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一部融筆記、散文、小說筆法于一體的作品。自面世以來,此書就受到了林語堂、陳寅恪、俞平伯、陳毓羆等學者的一致好評,被稱為“一塊純美的水晶”“開創(chuàng)了家庭文學小品之光輝范例”,并被譯為英、德、日、馬來等多國語言,享譽海內外。目前,《浮生六記》的注譯本有數(shù)十種之多,為讀者閱讀帶來了便利,促進了此書的傳播,但是有些注本的詞條注解不夠準確,影響了讀者對原文的正確理解。本文擬對《浮生六記》常見注本卷二《閑情記趣》中部分詞條的注解進行探討,以期糾正相關注釋的偏誤,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并正確認識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現(xiàn)象。
卷二《閑情記趣》:“識張?zhí)m坡,始精剪枝養(yǎng)節(jié)之法,繼悟接花疊石之法?!?/p>
1.苗懷明注:“張?zhí)m坡:揚州人。為阮元姻侄?!?/p>
2.周公度注:“張?zhí)m坡:揚州人。清代文學家、三朝閣老阮元(1764—1849)的幕僚,曾為阮元書畫、雕刻代筆人。”
按:苗懷明和周公度兩位學者的注釋有相似之處,但均不準確。此處的張?zhí)m坡與阮元幕僚或姻侄的張?zhí)m坡并不是同一個人。
空手道俱樂部網(wǎng)絡:在社團提取問題中空手道俱樂部網(wǎng)絡是被應用最為廣泛的例子之一??帐值谰銟凡烤W(wǎng)絡由34個節(jié)點組成,每個節(jié)點表示一個成員,網(wǎng)絡中的78條邊表示成員之間的社會交往關系,由于俱樂部主管和校長之間發(fā)生矛盾,俱樂部成員就被分成了分別以主管和校長為中心的兩個社團。
第一,兩位張?zhí)m坡的興趣愛好不同。阮元的幕僚張?zhí)m坡名叫張肇岑,喜歡金石文字,擅長圖章鐫刻?!吨袊鴼v代人名大辭典》:“張肇岑,清江蘇江都人,一名肇,字蘭坡。工篆隸,善印刻。足跡幾遍全國。喜金石文字。從阮元入滇,官按察司照磨。一時大理石畫、鐫刻皆出其手。有《石鼓齋印譜》?!?/p>
而沈復提到的張?zhí)m坡則擅長盆景制作。
第二,兩位張?zhí)m坡的生活年代不同。武慕姚《氈椎閑話》第三卷“明拓李玄靖碑”條下云:“同治十一年,揚州張肇岑,續(xù)搜得二石,計二百七十九字”
。這則資料顯示張肇岑在同治十一年(1872)時仍然在世。而《浮生六記》里寫到張?zhí)m坡臨終時曾送給沈復一盆蘭花,陳蕓親自澆灌,顯然,張?zhí)m坡的去世要早于陳蕓。陳蕓去世的時間是嘉慶八年(1803),《閑情記趣》中的張?zhí)m坡的去世則早于這個時間,而作為阮元幕僚的張肇岑1872年時仍然在世,中間差了70年左右的時間。
卷二《閑情記趣》:“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人才培養(yǎng)方案修訂中,調研、參考了大量行業(yè)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根據(jù)酒店不同崗位特點和需求,結合不同崗位的目標要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yè)課程,繪制知識、能力、素質矩陣圖,做到行業(yè)、教學的有效接軌。具體如表2:
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在治療中以積極控制血糖水平、消除梗死因素、恢復腦部供血及相應的對癥治療為主,以最大程度上拯救缺血壞死腦組織、保護相關的神經(jīng)功能,同時有效的護理是后期恢復肢體功能必不可少的關鍵。
生長痛現(xiàn)象早在1823年由Duchamp首先提出,由于常常發(fā)生在生長期,所以稱之為“生長痛”。它是兒童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xiàn)象,好發(fā)于2~12歲的健康兒童。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雙下肢間歇性疼痛,尤以脛骨、膝關節(jié)及其周邊部位為重。
1.苗懷明注:“沉速香:檀香?!?/p>
2.周公度注:“沉速:沉香和速香。沉香,一種含有可入藥樹脂的珍貴樹木;香味清幽,常用作燃香,被譽為眾香之首。速香,即黃熟香。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沉香》:‘木之心節(jié)置水則沉,故名沉水(香),亦曰水沉。半沉者為棧香,不沉者為黃熟香?!艜r南粵之東莞、中山,均以產(chǎn)沉香知名?!?/p>
3.周如風注:“沉速香,即檀香,因檀木質重較重,入水后能迅速下沉,故有此名?!?/p>
按:“沉速”“沉速香”在近代文獻中出現(xiàn)頻率頗高。例如:
按:以上注解包括三種觀點:一是栽花小影;二是戴花肖像;三是用花裝飾的畫像。從古代文獻的相關用例來看,“載花”主要有四種用法:1.栽花。宋代趙文《鶯啼序·壽胡存齋》:“又何似、六山一任,種竹載花,棋局思量,墨池揮染?!?/p>
林語堂英譯本《浮生六記》此處為:“One day Yang Pufan made a sketch of Yün and myself working at a garden with wonderful likeness.”
