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作為特殊食品,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安法》)實行注冊或備案制才能許可上市。在《食安法》的大背景下,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保健食品的一系列規(guī)章規(guī)范性文件保障技術審評,2016年7月1日施行《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2016年11月14日施行《保健食品注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2016年版)》(以下簡稱《細則》),同期發(fā)布的《保健食品注冊申請服務指南(2016年版)》(以下簡稱《指南》)更詳盡細致地指導申請人規(guī)范申報。
產品技術要求是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從原輔料到產品生產工藝再到指標限定及檢測方法的控制。本研究提供了新《辦法》實施以來近3年(2018—2020年)所有延續(xù)注冊保健食品在產品技術要求方面的準確數據,并系統(tǒng)分析了補充資料意見,方便申請人自查自省,以期激勵提供科學、規(guī)范的高質量申報資料,加快助推審評審批進度,嚴格落實執(zhí)行一次補正要求。
本研究數據源于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保健食品注冊管理信息系統(tǒng),產品受理編號為國食健續(xù)G2018XXXX-國食健續(xù)G2020XXXX,審評意見僅涉及產品技術要求方面,建立首次審評意見數據庫,對關鍵字進行篩選,包括“符合要求”“補充”或“重新提供”“規(guī)范”等,通過Excel軟件分別對各項指標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2018—2020年,共受理延續(xù)注冊首次申報資料3 149件,其中進口產品29件,總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表1),其中2019年較2018年下降36.62%,2020年較2019年下降28.74%。產品技術要求發(fā)補意見共3 016件,技術要求一次性通過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其中2020年通過率超過了10%,較2019年呈近3.5倍的增長,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申請人逐步對新《辦法》實施后的相關規(guī)定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在技術要求方面的申報資料質量顯著提高,大大促進加快了審評審批進度。
產品技術要求包括原料、輔料、生產工藝、鑒別、感官要求、內包材、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標志性成分指標、原輔料質量要求、裝量/重量差異/凈含量及允許負偏差指標11項內容,涵蓋了從原輔料的控制到產品生產工藝再到指標限定及檢測方法的控制。申請人對產品技術要求資料的撰寫規(guī)范性直接影響產品審評、證書樣稿的制作進度。
2.3.1 應重視原輔料質量要求資料的填報 原輔料作為保健食品生產前的第一道門檻,其質量嚴格把關直接影響到終產品的質量。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隨著保健食品的歷史發(fā)展而逐步規(guī)范,包括普通食品、新食品原料、按照傳統(tǒng)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擬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等,其質量要求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衛(wèi)生要求。但保健食品及其原料的管理工作屬于多源頭、多部門、多形式的管理格局,上下游未有效銜接,應用起來有時會掣肘。保健食品相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為單一,目前我國還極度缺乏專屬的保健食品原料標準。對于列表自訂的原輔料質量要求,應按照《指南》5.2.2.4(5)、11.2.1提供相應資料,如補充來源、制法等。申請人往往參考原始申報資料的企業(yè)標準(簡稱企標)附錄來制定該標準,但企標附錄質控常不規(guī)范,且只針對感官、理化、微生物等進行了控制,對原料的來源、制法內容是缺失的。延續(xù)注冊承擔了清理換證的部分工作,應嚴格落實新《辦法》及相關要求,保證本輪延續(xù)注冊后的申報資料是完整的,從源頭上提升原料在加工及運輸中的安全級別,有利于加強外購原料的控制,使產品生產監(jiān)管與原料生產監(jiān)管不再脫節(jié)、防止兩張皮現象。
