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艷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三病區(qū),河南 安陽 4550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內(nèi)科常見的一種極其危重的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則會引起冠狀動脈突然的梗塞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壞死,最終導致死亡[1]。在過去的20 y 內(nèi),本病為心內(nèi)科死亡原因之首,但隨著治療方法的不斷完善--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的誕生,本病得到一定的控制[2],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缺血性心痛癥狀較為典型,因此,早期的正確有效診治和干預是改善預后的必要條件。精細化護理源于企業(yè)管理的理念,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加入更精細的護理方式[3,4],與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相比,精細化護理模式以科學為基礎,以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會需求為依據(jù),對患者急性人文關懷,從入院至出院,把患者每項檢查、治療和服務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精細化分,做到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護理內(nèi)容存在,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方案并實施,以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及臨床療效。因此本文旨在采取精細化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本院42 例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后的應用比較,以其為臨床精細化護理模式的推廣提供理論基礎。
選取2020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于我院心內(nèi)科以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為診斷需急診介入治療患者42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確診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進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疾病發(fā)生時間短于12 h;冠脈造影顯示梗死相關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實驗(TIMI)血流分級為0~1 級,犯罪血管梗死100%或次全閉塞;心電圖示:存在相鄰兩導聯(lián)ST 段抬高。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本實驗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患者或家屬知情并同意。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1例。實驗組中男9 例,女12 例,年齡47 歲~67歲,平均年齡(56.62±8.31)歲。對照組中男10 例,女11 例,年齡47 歲~67 歲,平均年齡(55.83±7.90)歲。兩組的性別比、年齡及基礎病等基線資料相仿,具有可比性(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guī)心理護理、術前檢查及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等護理方法[5]。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告知患者術前、術后需注意事項,同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病情,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及不適主訴立即告知醫(yī)生對癥處理。
1.2.2 實驗組
實驗組給予精細化護理治療[3-4]。①對患者心臟功能進行評估,在盡可能不影響心功能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多飲水,飲水量在1000-2000 mL,排尿4-5 次,有利于造影劑排出,同時加強監(jiān)測,避免飲水量過多引起心臟負荷過大。②心律失常:PCI 術后發(fā)生心律失常比較常見,也是術后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所以密切監(jiān)測患者心電圖與生命體征,做好血樣飽和度、血壓、心率及呼吸,若出現(xiàn)心率失常則及時與醫(yī)生匯報,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保護心臟功能。③加強巡視,加強對患者PCI 術后的巡視,積極聽取患者主訴,密切關注心電圖變化。④低血壓:老年患者在PCI 術后常常出現(xiàn)迷走神經(jīng)反射性低血壓,應強化心理疏導作用,緩解老年患者恐懼心理,降低低血壓風險。⑤尿潴留,老年患者往往伴發(fā)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術后發(fā)生尿潴留率較高。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心理護理以緩解患者的心理焦慮,如需要則及時給予患者導尿術。⑥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臥床是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的直接原因之一,經(jīng)股動脈穿刺術后患者在絕對臥床的情況下,應囑家屬給予患者適當按摩,囑患者應對踝關節(jié)及趾關節(jié)進行一定的運動,并且觀察患者的下肢血流循環(huán)是否正常。⑦穿刺部位血腫。穿刺操作不當刺破動脈血管后壁,徒手未壓住針眼、拔管后壓迫未按要求等均可引起穿刺部位血腫,臨床應指導患者不抬升床頭,及時更換敷料等,注意預防缺血性壞死發(fā)生,若發(fā)生血腫應盡快處理以防轉變?yōu)榧傩詣用}瘤。
1.3.1 心理狀態(tài)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估患者入院與出院時焦慮情緒,包括14 個項目,均采用0~4 分的5 級評分法,即:無,0 分;輕,1 分;中等,2 分;重,3 分;極重,4 分??偡譃楦黜椖糠种抵?,其嚴重程度分級:≥29 分,可能為嚴重焦慮;≥21 分,肯定有明顯焦慮;≥14 分,肯定有焦慮;>7 分,可能有焦慮;<7 分,無焦慮。抑郁情緒評估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共17 個項目,評分標準同HAMA。其嚴重程度分級如下:>24 分,嚴重抑郁;≥17分,肯定有抑郁;≥7 分,可能有抑郁;<7 分,正常。
1.3.2 生活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reneric Quarity of Life lnventor-74,GQOLI-74)評價患者出院時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物質功能4 個項目,計算生活質量總分及單項評分,生活質量隨著分值的升高而升高,隨著分值的降低而降低。
