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俞寄凡的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版本及其學術價值考論

        2022-10-18 01:30:48鄭立君鄭冰雪
        美育學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譯作藝術史譯介

        鄭立君,鄭冰雪

        (1.杭州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2.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

        俞寄凡(1891—1968),又名俞義范,江蘇吳江人,畫家、翻譯家、美術教育家,也是藝術學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他的藝術學譯作和著述及其所含的思想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與學術價值,對20世紀中國藝術學學科發(fā)展歷程的研究以及當代與未來中國藝術學的學科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因此,長期以來學界關于俞寄凡及其藝術學學術思想和成果不同程度地有所提及、引用與討論,其中最為學界熟知的是其譯介的黑田鵬信著作《美學綱要》與《藝術學綱要》。他的其他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以及美術教育教學的譯作和著述則較少有人提及,尤其缺乏對其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的系統(tǒng)梳理與版本考辨,缺乏對其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的思想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與學術價值的總體分析與總結?;诖?本文主要從俞寄凡的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的思想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與學術價值方面,展開版本梳理與考辨、分析與總結。

        一、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版本梳理與考辨

        據筆者現有的資料查詢,1922年至1935年間,商務印書館等出版發(fā)行的俞寄凡的藝術學理論譯作、編著和著作共18種,《藝術》周刊等期刊上發(fā)表的藝術學理論文章共10余篇。俞寄凡的藝術學理論譯作、編著和著作中,有的是他在日本留學期間的譯作,有的序言說明了翻譯和寫作的緣起與目的,有的是叢書之一,也有的是再版等。為方便論述和供同人參考,在此按照時間順序列表(表1),并就部分譯作、編著與著作的時間、名稱和版本等作簡單考辨。

        19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譯本《美學綱要》(圖1)和《藝術學綱要》,是俞寄凡翻譯的日本學者黑田鵬信所著的藝術學理論著作,從這兩本書的譯者序言落款時間和地點可知,兩書均是他在日本留學期間翻譯的。前者譯于1921年10月即“十年十月十日俞寄凡識于東京憶慧樓頭”。后者譯于同年11月即“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寄凡序于東京憶廬”。另從藤固為俞寄凡譯《藝術學綱要》寫的序言,即“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藤固序于東京白山之上”的落款時間和地點,以及序中所說“譯此書,還在去年動筆,其間中輟許久,當時我竭力催促他的。今天完稿,他先給我讀過一遍”等話語,進一步說明俞寄凡是在日本東京翻譯的這兩本書稿,時間應在1920年至1921年間。由此推測,以德國學者馬克思·德索1906年出版的《美學與一般藝術學》為誕生標志的,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藝術學,早在1920年就已被中國學者認知、接受,1922年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同時,由此也可糾正關于俞寄凡留學回國的時間問題,即有些文獻上說他于“一九二〇年夏畢業(yè)返回上?!薄8鶕@兩個中譯本序言的落款時間和地點推測,1920年俞寄凡應該還在日本留學;從這兩本譯作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時間是1922年,特別是《美學綱要》版權頁上的1922年6月初版、1923年9月再版時間推測,俞寄凡畢業(yè)回國時間可能是在1922年。關于這兩本譯作的書名問題,俞寄凡在《美學綱要》附言中說“原書,是日本黑田鵬信所著,書名《美學及藝術學概論》,現在譯的,是他的上卷(美學概論),下卷(藝術學概論)已譯成一半,不久亦可介紹給讀者了”。今所見中譯本書名,可能都是出版時修改的。

        圖1 黑田鵬信著、俞寄凡譯《美學綱要》,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版

        192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近代西洋繪畫》(上、下),扉頁上的作者署名為“俞寄凡譯述”,在版權頁上均印有“東方雜志二十周年紀念刊物”“東方文庫”和“編纂者東方雜志社”字樣。該書無序言說明譯述和出版的緣起與目的,但從該書扉頁和版權頁上的作者署名、“東方雜志二十周年紀念刊物”等字樣推測,這兩本書應是東方雜志社策劃的二十周年紀念主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fā)行的系列文庫之一。

