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彩霞
(廣東省中醫(yī)院心血管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冠心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心悸、胸悶胸痛等癥狀,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冠脈介入手術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和恢復快等優(yōu)勢,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但是介入手術所需費用較高,且術后注意事項較多,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各種心理應激反應,增加其負性情緒。冠心病介入術后恢復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大部分患者出院后會隨著癥狀改善而擅自停藥,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不利于其疾病預后。延續(xù)性護理是對院內護理的延續(xù),能夠使患者出院后獲得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的護理服務。本文旨在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在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廣東省中醫(yī)院2021 年1—12 月收治的124 例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臨床資料,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62 例。研究組男35 例,女27 例;年齡41 ~73 歲,平均年齡(58.96±4.37)歲;病程2 ~8 年,平均(3.78±0.65)年;合并高血壓39 例,合并糖尿病18 例。對照組中男34 例,女28 例;年齡40 ~72 歲,平均年齡(58.87±4.42)歲。病程2 ~9 年,平均(3.81±0.64)歲;合并高血壓38 例,合并糖尿病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②均予以冠脈介入術治療;③具備良好溝通理解能力;④臨床資料完整;⑤依從性較好。排除標準:①術后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者;②既往接受過介入手術治療者;③認知功能障礙;④精神疾?。虎輫乐仄髻|性病變。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并在出院前給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叮囑患者日常護理注意事項,講解家庭自我護理知識,叮囑其按時按量用藥,并指導其掌握正確的不良反應處理方法。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延續(xù)性護理:(1)組建延續(xù)性護理小組,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yè)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開展護理工作。(2)出院時對患者的身心狀況進行綜合評估,予以有針對性的出院指導,并制定出院后護理計劃,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計劃制定,使其能夠更積極地配合護理干預。(3)組建冠心病介入術后微信群、QQ 群,以便及時了解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通過微信群或公眾號定期給患者發(fā)送疾病護理相關知識,增強患者自護能力。設置冠心病相關知識、常規(guī)護理、日常飲食、術后運動及康復等百科專欄,以便患者學習和自查。實施線上答疑活動,每周二下午七點進行在線答疑,耐心解答患者疑問。(4)每周對患者電話隨訪1 次,及時發(fā)現(xiàn)其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相應指導。鼓勵患者出院后遵醫(yī)囑用藥,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康復訓練,并叮囑家屬做好監(jiān)督,按照實際情況填寫病情監(jiān)督表,包括患者日常飲食、休息、用藥以及運動等,都及時做好記錄,并在固定時間進行回收,定期評估患者術后情況。(5)定期將康復指導視頻上傳至微信公眾號,每天自動推送康復運動提醒,根據(jù)患者身體情況,指導其進行散步、打太極等運動,運動強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6)每月開展1 次病友交流會,邀請術后康復效果較好的病友分享自己的康復經驗,鼓勵患者積極發(fā)言,組織病友間相互交流,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每月組織1 次冠心病自我護理相關講座,給患者講解病情監(jiān)測、自護技能、運動鍛煉以及飲食方案等內容,提升患者自護水平。
(1)心理狀況。于護理前后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定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以50 分為臨界值,分值越高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2)自我管理水平。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 CSMS)評價,總分135 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行為越好。(3)自我效能水平。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自我管理效能量表進行評估,包括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自我決策3 個維度,采用1 ~5 級評分法,總分140 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佳。(4)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ESCA)進行評分,包括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及自護責任感等項目,總分172 分,得分越高自護能力越強。(5)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調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評定,包括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等維度,各維度評分0 ~100 分,生活質量與分數(shù)成正比。
護理后兩組SAS、SDS 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比較(± s,分)
研究組護理后CSMS 水平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護理前后CSMS 水平比較(± s,分)
護理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均較提升,研究組自我效能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評分對比(± s,分)
護理前,兩組自護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研究組自護能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護理前后自護能力評分對比(± s,分)
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轉變和飲食結構調整,冠心病發(fā)生率具有明顯上升趨勢。介入手術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創(chuàng)傷小、療程短以及作用顯著等多方面優(yōu)勢,受到臨床醫(yī)生的普遍青睞。雖然介入術能夠較好地解決患者的血管狹窄問題,改善患者心肌血供,近期作用突出,但是仍存在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手術對患者的遠期預后影響不顯著。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復仍需積極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護理。
臨床研究表明,介入術后科學、系統(tǒng)化的自我管理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夠改善患者的健康行為,提升其自護水平,對其術后康復具有極大幫助。但是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醫(yī)護人員監(jiān)督,往往會出現(xiàn)不遵醫(yī)囑和不規(guī)律生活等情況,導致其出院后康復效果欠佳。常規(guī)護理以院內護理為主,在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出院后往往僅通過電話等進行簡單康復指導,難以達到預期的康復效果,具有較高的疾病復發(fā)風險。延續(xù)性護理是一種較為科學的護理模式,能夠在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對患者進行護理,確保患者護理服務的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護理需求。有研究報道,將該護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患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況,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具有顯著意義。
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SAS、SDS 評分顯著較低,自我效能、CSMS、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表明研究組護理模式更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從而改善患者預后。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1)延續(xù)性護理能夠通過組建專門護理小組,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監(jiān)測,及時掌握患者的術后飲食、用藥、運動等情況,有效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使其自我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升,為其自護能力提高和預后改善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2)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給患者推送疾病與術后康復相關知識,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自護能力。通過填寫病情監(jiān)督表、定期隨訪和在線答疑等,能夠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險因素,優(yōu)化患者轉歸。(3)組織病友交流會,可充分激發(fā)患者主觀能動性,加速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可有效減輕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升患者的自護能力與自我管理水平,增強其自我效能感,促進其預后改善。但本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性: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有待于今后增加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