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為例"/>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刊物初探
        ——以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為例

        2022-10-10 05:51:42張麗靜吳冕孫雅馨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22年5期

        □張麗靜 吳冕 孫雅馨

        民國時期,大學普遍重視出版活動,把出版工作視為培養(yǎng)人才、改進教學、提升學術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一環(huán)[1]。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在民國時期的出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后,從學生、教授及各種社團,到院系和專門研究機構,紛紛創(chuàng)辦各種刊物,無論是綜合性學報還是專業(yè)性學術期刊,都保持了較高的水準。北大圖書館館藏的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刊物種類繁多、各具特色,通過系統(tǒng)梳理形成101種刊物的詳細目錄,按照不同類別對這些刊物進行整體量化分析,可以初步揭示和闡明刊物蘊含的內容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民國社會史及北大歷史。

        1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概況介紹

        民國時期的大學出版可以上溯到晚清,但晚清到民國時期大學出版的歷史演進、社會價值以及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一直沒有引起學術界的足夠重視[1]。有關民國時期大學出版的研究雖有些史料梳理、專題研究類的文章,但總體來看比較零散,不成體系,對于大學出版物的研究及歷史貢獻等方面的論述也明顯偏弱,尤其針對某一大學的全部刊物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更是甚少。民國期間,北大創(chuàng)辦了不少聞名國內外的刊物,如中國最早的大學??侗本┐髮W日刊》、蔡元培先生主持下創(chuàng)辦的《北京大學月刊》、有民國時期最好學術刊物稱號的《國學季刊》、學生創(chuàng)辦的知名刊物《新潮》等,都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刊物,一直是北大學術及歷史研究等領域至關重要的參考資料。經(jīng)前期文獻調研可知,學術界對于北大創(chuàng)辦的某一種期刊或有研究,但較系統(tǒng)、完整地梳理北大創(chuàng)辦的所有民國期刊并分析刊物特征及闡明其價值與作用的較為少見。因此,本文基于北大圖書館館藏,對北大創(chuàng)辦的民國刊物進行目錄式整理與揭示。

        1.1 刊物范圍界定

        民國時期出版的刊物既多又雜,系統(tǒng)梳理某一主題的刊物頗為不易,首要的難題就是如何界定刊物范圍。關于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的界定標準如下:

        (1)時間范圍。民國時期,即1912—1949年。北大圖書館收藏最早的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為北大留日學生編譯社主辦的《學?!罚瑒?chuàng)刊于1908年,時為晚清,現(xiàn)僅存創(chuàng)刊年2冊,且館藏北大晚清創(chuàng)辦刊物僅此1種,又未在民國時段范圍內,故未收錄。

        (2)編輯者界定。民國刊物創(chuàng)辦者的情形亦較為復雜,此次收錄主要依據(jù)為創(chuàng)辦編輯者的名稱中明確有“北京大學”“北大”等字樣的機構或團體,包括北大各院系,北大各相關團體和社團、北大校友組織等,兼及或為北大人組織創(chuàng)辦,或與北大各機構、團體及北大人合作共同創(chuàng)辦的刊物。這里所說的“北大人”,主要指創(chuàng)辦刊物時在校的北大學生和教師。其他因資料缺乏或暫未研究明確的,如只有通訊處設立在北大或只在北大印刷而無法查證編輯者與北大之間關系的,如《佛心叢刊》等,則暫付闕如。

        (3)“創(chuàng)辦”釋義。所謂“創(chuàng)辦”,即主要著眼于北大參與刊物的創(chuàng)刊,而非接續(xù)或刊物存續(xù)出版。之所以確定這樣的刊物范圍,一是考慮到民國刊物繁雜,如不作進一步限定,研究涉及范圍則過于寬泛,不利于具體推進;二是創(chuàng)刊刊物本身可以反映出很多信息內容,對于了解刊物創(chuàng)辦目的、歷史淵源及其內容等都具有更大的價值。如《新青年》,雖與北大有著密切關系,但該刊是1915年9月由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發(fā)展而來,1916年9月第2卷第1號起更名為《新青年》,且在第2卷第6號出版時,陳獨秀受蔡元培禮聘,加入北大,任文科學長,將《新青年》也遷至北京出版,故未收錄。