        1925年10月商務印書館出版、1931年7月再版的《藝術教育設施法》,是俞寄凡的轉譯之作,書名是他更改的。他在序言中說:“這本書的原著者,是美國藝術教育雜志的主干,Henry Turner Barley。原書名‘Art Education’。日本霜田靜志,譯為日文,改名《普通教育方面的藝術教育》。我覺得全書多著重于設施方面,所以轉譯之,而更改名為《藝術教育設施法》。”根據該書封面上印的“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叢書”字樣推測,應是俞寄凡在上海美術專門學校任職期間翻譯出版、供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使用的教科書或參考書,同時從該書序言的落款時間與地點“十三年一月寄凡志于憶慧樓”推測,該書稿翻譯完成于1924年1月,“憶慧樓”應是他在日本和國內使用的書齋名。

        商務印書館1927年出版的《西洋音樂史綱》(圖2)、1930年出版的《西洋音樂小史》,應是同一內容的兩個版本,后者是再版。也即是說,后者與前者僅是書名有所不同,章節(jié)內容一致。前者的封面上印有“百科小叢書”“第一百三十八種”,扉頁上印有“俞寄凡著”“編輯主干王岫廬”等字樣;后者封面上印有“萬有文庫”“第一集一千種”和“王云五主編”等字樣。由此看來,1927年出版的《西洋音樂史綱》,至1930年作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萬有文庫”系列叢書之一再次出版發(fā)行,只是書名略有改動。1927年8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發(fā)行的俞寄凡著《西洋之神劇及歌劇》,封面上印有“百科小叢書”“第二十輯第一百四十種”,扉頁上亦印有“俞寄凡著”“編輯主干王岫廬”等字樣,由此可見該書與《西洋音樂史綱》同為商務印書館同年出版的“百科小叢書”中的兩本著作。

        圖2 俞寄凡《西洋音樂史綱》扉頁,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年版

        1931年俞寄凡編、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玩具與教育》,是中華書局出版的“教育叢書”之一。1933年俞寄凡編著、世界書局印行的《小學教師應用美術》,是他遵照當時教育部頒布的課程綱要編著的“高中師范科小學教師應用美術教本”。1934年俞寄凡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小學美術教育》是“師范小叢書”之一,從序言內容和落款時間看,是1933年夏天他在上海市教育局主辦的暑期學校的講稿。當時他有感“小學教師,對于欣賞教育,尚無法可施”而編寫此書,同時也因當時講課過程中“有多數小學教師,均以‘用怎樣的方法實施欣賞’質問,當時雖略與解釋,然因時間有限,未能徹底”,而進一步充實編寫出版的。1934年俞寄凡編著、中華書局出版的《小學美術教學的研究》,從序言內容和落款時間看,也是1933年夏天他在上海市教育局主辦的暑期學校的講稿基礎上編寫出版的。即當年夏天,他在上海市教育局主辦的暑期學?!皳嗡男r小學美術科的演講”,既無預備,時間又短,“只可說臨時敷衍”,最后和聽講的小學教師們約定秋涼后編一冊小學美術教學研究,以供他們參考等。1935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兒童學原理》,是俞寄凡以“日本關寬之氏近著《兒童學原理》一書為基礎”編譯的。在上述美術教育教學編譯、編著中,《小學教師應用美術》《小學美術教育》和《小學美術教學的研究》,可能同為他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講座講稿而編寫出版印行的。

        除表1中列舉的俞寄凡的譯作、編著和著作外,1923年至1932年間他在《藝術》周刊上發(fā)表了《西洋美術史略》《人體上之權衡論》,在《新藝術》半月刊上發(fā)表有《新理想派的藝術觀》,在《美展》發(fā)表《生命之泉》(第1期)、《真理與人格》(第2期)、《新時代與藝術》(第3期)、《天才是什么?》(第4期)、《六朝時代之宗教畫》(第5期)、《印度藝術》(第6期)、《民眾主義與天才》(第10期),在《畫學》月刊上發(fā)表有《洋畫之科學的研究》等文章,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表1 俞寄凡的藝術學理論譯作和著述

