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清, 曹小梅, 莊旋霞
(深圳恒生醫(yī)院 1.生殖醫(yī)學科;2.護理部,廣東 深圳,518102)
不孕癥是一種生殖系統(tǒng)疾病,是指夫妻雙方性生活正常,且至少12個月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成功受孕[1]。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diào)查,部分發(fā)展中國家每4對夫婦中就有1對夫婦存在不孕癥[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來幫助這類患者有效受孕,但是單次移植即可成功的概率僅為25%[3]。有研究[4]表明,IVF-ET失敗后會使患者在治療期間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后續(xù)治療。因此,如何有效緩解IVF-ET失敗患者的心理壓力及負面情緒,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是臨床需重視的問題?;诖?,本研究對首次IVF-ET失敗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其影響因素,并進一步總結其護理對策,旨在提高患者的胚胎移植成功率。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深圳恒生醫(yī)院收治的首次IVF-ET失敗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且獲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 符合IVF-ET的適應證[5];② 首次進行IVF-ET,且為自愿接受;③ 溝通能力良好。排除標準:① 伴有重大心理創(chuàng)傷或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② 合并嚴重內(nèi)分泌或生殖系統(tǒng)疾病。本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5~41歲,平均年齡為(31.36±5.52)歲。
1.2.1 調(diào)查工具 ① 一般資料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居住地、家庭年收入、不孕年限、不孕原因、是否有胎?;蛄鳟a(chǎn)史、對婚姻狀態(tài)是否滿意及夫妻性生活是否和諧。② 焦慮自評量表(SAS)[6]:包含20條題目,每條題目均共用4個選項,且均按1~4分賦值。0~49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③ 抑郁自評量表(SDS)[7]:包含20條題目,每條題目均共用4個選項,且均按1~4分賦值。0~52分為無抑郁,53~63分為輕度抑郁,64~73分為中度抑郁,≥74分為重度抑郁。
1.2.2 資料收集 在收集資料前,向患者說明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和研究方式,取得其理解和同意后,再向其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并指導其正確填寫。所有問卷均當場完成收回并仔細檢查問卷的填寫質(zhì)量。本研究調(diào)查問卷總共發(fā)放100份,有效收回90份,有效回收率為90.00%。
患者的焦慮發(fā)生率為44.44%(40/90),SAS評分為(50.22±10.32)分,輕度焦慮患者35例,中度焦慮患者5例。抑郁發(fā)生率為37.78%(34/90),SDS評分為(66.27±13.29)分,輕度抑郁患者29例,中度抑郁患者5例。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居住地、不孕年限、是否有胎?;蛄鳟a(chǎn)史、對婚姻狀態(tài)是否滿意,組間比較SAS和SDS評分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年收入、不孕原因和夫妻性生活是否和諧的組間SAS和SDS評分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首次IVF-ET失敗患者焦慮、抑郁的單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因素作為自變量,以發(fā)生焦慮、抑郁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在進行分析前將自變量予以賦值,賦值情況如下:① 年齡(25~33歲=0,34~41歲=1);②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0,高中及大中專=1,本科及以上=2);③ 職業(yè)(企事業(yè)單位=0,自由職業(yè)=1,無業(yè)=2);④ 家庭年收入(>20萬元=0,12~20萬元=1,<12萬元=2);⑤ 不孕原因(雙方因素=0,男方因素=1,女方因素=2);⑥ 夫妻性生活是否和諧(是=0,否=1)。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年收入、不孕原因和夫妻性生活是否和諧均是首次IVF-ET失敗患者SAS、 SDS評分的影響因素(P均<0.05),見表2。
表2 影響首次IVF-ET失敗患者SAS、 SDS評分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IVF-ET是治療不孕癥的主要手段,首次IVF-ET失敗后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因此,首次IVF-ET失敗的患者接受科學的心理護理對改善其不良情緒有積極意義。
本組資料中,焦慮發(fā)生率為44.44%,抑郁發(fā)生率為37.78%,說明首次IVF-ET失敗的患者焦慮、抑郁發(fā)生率較高。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年收入、不孕原因和夫妻性生活是否和諧均是首次IVF-ET失敗患者SAS、 SDS評分的影響因素(P均<0.05)。年齡是一個不可抗拒的影響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和卵子的質(zhì)量逐漸變差,IVF-ET成功率也逐漸下降,這類高齡女性患者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8]。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對不孕癥及IVF-ET技術的認知水平更高,更能理解并以一種更好的心態(tài)去應對治療失敗[9]。無業(yè)女性患者因社交和活動范圍有限,溝通、交流等社交能力均比其他有職業(yè)的患者弱,因此焦慮和抑郁情緒無法得到有效疏解。IVF-ET的治療費用較高,治療失敗后會給年收入不高的家庭帶來較大的經(jīng)濟壓力,促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若不孕原因為女方因素,女性患者則可能會產(chǎn)生自卑、自責等心理,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的患者更易產(chǎn)生不良情緒,原因可能為,男女雙方缺乏溝通、交流,女性在面對IVF-ET失敗的打擊下,易使其產(chǎn)生不良情緒[10]。
因此,必須給予首次IVF-ET失敗患者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① 對首次IVF-ET失敗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采用系統(tǒng)性、規(guī)范化的宣傳視頻和宣傳手冊,每周1次,每次40 min,提高患者對不孕癥及IVF-ET技術的認知水平。② 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并根據(jù)評估結果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如針對存在焦慮、抑郁的患者,應采用一對一健康宣教的模式為其緩解不良情緒。對無業(yè)的女性患者,可鼓勵其多出門走走,建議其與伴侶、好友等多交流,使身心得到釋放,緩解不孕或治療失敗帶來的壓力。對于女方因素造成不孕的患者,應鼓勵其積極尋找不孕原因并及時配合治療。夫妻性生活的不和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與伴侶的溝通不足,對于這類患者應鼓勵其向伴侶表達自身的感受,取得伴侶的理解和配合,促進夫妻性生活的和諧。
綜上所述,首次IVF-ET失敗的患者焦慮、抑郁發(fā)生率較高,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應及時發(fā)現(xiàn)影響因素并給予針對性措施,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