        (4)刊物類型限定。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刊物類型,暫限于北大圖書館館藏已編中文民國期刊,而未涉及民國圖書和民國報紙,如《橋梁工學》《北大生活》等根據(jù)現(xiàn)有館藏編目信息,亦未納入。

        1.2 館藏總體情況

        北大圖書館藏有萬余種民國刊物,根據(jù)上述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的界定標準,再參考郭建榮的《老北大出版物述略》[2]文章和姚遠的《中國大學科技期刊史》[3]一書,梳理出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館藏整體情況,共101種,309冊(合訂本)。

        迫于社會局勢動蕩不安,民國時期北大校址幾經(jīng)變遷,數(shù)次被迫取消或與其他高校合并。在1927—1930年、1937—1945年,北京大學先后變更為京師大學、北平大學,又與其他高校合并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這一時期創(chuàng)辦出版的刊物相對復雜,雖有些刊物是以聯(lián)合大學校名為編輯者,也許北京大學是其創(chuàng)辦者之一,但具體創(chuàng)辦是否屬于北大,尚無法獲得詳細資料進行確認。特別是1937—1945年特殊時期,哪些民國刊物為北大出版物存在一定爭議,研究者存有不同看法,雖然已發(fā)表的期刊論文和出版圖書中,明確列出北京大學1937—1945年刊物出版情況,但這段時期,位于北平的“北京大學”實屬偽北京大學。其所創(chuàng)辦的刊物應為偽北京大學刊物,目前所知刊物包括:《北京大學工學院新聞》《北大化訊》《北大文學》《農學季刊》《農學月刊》《北京大學農學院氣象報告》《國立北京大學醫(yī)學雜志》《國立北京大學醫(yī)學院論文集》,以上8種刊物亦暫未列入目錄統(tǒng)計。

        2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刊物分類揭示

        北大圖書館藏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內容涉及廣泛,有以時事為主的評論刊物,有以學術為主的綜合性學報和專業(yè)學報,也有紀念性、普及性、娛樂性的應時刊物[2],從刊載內容、創(chuàng)辦者身份、創(chuàng)辦時間等不同角度加以量化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從不同層面了解每種刊物的內容、特點和價值。

        2.1 以刊載內容分類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101種刊物內容涉及各個方面,有報道時政消息、評論社會政治、宣揚革命運動、討論學術研究的,也有記錄校園生活、北大校史、紀念活動的,還有文學創(chuàng)作等內容,以刊載內容的主要側重點為依據(jù)進行初步分類,大致可分為時政進步類、學術研究類、北大校史類、文學藝術類、其他綜合類5種,如表1所示。按現(xiàn)有學科分類屬性來看,這5種類型包含的百余種刊物涉及的學科范圍也非常廣泛,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醫(yī)學等各學科領域,結合當今北大學科發(fā)展現(xiàn)狀可知,學術刊物與學科建設是相輔相成的。

        表1 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按內容分類表

        其中,時政進步類刊物涉及歷史、政治等學科。民國時期政局混亂,北大師生利用刊物表達政治觀點、宣傳革命思想、喚起民眾覺醒,積極投身到社會革命當中。這些刊物內容主要包括歷史事件記載、政局時事評論、進步思想宣傳、革命運動開展等,翔實記錄民國社會的真實現(xiàn)狀,為政治、歷史等學科留下了珍貴的史實資料,為研究民國社會史、革命史提供了重要參考文獻。

