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橋, 邱林鳳, 王偉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腫瘤科,湖北 武漢,430000;2.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湖北 武漢,430010)
乳腺癌約占女性全身惡性腫瘤的15%,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改良根治術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會給女性造成強烈的精神刺激,加之術后形體改變,容易引起大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2]。因此,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尤為關鍵,旨在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建立康復信心。傳統(tǒng)心理護理雖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但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護理方法,該方法通過角色改變,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及家屬陪護,促使其減輕心理負擔并重建康復信念[3]?;诖?,本研究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附屬同濟醫(yī)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探討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癌術后患者納入研究,且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納入標準:① 經(jīng)病理學檢查證實為乳腺癌,TNM分期Ⅰ~Ⅲ期;② 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③ 臨床資料齊全;④ 年齡18~65歲;⑤ 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⑥ 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 伴遠處轉移;② 存在精神系統(tǒng)疾病;③ 溝通交流障礙;④ 合并重要臟器(心、肺、肝、腎等)功能不全;⑤ 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⑥ 存在手術禁忌證;⑦ 配合依從性差。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02例患者均分為2組,每組51例。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基線資料(病變部位、TNM分期等),均未有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1。
表1 2組基線資料比較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至出院,并于出院后1個月隨訪。具體內容包括心理護理、用藥指導及出院指導等,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疾病相關知識、術后注意事項、康復鍛煉及定期復查等,并向患者發(fā)放關于康復相關的指導手冊。對患者在術前和術后存在的疑慮進行解答,使其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以消除不良情緒,同時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促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以提升。囑咐患者術后遵醫(yī)囑按時用藥,出院后定期回院復診。
1.2.2 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 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取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護理至出院,并于出院后1個月隨訪。① 術前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性格特點和病情特點進行詳細了解,向其講解手術治療的重要性,消除其不良情緒,并以心理暗示、鼓勵、安慰及理解等方式積極疏導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增強其心理應激能力。② 術中心理護理:進入手術室后,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并耐心為其講解術中相關情況及手術器械的使用情況等。針對焦慮、緊張情緒較重的患者可通過輕聲安撫、握手等予以安慰;告知患者麻醉時可能發(fā)生的情況,穩(wěn)定其恐懼情緒。③ 術后心理護理:術后輕柔地為患者護理切口皮膚,幫助患者更衣,對其疑惑進行積極解答,協(xié)助其更換舒適體位,緩解其術后疼痛,并以聊天、看電視和聽音樂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及預防并發(fā)癥的措施。④ 同伴支持:選出同伴支持者后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同伴支持者職責、自我管理教育等,給予患者情感支持,以此消除其因疾病造成的自卑感和煩惱。同時,采用現(xiàn)身說法的方式由同伴支持者分享術后生存技巧,樹立患者自信心,促使其積極配合。⑤ 個體成功體驗:護理人員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功能康復鍛煉,且要求其堅持規(guī)律鍛煉。對每天能夠完成功能鍛煉的患者,進行表揚、鼓勵及肯定,讓其有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對無法堅持鍛煉的患者,進行教育和勸導,從而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識。⑥ 出院指導:出院時,告知家屬在出院后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多陪伴和鼓勵患者,滿足其對家庭支持的需求感。
1.3.1 心理狀態(tài) 于入院時、出院時及出院后1個月,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2個量表的總分均為100分,所得分值與焦慮、抑郁情緒呈正相關[4]。
1.3.2 情緒調節(jié)能力 于入院時、出院時及出院后1個月,采用認知情緒調節(jié)問卷(CERQ)[5]評價患者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此量表包含9個分量表(36個條目),分別為責難他人、沉思、理性分析、積極重新關注、接受和災難化等,采用李克特五點式計分,每個條目以“幾乎從不”代表1分、“幾乎總是”代表5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越強。
1.3.3 生存質量 于入院時、出院時及出院后1個月,患者的生存質量采用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6]進行評價。得分范圍0~100分,評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差。
入院時,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相較于入院時,2組在出院時及出院后1個月的SAS和SDS評分均降低(P均<0.05);相較于同期對照組,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均更低(P均<0.05),見表2。
表2 2組SAS和SDS評分比較分)
入院時,2組間CERQ評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和出院后1個月,2組的CERQ評分均較入院時升高(P均<0.05);與同期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CERQ評分均更高(P均<0.05),見表3。
表3 2組CERQ評分比較分)
入院時,2組間KPS評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和出院后1個月,2組的KPS評分均較入院時升高(P均<0.05);與同期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KPS評分均更高(P均<0.05),見表4。
表4 2組KPS評分比較分)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目前,手術是治療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首選的治療方案。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整塊切除整個病變的乳腺和腫瘤周圍的皮膚(5 cm寬)、胸大小肌及其筋膜、乳腺周圍脂肪組織,以及鎖骨、腋窩下所有的淋巴結和脂肪組織[7]。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女性會失去第二性征,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擔心得不到社會和家庭的認可,特別是害怕被伴侶嫌棄,從而產(chǎn)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8]。因此,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具有積極作用。
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主要以患者為中心,更注重人文關懷,將傳統(tǒng)護理中護理人員的工作與角色內容打破,并且讓護理人員通過在治療過程中承擔一部分的家屬角色,如親人般的陪伴、關懷,從而有助于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提升其治療積極性[9]。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出院時和出院后1個月的SAS和SDS評分均較同期對照組更低,CERQ評分均較同期對照組更高(P均<0.05)。由此可見,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其情緒調節(jié)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主要是在護理人員心理疏導的基礎上,強調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的心理護理中,家屬作為患者最親近的人,可使患者充分信任且愿意分享自己的心理狀況;加之護理人員通過科學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助于增強其治療信心,繼而促使其心理狀態(tài)得以改善[10]。此外,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在加強對患者陪伴與關懷的同時,還可讓其感受到護理人員真誠的關懷,從而拉近護患距離,改善其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還表明,觀察組在出院時和出院后1個月的KPS評分均高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提示基于疏導的心理護理可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過積極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并指導家屬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以及術中重視患者隱私的保護、術后康復訓練和出院指導等均可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得以提升;同時,在改善情感調節(jié)和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可促使患者盡早恢復,有助于提升其生存質量[11]。
綜上所述,將親情疏導的心理護理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可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提高其生存質量。但本研究存在局限之處,選取的病例數(shù)相對較少,故會對統(tǒng)計結果造成偏倚,還需在后續(xù)研究中擴大病例數(shù)以驗證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