分;根據(jù)CHA2DS2-VASc 評分,指南建議需口服抗凝藥物治療者為706 例(98.06%),實際接受抗凝治療者為473 例(65.69%)。
2.2 老年綜合征評估結果 720 例老年房顫患者中,存在一種或多種老年綜合征患者為605 例(84.03%),老年綜合征中以跌倒風險最常見,ADL依賴最少見,見表1。
表1 老年綜合征評估結果
2.3 老年綜合征對抗凝藥物使用的影響 模型1因有混雜因素影響,統(tǒng)計學結果可能存在偏倚。模型2 調(diào)整混雜因素后,結果顯示老年綜合征數(shù)量、認知障礙、ADL 依賴以及IADL 依賴均對房顫患者抗凝藥物使用構成影響,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跌倒風險和尿失禁對抗凝藥物使用不構成影響,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按照性別分層,調(diào)整混雜因素后,老年綜合征數(shù)量、認知障礙、ADL 依賴及IADL 依賴均對患者抗凝藥物使用構成影響,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老年綜合征對不同性別患者抗凝藥物使用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老年綜合征對生活質(zhì)量有重大影響并在臨床決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綜合征是預測住院老年患者預后及存活率的重要因素,表現(xiàn)形式多樣,而跌倒發(fā)生率達30%,是我國65 歲以上老年人群意外傷害的首發(fā)因素[1]。Shah 等[10]發(fā)表的一項全國性調(diào)查研究證實,房顫老年患者中,老年綜合征的患病率為82.00%。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存在一種或多種老年綜合征的患者占比高達84.03%,其中以跌倒風險發(fā)生率最高,與上述研究報道相似,說明老年綜合征在房顫患者中很常見,臨床中需引起重視。
中國房顫患者抗凝治療存在嚴重不足,在老年患者中抗凝治療率更低至24.20%,可能與老年房顫患者的臨床特點密切相關[11]。許多臨床研究表明,抗凝藥物可有效預防房顫血栓栓塞事件[12-13],但很少考慮老年綜合征對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影響,此類房顫老年患者如何更好地使用抗凝藥物,目前仍需要充足的證據(jù)證實。
既往針對同時患有房顫和老年綜合征患者的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綜合征與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風險的增加均有關,突出了抗凝藥物使用的復雜性,給臨床決策造成了諸多困難[14-15]。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ADL 依賴、IADL 依賴、認知障礙、跌倒均與較低的抗凝藥物使用率相關[10,16]。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調(diào)整混雜因素后,老年綜合征數(shù)量、認知障礙、ADL 依賴以及IADL 依賴均對房顫患者抗凝藥物使用構成影響,跌倒風險和尿失禁對抗凝藥物使用不構成影響;按照性別分層,調(diào)整混雜因素后,老年綜合征數(shù)量、認知障礙、ADL 依賴以及IADL 依賴均對患者抗凝藥物使用構成影響。與Shah 等[10]、Rao 等[14]、Kapoor等[16]報道基本一致。此外,既往臨床醫(yī)生在開具抗凝藥物處方時常將跌倒列為一個考慮的問題,但本研究調(diào)整混雜因素后,并未發(fā)現(xiàn)其與抗凝藥物使用有關聯(lián)。
綜上所述,老年房顫患者往往存在有一種或多種老年綜合征,老年綜合征的存在與較低的抗凝藥物使用率有關,因此迫切需要證據(jù)來指導存在老年綜合征的房顫老年患者如何更好使用抗凝藥物,確保獲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