        二、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的思想內容與研究方法分析

        從上文梳理、考辨的俞寄凡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看,他既翻譯和編譯日本美學、藝術學基礎理論,也譯述和編著西方繪畫史、音樂史、神劇與歌劇史;既編著藝術學概論、人體美學理論,也譯介和編寫兒童與小學美術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美術技法理論等,初看起來似乎較雜,但仔細分析,俞寄凡的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的思想內容可歸納為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小學美術教育和美術技法理論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密切結合在一起,體現出了俞寄凡以藝術學理論為基礎,將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美術教育理論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方法。

        俞寄凡的《美學綱要》《藝術學綱要》《藝術概論》和《人體美之研究》,突出地體現了其藝術學基礎理論譯介與研究的思想、方法?!睹缹W綱要》和《藝術學綱要》是他最早的藝術學理論譯作,盡管這兩本譯作中有關藝術學和美學、藝術的內容、藝術的形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重復,且較簡略、通俗,同時在這兩本譯作中俞寄凡為了便于國內讀者的閱讀與理解,對“原書,有引用日本事物的例,為讀者計,已把它改為本國的例”,但反映出了20世紀初期最先產生于德國的美學與一般藝術學,很快在日本傳播、發(fā)展與研究的現象。年僅20多歲的青年留日學生俞寄凡敏銳地發(fā)現了這一新興學科的出現與作用,針對當時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的落后狀況,本著“排除魔障,改造環(huán)境。除卻從事民眾的文化,確沒有別條路”等思想而積極地譯介到中國,可見其對藝術學理論這一新興學科的關注與熱切的愛國情感。俞寄凡編著的《藝術概論》(圖3),雖然自述“本編不過略述藝術之獨立性和社會性”,但也較深入地探討了藝術的情感、藝術的本質、藝術的起源、藝術的形式、藝術的社會作用、藝術的階級性和藝術的鑒賞與批評等內容。盡管他主要從美術學研究視角出發(fā),運用眾多中外古代與近代繪畫、雕刻、建筑藝術和藝術家等作為討論依據,但研究的也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學基礎理論問題。因此,從該書研究思路和內容看,俞寄凡的藝術學思想深受黑田鵬信的美學與一般藝術學思想的影響,也可說該書思想觀點是黑田鵬信美學與一般藝術學思想的不同表達。俞寄凡編、上海申報月刊社出版的《人體美之研究》,是較系統(tǒng)地對前人、別人的關于人體美學研究資料的匯編,主要闡述了中國人與人體美、人體美總論、人體美分論、助成人體美的要素、優(yōu)美的姿勢、人體美容體操及實行方法等內容。實際上,該書是關于人體美學、人體藝術等實用美學、實用藝術學理論的研究文獻。如他在該書的序言中說,“凡是人類,無不愛美,凡是藝術,無不以自然之美為對象,藝術之所以能感動人者在此”“人體美是自然美之極致,故凡是人類,無不愛人體美,凡是藝術無不贊頌人體美,公開人體美之藝術,所以能訓練人們之鑒賞力者在此”,“藝術為人類本性之表現,是超道德者,不是背道德,非道德,不道德者,表現裸體人性之人體美藝術,其真價值在此”。所以,該書也是他的藝術學理論成果之一,屬于藝術學基礎理論研究范疇。