        學術研究類刊物涉及的學科范圍廣泛,幾乎囊括所有學科門類,主要包括數(shù)學、物理、音樂、美術、地質、社會、經(jīng)濟、國學、教育、化學、管理、政治、歷史、農業(yè)、工程以及醫(yī)學等,可見民國時期的北大十分重視學術期刊的創(chuàng)辦,也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北大蓬勃且自由的學術氛圍。通過刊物發(fā)表學術觀點、討論新方法、引介新理論,學術研究得以長期處于領先地位,為后人了解當時北大各學科情況保留了重要的歷史資料。其中,如國學、數(shù)學、物理、史學等學科刊物影響尤其深遠,對北大的學科建設和學術發(fā)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北大校史類刊物涉及歷史、新聞等學科,詳細記載民國時期北大發(fā)生的各種事件,不僅包括學校行政、學術消息、教學舉措,還涉及學生開展的大量活動等,是十分寶貴的校史檔案。民國期間北大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幾乎在校史類刊物中都能找到其歷史記錄,是后人研究北大歷史極為重要的第一手參考資料。

        文學藝術類刊物以文學類為主,涉及民間歌謠、散文、小說、詩歌、戲劇等,其中有些刊物是借助文學創(chuàng)作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象或個人經(jīng)歷感受,有些刊物則有助于了解和學習新思想、新文化,對于研究當時的文學建設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影響著北大文學藝術學科的發(fā)展。

        其他綜合類刊物涉及的學科范圍廣泛,有些刊物內容涉及跨學科領域,不能單以某一學科屬性歸納,有些則無法歸屬到上述4種類別當中,如《北大廣東同鄉(xiāng)會年刊》《北京大學四川同鄉(xiāng)會會刊》,亦為其他綜合類。

        以上5種相對粗略的內容分類和學科分析,主要是基于各種刊物創(chuàng)辦宗旨和主題內容做出的一種簡單揭示,方便從整體上把握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的總體情況,了解刊物主要內容傾向,也反映出當時刊物的真實面貌。

        從內容分類結果可知,緣于當時民國社會時局和背景,北大創(chuàng)辦的時政進步類刊物最多。民國時期,社會局勢動蕩不安,政權數(shù)次更迭,又歷經(jīng)五四新文化運動、抗日戰(zhàn)爭等特殊歷史時期,北大在動蕩之中不斷遭到摧殘。因此,北大師生十分關注時事政治和國家命運,不僅積極參加革命運動,還通過大量刊物進行愛國反帝宣傳活動,對推動民國社會的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其次,作為一所知名大學,北大在學術研究方面也一直保持引領作用,創(chuàng)辦的專門學術類刊物多達28種,涉及的學科領域也非常廣,這些刊物對于了解北大過去和當今的學術研究及學科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另外,記載北大歷史類的刊物數(shù)量也不少,位居第三。從內容分類對比可看出,當時北大創(chuàng)辦的刊物主要關注三大主題內容,即時政、學術和校史。

        2.2 以創(chuàng)辦者身份分類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創(chuàng)辦者身份類型較為多樣,有學生發(fā)起創(chuàng)辦刊物的,如鄧中夏、傅斯年等;有學生組建社團編輯刊物的,如勵進社、猛進社、潛社、火星社、譯學社等;有學生組織成立編委會創(chuàng)辦刊物的,如學生會、委員會等;有學術團體、研究會、學會等編輯出版刊物的,如地質研究會、造形美術研究會、政治學會、數(shù)理學會、歌謠研究會、音樂研究會等;有院系組織出版刊物的,如法學院、經(jīng)濟系、文學院等;也有教師組織創(chuàng)辦刊物的,如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還有諸如報刊社、編輯部、秘書處等機構編輯出版刊物。以刊物創(chuàng)辦者身份分類,大致可分為學生、教師、社團、學會、院系、機構6個類別,如表2所示。

