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平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 湘潭 411201)
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 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轉變,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人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 也存在一些問題, 學生體質健康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2021 年7 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以下簡稱 《意見》), 強調減輕中小學生學業(yè)壓力、 促進學生的體育參與、 保障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 落實課后體育服務工作。 這一政策給中小學課后體育服務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 也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為此, 研究以 “雙減政策” 為背景, 對株洲市小學課后體育服務的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調研, 分析其困境與原因, 提出相應策略, 為推動新時代我國小學校內(nèi)課后體育服務提供參考。
“雙減” 政策強調, 體育是課后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科學利用課余時間, 正確引導學生參與各類課余體育活動, 進而提升校內(nèi)課后體育服務水平。 對株洲市各小學課后體育服務開展情況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 課后體育服務開展流于形式,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參與比例過低。 調查得知, 株洲市各小學開展課后體育服務項目相對較多, 但各校學生參與課后體育服務人數(shù)參差不齊。 部分學校參與人數(shù)僅占52%左右, 其中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學生參與度僅有35.6%, 個別學校1-2 年級學生未開展課后體育服務。 學生是課后體育服務的主體, 學生人數(shù)的實際參與過少, 影響了課后體育服務工作的落實。
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 通過訪談各小學負責課后體育服務工作的體育教師得知, 大部分學校一周安排1-2 次課后體育服務, 每次服務時間控制在90 分鐘左右。 雖每次鍛煉的時長比較符合學生體育鍛煉的特點, 但整體上每周體育服務教學次數(shù)不達標。 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需長時間練習與積累, 否則很難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 因此, 教學時間的合理安排顯然十分重要。
體育服務教學內(nèi)容單一。 課后體育服務教學內(nèi)容應呈現(xiàn)多元化, 從學生興趣出發(fā), 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的積極性。 但調查中發(fā)現(xiàn), 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學校開展課后體育服務時采用班級團體教學形式, 且服務內(nèi)容重點偏向于體能素質練習, 導致教學內(nèi)容、 組織方式及服務形式單一, 課后體育服務內(nèi)容流于形式, 降低了學生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的熱情。
目前株洲市部分小學存在體育場地不足、 教育資源不充足以及學生自愿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這類問題對課后體育服務項目順利開展造成一定障礙。 訪談株洲市某一小學老師, 他反映 “因運動場地、 體育器材不足, 該校開展的項目主要以體育游戲為主, 提高學生體育技能存在不足?!憋@然, 學校體育場地的不足與教育資源的限制直接影響了課后體育服務的質量。
學生自愿參與課后體育服務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調查株洲市10 所小學發(fā)現(xiàn), 從學生參與課后體育服務項目情況來看, 學校要求學生參與體育項目占46.8%, 學生自愿參與的體育項目僅占25.5%, 家長建議孩子參與的體育項目占27.7%。 顯然, 學生自愿參與體育項目比例不高, 學生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積極性較低, 項目開展也將受限, 長此以往, 課后體育服務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也將成為一道難題。