也是栽花的意思。2.戴花。林鳳彩《還鄉(xiāng)雜吟》:“滿山彩蝶隨風舞,路上村姑頭載花?!?.裝載花。清代汪春園《西湖冶春詞》:“載花船尾酒船頭,檢點奚囊得句投?!?.開花。元代郝經(jīng)《儀真館后園海棠兩花于秋,因為小酌賦詩》:“二年海棠秋,幽妍對寥索。霜后輒載花,枯株吐纖弱?!?/p>
(2)(愛月兒)一手拿著銅絲火籠兒,內燒著沉速香餅兒,將袖口籠著,熏熱身上。(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六十八回)
(3)庵中又走出幾位少年的尼姑來,都是二十余歲之人,且是生得標致,青的是發(fā),白的是肉,光頭滑面,衣上都熏得松子、沉速之香。(明代周清原《西湖二集》第二十八卷)
(4)童七回送了三兩贐儀、兩匹京綠布、一十沉速香、二百個角子肥皂、四斤福建飴糖。(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十六回)
表2所示為采用煤質活性炭和椰殼活性炭為載體,不含醇胺輔助負載活性組分時,所制得的活性炭基脫氯劑的性能參數(shù)。分析可知,在制成脫氯劑產(chǎn)品后,二者的各項性能參數(shù)均滿足活性炭基脫氯劑的要求,并且沒有明顯的差異??紤]到椰殼活性炭的價格相對較高,故采用煤質活性炭作為載體更合適。
(5)這香不是花香,不是焚的沉速香,不是佩的蘭麝香,謂之天香。(清代丁耀亢《金屋夢》第四十九回)
(6)一句提醒了寶玉,便回手向衣襟上拉出一個荷包來,摸了一摸,竟有兩星沉速,心內歡喜。(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三回)
(7)其物有馬、犀牛、龍涎、撒哈剌梭眼、木香、丁香、降真香、沉速香……(清代李調元《南越筆記》卷七)
(8)只除真龍涎、水安息沒有找著;其余黃熟、檀降、沉速、枷楠,那一樣不燒過來?(清代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十三回)
最后,根據(jù)粗集方法自動獲取的轉換規(guī)則,來對2011年武漢市光谷區(qū)域的土地利用類型進行模擬預測.模擬預測的結果見圖3(a),對比2011年的實際土地利用類型3(b),通過Kapp系數(shù)的計算,得出K=0.6646,表明模擬預測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時,也計算了模擬城市用地和實際城市用地的混淆矩陣(表4),總體精度達到83.49%,模擬結果在可接受范圍內.同時,對比模擬和實際結果圖,城市的用地類型的輪廓基本一致,只是模擬結果中的非城市用地更為分散,也許是計算機模擬中的粗糙集規(guī)則的智能化分散的結果,從而從另一方面說明城市土地利用模擬的不確定存在.
