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 陳欣 柳玉鵬
(上接第一版)烏克蘭和亞美尼亞公民。對此,烏克蘭情報部門發(fā)言人尤索夫表示,不會對俄方說法作出評論。格魯吉亞內政部副部長達拉赫韋利澤稱,該國與大橋被炸事件無關,并認為沒有記錄證實載有爆炸物的卡車曾過境該國。
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12日指責對于烏情報部門組織策劃“恐襲”,西方再次表現(xiàn)出雙重標準。她說,歐安組織領導層沒有就此事發(fā)表評論,德國、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駐歐安組織代表團還為這一襲擊辯解。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反應卻引發(fā)西方國家及組織譴責。
危險的原因:沒有談判前景
美國總統(tǒng)拜登上周稱,發(fā)生“核末日”的風險處于“自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之后,多名白宮官員作出澄渚。當?shù)貢r間11日,拜登在接受CNN專訪時再次被問及這一話題。他解釋自己引發(fā)外界關注的“核末日”言論,稱想表達的是“使用核武器將導致恐怖后果”。CNN報道說,拜登說不認為普京會使用核武器,但認為“世界核大國之一的領導人談論可能在烏克蘭使用戰(zhàn)術核武器是不負責任的”。俄新社報道稱,佩斯科夫12日表示,西方國家領導人每天談論“來自俄羅斯的核威脅”是有害和挑釁性的做法。他說:“俄羅斯不想也不參與這樣的操作。”
CNN稱,俄烏沖突如此危險的一個原因是,近8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任何可能化解戰(zhàn)爭的真正外交進程的前景。預計美俄兩國領導人將于下個月出席在印尼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但拜登在接受采訪時說,他認為沒有必要與普京會面。俄衛(wèi)星通訊社12日報道稱,對于此事,佩斯科夫表示,不論是俄方還是美方,均未提出在G20峰會期間舉行領導人會晤的倡議。
《南華早報》評論稱,西方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無助于盡早解決沖突,因為它們沒有同時向基輔施加同等程度的壓力,要求其進行談判。美西方這樣做背后是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的動力,脆弱的后冷戰(zhàn)秩序似乎已經(jīng)完全讓位于一個新階段,大國競爭意味著烏克蘭危機不太可能很快結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