“雙減” 政策是否落到實處, 重點在校內(nèi), 難點在校外, 焦點在教師。 有研究表明, 教師能力不強、 服務專業(yè)技能教學內(nèi)容過少和形式單一化成為課后體育服務落實的現(xiàn)實堵點。 導致學生的體育專業(yè)技能水平不高, 學習質量難以保證。
調查株洲市10 所小學發(fā)現(xiàn), 各校課后體育服務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 體育游戲占比為45%,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占25%, 復習體育常規(guī)課內(nèi)容占20%, 體育項目技能學習與理論知識普及占10%。 可見, 學生體育技能與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普及不廣, 導致學生體育技能水平不高。
調研部分鄉(xiāng)鎮(zhèn)小學課后體育服務開展情況得知, 部分學校體育教師由其他非體育專業(yè)的學科教師任教, 少許教練員出現(xiàn)無證上崗的情況。 可見, 教師的專業(yè)性不高, 教學能力不足, 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效果不明顯, 難以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
推動 “雙減” 政策有效發(fā)揮作用, 達到預期效果, 須從完善家庭教育入手。 通過對株洲市10 所小學中80 位學生家長進行訪談了解到, 63.75%的家長對學校開展的課后體育服務工作不了解也不太關注。 蘆淞區(qū)某校學生家長稱“平常工作繁忙, 空閑時間需輔導孩子學習, 較少關注學校開展的課后體育服務”。 淥口區(qū)某校學生家長認為: “學校安排一周一次課后體育服務, 孩子的收獲不大, 反而擔心孩子文化成績下降和易出現(xiàn)安全問題”。 可見, 家長依舊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 對孩子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的學習關注度不高。
“雙減政策” 鼓勵中小學生積極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的學習, 開展課后體育服務實踐中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如: 學生體育器材使用不當、 運動強度大、 學生特殊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tài)、 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或注意力不集中、 活動隨意等造成傷害。 部分學生活潑好動, 勇于嘗試, 敢于冒險,但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易引發(fā)出運動安全問題。上述安全隱患是學校必須重視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株洲市蘆淞區(qū)某校調研時發(fā)現(xiàn), 某體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過程中, 某學生因防守過度, 導致對手摔倒受傷。 體育教師第一時間進行了處理, 難以忽略的事實是教師在比賽前并未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學生缺乏課堂安全意識, 間接導致出現(xiàn)學生意外傷害事件。
上級部門對課后體育服務監(jiān)管工作落實不到位, 直接導致各小學服務內(nèi)容流于形式。 對株洲市體育教師進行訪談得知, 政府的參與僅單一停留在政策上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對學校開展課后體育服務檢查工作覆蓋面不廣。 首先,檢查方式單一, 檢查內(nèi)容傾向于學校是否開展課后體育服務, 未對課后體育服務開展項目的種類及教學內(nèi)容進行評價與檢查, 對課后服務質量和學生需求關注較少。 其次,對課后體育服務具體實施計劃落實缺乏指導, 缺失課后體育服務教師工作的考核評價制度。 更為重要是一些學校引入校外培訓機構進校園, 出現(xiàn)單個課后體育服務項目承包并自行收費的情況。 校外培訓機構趁機牟取利益, 影響了服務質量。 盡管政府要求各學校制定課后體育服務的監(jiān)管制度, 但監(jiān)管實施效力不夠, 導致課后體育服務形式化發(fā)展。
學校場地設施與運動器材是開展課后體育服務項目的基礎, 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提升學生學習和運動興趣的保障之一。 有資料表明, 運動場地破舊、 運動器材缺乏等問題是制約課后體育服務項目開展受限的主要因素。
參考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布的 《2021 年全國體育場地統(tǒng)計調查數(shù)據(jù)》, 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 全國共有體育場館397.14 萬個, 體育場地面積34.11 億平方米,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41 平方米。 與2020 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相比, 我國體育場地數(shù)量增長了6.95%, 體育場地面積增長了10.07%,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長了9.55%。 數(shù)據(jù)表明, 國家不斷加大了對體育場地建設的投入, 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較大, 各中小學體育場地依舊相對缺乏。 “雙減政策” 要求落實好課后體育服務, 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 這對學校運動場地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得各校場地不足的問題更為突顯。