那么,沉速香究竟為何物?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注釋之外,還有以下觀點。王利器《金瓶梅詞典》“沉速香”條:“是一種以沉速、檀香等為原料制成的高級香。”
《漢語大詞典》則釋為:“由沉香和速香合成的香料。”
馬瑞芳也認為沉速香是:“兩小塊沉香和速香合成的香料?!?/p>
這樣看來,學界對沉速香的認識并不一致。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筆者認為沉速香具有以下特點:
第三,游客對長江三峽地域文化認知過程具有選擇性。出游前,游客通過信息刺激產(chǎn)生初始認知;出游過程中,游客在個體已有知識和體驗的影響下,產(chǎn)生對信息的選擇性“接觸-注意-理解-保持”[33]86過程;出游后,游客形成的認知印象以概念網(wǎng)絡的形式進行儲存,反映了部分的目的地文化。
研究揭示了在不同的企業(yè)生命周期階段,碳信息披露對企業(yè)融資約束的影響存在差異化。啟示企業(yè)在努力構建全面規(guī)范的碳信息披露體系的同時,應結合企業(yè)所處的生命周期,做好企業(yè)碳信息披露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安排,以實現(xiàn)企業(yè)價值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最大化。
第一,沉速香是一種原木香料。從故宮博物院現(xiàn)在收藏的標有“沉速香丁、沉速香片、檀香方丁、藏唵叭香”香盒來看,沉速香和沉香一樣是一種原木形態(tài)的香。沉速香可以用來制造家具,《雍正家具十三年——雍正朝家具與香事檔案輯錄》中記載了很多件由沉速香木制成的家具擺設,僅雍正七年的一次,就制成沉速香臂擱一件、沉速香如意一件、沉速香筆架一件
。
第二,沉速香是沉香的一種,外形與伽楠香非常相似?!队赫揖呤辍赫揖吲c香事檔案輯錄》收錄了兩則辨認伽楠香還是沉速香的檔案。一是雍正四年:“三月初七,海望持出沉香一塊,重七斤。奉旨:著認看或是伽南香或是沉速香,認別分明,亦收在造辦處庫內。欽此。(于本日據(jù)牙匠葉鼎新認看得不是伽南香,是沉速香。計此。)”
一是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傳旨:“女兒香一塊,認看是伽楠香,做平安丸用,若是沉速香,爾造辦處有用處用,如無用處著配一座,陳設在暢春園或西花園?!?/p>
需要說明的是,女兒香一般指沉香,阮元《廣東通志》云:“東莞種香之家,其女兒輒于香棱角潛割之少許藏之,類多黑潤脂凝而佳?!?/p>
從這兩條檔案文獻來看,伽楠香和沉速香都是沉香中的一種,由于二者相似度很高,因此需要找專家辨認。
第三,沉速香亦有別于伽楠香、沉香、速香、黃速香、黃熟香,該香的品質、價格一般要低于伽楠香、沉香,而高于速香、黃速香和黃熟香。從明代嘉靖年間廣東司的購買情況來看,采購價格最貴的是伽楠香(茄藍香)。嘉靖二十五年廣東司曾采買五斤伽楠香,價銀六十兩;同年又采買五斤,價銀六十五兩
。其次是沉香和沉速香。嘉靖二十年,沉香的每斤價格為二兩八錢銀子,沉速香為每斤三兩;嘉靖二十四年,沉香每斤價銀為三兩五錢八分,而沉速是每斤二兩七錢八分;嘉靖二十五年,沉香每斤價銀為三兩五錢五分,沉速香每斤價銀為二兩七錢五分
。再次是速香、黃速香、黃熟香。它們的價格相對較低,其中,速香的價格每斤在一兩一錢左右,黃速香、黃熟香的價格則低于一兩
。通常情況下,香的品質應該和價格相當,由此來看,沉速香要次于伽楠香、沉香,而高于速香、黃速香、黃熟香。
第四,沉速香也是一種合成香的名字,是采用沉速香和檀香等材料制成的。明代高濂《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曾載有沉速香方:“沉速五斤、檀香一斤、黃煙四兩、乳香二兩、唵叭香三兩、麝香五錢、合油六兩、白芨面一斤八兩、蜜一斤八兩,和成滾棍?!?/p>