        圖3 俞寄凡編著《藝術概論》,上海,世界書局,1932年版

        在藝術史譯述與研究方面,俞寄凡譯述的《近代西洋繪畫》(上、下)(圖4)采用的是歷史敘事方法,主要譯述的是近代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荷蘭、俄國、瑞典、挪威、丹麥和匈牙利的繪畫發(fā)展歷程等內容。俞寄凡的《西洋音樂史綱》和《西洋音樂小史》兩本著作亦采用歷史敘事方法,主要敘述古代的音樂,中世紀的俗樂,近世式單音樂,德國與法國式的浪漫樂派,德國、法國、意大利、俄國的現代派音樂,波西米亞樂派,斯堪的納維亞樂派,英國與美國的樂派等內容。俞寄凡著《西洋之神劇及歌劇》(圖5)采用的則是史論結合的研究方法:“神劇”部分主要闡述了神劇的起源、勃興時代、德國法國的早中晚時期和現代神劇;“歌劇”部分主要闡述了歌劇的組織、類型、起源,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俄國的歌劇和近代歌劇概觀等。俞寄凡對西方繪畫史、音樂史、神劇與歌劇史等藝術史的譯述與研究,反映出他對藝術學理論核心內容的理解較為清晰。即是說,藝術學理論學科的核心內容有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和藝術批評等,其中藝術史包括門類藝術史、綜合藝術史和一般藝術史三個類型。雖然俞寄凡的藝術史譯述與研究仍屬較具體的、以藝術門類為主要研究對象的門類藝術史范疇,而不是對西方各門類藝術史的特點、風格、寫作方法、功能、規(guī)律等進行高度概括與總結,未能跨越門類藝術史的界限,但他在譯介、著述藝術學基礎理論的同時,也譯述研究了藝術史,可見其對藝術學理論學科研究范圍、內涵有一個較清晰的把握。特別是其著《西洋之神劇及歌劇》,也能看出他打通門類藝術史界限的意圖。

        圖4 俞寄凡譯述《近代西洋繪畫》(下)扉頁,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版

        圖5 俞寄凡著《西洋之神劇及歌劇》,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年版

        小學美術教育理論和美術技法理論方面的譯作和著述,均屬俞寄凡的美術教育教學理論范疇。俞寄凡的高等藝術教育方面的譯作與研究著作,有待進一步查詢,目前所見其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理論和美術技法理論方面的成果較多,表1中所列《藝術教育設施法》《玩具與教育》《小學教師應用美術》《小學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學的研究》和《兒童學原理》,主要譯介和研究的是兒童、小學美術教育理論和較具體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是其美術教育譯介和研究的特色,反映出他美術教育教學理論譯介與研究視野的開闊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俞寄凡的美術技法理論編著,分別闡述的是色彩、油畫、素描和水彩畫的起源、定義、類型,顏料與材料特性,工具與光線的運用,道具模型和人體模特的擺放,室內外寫生技法,作畫步驟等問題,主要是針對愛好美術的初學者的基礎教材。

        俞寄凡的美術教育教學理論和美術技法理論譯介與編著,與他從事美術創(chuàng)作、美術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據現有文獻資料看,俞寄凡早年接受過南京兩江優(yōu)級師范學堂教育,畢業(yè)后任教于江蘇省立第二師范學校。1915年“俞寄凡和陳抱一、汪亞塵、殷憲輔、沈泊塵、烏始光,組織東方畫會,當時任市立梅溪小學教員。除星期日得全日研究外,每天七時以前,到會中描寫”,學習研究繪畫。1916年、1917年先后赴日本川端畫學校和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學習西洋畫和圖畫手工,回國后曾擔任當時教育部學制課程標準委員會藝術科課程綱要起草員、江蘇省教育會美術研究會評議員、上海美術??茖W術教授、《美術》主編兼師范部主任、高等師范科西洋畫主任。1926年到1944年間擔任過新華藝術學院、新華藝術大學和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校長等職。所以,他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理論和美術技法理論譯作、編著,也是其美術教育思想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成果。

        但俞寄凡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理論和美術技法理論方面的譯介與研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譯介與研究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上述關于兒童、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等譯作著述中,都不同程度地介紹了藝術、繪畫起源與發(fā)展,藝術、美術的特點與功能,以及較具體的教授方式方法。特別是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大部分討論的是藝術欣賞、美和藝術、繪畫欣賞和繪畫理論、欣賞能力和欣賞材料、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欣賞,以及中國畫和西洋畫的特征與時代變遷,自然美欣賞,建筑、雕刻與工藝等內容,實際上也可視為藝術學理論著作。在3本美術技法理論編著中,也非單純地討論色彩、油畫、素描和水彩畫等繪畫技術問題,其中也穿插著藝術學基礎理論和藝術史知識。例如在《色彩學ABC》(圖6)中對色彩的基本定義、光線與色彩的關系、色彩的產生、繪畫上的三原色、心理學上的色彩等均進行了理論簡述。在《油畫入門》之“近代洋畫派之略述”中,還簡單介紹了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后期印象主義、立體派、未來派、構成主義畫派的基本觀點、藝術理念及其發(fā)展等。在《水彩畫綱要》中對繪畫的定義與價值、水彩畫的意義與價值、水彩畫與油畫的區(qū)別和水彩畫的發(fā)展等,均作了較簡潔的介紹,體現了俞寄凡美術理論與實踐并進的藝術學思想和研究方法。由此不難看出,無論是他的美術教育教學理論,還是美術技法理論譯介與研究,始終貫穿著藝術學理論,同時他最早譯介的《美學綱要》和《藝術學綱要》最初也是作為師范教育教學用書的,故而其藝術學理論與美術教育思想和研究方法是融為一體的。

