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狀態(tài)辨識的航空發(fā)動機轉子葉片剩余壽命模型……………………劉建勛,翟旭升,謝巖甫,羅志煌,答宇航 (1-1)
渦扇發(fā)動機柔性轉子渦輪結構改進與動力特性研究……………………聶衛(wèi)健,鄧旺群,陳亞農,童 亞,鄒 磊 (1-6)
非線性彈性單盤轉子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分析………………………………………………劉繼華,茍學中,鄭龍席,高仁衡 (1-11)
高馬赫數(shù)飛行器飛/發(fā)性能一體化評估方法初步研究………………………………陳宣亮,曾 軍,李剛團,曹銘棟 (1-16)
渦輪沖壓組合發(fā)動機渦輪基改型設計研究……………………何敏祥,韓 冬,李傳鵬,王德慶,朱愛迪,文 強 (1-23)
直流孔旋流器的結構設計與流場特性研究………………………………………………………………丁發(fā)軍,劉義平 (1-29)
航空發(fā)動機中央錐齒輪聲振特性試驗研究…………………………………………文 璧,劉元是,徐勇強,杜 軍 (1-36)
航空發(fā)動機結冰試驗中水滴特性參數(shù)分析…………………………………………田小江,孫 玥,吳 鋒,董 威 (1-41)
航空發(fā)動機軸向力反向偏小故障分析………………………………………………鄒 咪,馬建棟,梁津華,徐連強 (1-45)
基于差分隱私的航空發(fā)動機喘振故障檢測……………………………………………………岑 鵬,鄭德生,陸 超 (1-48)
太陽輻射對航空發(fā)動機露天試車臺熱變形的影響………………………汪 才,艾延廷,張 巍,林 山,汪 英 (1-52)
基于振動抑制的發(fā)動機進氣畸變耙研制…………………………………張校東,萬媛媛,薛秀生,王曉良,劉忠奎 (1-58)
基于差分進化算法的航空發(fā)動機仿真模型修正方法……………………曹銘棟,樊 巍,劉 兵,陳宣亮,王孝軍 (2-1)
雙軸渦扇發(fā)動機核心機畸變試驗方法研究………………………………楊松萍,葉 巍,田應維,范澤兵,王迎國 (2-7)
渦輪導向器周向封嚴片泄漏特性數(shù)值研究………………………………李劍白,喬瑞強,唐 濤,張克祥,賴志龍 (2-13)
航空發(fā)動機支點動剛度試驗技術研究……………………………………高 強,葛向東,王培元,安中彥,李天雷 (2-21)
航空發(fā)動機錐齒輪振動特性分析與試驗驗證………………………………………王艷豐,郜偉強,敬發(fā)憲,滕光蓉 (2-26)
高壓渦輪葉片緣板阻尼片阻尼效果試驗研究………………………………………杜傳宇,姜 睿,劉躍聰,楊洪旭 (2-32)
渦輪榫連接結構抗微動疲勞損傷優(yōu)化設計……………………嚴小冬,張宏建,邢澤宇,于子強,崔海濤,溫衛(wèi)東 (2-36)
沖擊參數(shù)對TC4鈦合金模擬葉片損傷有限元模擬研究…………………張克瑤,楊雅麗,孫 陽,黃永芳,陳立杰 (2-41)
低壓比時溫升效率測量方法的試驗研究…………………………………高 杰,王 磊,向宏輝,王欣怡,王 冰 (2-47)
一種改進Canny算子的尾噴口圖像邊緣檢測算法…………………………………孫延鵬,常占友,陳新禹,王 鵬 (2-53)
俄羅斯多電航空發(fā)動機技術發(fā)展綜述………………………………………………王 樂,楊 華,王 鵬,高海紅 (2-58)
民用渦扇和渦噴發(fā)動機非揮發(fā)性顆粒物排放符合性方法研究…………涂 杰,王曉明,宋建宇,查筱晨,吳晶峰 (3-1)
航空發(fā)動機冰晶結冰適航審定要點及符合性方法研究…………………宋建宇,張 森,涂 杰,查筱晨,吳晶峰 (3-8)
航空發(fā)動機振動標準研究…………………………………………………路 陽,葛向東,高 強,武 鵬,安中彥 (3-16)
雙發(fā)布局短距/垂直起降飛機外流氣動特性研究……………………………………沈家立,廖華琳,何天喜,朱 川 (3-20)
高壓渦輪氣動優(yōu)化與分析………………………………………………楊偉平,房興龍,歐陽玉清,李恩華,曾 飛 (3-26)
單晶葉片高溫振動疲勞試驗技術研究………………………………………………杜鵬飛,姜 睿,李 勛,劉躍聰 (3-32)
基于真實機匣振動的受感部振動環(huán)境試驗方法研究………………………………羅現(xiàn)強,代江波,符順國,王 琦 (3-38)
激光焊接螺栓組件焊縫開裂失效分析……………………………………李祚軍,吳 晨,劉 超,王宇宙,田 偉 (3-43)
不同組合方式雙排孔射流氣膜冷卻特性研究………………………………………鐘雅婷,汪 才,楊 歡,蔡 鑫 (3-49)
航空發(fā)動機高空模擬試驗設施建設與發(fā)展思考……………………………………………………………………張志國 (3-56)