明代屠隆《考槃馀事》卷三指出,安息香中最好的是劉鶴所制的月麟香、聚仙香和沉速香三種
。
卷二《閑情記趣》:“蕓嘗以沉速等香,于飯鑊蒸透,在爐上設一銅絲架,離火中寸許,徐徐烘之,其香幽韻而無煙?!?/p>
綜上,在不加區(qū)別的情況下,沉香、沉速香、速香、黃速香、黃熟香等都是沉香;如果加以區(qū)別的話,它們又各具特點。其中,沉速香既有原木香,也有合成香。從高濂等人的記載來看,沉速香應是由沉速香和檀香等材料合成的一種香料。就此而言,《漢語大詞典》、周公度等均將沉速香視為沉香和速香的合成,這一觀點是有失偏頗的,而王利器《金瓶梅詞典》的解釋則相對準確?!陡∩洝酚涥愂|焚香時,先是將沉速香放在鍋中蒸透,然后又在香爐上置細絲架烘烤,這種香有可能是沉速香塊、香片、香餅之類的原香或合成香。還需指出的是,沉香和檀香并不是同一種香。檀香來自于檀香樹,屬于檀香科,是一種木材本身的香味;沉香則屬于瑞香科植物,是在受到外界的影響后自身分泌的油脂所散發(fā)的香味。由此看來,苗懷明、周公度、周如風對“沉速”的注解均不夠精確。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素質教育的落實,社會對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拘泥于課本上僅有的知識,而是加大關注學生的課外知識和思維方式的靈活性。新課標也倡導課堂上要以教師為主導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直接感受知識,增強自我效能感。落實到具體方法上就是用任務型教學法取代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完成課堂上一個個學習任務掌握提高英語閱讀水平的方法。
卷二《閑情記趣》:“楊補凡為余夫婦寫載花小影,神情確肖。”
1.宋致新注:“似應為用花裝飾的畫像?!?/p>
2.周公度注 :“栽花小影。”
3.羅偉注 :“用花裝飾的畫像。”
4.向梅林注 :“戴花的肖像?!?/p>
5.王基德注:“這里應該是用花裝飾的畫像?!?/p>
(1)地產(chǎn)黃熟香頭、沉速、打白香、腦子、花錫、粗降真。(元代汪大淵《島夷志略·彭坑》)
以上用法中,第二、三種都帶有裝載的意思,只不過裝載的主體不同,分別是頭、船。那么,《浮生六記》中的用例屬于哪一種呢?沈復好友石韞玉的《洞仙歌·題沈三白夫婦〈載花歸去月兒高〉畫卷,時其婦已下世矣》,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載花小影”的含義:“春光一舸,趁江流如箭,料想仙源路非遠。問劉綱,佳耦暫謫凡塵,消受過,幾度花明月艷!比肩人已杳,憔悴崔郎,猶對夭桃舊時面。不用水沉香,百種芳華,早熏得真真活現(xiàn);倘環(huán)佩,珊珊夜深歸,算只有嫦娥曾見。”詞中提到畫卷的名字為《載花歸去月兒高》,這和沈復所提到的楊補凡給他們夫妻二人所繪的載花小影比較相似,因此,石韞玉所題的畫卷可能就是沈復所說的載花小影。從《洞仙歌》的詞意來看,開頭言明“春光一舸,趁江流如箭”,再結合畫題“載花歸去月兒高”、詞句“比肩人已杳”,可知該圖畫的是夫婦二人月夜乘船載花回家的場景。畫中有船、有花、有像主,這是確切無疑的;但花是在簪頭上,還是放在船上,則不能肯定。
我們再結合明清時期類似的畫作加以分析,也許可以使答案更為明確。明末清初畫家王翚《歸舟載花圖》:“名花才子品相當,不數(shù)朱櫻與綠楊。滿載占將春色去,分明少伯五湖航?!鼻宕樯餍小额}又微侄載花圖小影》:“落魄江湖不計年,風流別是一生緣。桃根桃葉無顏色,回避儂家載酒船。”這兩首詩里都有船、花、人。毛文芳稱這種構圖為“三好”或“郎與麗”圖式,并推測:“《載花圖》是一艘以像主查又微為核心載著‘花’卉、‘酒’客與美‘色’游河的船只”