        圖6 俞寄凡著《色彩學ABC》,上海,世界書局,1931年版

        綜而觀之,俞寄凡的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小學美術教育和美術技法理論方面的譯作和著述,僅是他的藝術學思想框架的體現,這些譯作和著述中還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哲學、美學、社會學,藝術的定義、本質、特征、形態(tài)、功能,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藝術作品、藝術風格、藝術欣賞、藝術接受,美學史、藝術史、藝術教育史,以及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美育理論等問題,也即是關注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的中國藝術學理論研究范疇、體系建構的基礎與基本問題。但俞寄凡的藝術學理論譯介與著述的思想、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較明顯。即從藝術學理論學科本體而言,除《美學綱要》《藝術學綱要》《西洋音樂史綱》《西洋之神劇及歌劇》和《人體美之研究》等之外,他在藝術教育方面的譯作和著述,重點關注的是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理論和美術技法理論及其具體教學等問題,而非宗白華等人那樣站在哲學、美學的高度,從詩歌、小說、書法、篆刻、美術、音樂、戲劇、舞蹈、建筑、工藝美術等藝術門類出發(fā),整體性地探索藝術的共同趨向、特點、作用,并力圖總結出它們的共同規(guī)律。這一方面反映了俞寄凡較濃厚的美術學等門類藝術學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現代藝術學發(fā)軔時期一般學者對藝術學學科的局限性認識。

        三、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的目的與學術價值

        俞寄凡在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小學美術教育和美術技法理論方面的譯介與著述,有著熱情而又急切地在中國民眾中普及文化藝術,提高美術教育,拯救落后的中國社會的思想目的,體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并在建構中國現代藝術學學科中起到了奠基作用,對當代與未來中國藝術學學科等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啟發(fā)意義。

        俞寄凡譯介黑田鵬信著《美學綱要》和《藝術學綱要》的目的,是要用外來文化藝術改變當時中國“荒涼的修羅場”以及環(huán)繞在人們周圍的“萬惡——猜疑欺騙嫉妒假刁”,因為沒有“愛”“和平”而“文化教養(yǎng)的不足”,認為“‘美學’是‘愛’‘和平’的根源,占文化上重要的地位,有造成趣味的人生觀的力量”,要“把濁世變做樂郊”,人生必須有藝術,要“把人生改造于藝術的新地盤上”等。編著《藝術概論》是他覺悟到了當時中國的廣大民眾“何等的煩悶”“如何的苦惱”,“確有拿藝術來安慰人們感情的必要”,而“藝術純粹是感情之產物,所以能激動人們的心靈,滿足人們的希望”。他認為“要感情有所憑籍與安慰,世界上才會有不斷的人性之表現。所以發(fā)揚藝術,從一方面說,是對于人類之義務。從另一方面說,則能把握人性之最高的價值可使勇氣,智慧,愛,都像泉水般的流出。是即所謂藝術的創(chuàng)造,藝術之適應人性,藝術以新的生命,給與人類”。尤其他迫切地想讓中國的讀者“能以此而認識藝術之價值,從事鑒賞或制作,以激動其心靈,安慰其感情”。轉譯日本學者霜田靜志譯美國學者巴力著《藝術教育設施法》(圖7)的目的,是要在中國通過藝術教育來普及藝術。他認為僅僅依靠少數藝術家,或若干藝術品,是不可能豐潤全人類生活的,那么進行普遍的藝術教育是必要的,“因為教育是最普遍的事,是引導人類的本能,是人類適應于現代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而把教育的基礎立于藝術的精神上,可以“培育化練人類的藝術本能,同時還使這本能向上發(fā)展,則人類的生活,自然會得豐潤了”。但當時中國的人性和社會墮落、枯燥,當著力于藝術教育以謀救濟,所以他把這本書譯介給教育界諸君,當作參考,希望“能下以研究,擴大實行之,對于我國之人性社會,當略能得救濟之功”。編著《玩具與教育》是他有感于當時中國家庭和學校教師“對于玩具之研究,太覺冷淡”,家庭對兒童過于盲目愛護,“尚未徹底明白教育的原則”,即忽視了玩具對兒童的教育價值、中國家庭和教師忽視在兒童教育中玩具的重要性編寫的,可見俞寄凡對當時中國文化藝術、教育等落后的焦慮,進而力圖用藝術、藝術教育來拯救落后的中國的愛國之心。