1.3.3 護理滿意度
分別以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3 個選項進行問卷,滿意度=滿意+較滿意。
1.3.4 預后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搶救次數(shù)。
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17.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α=0.05為標準,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護理前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HAMA、HAMD 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與護理后對照組比較,實驗組HAMA、HAMD 評分均較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HAMA、HAMD 評分比較(±SD,n=21)
表1 兩組HAMA、HAMD 評分比較(±SD,n=21)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HAMA(分) HAMD(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27.26±3.41 13.61±1.83* 26.84±3.14 18.77±3.01*實驗組 27.80±3.73 8.61±1.13*# 26.99±3.26 12.67±1.36*#
與護理前比較,兩組患者GQOLI-74 各項目評分及總分均顯著升高(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GQOLI-74 各項目評分及總分均較高(P<0.05),見表2。
精細化護理后,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24%,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1.4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細化護理后,實驗組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52%,搶救次數(shù)發(fā)生率為9.52%,對照組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9.05%,搶救次數(shù)發(fā)生率為2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fā)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xiàn)缺血性壞死。該病多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并導致病變血管的完全阻塞所致[1-2]。精細化護理干預(Refine nursing intervention)是今年效仿企業(yè)管理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與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相比,精細化護理模式以科學為基礎,以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會需求為依據(jù),對患者急性人文關懷,從入院至出院,把患者每項檢查、治療和服務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精細化分,做到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護理內(nèi)容存在,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方案并實施,以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及臨床療效。護士在制定精細化護理方案的過程中,應考慮每一種疾病的類型、疾病的特殊性,康復的實踐性以及近期的護理研究成果、患者手術效果及康復潛力等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個體化、精細化的護理方案。精細化護理方法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3-5]。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精細化護理,包括①對患者心臟功能進行評估,②心律失常的護理,③加強巡視,④低血壓護理,⑤尿潴留護理,⑥下肢靜脈血栓的護理,⑦穿刺部位血腫護理7 個方面,以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以達到最佳臨床效果。精細化護理干預和其他護理模式相比優(yōu)勢較多,該護理模式更加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能夠在患者手術后加強其宣傳教育,告知患者各個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能讓患者對冠脈介入有所認識,從而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干預實施能夠保證患者能夠有計劃、按步驟指導患者,實施觀察記錄患者術后情況,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對于出現(xiàn)異常患者,則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和患者滿意度。同時,精細化護理干預在實施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夠站在患者角度為患者考慮,從而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人文護理關懷[3-5]。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治療患者具有較好的護理滿意度,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表2 兩組GQOLI-74 評分比較(±SD,n=21)
表2 兩組GQOLI-74 評分比較(±SD,n=21)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GQOLI-74 各項目評分 總分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功能對照組 護理前 61.13±7.84 57.73±8.09 56.42±8.78 63.18±9.18 61.35±9.60護理后 68.51±9.53* 65.81±8.31* 70.14±10.13* 68.39±8.65* 68.23±9.78*實驗組 護理前 60.16±7.18 57.91±6.53 57.63±9.83 63.16±9.08 60.83±9.18護理后 78.16±10.10*# 76.78±11.26*# 79.68±10.44*# 77.65±11.20*# 76.30±11.2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n=21]
表4 兩組并發(fā)癥及搶救次數(shù)比較[n(%),n=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