。晚清民國畫家樊虛的《歸舟載花圖》中,近景所繪的就是寬闊水面上有一葉扁舟,舟尾是一位劃船的舟子,船頭的一位紅衣男士扭頭向前看,在他面前放著一盆盛開的鮮花。此外,清代商盤《題沈云持載花圖》也是這種舟、花、人的構圖方式:“問君何時得此六扇篷,胭脂雨濕琉璃風。是花是人兩不辨,但有百濯香濛濛。”而詩中“簪花歸去抱花宿,百舌一聲春睡足”一句,則說明畫像主人是頭上簪花的。由此看來,載花歸舟之類的畫像大多是像主處在裝載著花的船上,而花是否簪在主人的頭上則不是重點。
綜上,楊補凡所繪的載花小影應是:沈復夫婦在月亮升起之時并肩坐在裝載有花的船上回家的場景。由此可知,上述學者將其釋為栽花小影、戴花肖像、用花裝飾的畫像等,是不夠妥帖的。
綜上,沈復筆下的張?zhí)m坡并不是曾為阮元幕僚的張肇岑,而是蘇州的一位盆景專家。遺憾的是,我們尚未查到這位張?zhí)m坡的相關生平資料,只能暫且存疑。
1.苗懷明注 :“雨水?!?/p>
以上兩種觀點,其實都有各自的道理,同時,以天泉水來指代“雨水”的文獻要更多一些。這是因為在我國南方,雨水比雪水更容易獲得,而上文所引文獻也大多出自南方作家。不過,從泡茶的角度來說,以雪水泡茶似乎是要優(yōu)于雨水,并且南方人也有用雪水泡茶的風俗習慣。嵇元在《品讀蘇州》中寫道,蘇州人認為臘月的雪最好,在雪下得比較大時,有些人家會拿著容器到院里接雪,雪融化煮開后可以沏茶
。蔡罕亦曾提及浙東人喝天落水,有冬季儲藏冰雪水留待春后烹茶的習俗
。
昏暗中穿了好幾個巷子,最后隊伍在一個嘩嘩作響的小河邊停了下來。我急忙繞過泰森擠到了前面,昏暗中我看到了劉偉的身影,比黑背心高些,比我矮些,比泰森單薄些,比我壯實些。我正想開口問自己已經(jīng)憋了一路、一直想問但一直沒有機會問的那兩個問題,可是劉偉已經(jīng)開始說話了。
4.何飛燕注 :“露水?!?/p>
按:《開明活頁文選注釋》:“天泉水即雨天所貯藏之屋霤水,俗稱天落水?!?/p>
《明清吳語詞典》認為“天落水”“天泉水”同為一物,并將“天泉水”釋為“接存的雨水”
。褚半農(nóng)《上海西南方言詞典》:“天落水,雨水。”
從以上注釋來看,天泉水有“雨水”“露水”“雨水、雪水、露水的總稱”三種觀點,其中,釋為雨水的較多。
通過探究明清時期的文獻用例,可以發(fā)現(xiàn),關于“天泉水”主要有兩種說法。
初級群體中檢測到的QTL具有較大的置信區(qū)間,并且由于群體結構或者與其他位點互作的影響,QTL效應和貢獻率的估計會有一定偏差,如果2個QTL連鎖在一起,也難以被分解開甚至檢測不到。因此,在精細定位或克隆前最好先應用遺傳結構更簡單的次級群體進行驗證,以判斷這些位點是否只是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假陽性位點,有沒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
第一種是雨水和雪水。明代屠隆《考槃馀事》卷三“擇水”條,分天泉和地泉兩個部分,其中,天泉主要講了兩種:雨水和雪水。他認為:“天泉,秋水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則茶味稍奪,冽則茶味獨全……雪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清貺?!?/p>
明代文震亨《長物志》卷三“天泉”條:“秋水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春冬二水,春勝于冬,蓋以和風甘雨故。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風雷蛟龍所致,最足傷人。雪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最為幽況,然新者有土氣,稍陳乃佳。承水用布,于中庭受之,不可用檐溜?!?/p>
可見,文震亨與屠隆的觀點基本一致。清代錢雅樂等輯《湯液本草經(jīng)雅正》卷十:“雨雪之水,皆名天泉,其質最輕,其味甘涼,養(yǎng)陽分之陰,清上焦之熱,以宿久澄澈者良。”