基于數(shù)字圖像相關方法的FGH96疲勞裂紋擴展分析………………………………苗國磊,施 祎,楊曉光,石多奇 (4-1)
基于流跡顯示技術的前彎跨聲速壓氣機葉柵通道三維流動測量…………………唐 凱,劉志剛,李 嘉,陳 偉 (4-7)
上下游邊界耦合對燃燒室流場的影響研究…………………………………………張華軍,邢 力,黎 武,徐華勝 (4-13)
航空發(fā)動機復合材料風扇葉片強度分析與鋪層優(yōu)化設計………………邵 帥,曹 航,王相平,郭 勇,許洪明 (4-20)
壓氣機葉片振動超限測試分析……………………………………………樊嘉峰,余華蔚,張 軍,鞏歲平,趙燕立 (4-26)
渦輪葉片高溫振動疲勞試驗技術研究………………………………………………楊憲峰,陳 新,許 巍,何玉懷 (4-30)
帶非定心擠壓油膜阻尼器柔性轉子動力學與試驗研究…………………聶衛(wèi)健,鄧旺群,盧艷輝,劉文魁,馮 義 (4-35)
徑向進氣軸向出流旋轉盤腔流動傳熱耦合分析及驗證………………………………………李天祿,王鵬飛,郭 文 (4-40)
基于小波能量熵和LLE的滾動軸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張書博,田 晶,吳丁杰,趙 丹,閆庚堯 (4-45)
航空發(fā)動機噴流噪聲近場測試研究……………………………………………………………杜 軍,文 璧,徐仁偉 (4-51)
國外典型高速/高超聲速飛行器及其動力系統(tǒng)技術特點淺析……………桂 豐,李 丹,張宇超,鐘世林,李 茜 (4-55)
進氣深度節(jié)流下壓氣機意外失穩(wěn)分析及解決措施………………………吳森林,高 杰,梁 俊,趙 正,張曉良 (5-1)
渦扇發(fā)動機風扇轉子葉片多工況動應力響應特征研究…………………杜傳宇,劉 洋,姜 睿,張代龍,安中彥 (5-8)
低雷諾數(shù)壓氣機葉型損失機理及優(yōu)化研究…………………………………………常哲銘,尹紅順,王子登,郝玉揚 (5-14)
渦軸發(fā)動機燃氣渦輪葉片動應力分析……………………………………龍 倫,李建華,袁 巍,張如剛,曹 鵬 (5-21)
航空發(fā)動機壓氣機葉尖徑向間隙變化規(guī)律研究………………龐燕龍,秦仕勇,陳妍妍,孫海鶴,周大慶,曾 瑤 (5-27)
耦合雙轉子中介軸承載荷分析研究………………………………………曾 瑤,龐燕龍,雷新亮,陳 亮,石 斌 (5-33)
鋁化物涂層對鎳基合金疲勞性能的影響………………………遲慶新,孟令琪,趙世煒,李艷明,劉 歡,佟文偉 (5-38)
基于部分預混燃燒模型的燃氣輪機三維燃燒特性研究………阮圣奇,陳開峰,李 強,王守成,李 杰,程建萍 (5-43)
基于模型遷移學習的滾動軸承智能故障診斷方法……………………………………………李 俊,劉永葆,王 強 (5-49)
基于NARX神經網絡的試車臺壓縮機模型辨識方法研究…… 彭 沖,李 楠,王 信,王同慶,宋 野,白長青 (5-57)
雙外涵混合排氣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性能建模與仿真…………………………………………………………牟園偉,王奉明 (6-1)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渦扇發(fā)動機穩(wěn)態(tài)試驗性能分析方法研究……………樊 巍,胡冰茜,黃 鵬,薛 萱,陳 文 (6-8)
預燃級旋流數(shù)對雙環(huán)腔燃燒室流場的影響………………………………李 茂,鐘世林,周 雄,馬存祥,李逸飛 (6-12)
探針對渦輪流場的影響分析………………………………………………吳佳玉,曾 軍,張維濤,郭昊雁,雷 鳴 (6-20)
中心錐冷卻結構對航空發(fā)動機紅外輻射特性影響的數(shù)值研究…………………………………………………………………………………………………………………………………婁宗勇,喬 磊,李岳鋒,鄧雪姣,陳立海,李 恒 (6-26)
一種壓氣機過渡態(tài)葉尖徑向間隙控制方法研究………………龐燕龍,秦仕勇,陳妍妍,孫海鶴,周大慶,曾 瑤 (6-34)
基于伴隨法的空氣系統(tǒng)引氣管減阻優(yōu)化設計………………………………………梁津華,趙維維,鄒 咪,馬建棟 (6-39)
航空發(fā)動機低壓渦輪轉子葉片動應力測量方案設計……………………趙江偉,陳 博,吳正洪,馬 波,蘇曦之 (6-45)
一種渦扇發(fā)動機測溫R型熱電偶高精度采集方案………………………………………………………陳鵬飛,仇小杰 (6-51)
開關磁阻起動發(fā)電機靜扭矩特性仿真與試驗驗證…………………………………錢興良,曹志亮,黃 鵬,邱 添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