(3)規(guī)范原輔料質量要求引用文件:原輔料質量要求執(zhí)行引用文件不規(guī)范,具體分為引用文件:①廢止無替代,如“沙棘籽油應符合SL 493—2010《沙棘籽油》的規(guī)定”,該文件已被標準頒發(fā)部門水利部廢止,且并無新標準替代,建議自訂或改用現行有效的專屬該原料的標準;②不對應,如“絞股藍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的規(guī)定”,現版本的《中國藥典》中并未收錄絞股藍,可以將絞股藍調整為地方中藥材標準;③非專屬標準,如“大豆油應符合GB 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的規(guī)定”,該植物油標準是個通用標準,并不能有效控制大豆油原料;④非原料標準,如“靈芝應符合《XX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的規(guī)定”,此標準主要針對的是對中藥材的炮制,而非原料本身的控制;⑤未提供標準名稱或提供的標準版本為廢止版本,建議應完善標準名稱、及時更新標準引用文件。
由于產品技術要求涉及內容較多,篇幅較長,且與政策規(guī)定標準等聯系緊密,因此也是延續(xù)注冊產品申報資料所有項目里(其他項包括證明性文件、自查報告、生產銷售證明、人群食用分析報告、全項目檢驗報告)容易出現問題最多的一項。新《辦法》實施后,保健食品批準證書附件2(即產品技術要求)在原基礎上增加了原輔料質量要求、內包材(直接接觸產品的包裝材料種類、名稱及標準)、裝量/重量差異/凈含量及允許負偏差指標3項。其中原輔料質量要求內容繁雜,一個自訂原輔料質量要求即相當于一個微縮版產品技術要求。
水資源系統(tǒng)作為經濟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一個自然或人工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同時又是一個經濟系統(tǒng),它們之間有機結合,使得水資源系統(tǒng)成為一個復雜的復合系統(tǒng)。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對水資源的持續(xù)利用,同時水資源作為復雜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經過系統(tǒng)的耦合作用,自身也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在研究水資源問題時,應結合生態(tài)經濟系統(tǒng)理論,同時充分考慮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以水資源的持續(xù)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于復合的水資源系統(tǒng),可簡要表述為圖1。
2.3.5 審慎對待生產工藝項及感官要求 新《辦法》實施前的審評規(guī)定是保健食品延續(xù)注冊時需提供生產工藝未發(fā)生改變的承諾書,實施后取消了此項材料,而體現在產品技術要求的生產工藝項,原則上應提供與原批件保持一致的生產工序,且含關鍵工藝的應補充參數,如提取、發(fā)酵、滅菌等。由表2可知,23.9%(721/3 016)的產品所提供的生產工藝項有待完善或規(guī)范。感官要求按照《指南》5.2.2.4(7)應提供產品的外觀(色澤、狀態(tài)等)和內容物的色澤、滋味、氣味、狀態(tài)等項目,對于軟膠囊應分別描述囊皮和內容物色澤,包衣片劑應分別描述素片和包衣劑色澤。感官要求的狀態(tài)項根據GB 16740—2014還包括對雜質的描述。由表2可知,16.68%(503/3 016)的產品由于感官要求而發(fā)補意見,感官要求作為批準證書的一部分,檢驗報告可以依據感官要求指標不符合原批件而不予注冊,應被認真對待。
本研究統(tǒng)計了2018—2020年所有保健食品延續(xù)注冊時產品技術要求審評意見常見發(fā)補原因及頻次。如表2所示,居于發(fā)補原因首位的是原輔料質量要求,占比74.8%(2 256/3 016),接下來依次為大腸菌群檢測報告(MPN 計數法)、檢測方法列全文、生產工藝項等。
(4)硬膠囊應提供空心膠囊質量要求:空心膠囊主要分為動物來源(明膠)、植物來源(羥丙甲纖維素、羥丙基淀粉等)、微生物來源(普魯蘭多糖)。新《辦法》實施以來,空心膠囊應列入輔料質量要求一項。由表3可知,27.39%(618/2 256)的產品未提供空心膠囊質量要求或未明確種類。為滿足各類人群需要,建議申請人應明確空心膠囊具體種類信息,并提供執(zhí)行文件標準。
(5)標準控制不低于國家相關標準:由表3可知,10.82%(244/2 256)產品原料有國標或新食品原料標準,但申請人仍列表自訂且標準寬于國家相關標準,根據《細則》3.7.2.1(5),原輔料有適用的國家相關標準、地方標準、行業(yè)標準的,其質量要求應不低于此類標準,鼓勵申請人從嚴控制,為加快審評、方便監(jiān)管,建議按照《指南》5.2.2.4(7)將除標準外的從嚴指標列表附后,與國家、地方、行業(yè)標準一致的指標(含來源、制法等)無需重復列出。