清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水飲類》:“雨雪之水,皆名天泉。其質最清,其味最淡。杭人呼曰淡水,瀹茗最良?!?/p>
以上學者都明確指出“天泉水”包括雨水和雪水。
第二種是雨水。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茶酒單·茶》云:“欲治好茶,先藏好水……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
這里,“天泉水”和“雪水”是并列的,它顯然是指“雨水”,而不包括“雪水”。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三“孑孓蟲”條:“杭城水濁,人家皆接天泉水用之,日久往往生孑孓蟲?!瓫芸h胡子暉《子貫附言》亦云:‘午前之雨屬陽,午后之雨屬陰,獨陽之水取養(yǎng)金魚子,不生蟲??!?/p>
這里并未對天泉水予以明確解釋,但從正文及引文的表述來看,應主要是指雨水。民國吳恩元《蘭蕙小史》卷下:“用天泉水洗凈,修去殘根敗葉,置背陰處俟其陰干?!?/p>
“澆花之水,井水、河水均不可用,恐其帶咸味也??傄蕴烊疄榧选m毝鄠洚Y、缸,貯梅雨之水,伏天可以澆花?!?/p>
從這兩段文字的語意來看,吳恩元所說的“天泉水”也是雨水。
2.周公度注 :“雨水?!?/p>
需要指出的是,露水也可以泡茶,但在古代的茶典、茶書中都幾乎沒有記載,只有田藝蘅的《煮泉小品·靈水》中稱“露”為天酒,可以飲用,并引用《莊子》《山海經(jīng)》《博物志》等文獻予以證明
。歷代皇帝中亦不乏飲用露水者,不過,似乎只有乾隆曾在承德避暑山莊命人收集荷葉上的露水來煮茶,他為此還作有《荷露煮茗》詩。這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很難做到的,因此,民間有個歇后語叫“露水泡茶——得之不易”。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把水分為天水和地水,其中,天水又細分為雨、雪、露、霜、雹等十三類,不過,他并未將天水稱為“天泉水”
。在明清時代的其他文獻中,也未見到把“露水”歸為“天泉水”的記錄。因此,“露水”不應歸入“天泉水”。
綜上,明清時期所使用的“天泉水”概念,應該主要是“雨水”和“雪水”,而不包括“露水”。
3.張鵬注:“指雨水、露水或雪水?!?/p>
卷二《閑情記趣》:“余之小帽領襪,皆蕓自做?!?/p>
選取于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OSAHS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夜間7h呼吸暫停通氣指數(shù)(ADI)分為三組,分別為輕度組、中度組及重度組每組各30人。選取同時期門診健康體檢者30例作為對照組。
1.王基德注 :“衣服、襪子?!?/p>
2.周如風注 :“鞋襪?!?/p>
3.張鵬注 :“領、襪。”
按:“領襪”,苗懷明、周公度等均未加注釋。它實際上是一個專有名詞,不能夠拆開解釋,將其釋為“衣服、襪子”“鞋襪”“領、襪”均不正確?!邦I襪”,亦作“領抹”。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又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物、圖畫、花環(huán)、領襪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p>
清代祝慶祺等《刑案匯覽三編》卷十六:“該犯徐來子稱系王哈蟆與春子進內偷竊,該犯僅接收衣服、棉褥、領襪等件,其事主所失銀兩首飾,系王哈蟆等私行藏匿?!?/p>
在這兩則材料中,“領襪(領抹)”都是與“衣服(衣物)”并列的,因此,“領襪”并不包括衣服。
其實,前人已經(jīng)對“領襪(領抹)”進行了深入探討。沈從文認為,它是宋代女子衣領與對襟上的長條花邊
