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晴, 張淑艷, 張飛
(南京鼓樓醫(yī)院集團宿遷醫(yī)院 腎內科,江蘇 宿遷,223800)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組由多種致病因素通過免疫機制、炎癥反應介質因子及非免疫機制等引起的腎小球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和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xiàn)[1]。該病起病方式不同且病程較長,若未能及時給予恰當?shù)淖o理干預將加重患者的病情,直接影響其預后。慢性疾病軌跡模式通過將疾病分期,并根據各期疾病變化情況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干預,以提高護理工作的個體性和特異性[2]。該模式在心絞痛、心力衰竭、原發(fā)性肺癌等疾病的控制中得以廣泛應用且效果顯著[3-4]。但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報道較少見,本研究著重分析基于慢性疾病軌跡模式護理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干預效果。
選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鼓樓醫(yī)院集團宿遷醫(yī)院收治的8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進行研究,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納入標準:① 符合《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腎臟病學分冊》[5]中關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相關診療標準;② 經臨床體征、癥狀等檢查后確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且尿蛋白定量<0.3 g/d;③ 預估腎小球濾過率分期處于一至三期;④ 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 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或遺傳性腎小球腎炎;② 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③ 合并精神病史或認知障礙;④ 合并嚴重的血液系統(tǒng)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按照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全部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14例;年齡19~71歲,平均為(41.27±18.58)歲;腎小球濾過率分期為一期25例,二期13例,三期5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12例;年齡22~69歲,平均為(41.37±18.74)歲;腎小球濾過率分期為一期23例,二期14例,三期6例。2組的上述基線資料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① 常規(guī)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記錄其24 h水腫程度、尿量變化。叮囑患者嚴格控制蛋白質、鉀離子、鈉離子的攝入量,飲食以低鹽、低脂類食物為宜。② 患者的水腫程度嚴重時,叮囑其臥床休息,待患者尿量增加、血壓平穩(wěn)時,可適當增加活動量。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保持病房內通風,溫度、濕度適宜,被褥整潔干凈,并及時更換。③ 向患者講解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變情況、實驗室檢查指標、臨床癥狀、治療及護理步驟等,通過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及預后的認知程度。引導患者提出宣教過程中不明確的問題并盡力幫助其解決,以樹立其康復信心。④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向其充分解釋護理過程中需要本人及家屬配合的部分,以保證治療方案的順利完成。連續(xù)干預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干預方案的基礎上加用基于慢性疾病軌跡模式的護理干預。① 腎小球濾過率一期患者多為初次入院且癥狀較輕,需側重對其自我概念、疾病相關行為的干預。a.疾病相關行為干預:當患者病情較為穩(wěn)定時,對其實施醫(yī)護協(xié)同宣教,主要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病機制、病因、影響因素、治療護理現(xiàn)狀及預后效果,每次干預時間為45 min。為患者建立微信病友群,每周定期在群內開展病友交流會,并通過視頻、PPT、文檔等方式在群內推送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康復相關知識,同時提醒患者及其家屬觀看和學習。b.自我概念行為干預:強化對患者的心理輔導,引導其以正面、積極的方式應對和宣泄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以更好地應對疾病治療及護理。鼓勵微信群內的病友相互溝通、互相鼓勵,以正視生命的意義、樹立康復信心。② 腎小球濾過率二期患者的疾病知識匱乏,且日常生活質量較差,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高,故需加強對其疾病相關行為、自我概念行為及日常生活行為的干預。a.疾病相關行為干預:以一期患者的疾病相關干預措施為基礎,結合示范演練、標本模型等方式為患者介紹并發(fā)癥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應對方式,指導其做好心理應對準備,并掌握正確的處理要點及措施。b.自我概念行為干預:以一期患者的自我概念行為干預措施為基礎,加以社會支持、家庭干預等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家庭氛圍及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通過家庭干預調節(jié)患者的情緒,增強其治療及護理的信心。采用“現(xiàn)身說法”的方式講述成功案例,使患者了解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及應對方式。c.日常生活行為干預:分析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為其提供社會角色指導,鼓勵患者通過進行適當?shù)膽敉膺\動、自理活動等促進其生活能力的恢復,改善患者的生活期望及依從性。③ 腎小球濾過率三期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且存在一定急性病變及病死風險,故需在一、二期干預措施的基礎上強化情感支持。每周給予患者1次強化心理支持療法,通過傾聽(耐心傾聽并了解患者的內心需求)、解釋(通過舉例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解決心中困惑,給予其心理疏導)、保證(向患者介紹情緒在治療及護理過程中與疾病轉歸的相關性及重要性)、鼓勵(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進步,并給予稱贊)安撫患者的情緒。各分期患者的干預周期均為4周。
① 檢測2組患者在干預前、干預4周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并采集5 mL靜脈血檢測血漿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評價患者的腎功能。② 按照自制問卷結果將患者的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依從及不依從。完全依從表示患者能完全按照護理人員規(guī)定的計劃進行飲食、服藥及運動;依從表示患者基本能按照護理人員規(guī)定的計劃進行飲食、服藥及運動,每月不依從事件≤2件;不依從表示患者不能按照護理人員規(guī)定的計劃進行飲食、服藥及運動,每月不依從事件>2件。依從率=(完全依從+依從)例數(shù)/例數(shù)×100%。③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4周后采用健康調查量表36(SF-36)[6]測評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含心理健康等8個維度,各維度滿分均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患者對應維度的生活質量越好。
干預4周后,2組患者的ALB水平均高于干預前,24hPRO、 Scr和BUN水平均低于干預前(P均<0.05),且觀察組的上述指標均較對照組更佳(P均<0.05),見表1。
表1 2組腎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中,完全依從31例,依從10例,不依從2例;對照組中,完全依從18例,依從17例,不依從8例。觀察組的依從率為95.35%(41/43),高于對照組的81.40%(35/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74,P=0.044)。
干預4周后,2組的總體健康知覺等SF-36各維度評分均較同組干預前升高(P均<0.05),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高(P均<0.05),見表2。
表2 2組SF-36評分對比分)
慢性腎小球腎炎在臨床中頗為多見,患者長期存在貧血、感染、蛋白尿及高血壓等癥狀,對其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7]?;诼约膊≤壽E模式的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方式,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8-10]。
本研究將基于慢性疾病軌跡模式的護理干預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結果顯示,干預4周后,觀察組患者的ALB水平高于對照組,24hPRO、 Scr和BUN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提示基于慢性疾病軌跡模式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腎功能的改善?;诼约膊≤壽E模式的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了優(yōu)質的食補方案,督促患者配合藥物治療,并給予其心理支持,讓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堅定信念,這對其疾病控制和腎功能改善均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對患者加強健康知識指導,并采用病友交流等方式讓其了解疾病,有助于提高其依從性。患者對于疾病知識有較高的掌握能力能夠有效保證其在面對疾病時保持正確的觀點。同時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態(tài)引導能減輕其負性情緒,也有助于提高其依從性。本研究應用SF-36測評患者的生活質量,數(shù)據顯示,觀察組患者在干預4周后的SF-36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證實了基于慢性疾病軌跡模式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表現(xiàn)在機體與精神2個方面,綜合前文所述,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和腎功能的提高,使其身心均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所以其生活質量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綜上所述,基于慢性疾病軌跡模式的護理干預在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中應用效果較好,有助于改善其腎功能和生活質量,并提升其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