        圖7 俞寄凡譯《藝術教育設施法》,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版

        俞寄凡熱切、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在其編著的《水彩畫綱要》中表達得尤其直觀。在該書之第八節(jié)中不僅介紹了當時金城工藝社的顏料、材料、工具等價廉物美,而且說當時中國“農村奔潰,市面凋零”,推原其故是中華民國建立后的二十年間,大量金錢之外溢,“流出達六十萬萬之巨”,進而呼吁“讀者們都得知道!凡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生存,無不建筑在經濟基礎之上的?,F在既有國貨可替代,自以采用國貨為前提,為國家保留一些元氣”等。俞寄凡熱切地譯介、編譯和著述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小學美術教育和美術技法理論等文獻,用文化藝術和美術教育等來提高中國的藝術教育,拯救中國,也是當時愛國知識分子的一般思想表現。但他從藝術學層面,積極地進行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以及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理論、美術技法理論的譯介與研究,體現出強烈的藝術教育、美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難能可貴,值得當代中國學者深思。

        俞寄凡及其藝術學譯作著述對中國現代藝術學學科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不可遺忘。如上所述,俞寄凡譯介黑田鵬信著《美學綱要》和《藝術學綱要》,最初是作為師范學校用書的,從藝術學理論學科本體而言,其在貫通中西、打通門類藝術的整體性思想和研究視域等方面顯得較薄弱。他編著的《藝術概論》主要從中外美術的角度討論藝術學理論問題,他的藝術教育思想和研究也主要是關于兒童及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反映出其囿于美術學等門類藝術學的思想局限性。但從20世紀中國藝術學學科發(fā)展史角度看,俞寄凡的譯作著述,尤其是他最早將黑田鵬信理解的美學與一般藝術學理論、藝術學概念譯介到國內,對中國現代藝術學學科發(fā)展起到了鋪墊作用,其學術價值與貢獻不容忽視。換句話說,俞寄凡是將德國學者馬克斯·德索等人創(chuàng)立的藝術學理論經由日本譯介到國內的第一人,在其之后,才先后出現宗白華從德國留學回國后撰寫的《什么是藝術學》等一系列藝術學理論演講文章、豐子愷依據黑田鵬信著《藝術概論》內容編譯的《藝術概論》、蔣徑山譯介的日本學者金子筑水著《藝術論》、馮憲章和王集叢分別譯介的日本學者藏原惟人和青野季吉等人著的《新興藝術概論》、譚吉華譯日本學者甘粨石介著《藝術學新論》、林煥平譯日本學者高沖陽造著《藝術學》,以及國內學者馬采撰寫的6篇藝術學散論文章、張澤厚著《藝術學大綱》、薩空了著《科學的藝術概論》等藝術學理論譯作和著述。當然,后者相繼出現并非都有俞寄凡的影響,主要原因應是藝術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出現,“水往低處流”的文化藝術傳播規(guī)律作用,以及當時中國文化、藝術、藝術教育落后和眾多學人愛國熱情等共同影響的結果。但可以肯定地說,在20世紀中國藝術學學科發(fā)展史上以及當代與未來中國藝術學學科建構方面,俞寄凡及其《美學綱要》《藝術學綱要》等藝術學理論譯作和著述起到的拓荒與奠基作用不容置疑,其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美術教育和美術技法理論四個方面的思想框架,以及譯作和著述中涉及的上文所述藝術學研究領域的諸多問題,都是當代與未來中國藝術學研究的重要命題,值得深入研討與借鑒。