。華夫《中國古代名物大典》:“領襪,即帍裱,亦稱為‘被巾’‘領巾’,婦女圍領的披巾。始見于秦漢典籍?!?/p>
而《閑情記趣》中的領襪,則屬于男裝的一部分,也稱為“領衣”?!吨袊幕o典》:“也叫硬領,俗稱牛舌頭。清代加于禮服上的假領(清代禮服無領)?!?/p>
這種領衣較為夸張,由肩部穿過胸部下垂至腰部,可以用紗料或緞料,也可以繡花。因此,沈復所說的領襪,應該就是這個形似牛舌頭的領衣。
卷二《閑情記趣》:“或亭亭玉立,或飛舞橫斜?;ㄈ⒉?,間以花架,以免飛鈸耍盤之病。”
1.王基德注:“雜耍,這里是指菊花擺放不好就會成為笑話?!?/p>
2.向梅林注:“雜耍表演,喻起把不緊而亂轉?!?/p>
3.何飛燕注:“像鐃鈸或盤子一樣上下翻飛的雜耍表演。此處指花朵雜亂無緒?!?/p>
4.張鵬注:“鈸、盤比喻花朵,此處指花朵雜亂無章?!?/p>
(P47)
陳頤磊一陣激動,他終于等來了外面的消息,但這封十萬火急的來信卻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戰(zhàn)前,最高統(tǒng)帥要求八十六軍死守六天六夜,策應并全殲圍城的十萬日軍。為什么他們突然改變了戰(zhàn)役決心?
按:很多注釋都把“飛鈸耍盤之病”解釋為雜亂、無序。從該文語境來看,前文云“起把宜緊”,是講所插的花枝要不散漫、不擠壓,以體現(xiàn)花的舒展;后文云“瓶口宜清”,是講花葉不蕪亂、花梗不強硬,以體現(xiàn)花的自然。而此處主要講插花的姿態(tài),既可以是亭亭玉立式的直插,也可以是飛舞橫斜式的斜插,但花朵應參差不齊,高低有致。其中,“間以花架”一句,1924年的霜楓社本《浮生六記》作“間以花蕊”。我們認為,“間以花蕊”更符合上下文意,因為“蕊”具有花骨朵的意思,如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七:“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清代葉天培《菊譜》上卷“留蕊”條云:“八月結蕊,每枝正頭留一,余掐去。近正頭處酌留旁蕊。一二正頭誤損,用以補之,即不損,有花有蕊,亦覺生動。”
這里的“蕊”即為“花骨朵”。因此,《閑情記趣》所言“花取參差,間以花蕊”,也就是葉天培所謂的“有花有蕊,亦覺生動”。由此而言,“飛鈸耍盤之病”應該就是自然生趣的反面。
從“飛鈸耍盤”技藝入手進行分析,更能加深我們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吨腥A藝術文化辭典》對“耍盤”的解釋是:“亦作舞盤。耍弄技藝。藝人手執(zhí)若干細桿頂住盤(碟)底部,藉腕力使之飛速旋轉,兼做形體表演而不使杯盤跌落?!?/p>
可見,這種技藝通常是表演者手拿數(shù)根長短統(tǒng)一的細桿頂著同樣大小的盤子進行旋轉,盤子和細桿組合起來就像花朵和花莖。明清時期,蘇州玄妙觀的飛鈸絕技舉世聞名,飛鈸的形狀亦大小一致,表演者利用它們做飛拋、旋轉的動作。《中華舞蹈志·江蘇卷》“玄妙觀飛鈸”條:“所用道具(法器)為‘棉帶鈸’,共十一只,銅制,直徑約六寸余,厚約六厘,背面中有內徑長約寸半、高約七分半的圓柱狀凸出部分稱為‘鈸足’,其頂部略小,以便可以疊套,正面稱為‘鈸口’。鈸足中心有孔,其中兩鈸穿過棉帶,一端打結固定于鈸口反面凹處,棉帶長二尺半?!?/p>
這兩項技藝的共同特點是所用道具形狀大小一致,舞動起來都像盛開的花朵。不過,這樣的花朵大小相同,花莖長短齊一,喪失了自然生態(tài)的美感。明代袁宏道《瓶史·宜稱》云:“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tài)天然,如子瞻之文隨意斷續(xù),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真整齊也。若夫枝葉相當,紅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樹,墓門華表也。惡得為整齊哉?”