        表2 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按創(chuàng)辦者分類表

        其中,北大學生在刊物創(chuàng)辦中表現(xiàn)十分活躍,他們以刊物為媒介,積極投身于民國社會發(fā)展、革命運動和學術研究當中。組織創(chuàng)辦刊物的學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主辦《國民》的鄧中夏、許德珩,鄧中夏為學生救國會負責人,是李大釗直接教育和培養(yǎng)的進步力量代表,利用刊物向全國人民進行愛國反帝宣傳;北大文學系、英文系、哲學系的傅斯年、羅家倫、楊振聲、顧頡剛等,在《新青年》影響下,受周作人講授的歐洲文學史啟發(fā),創(chuàng)辦《新潮》,積極倡導新文化,有力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從參與主辦刊物的學生來看,他們或為積極的革命分子、進步力量的代表,或為學術研究中的佼佼者。

        民國時期北大教師創(chuàng)辦刊物與學生相比并不算多,但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如李大釗、陳獨秀等革命先行者和蔡元培、胡適等教育文化界知名人物,他們通過創(chuàng)辦刊物表達和宣傳各自的觀點主張,無論是時政革命的,還是學術研究的,刊物影響力一直延續(xù)至今。這些教師不僅是對學生影響最重要的關鍵人物,也是革命運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助推者,對民國社會的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

        民國時期受錯綜復雜的社會思潮、特殊歷史事件和關鍵人物的影響,北大學生紛紛建立各種社團。學生社團聚集有志青年,創(chuàng)辦的刊物也充分體現(xiàn)了建立社團的目的和刊物宗旨??锞哂懈锩浴W術性、生活性,不僅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4]。

        民國社會雖長期處于分裂和動亂之中,但北大學術研究及學術刊物出版并未間斷,無論是院系還是專門成立的學術團體、研究會和學會,都積極致力于學術問題的探討、專業(yè)觀點的發(fā)表、先進理念的引進。從1919年起到1948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辦出版不同的學術刊物,涉及學科領域特別廣泛。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刊物,從創(chuàng)辦者身份對比來看,機構所占比例最大,創(chuàng)辦刊物種類較多,這緣于機構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編輯社、宣傳股、秘書處、紀念會、編委會等各種團體組織。需要說明的是,真正創(chuàng)辦刊物最多的群體其實是北大學生,他們除了以個體的學生身份參與創(chuàng)辦刊物外,還組建各種社團,以社團等組織的名義出版刊物。由北大學生們參與創(chuàng)辦的刊物多達39種,大于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內容涉及時事政治、革命運動、學術研究等各個方面,充分體現(xiàn)出北大學生積極要求進步的態(tài)度、主動投身革命的精神、強有力的愛國救國意識以及學術上的鉆研精神,這些刊物對于促進民國社會的發(fā)展、先進思想的傳播、革命運動的開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3 以創(chuàng)刊時間分類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刊物創(chuàng)刊時間范圍主要分布在1917—1949年,除1927年、1938—1944年的特殊年份年外,北京大學每年都有新的刊物誕生,如表3所示。統(tǒng)計刊物創(chuàng)辦的時間范圍及數(shù)量,有助于以時間節(jié)點分析不同時段創(chuàng)辦刊物的特點。

        表3 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按創(chuàng)刊時間分類表

        民國時期北大刊物創(chuàng)辦的時間點,受當時社會歷史背景和北大自身影響很大。民國期間,社會政權不斷更迭,長期處于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革命斗爭中,北大在動蕩之中屢遭摧殘,經(jīng)歷也非常復雜。奉系軍閥攫取北京政權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與北平其他8所國立大學合并為京師大學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先將其改為中華大學,復改為北平大學,復改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學院,1929年北京大學宣布自行復校,國民政府于8月6日將北大學院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京大學奉國民政府令南遷至長沙,與清華大學、天津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臨時大學遷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抗戰(zhàn)勝利后,北京大學遷回北京,于1946年正式復學[5]。民國時期北大刊物的創(chuàng)辦時間節(jié)點、存續(xù)時長及出版周期都或多或少受到當時社會背景、時局變化及歷史事件的影響。

