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婷 楊 洋 郝 翠 劉 芳
1.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乳腺外科 (北京 100038)
2.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 (北京 100038)
乳腺癌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腫瘤[1]。乳腺癌多好發(fā)于45~55歲的女性,男性較少,不到1%[2]。據(jù)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乳腺癌發(fā)病率有逐漸增加趨勢[3-4]。新輔助化療是未發(fā)現(xiàn)遠處轉(zhuǎn)移在局部治療前進行的化療,目前晚期乳腺癌治療離不開新輔助化療[5]。但是有部分患者對化療治療不敏感,故需一種在化療早期可預測療效的方法,PET/CT檢查可較好滿足該需求[6]。故本研究主要通過回顧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采用18F-FDG PET/CT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治療療效的可行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2~64歲,平均年齡為(47.24±6.14)歲。Luminal A 型13,Luminal B(HER2-)型25例,Luminal B(HER2+)型17例,HER2陽性型15例,三陰型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ET/CT檢查。
納入標準:無PET/CT檢查禁忌癥;均經(jīng)病理確診;圖像質(zhì)量清晰、資料齊全。排除標準:伴其他臟器疾病者;精神病或神經(jīng)功能異常;依從性不高,不配合檢查。
1.2 方法檢查儀器采用美國GE公司出品的Discovery LS 型PET-CT顯像儀,CT采用西門子16排螺旋CT。CT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1300mA,掃描層厚為10mm,間距為8mm,重建間隔3mm,掃描視野為24cm。叮囑患者禁食4h以上,在血壓、血糖正常情況下,經(jīng)肘靜脈注射18F-FDG,暗光、靜息60分鐘后進行胸部PET-CT顯像,采用3D采集模式。
1.3 觀察指標記錄新輔助化療前后原發(fā)腫瘤行18F-FDG PET/CT所測量的最大標準攝取值變化率(SUV)最大值,計算新輔助化療前后SUV最大值。新輔助化療評價標準:以原發(fā)灶的最大直徑變化來衡量,其中包括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進展(PD)、穩(wěn)定(SD)。本研究中CR+PC為化療有效。pCR為無浸潤性導管癌殘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利用治療前后原發(fā)腫瘤的SUV最大值對pCR作ROC 曲線分析,計量資料以()描述;計數(shù)資料通過率或構成比表示;以P<0.05為有差異。
2.1 85例患者病理檢查pCR結果85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8例(32.94%)患者術后病理診斷為pCR,其中Luminal A 型2例,占15.38%(2/13);Luminal B(HER2-)型5例,占20.00%(5/25);Luminal B(HER2+)型5例,占29.41%(5/17);HER2陽性型7例,占46.67%(7/15);三陰型9例,占60.00%(9/15)。
2.218F-FDG PET/CT評價CR結果對85例患者化療前后進行PET/CT檢查,將患者18F-FDG PET/CT評價結果分為CR和PR、PD、SD,所有患者完成新輔助化療后,有35例(41.18)患者屬于CR,其中Luminal A 型6例,占46.15%(6/13);Luminal B(HER2-)型8例,占32.00%(8/25);Luminal B(HER2+)型7例,占41.18%(7/17);HER2陽性型5例,占33.33%(5/15);三陰型9例,占60.00%(9/15)。
2.318F-FDG PET/CT對乳腺癌患者pCR的預測結果ROC曲線分析,AUC為0.811[95%可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0.708~0.914],當下降率的截斷值?。?0%時,判斷患者新輔助化療后能否達到pCR的敏感度60.91%[95%CI,38.74~83.08]、特異度為86.79%[95%CI,74.81~98.77]。
2.4 圖像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見圖1。
圖1 患者女,37歲,治療前接受 PET/CT檢查,圖示患者已出現(xiàn)腋窩淋巴結轉(zhuǎn)移,F(xiàn)DG攝取病灶集中在身體中線。軸位 PET/CT、胸部軸向CT圖示原發(fā)性乳腺癌區(qū)域,攝取值高,SUvmax:10.8,其中中線病灶定位到胸骨。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疾病之一[7]。臨床上根據(jù)病理分型可分為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浸潤性特殊癌等。其中浸潤性癌占乳腺癌的85%以上。乳腺癌的病因至今尚無定論,可能與遺傳因素、初潮及絕經(jīng)年齡、生育因素、飲食因素、乳腺良性疾病、放射線等因素有關[8]。目前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對女性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9]。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乳腺癌的有效治療具有很大的幫助。
新輔助化療是一種全身化療,在患者實施局部治療之前所做的化療,其目的是縮小腫塊、殺死微小的轉(zhuǎn)移細胞,為后續(xù)的手術及其它治療打下基礎[10]。新輔助化療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其后擴展到對腫瘤較大的可手術的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可盡可能早的提高系統(tǒng)性治療,可有效治療腫瘤早期遠處微轉(zhuǎn)移灶??梢钥s小腫瘤,增加保乳手術的機會。還有有效降低腫瘤轉(zhuǎn)移率,防止術后復發(fā),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是對于部分患者,新輔助化療治療無效,由于手術治療時間的推延,會使患者原本可以通過手術方式切除的腫瘤,因時間原因?qū)е聼o法切除。新輔助化療還會使腫瘤病理分期模糊不清,導致臨床分期出現(xiàn)錯誤,無法很好的區(qū)分,影響治療的效果[11]。所以需要在新輔助化療之前,找一種可以早期預測療效的方法。
PET/CT是一種新型的影像設備,很好的將PET和CT結合在一起[12]。CT雖可有效診斷乳腺癌,但不能區(qū)分淋巴轉(zhuǎn)移是否和增大有關,對于有轉(zhuǎn)移的體積較小淋巴結也不能做出判斷的[13]。PET/CT可以反映病變的基因、分子代謝以及功能狀態(tài)的顯像設備,同時獲得CT解剖圖像和PET功能圖像,可全面、準確的診斷疾病[14]。彭雪強等[15]研究顯示18F-FDGPET/CT乳腺癌診斷準確性較高,能較好評估術前腫瘤分期。本組研究結果顯示,85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8例(32.94%)患者術后病理診斷為pCR。其次對85例患者化療前后進行PET/CT檢查,將患者18F-FDG PET/CT評價結果分為CR和PR、PD、SD,所有患者完成新輔助化療后,有35例(41.18)患者屬于CR。在初步統(tǒng)計學分析中,本研究選用了新輔助化療前后SUV最大值作為評價指標,作ROC 曲線分析結果曲線下面積為0.811,進一步表明18F-FDG PET/CT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總體評估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綜上所述,PET/CT檢查可清楚顯示乳腺癌的影像學特點,在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治療療效有一定的可行性,結合患者臨床資料可有效提高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