(1)列表自訂原輔料質量要求規(guī)范來源和制法:來源與制法應一一對應,來源指原料制備的起始投料物質,對動植物品種有明確要求的,應明確品種或拉丁學名,如紅景天;制法是制備該原料的加工步驟,若投料即為半加工品,則從半加工品后的工藝步驟開始即可。制法中應含關鍵工藝及參數,如含有滅菌工藝,應說明滅菌方法,若為輻照滅菌應提供輻照源、輻照劑量,若為濕熱滅菌,應提供溫度、時間等;如包含精制工藝或發(fā)酵工藝的,應分別提供相關方法及參數;制法中使用的加工助劑應符合GB 2760—2014等國家規(guī)定。
(0.846 7) (3.544 5) (-3.990 8) (0.531 3) (15.606 2)
2.3.2 應及時關注保健食品相關公告的發(fā)布、標準的更替 由表2可知,產品技術要求發(fā)補原因中有74.54%未提交大腸菌群(MPN計數法)檢測報告,這是由于GB 16740在2015年5月24日正式實施,特別是大腸菌群指標及檢測方法較之前有較大改動,申請人在延續(xù)注冊時的微生物指標等應按GB 16740一并規(guī)范,并需提供3批產品大腸菌群檢測報告。發(fā)補原因中居于第三位(28.35%)的是“檢測方法列全文”,這主要由于2018年7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關于宣布失效第三批委文件的決定》(國衛(wèi)辦發(fā)〔2018〕15號),宣布《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guī)范》(2003年版)失效且屆時并未出臺新版本替代標準,原批件技術要求中許多檢測方法失去依據,只能暫時按照《細則》3.7.2.1(3)、《指南》5.2.2.4(7),作為企業(yè)自訂檢測方法,列出全文。若檢測方法執(zhí)行標準版本發(fā)生更替,即老方法被新方法替代,申請人可自行比對方法及檢測結果,若新方法不適用本產品,可申請保留原方法作為企業(yè)自訂檢測方法,避免后期抽檢不合格,如“酸價”“過氧化值”等。
The Connotation of Buddha-Nature and Its Universal Valu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IU Mingchun 87
2.3.3 應遵循申報資料的延續(xù)性 延續(xù)注冊申報的重點是延續(xù),仍有部分申請人提供“與原批件不一致”的申報材料,由表2可知,占比達15.72%(474/3 016)。這里主要體現在隨意更改指標限量、檢測方法(更新替代除外)、生產工藝及參數等,如原批件維生素C檢測方法為國標,現提供的為《中國藥典》;原生產工藝無輻照,現增加輻照工藝等。內包材雖是批件新增加內容,但可追溯于原始申報資料的企標、檢驗報告等。由表2可知,15.19%(458/3 016)申報材料中“內包材”不符合要求,主要體現在填報多套內包材,如瓶裝和鋁箔/PVC硬片,或填寫多個內包材執(zhí)行標準、多個瓶裝種類(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玻璃瓶等),或檢驗報告與技術要求不一致,如提供的檢測報告為袋裝或鋁塑包裝,技術要求中填報的內包材種類為瓶裝等。不同的包裝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和用途,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風險,申請人不能在延續(xù)過程中隨意更改內包材。鑒于延續(xù)注冊應是與原注冊資料及批件保持一致,以上諸類情況建議申請人單獨辦理變更程序申報并提供相應資料。
2.3.4 應按照相關規(guī)定科學調整指標,嚴控產品質量 延續(xù)注冊資料不止是與原注冊資料保持一致的一成不變,隨著科學認知的提高,食品品類的細分及相關標準的出臺,為了更好督促申請人科學、安全、有效的把好質量關,審評規(guī)定也在與時俱進。由表2可知,10.74%產品由于“理化指標增訂”而發(fā)補,如部分粉劑、片劑等產品的原批件無總汞指標,現根據GB 16740—2014統(tǒng)一增訂總汞指標并補測法定資質檢驗機構出具的報告;含片與顆粒劑應分別增加考察溶化性和粒度、溶化性指標,且含片溶化性作為穩(wěn)定性重點考察指標;含蒸餾酒的酒劑應按GB 2757—2012增訂氰化物指標,且甲醇、氰化物指標以100%酒精度折算;糖類產品包含化糖、熬糖工序時應增訂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鹽指標;氨基酸粉(源于蠶蛹經酸水解)原料質量控制中應參照GB 2762—2017增訂3-氯-1,2-丙二醇限量指標;蘋果、山楂類原料質量控制中應按GB 2761—2017增訂展青霉素限量指標。且按照《辦法》及《細則》規(guī)定,產品中增訂指標應提供相應的三批產品法定資質檢驗機構出具的或申請人自檢的檢測報告。
“沒有,仙芝,我們還可以重來!”話語間,蔣海峰正要拭去她臉上的淚痕,水仙芝順勢接過紙巾,擦掉眼淚,說道:“用不著了,我知道該怎么做。今后,你也不要來找我,出版費我會打過去的。”
(6)規(guī)范包衣劑質量要求:有些保健食品營養(yǎng)物質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如光照、空氣、溫度、濕度等,為了增強其穩(wěn)定性或掩蓋氣味、增加適口性、改善片劑外觀等,會使用包衣劑噴涂等方式包裹素片。包衣劑若作為一個整體預混劑被外購,申請人應列表提供包衣劑組成、制法、感官、理化、微生物控制等,若包衣劑的制備作為產品生產工藝的一部分,即申請人購買包衣劑各組分自行制備包衣劑,則應分別提供包衣劑各組分的質量要求。