        俞寄凡的兒童、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譯作和著述,也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積極的實踐借鑒意義。其中,上述《藝術教育設施法》中提出在大小學校、鄉(xiāng)村和都市等不同學校中設置運動場所、花草樹木等植物綠化等,可以“歡喜鑒賞者的眼睛”;讓兒童們動手設計制作學校的花盤等,可以使兒童們在學校養(yǎng)成協(xié)力從事的感想,實現美好的理想;教室的空間、色彩、通風、衛(wèi)生設計和書籍、繪畫、雕刻擺設等,要使學生愉快,合乎教育的目的;在色彩、裝飾等一系列藝術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有高尚的趣味,要身體力行地進行藝術化、趣味化地引導學生等。這些內容闡述,不僅在當時是很有價值的理論,即使在當代與未來中國的幼兒園、中小學等藝術教育教學中也有著積極的借鑒價值。在《玩具與教育》中倡導普及小學教育,用玩具、游戲指導教育兒童,為他們將來能獲得立身社會作準備,使他們成為健全的國民等理論,對于當代與未來中國家庭與學校教師如何進一步用玩具、游戲來促進兒童的身心發(fā)育與健康,如何用玩具與游戲來開發(fā)兒童的智力、創(chuàng)造力等,仍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指導意義。在《兒童學原理》中,關于兒童身心發(fā)育之原理,兒童的神經系統(tǒng)、筋骨系統(tǒng)、本能習慣、游戲、情緒、興趣、語言、思想以及整個人格等較系統(tǒng)的闡述,在《小學教師應用美術》《小學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學的研究》中,關于藝術欣賞、教師的欣賞能力、讀書修養(yǎng)、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方法、教材與指導方法等研究,也都是很具實用價值的理論,亦值得當代與未來中國家庭教育、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反思與借鑒。

        綜上所述,現代藝術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中國的發(fā)展僅百年時間,對中國現代藝術學發(fā)生問題的追蹤、溯源、梳理、考辨、分析與討論,是研究中國現代藝術學學科發(fā)展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俞寄凡的藝術學譯作和著述較多,本文梳理、考辨、分析、討論的大部分是其留日回國后翻譯、編譯和編著出版的,對其進行梳理和版本考辨,有助于深入研究俞寄凡的藝術學理論和藝術教育等思想,有助于20世紀中國藝術學學科發(fā)展史研究和當代與未來中國藝術學學科建構。本文對俞寄凡的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史、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理論和美術技法理論的歸納、分析和討論,僅是依據其現存的譯作和著述的思想內容作相對劃分與闡述的。盡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俞寄凡及其藝術學譯作和著述,尤其是他翻譯的《藝術學綱要》,在藝術學經由德國、日本傳播到中國的過程中起到了媒介作用,在20世紀中國藝術學學科發(fā)展中起到了奠基作用,影響深遠。他的熱切的愛國主義思想精神,他的藝術學理論、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他的藝術學譯作和著述的鮮明、積極的學術價值,值得深入研究與借鑒。

        猜你喜歡
        譯作藝術史譯介
        例說文言文中常見副詞的意義和用法
        《三字經》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what用法大搜索
        紙的藝術史
        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7-27 02:42:52
        毛扎扎藝術史
        幽默大師(2020年3期)2020-04-01 12:01:22
        獅子與西方藝術史 下
        獅子與西方藝術史 上
        閻連科作品譯介①
        Chinese Television Fan
        SOME漢譯初探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素人a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互换激情| 太大太粗太爽免费视频| 有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AV无码精品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美女视频|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777777| 日本丰满熟妇hd|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天堂av路线一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8|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黄| 人妻少妇被粗大爽.9797pw|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在线| 91久久精品国产性色tv|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精品视频999|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肉色丝袜足j视频国产|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999|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诱惑 | 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精品日韩欧美| 九七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的天堂|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久久av| 国产欧美日韩图片一区二区| 亚洲天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 四季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9久久精品人妻少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