從表1 可知, 株洲市小學體育場地的情況: 有籃球場地的學校占60%, 有田徑場的占50%, 有足球場及其他場地均占30%, 有羽毛球場占20%, 有室內(nèi)場地占10%。 可見, 株洲市部分學校運動場地設施不充足, 其中部分鄉(xiāng)鎮(zhèn)學校場地設施陳舊, 運動專業(yè)器材較少, 存在場地、 器材、服裝等達不到國家標準的情況, 這是造成課后體育服務項目開展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1 株洲市小學場地設施情況統(tǒng)計表 (N=10)
對天元區(qū)某小學課后體育服務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 教師在教學過程較為隨意, 動作講解過于籠統(tǒng), 課堂組織混亂,學生學習效率低。 其中, 有個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擾亂其他同學, 教師未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當行為。 可見, 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與監(jiān)督作用不大, 課后體育服務走過場、 效果不樂觀, 這為學生體育技能學習效果不佳埋下了伏筆。
訪談某小學老師, 他表示 “教師工作任務繁重, 除負責學校體育課程教學與課后體育服務工作外, 還負責學生大課間活動、 體育調研及班主任工作等, 教師工作量多、壓力大?!?鄉(xiāng)鎮(zhèn)小學體育教師的課后體育服務獎勵機制不健全, 導致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 服務意識淡薄。 這些都會影響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效果。
對80 位學生家長訪談得知, 家長對文化學習和課后體育服務學習的認知不同, 認為文化學習非常重要占22.5%,覺得比較重要占有42.25%, 認為不重要占19%的比例, 非常不重要占16.25%。 可見, 家長對孩子的文化學習尤為重視, 家長 “唯分數(shù)論” 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訪談某學生家長, 他稱 “我家孩子年齡較小, 參與跆拳道訓練容易受傷, 且耽誤學習時間, 目前階段提高學習成績才是關鍵?!?訪談中另一位家長認為 “要支持孩子積極參與課后體育服務學習, 良好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也至關重要?!?兩位學生家長對課后體育服務的認可存在明顯的差異, 前者過于重視孩子的文化成績, 這是家長對課后體育服務關注度不高的主要因素。
“雙減政策” 頒布后, 全國各中小學全面推廣課后體育服務, 而課后體育服務不屬于正常教學時間, 學生安全問題十分重要。 有研究表明, 學校運動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或執(zhí)行效果差、 防范不力, 且缺乏完善的課后體育服務傷害事故防范與處理的法規(guī)與管理制度體系。 調查發(fā)現(xiàn), 部分學校存在體育場地器材設備舊化、 不牢固情況, 這容易導致學生發(fā)生意外事故。 顯然, 學校安全防范措施不完善與體系不健全, 是學生安全問題的隱患。 為此, 學校要加強安全體系建設, 為學生提供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3.1.1 構建監(jiān)管平臺
首先, 政府部門可構建評估系統(tǒng), 實行區(qū)域內(nèi)課后體育服務第三方監(jiān)測制度, 創(chuàng)建互聯(lián)網(wǎng)app 軟件作為監(jiān)管平臺, 制定評估標準體系, 提出對課后體育服務各項工作要求的評分細則。 在監(jiān)管工作方面, 監(jiān)管人員應做到對每一項檢查工作科學評分, 拍照記錄并及時上傳圖片至app平臺, 檢查情況在app 平臺公開。 其次, 每月例行2-3 次檢查工作, 以積分制選取優(yōu)秀學校代表, 并給予相應獎勵,對不達標的學校進行引導, 保證政府的監(jiān)管準時到位, 防止課后體育服務工作形式化。 再次, 倡導各校通過平臺相互交流與學習, 提高各小學課后體育服務整體工作質量,這是有效指導課后體育服務工作的最終目標指向。
3.1.2 提高監(jiān)管質量
監(jiān)管工作人員要提高責任感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做好課后體育服務的監(jiān)管工作, 真實記錄各校課后體育服務的開展情況, 及時提出指導與建議, 提高監(jiān)管的深度, 避免課后體育服務工作內(nèi)容流于形式。