(2)提取物質量要求規(guī)范來源和制法、提取率等:由表3可知,原輔料質量要求中由于提取物質量要求填報有問題的占1/3以上(765/2 256)。提取物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制法中關鍵工藝無參數或參數不全,如缺少提取時乙醇濃度、溫度、時間、次數等;②缺項如缺少提取率、標志性成分、理化控制指標等,其中提取率方面占比達63.4%(485/765),主要包括未提供提取率、提取率范圍過大等。對于常規(guī)工藝提取的中藥材或食品原料,提取料液比、溶劑濃度和提取溫度、時間、次數等與提取率、功效成分應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否則提取率和有效成分波動過大,會引起產品配方變化,安全性和質量可控性也無法保證。部分提取物經過了大孔樹脂精制,或有機溶劑萃取等,應制訂相應樹脂殘留物或有機溶劑殘留限量等規(guī)范。
2.3.6 加強產品屬性名的管理 審評中還發(fā)現部分產品屬性名混亂,界限不清,相似的配方和生產工藝卻分別呈現不同的屬性名,常見的容易混淆的劑型包括飲料、茶劑、粉劑、顆粒劑等。如生產工藝包含制粒工序,且感官性狀描述為顆粒狀,產品屬性名卻為粉劑;再如生產工藝為中藥飲片原料煎煮后與茶粉混合,產品屬性名出現固體飲料、茶、顆粒等,保健食品屬于食品,又不同于普通食品和藥品,應進一步科學規(guī)范屬性名管理,加強統(tǒng)一性。另外為了解決阿膠類保健食品劑型問題的爭議,審評中心組織了專家研討會,建議區(qū)分產品形態(tài)的片與劑型的片劑,將保健食品阿膠片劑規(guī)范為“塊”。產品屬性名的變化會引起裝量或重量差異指標(凈含量及允許負偏差指標)的選擇。粉劑、飲料等食品劑型應按照JJF 1070提供最小銷售包裝的具體的凈含量與負偏差指標值,且與檢驗報告保持一致。
申請人是保健食品注冊申請的主體,應當對申報資料的真實性、規(guī)范性負責,建議申請人對提供的申報資料審慎對待,不能因為“筆誤”等借口浪費審評資源。申請人應主動學習了解保健食品相關法規(guī)和規(guī)定,及時根據要求調整或修訂相關指標,補充提供相關檢測報告等,參考《指南》等提供規(guī)范、完整的產品技術要求。特別提醒申請人進行延續(xù)注冊時務必提交與原始申報資料、原批件一致的材料,涉及變更內容的應及時辦理變更程序。
隨著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技術設備的不斷更新、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與保健食品相關的標準、技術指標限量、檢測方法等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定期修訂和更新審評要點應該作為一項長期可持續(xù)的工作來對待。特別對于原料無國家相關標準的產品,應盡快組織相關研究,制定專屬保健食品的原料標準,以“四個最嚴”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對于列表自訂的原輔料質量要求也應逐步統(tǒng)一、規(guī)范,加強原料來源、制法及關鍵參數等的審查,更好服務于基層監(jiān)管。
運用翻轉課堂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的有效方式。“翻轉教室”這一名詞最早起源于美國,其具體形式為:首先學生在課外通過網絡平臺,觀看學習老師做的教學視頻,然后再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測試,并討論了課前記憶的知識,最后幫學生們將知識轉為內化[3]。顯而易見,將知識共享并實現內化是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協助實現的?!胺D課堂”的特點十分明顯,學生和老師的角色互換的傳統(tǒng)教學過程是教師集中作業(yè),學生的學習任務是事先不可知的。但在“翻轉課堂”教學形式中,學生可以提前學習知識,之后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一種新穎方式。這樣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及在課堂上的研究,討論與同伴以及老師的協作、交流以及反思。
假設BOG全部液化,則體積增加83 L,儲罐氣相空間為7.117 m3,則BOG液化率處于這兩者之間。
構建數據共享平臺,使公開發(fā)布的國標、新食品原料標準、保健食品原料標準、行業(yè)標準等與審評系統(tǒng)有效銜接,建立基于審評信息系統(tǒng)的數據庫;借鑒保健食品備案制思路逐步使注冊制產品部分指標填報規(guī)范化,方便申請人菜單式填寫,如原輔料質量要求引用文件、裝量差異指標等;優(yōu)化系統(tǒng)填報界面,使相同的內容關聯起來,如產品配方、說明書、產品技術要求中相同內容應自動關聯保持一致,減少申請人筆誤率,促進節(jié)約審評資源,提高行政審查審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