        從刊物創(chuàng)辦時間分類對比圖(圖1)中可以看出,自1917年《北京大學日刊》創(chuàng)刊起,北大幾乎每年都陸續(xù)有新刊物創(chuàng)辦?!侗本┐髮W日刊》和《北京大學周刊》除在抗戰(zhàn)等特定時段???,前后接續(xù)出版基本貫穿于整個民國時期,是存續(xù)時間最長的刊物。但北大刊物的創(chuàng)辦受當時民國社會時局的影響十分明顯。1927年7月,北大被宣布取消,與北京其他大學合并為京師大學校,這一年北大無創(chuàng)辦出版的刊物。另外,1932年刊物出版數(shù)量增多且達到峰值,時值“九·一八事變”之后,事變激發(fā)了北大師生愛國和抗日的熱情,紛紛出版各類刊物宣傳抗日精神、喚起民眾覺醒。此外,1937—1945年,北大南遷昆明,與其他高校合并成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除偽北大刊物外,這一階段并無單獨以“北京大學”名義創(chuàng)辦的刊物。

        圖1 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按創(chuàng)刊時間分類對比圖

        3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刊物價值分析

        縱觀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雖有民國的時代印記,但也具有北大的自身特征。期刊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傳遞信息的任務,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期刊,擔負著不同的使命,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北大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記載了民國社會和北大歷史,展現(xiàn)了當時社會和革命運動的歷史面貌,反映了北大學術研究水平和發(fā)展歷程。通過整體分析刊物的內容特點,可以提煉出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的價值與作用,借助刊物自身的欄目設置、出版周期、載文作者等信息特征,揭示刊物的質量和社會影響力,為研究民國社會史、革命史、北大校史、出版史等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3.1 刊物內容價值分析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101種刊物,成為北大師生思潮學派、政治觀點的表達陣地,也成為各種力量整合重組以影響社會的重要手段,師生們期望通過著文寫作影響國運時局[6]。當然作為一所大學,也少不了學術研究和校史史實的真實記載,刊物蘊含的內容史料極其豐富。

        3.1.1 促進社會發(fā)展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記載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xiàn)狀,并在爭取民族利益、促進社會向前發(fā)展、民主進步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主要是由民國時期獨特的時代背景所決定。如《新潮》和《國民》積極宣傳新思想與民主思想,刊載大量宣傳社會民主、進步的文章,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4]。其中《新潮》積極倡導新文化,提倡倫理革命、文學革命和思想革命,有力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秶瘛穼1佟皣鴥韧獯笫隆睓谀浚囍邢陌l(fā)表數(shù)篇文章開展反日愛國宣傳,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fā)生,李大釗發(fā)表《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等文,鄧中夏、許德珩、高君宇、黃日葵等人受李大釗及《國民》雜志的影響,紛紛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初期階段的基本力量[7]。這些北大人及北大刊物,為推動當時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貢獻了巨大力量。