學校場地器材資源缺乏、 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導致課后體育服務的體育項目開展受限, 為此加大資金支持與鼓勵多方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 尋找融資人、 舉辦體育活動及比賽等途徑籌措資金。 政府增加教育撥款與家長自愿繳費是課后體育服務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 積極招募、 聘請退休教師、 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yè)人員或擁有資格證書的志愿者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的教學工作, 補充人力, 減輕體育教師的負擔。 加大資金投入與整合利用多種資源, 可進一步解決課后體育服務項目開展受限問題, 全面提高課后體育服務質量。
“雙減” 政策落地, 學校作為課后體育服務主要責任主體, 應致力于提供高質量的課后體育服務, 科學界定學校課后體育服務責任限度, 健全教師管理制度與完善教師考核考評機制, 避免因過于強調安全責任而弱化課后體育服務的教育功能。
教學方面。 引導教師突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 創(chuàng)新教學組織形式, 促進學生與教師的課堂互動, 增強學生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的積極性, 提升服務教學質量。
評價方面。 首先, 調動教師、 學生與家長等主體的積極性, 實現(xiàn)多主體綜合評價。 建立學校評價、 教師自評、同伴評價、 學生評價及家長參與的多元評價體系, 增強評估的權威性。 第二, 以學生競賽、 體育測試、 匯報演出及教學評價等方式, 考察學生課后體育服務的學習質量, 檢查教師的教學合規(guī)性。 第三, 管理考核, 利用成長記錄手冊考察學生在實踐中的依從性, 闡述學生實踐中的收獲與不足。 對照學校課后體育服務的定位與培養(yǎng)路徑, 及時補短板, 強化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效果, 進一步提升服務的教學水平。
課后體育服務要提質增效, 需進一步促進家校共治,積極引導家長配合課后體育服務育人的意識和行動, 成立可行的參與機制。 如: 學校建立定期家訪制度、 召開家長會, 密切家校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提高家長對課后體育服務的關注度, 準確分析學生發(fā)展需求, 為學生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推行 “家校聯(lián)動” 模式, 學校要提高宣傳力度, 提升家長對課后體育服務的了解與認識。 學??山M織 “親子運動會” 增加學生與家長的體育互動, 增強家長對課后體育服務的認可, 激發(fā)學生參與學校體育的熱情。 舉辦課后體育服務項目的匯報演出, 邀請學生家長到校觀察學生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的學習情況, 收集家長建議, 進一步獲得家長對學校課后體育服務工作的支持和認可。
3.5.1 制定安全防控體系
第一, 確認交通安全管理、 體育器材設施安全、 學生醫(yī)保和意外險管理、 學生安全教育及安全檔案等。 具體落實各方與學校的職責, 明確分工與落實責任, 構建齊抓共管、 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學校安全網(wǎng)。 第二, 全校師生要學習并掌握應急預案, 明確崗位職責、 處置原則、 處置程序、 措施和責任的追究, 做到積極預防和處理各類突發(fā)事件。 學校要與學生家長簽訂課后體育服務協(xié)議, 約定雙方權責, 每一次大型體育活動都要制定一份詳細的安全應急預案。 學校要積極推進校園安全系統(tǒng)建設, 加強監(jiān)控, 發(fā)生意外情況時可及時處理。 對學校安保人員的管理工作提高要求,加強巡邏與秩序管理, 保障學生的安全。
3.5.2 加強學生安全教育
學校一方面應積極組織安全教育講座, 提高學生自我防范意識與自我防護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開展課后體育服務時, 體育教師要做好課前安全教育, 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體育器材, 避免高負荷運動練習, 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和集中注意力, 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 避免學生出現(xiàn)安全隱患。
“雙減政策” 的頒布, 為學校體育的強化育人指引了方向。 學校要以此為契機, 構建良好的學校體育教育生態(tài), 提升課后體育服務質量, 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 文章探討了課后體育服務的困境, 分析了困境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研究認為: 學校存在課后體育服務內(nèi)容流于形式, 學生體育專業(yè)技能學習效果不佳等困境。當前階段課后體育服務教師評估體系、 網(wǎng)絡監(jiān)管平臺的建設與整合尤為重要, 可提升服務水平來促進課后體育服務的有效開展, 強化服務教育功能, 實現(xiàn)課后體育服務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