因此,沈復所說的“飛鈸耍盤之病”,主要是指插花時追求花朵、花莖的整齊劃一,從而失去了自然生動之趣、意態(tài)天然之美,而不是像有些學者所解釋的“此處指花朵雜亂無緒”。
本文主要對《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中所存在的注釋問題進行了探討,涉及人物生平、沉香種類、畫像主題、泡茶文化、服裝形制、插花藝術、技藝表演等諸多方面。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對于古代作品詞語的釋義,不能單純地從它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否則就會導致望文生義。我們應當結合具體語境去進行解讀,詞義依賴語境,語境制約詞義,沒有語境就無所謂詞義,這便是訓詁學上所講的“觀境為訓”。也就是說,語境對詞語義項的選擇具有限定作用。同時,還要注意內證和旁證相結合、文化知識和具體語境相結合,盡可能占有詳盡的材料,并對這些材料進行排比類推,這樣才可能避免主觀臆測,減少誤釋,從而提高釋義的準確性。
[1][清]沈復著,苗懷明評注.浮生六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清]沈復著,周公度譯注.浮生六記[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
[3]張?之,沈起煒,劉德重.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武慕姚.氈椎閑話[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
[5][清]沈復著,周如風譯評.浮生六記[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6.
[6]王利器.金瓶梅詞典[Z].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7]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8]馬瑞芳.馬瑞芳評注《紅樓夢》[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20.
[9]周默.雍正家具十三年——雍正朝家具與香事檔案輯錄[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3.
[10][清]阮元.廣東通志[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11]衷海燕,唐元平.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史料匯編·明代卷[M].廣州: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2017.
[12][明]高濂著,趙立勛等校注.遵生八箋校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
[13][明]屠隆.考槃馀事[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14][清]沈復著,宋致新注.浮生六記[M].武漢:崇文書局,2015.
[15][清]沈復著,羅偉譯注.浮生六記[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8.
[16][清]沈復著,向梅林校注.浮生六記[M].長沙:岳麓書社,2016.
[17][清]沈復著,王基德點評.浮生六記[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
[18][清]沈復著,林語堂譯.浮生六記(漢英對照)[M].上海:西風社,1939.
[19]毛文芳.圖中物色:明清“三好”/“郎與麗”類型畫像文本之隱喻觀看與抒情演繹[A].張宏生主編.人文中國學報(第二十五期)[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20][清]沈復著,張鵬注譯.浮生六記[M].長沙:岳麓書社,2019.
[21][清]沈復著,何飛燕編注.浮生六記[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
[22]李景文,馬小泉主編.民國教育史料叢刊(第783冊)[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5.
[23]石汝杰,[日]宮田一郎.明清吳語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24]褚半農(nóng).上海西南方言詞典[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5][明]文震亨.長物志[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
[26][清]錢雅樂,錢敏捷,錢質和輯.湯液本草經(jīng)雅正[M].朱繼峰,黃曉華,王楓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5.
[27][清]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M].宋詠梅,張傳友點校.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8][清]袁枚.隨園食單[M].元江雪注.北京:開明出版社,2018.
[29][清]陸以湉.冷廬雜識[M].崔凡芝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5.
[30]吳恩元.蘭蕙小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
[31]嵇元.品讀蘇州(三)[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32]蔡罕.浙東水風俗考述[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5,(1).
[33][明]田藝蘅.煮泉小品[M].上海:文明書局,1915.
[34][明]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
[35][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6][清]祝慶祺,鮑書蕓,潘文舫,何維楷.刑案匯覽三編(第一編)[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37]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38]華夫.中國古代名物大典[Z].濟南:濟南出版社,1993.
[39]施宣圓,王有為,丁鳳鱗,吳根梁.中國文化辭典[Z].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
[40][清]葉天培.菊譜[M].乾隆四十一年刻本.
[41]嚴云受.中華藝術文化辭典[Z].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5.
[42]《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中華舞蹈志·江蘇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4.
[43][明]袁宏道.瓶史[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