        3.1.2 推動革命運動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包含大量進步刊物,作為宣傳革命理論、介紹先進思想、團結人民、揭露和打擊敵人的銳利武器,這些刊物在傳播革命真理方面有著巨大的功績。民國期間,北大師生不僅親自組織參加革命運動,還十分重視發(fā)揮革命報刊的作用。如北京大學非常學生會創(chuàng)辦《北京大學示威運動???,以“為挽救中華民族的淪亡,為喚起被壓迫人民的大團結”[8]為創(chuàng)刊目的。這一刊物翔實記錄了北大學生爭民主、爭自由的英勇斗爭史實,對學生運動的發(fā)展做了方向性規(guī)劃,不僅對北平學生運動起到了引領作用,對現(xiàn)代中國革命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再如《每周評論》,刊物的宗旨是“主張公理,反對強權”[9],與五四運動緊密結合,設有“山東問題”“對于北京學生運動的輿論”等專號[10],熱情宣傳反帝反封建主張,歌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1]。這些記載對研究革命運動與革命歷史都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3.1.3 引領學術研究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中有28種學術類刊物,涉及學科范圍廣泛,涵蓋了各學科領域??梢姡駠鴷r期的北京大學十分重視學術期刊的創(chuàng)辦和出版,也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北大的學術氛圍。期刊中包含的豐富科研成果、學術體制、教學理念,足以反映當時學科研究現(xiàn)狀、水平、進展和趨勢,是后人研究學科歷史的重要材料[12]。如北京大學數(shù)理學會創(chuàng)辦的《北京大學數(shù)理雜志》,以研究數(shù)學、物理為宗旨,為同學們提供共同研究的平臺,主要以發(fā)抒心得,交換智識,增進研究數(shù)學物理之興趣為目的[13]。該雜志對了解當時國內外數(shù)學、物理學界動態(tài)和學術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是我國最早比較完整地向國內介紹外國數(shù)學學術團體的刊物[14]。再如《國學季刊》,其發(fā)刊宣言在當今仍具有指導意義,被學界稱為“國學研究大綱”“國故學上的空前偉論”[2],刊物所載部分文章如王國維的《五代監(jiān)本考》、顧頡剛《鄭樵著述考》等時至今日仍具有參考價值,為研究民國時期國學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3.1.4 記載北大校史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除了學術性、進步性外,還有記事性,其中涉及記載北大校史類的刊物多達22種。這些刊物記載了北大在民國期間發(fā)生的各類事件,涉及學校行政、北大學生、社團活動等各方面情況,是后人研究北京大學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當今許多研究民國史、高等教育史、北大校史、北大人物史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即使是撰寫親身經(jīng)歷的回憶錄,也要借助這些舊期刊來回溯過去,真實還原那段時期的歷史。如??侗本┐髮W日刊》及接續(xù)出版的《北京大學周刊》,不僅報道北大行政及學術消息,發(fā)布上級訓令及學校文件,通報新到圖書,還登載北大的各學科課目、學校設備和集會通知等內容,并且刊載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章程、宣言通告、會議記錄等重要文件。凡是民國期間北大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基本在《北京大學日刊》等刊物上都能找到其歷史蹤跡。它是當今學者查找民國時期北大歷史資料和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相關情況的重要來源,也是研究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文化史、社會史的重要文獻。

        3.2 刊載信息特征分析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本身所承載的信息內容,包括欄目設置、出版周期、載文作者等都具有不同特點,反映出民國時期刊物出版的特征,也體現(xiàn)了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的特色,從中可以看出北大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民國刊物的質量及其社會影響力。

        3.2.1 刊物欄目設置

        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每種刊物,都有明確的辦刊宗旨和創(chuàng)刊目的,并發(fā)表創(chuàng)刊詞,刊物的欄目設置與刊物的主旨和學科屬性息息相關,刊物載文也力求切合每個欄目設置。刊物也多有明確的宣傳和受眾群體,有些刊物還帶有明顯的、鮮明的思想傾向。其中,學術性刊物的欄目有按載文內容設置的,但多以刊文類型設置??餀谀恳话惆瑢n}問題論述、學界消息報道、學術觀點討論、先進思想引介等。時事政治類刊物的欄目一般包含歷史紀實、時事評論、雜感雜談、專載特載、主張思想的介紹和宣傳等。如學術類刊物《國故》,旨在昌明中國固有之學術,以研究學術,推求真理為主旨[15]。欄目分九門:通論、專著、遺著、藝文、雜俎、記事、外稿選錄、著述提要、通訊,內容偏重于對先秦諸子百家典籍的考據(jù)論證。該刊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貢獻。再如政治類刊物《政治生活》,刊物使命是“要領導全國國民向:奮斗反抗的政治生活走!”[16],辟有評論、特載、雜感等欄目,以刊登時政評論為主,積極宣傳中共的革命綱領和方針,用馬列主義觀點點評時事,對提高黨員、進步分子的斗爭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3.2.2 刊物出版周期

