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霞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yī)院護理部,廣東中山 528400
腸內相關性腹瀉(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diarrhea,ENAD)是指進行腸內營養(yǎng)后出現(xiàn)的腹瀉,與營養(yǎng)液的使用量、速度、患者自身疾病均存在很大關系,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阻礙健康恢復[1]。中醫(yī)認為,ENAD為脾腎陽虛之證,久瀉可致腎陽虧虛,治則以固腎補陽為主。腕踝針能夠通過針刺的方式促進氣血通暢,以達到補益氣血的作用,進而改善胃腸功能[2]。吳茱萸熱奄包熱熨能夠起到溫通經絡、溫補腎陽的作用,在改善腹瀉癥狀方面效果較好[3]。本研究對120例ENAD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該療法對營養(yǎng)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中山市中醫(yī)院2021年3—11月收治的120例ENA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A組(40例)、B組(40例)、C組(40例)。其中,A組男、女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18~75歲,平均(40.38±8.74)歲,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PACHEⅡ)評分9~13分,平均(11.26±1.48)分;B組男、女分別為24例、16例,年齡18~ 74歲,平均(40.29±8.72)歲,APACHEⅡ評分8~13分,平均(11.21±1.45)分;C組男、女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19~75歲,平均(40.41±8.75)歲,APACHEⅡ評分9~12分,平均(11.29±1.47)分。三組患者性別、年齡、APACHEⅡ評分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中山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羅馬Ⅳ:功能性胃腸病》[4]中的相關西醫(yī)診斷標準;②符合《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5]中脾腎陽虛證的相關中醫(yī)診斷標準;③語言溝通能力較好;④腸內營養(yǎng)前無腹瀉情況;⑤均知曉研究。排除標準:①營養(yǎng)風險篩查<3分;②患有腹瀉、慢性腸炎等疾病者;③肝腎功能不全者;④處在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婦女。
A組給予腕踝針治療,B組給予吳茱萸熱奄包熱熨治療,C組給予腕踝針聯(lián)合吳茱萸熱奄包熱熨治療,具體如下:①腕踝針。取穴參照《中國針灸技術方法》[6],找到患者內、外踝最高點上三橫指(相當懸鐘、三陰交)一圈處,在靠跟腱內緣及內側面中央,靠脛骨后緣處施針,消毒后,選取30~32號1.5 寸無菌毫針對此部位進行針刺,進針角度為30°,進針后將針體放平實施平刺約1.2寸,留針30 min,每日1次。②吳茱萸熱奄包熱熨。將吳茱萸與粗鹽使用全麻粗布袋進行包裹,使用奄包機對其進行加熱,約3 min后取出,溫度在65℃左右,使用毛巾包裹并置于患者神闕穴、中脘穴、天樞穴,快速進行熱熨,溫度下降后速度放慢,最后置于神闕穴,直至溫度散失。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續(xù)治療1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制訂,顯效:腹瀉癥狀消失,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有效:腹瀉癥狀緩解,大便次數減少;無效:腹瀉癥狀存在,大便次數增加。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腹瀉積分:采用Hart腹瀉計分法[8]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4 h后腹瀉情況進行評估,得分在12分及以上說明存在腹瀉。③營養(yǎng)指標:治療前及治療3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水平。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n(%)]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與B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82,P=0.775),C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組、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35,P=0.013,χ2=5.000,P=0.02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三組患者治療前腹瀉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三組治療后腹瀉積分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A組與B組治療后腹瀉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39,P=0.890),C組患者的腹瀉積分低于A組、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32,P=0.000,t=5.087,P=0.000)。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腹瀉積分比較(分,x ± s)
三組患者治療前PA、ALB、H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三組治療后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A組與B組治療后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36,P=0.892,t=0.526,P=0.600,t=0.086,P=0.932),C組患者的水平高于A組、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598,P=0.000,t=5.430,P=0.000,t=6.090,P=0.000,t=5.477,P=0.000,t=4.783,P=0.000,t=4.721,P=0.000)。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營養(yǎng)指標比較(x ± s)
腸內營養(yǎng)是指通過胃腸道給予患者所需營養(yǎng)物質,雖然能夠改善ENAD患者身體營養(yǎng)狀況,但部分患者容易出現(xiàn)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9]。ENAD發(fā)生后,不僅會加重患者痛苦,還會使患者后續(xù)治療受到阻礙,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因此,應積極進行治療,改善腹瀉癥狀,防止病情惡化。
腕踝針是一種常見的中醫(yī)外治法,以皮下留針的方式發(fā)揮疏通經絡的作用,將其應用于ENAD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效對腸道運動功能進行調節(jié),促進胃腸道敏感性的降低,改善胃腸道平滑肌收縮力,進而對水液的分泌進行抑制,促進腹瀉癥狀的緩解[10]。吳茱萸奄包熱熨也是中醫(yī)外治法的一種,其中吳茱萸歸肝經、脾經、胃經、腎經,具有散寒止痛、助陽止瀉的作用,通過奄包熱熨的方式進行用藥,能夠有效發(fā)揮健脾益腎、澀腸止瀉的作用[11]。二者單一使用時雖然能夠促進癥狀的緩解,但治療時間較長,患者恢復較慢,聯(lián)合使用時,則可進一步增強療效,發(fā)揮溫脾補腎、固本培元的功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王威巖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溫針灸配合吳茱萸貼敷神闕穴治療慢性腹瀉,治療總有效率可達97.8%。本研究中,C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B組,C組腹瀉積分明顯低于A組、B組(P< 0.05),充分體現(xiàn)出腕踝針與吳茱萸熱奄包熱熨聯(lián)合使用在提高臨床療效及降低腹瀉積分方面的優(yōu)越性。
本研究中,三組治療后PA、ALB、HB水平明顯提高,C組水平明顯高于A組、B組(P< 0.05),提示腕踝針聯(lián)合吳茱萸熱奄包熱熨更有利于營養(yǎng)指標水平的改善。究其原因為,腕踝針可通過調整經脈之氣,達到祛邪扶正的效果,將人體衛(wèi)氣激發(fā),進而發(fā)揮調節(jié)臟腑的功效,有利于促進腹瀉癥狀的緩解,減少機體水分及營養(yǎng)物質的流失[13];吳茱萸熱奄包熱熨通過對神闕穴實施熱熨,能夠起到溫陽散寒、升陽舉陷、利水滲濕的作用;通過對中脘穴實施熱熨,能夠起到補中氣、行氣活血的作用;通過對天樞穴實施熱熨,能夠起到疏調腸腑、理氣行滯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腸道功能,緩解癥狀,改善機體營養(yǎng)指標水平[14-15]。
綜上所述,將腕踝針聯(lián)合吳茱萸熱奄包熱熨應用于ENAD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提高臨床療效,緩解腹瀉癥狀,改善營養(yǎng)指標,值得推廣。但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小,研究時間較短,在之后的研究中將采用大樣本、多中心、隨機雙盲實驗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