        民國時期政局動蕩,內憂外患不斷,北大屢遭摧殘,導致北大創(chuàng)辦的民國刊物多有???、復刊、改刊的經(jīng)歷,刊期不穩(wěn)定,出版周期不固定,持續(xù)時間長短不一,??涂似鸨朔?,有些??瘯r間和停辦原因則不詳[17]。如《歌謠》,該刊為周刊,每月出版四期。1925年因北大研究所將歌謠列入《研究所國學門周刊》,因而不再單獨出版,后于1936年4月北大恢復歌謠研究會,遂重新復刊,后又因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fā)而??痆18]。再如《北大半月刊》,北京大學學生自治會編輯出版的公開刊物。1948年3月20日出第1期,宗旨是“藉這個小刊物,把我們的聲音帶出學校去,把我們的不平,把我們的渴望和要求,訴說給全國的人民”[19]。因該刊文字較為激烈,違背當時統(tǒng)治者的意愿,1948年9月被迫???,共出11期。民國時期北大出版的刊物刊數(shù)本就不多,加上出版周期不定,又因革命運動、北大校址的變遷,能保存至今的實屬不易。

        3.2.3 刊物載文作者

        民國時期政局變動頻繁,思想文化不斷碰撞,無論學生還是教師,無論個人還是團體,都充分認識到刊物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創(chuàng)辦刊物、刊載文章影響政局態(tài)勢、社會發(fā)展、革命運動和學術研究。從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可以看出,刊物的創(chuàng)辦者、編輯者乃至載文文章的發(fā)表者,既有民國社會革命運動的領導者,也有思潮學派的發(fā)起者,還有學術研究的先行者,更有進步力量的代表者,諸如蔡元培、陳獨秀、胡適、李大釗、周作人、鄧中夏、傅斯年、錢玄同、高一涵、沈尹默、顧頡剛等,可謂名人大家云集,師生相得益彰。北大這些文化名人辦刊,社會影響力很大,利于思想的傳播和宣傳,辦刊效果顯著,也正是這些期刊擔負著引領風尚、影響社會輿論的作用,對于中國文化革命的勝利進而推動中國政治革命的成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6]。如《每周評論》,表現(xiàn)出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傾向,先由陳獨秀主編,后由胡適主編,主要撰稿者有陳獨秀、胡適、李大釗、周作人、高一涵、張申府、王光祈等。再如《北京大學月刊》,辦刊目的即:盡吾校同人力所能盡之責任;破學生專己守殘之陋習;釋校外學者之懷疑[20]。刊文作者包括:校長蔡元培,法科教授陳啟修、馬寅初,文科教授陶履恭、朱希祖、錢玄同、陳漢章,理科教授王仁輔、丁緒賢、馮祖茍、何育杰,工科教授陳世璋等,充分體現(xiàn)了北大創(chuàng)辦刊物的質量和社會影響力。從刊文作者統(tǒng)計可知,還有眾多北大學子也紛紛動筆刊文,不僅對社會而且對個人發(fā)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北大圖書館藏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百余種刊物,無疑是考察民國時期北大和當時社會的一個重要資料庫,掩藏在歷史塵埃中的事實,往往不得不從故紙堆里去找尋[1]。這些刊物或與北大校史有關,或與北大學生有關,又或與學術研究及當時社會發(fā)展歷史有關,一直都是研究者珍視的民國文獻。經(jīng)過較為系統(tǒng)、完整地初步梳理,整理出的這101種民國時期北大創(chuàng)辦的刊物,為研究者提供了初步的資料目錄輯要,鑒于篇幅有限及刊物體量龐大,后期將繼續(xù)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為相關學術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文獻支撐。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光视频| 国产人妻高清国产拍精品| 国模欢欢炮交啪啪150|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 日美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高清|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特级黄色毛片视频|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视频网站| 华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激情第一区仑乱| 538任你爽精品视频国产| 少妇呻吟一区二区三区|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 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无毛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xxxxx|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一区|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爆乳av无码专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一二三四中文字幕日韩乱码|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自拍视频| 成人无码α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1024| 国产精品自拍网站在线|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一卡二卡三卡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蜜臀av| 音影先锋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