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衛(wèi)平
(巢湖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安徽 巢湖 238000)
2021年,安徽省巢湖市及周邊地區(qū)黃皮洋蔥種植面積達1 280 hm,且呈逐年增加趨勢。黃皮洋蔥667 m產(chǎn)量在5 000~6 000 kg,產(chǎn)值在6 600元以上,純收益在4 200元以上。黃皮洋蔥種植效益好且銷售有保障,訂單價格及訂單量均逐年增加,種植戶種植積極性增強,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種植效益逐年增加。隨著黃皮洋蔥種植規(guī)模的不斷擴增,2022年巢湖市黃皮洋蔥出現(xiàn)分蘗和先期抽薹現(xiàn)象,對產(chǎn)品商品性和品質(zhì)均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增加了產(chǎn)品分級、分揀工作量,勞動力投入成本增加,農(nóng)民收益減少。因此,為提升黃皮洋蔥種植效益,現(xiàn)針對長江下游地區(qū)黃皮洋蔥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及其分蘗、先期抽薹的預防措施進行總結(jié),以期為種植戶提供一定的借鑒。
種植戶宜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及土層深厚疏松的地塊,最好選擇肥力狀況良好的沙壤土,土壤pH值在5.5~6.5時適宜洋蔥生長。此外,種植戶最好選擇近3 a未種過蔥蒜類作物且土壤肥沃的田塊種植洋蔥。
巢湖市種植戶宜選擇早中熟,抗霜霉病、紫斑病,耐抽薹、耐貯存,分球少,單球質(zhì)量約360 g,辣味較輕、甜度適中,假莖較細,產(chǎn)高的優(yōu)良黃皮洋蔥品種,如連蔥9號、連蔥11號等。巢湖市種植的黃皮洋蔥品種大都是由江蘇省連云港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以保證黃皮洋蔥的種植品質(zhì)和效益。
1.4.1 苗床準備。播種前30 d左右,種植戶應先選擇適量無污染的田土打碎、過篩,加入30%~45%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然后每立方米添加復合肥2.5 kg、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10 g,充分混合、堆制成營養(yǎng)土。
種植戶選擇好苗床后,做成寬1.3~1.5 m、高0.3~0.5 m的苗床,整平畦面。苗床要淺耕細耙,床土要細碎平整。播種前,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鋪在苗床上,厚度約10 cm。同時,要確保床土疏松,保水力強,便于出苗。一般667 m大田用苗床面積40~60 m。
1.4.2 種子處理及用種量。黃皮洋蔥種子細小、種皮較厚、吸水力弱、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少且壽命短,使用年限一般在一兩年。黃皮洋蔥播種前,一般不需要進行種子處理,曬干種子即可。若要進行處理,可將干燥的種子用冷水浸泡2 h,并懸掛在井水水面上30 cm處24 h,然后拿出種子,恢復至室溫后在太陽下暴曬2 d,以利于種子發(fā)芽,并殺死部分蟲卵。一般667 m大田用種量150~200 g。
1.4.3 適期播種。選擇合適的播種期是黃皮洋蔥栽培的關鍵。若播種過早,越冬時洋蔥幼苗生長過快,次年春季易發(fā)生先期抽薹現(xiàn)象。若播種過遲,洋蔥幼苗偏小,雖然次年發(fā)生先期抽薹現(xiàn)象的概率較低,但到鱗莖膨大時植株過小,會影響產(chǎn)量。巢湖市黃皮洋蔥播種期宜選在9月中旬,最好在9月15—18日播種,最遲不遲于9月20日。
鑒于此,本文擬從這些常用詞的造詞和詞義方面,結(jié)合構(gòu)詞理據(jù)對有借代意義的詞作理論上的分析和描述,總結(jié)歸納常用詞中借代意義的不同類型、規(guī)律,并就辭書中常用詞借代義的釋義體例及模式進行探討,以供辭書編纂和修訂時參考。
1.4.4 苗期管理。
1.4.4 .1 育苗方式及出苗管理。巢湖市黃皮洋蔥播種期的氣溫及低溫偏高,有利于出苗,種植戶常采用露地育苗。播種時應確保土壤松細,播種深度適宜。若播種深度適宜,當種子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消耗完畢時,子葉可以全部出土,幼根也能充分發(fā)育,可吸收土壤中水分及養(yǎng)分,促進幼苗生長,易達到壯苗標準。但是,如果播種過深,則子葉不易出土,會影響出苗率,甚至會導致種子在土壤中腐爛;如果播種過淺,種子易干燥。所以,黃皮洋蔥播種時要保證苗床土壤平整、疏松、肥沃。
播種后,先在種子上面蓋一層營養(yǎng)土,再蓋一層稻草或麥稈。為提高出苗率,種植戶可在播種時蓋一次土,幼苗出土后再蓋一次土;并根據(jù)土壤墑情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8~10 d后幼苗即可出土。大部分幼苗出土后,揭除覆蓋物(稻草),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全苗。幼苗出齊后,可根據(jù)苗勢,間去部分過密苗及劣質(zhì)苗。
1.4.4 .2 肥水管理。黃皮洋蔥喜濕忌旱,苗期要保持苗床土壤經(jīng)常性濕潤。一般出苗前不需要澆水,出苗后澆一次薄水,促進營養(yǎng)土與根系緊密接觸;子葉伸直后再澆一次水;第一、第二片真葉長出后,根據(jù)土壤墑情酌情澆水;鱗莖開始膨大前適當控水,可以防止徒長,利于營養(yǎng)從葉片向葉鞘轉(zhuǎn)移。如表土發(fā)白,可選擇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定植前5~6 d停止?jié)菜?/p>
黃皮洋蔥苗期時間較長,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土肥力不足問題。苗期若出現(xiàn)葉片發(fā)黃現(xiàn)象,應結(jié)合澆水追肥一次。追肥一般在2片真葉出現(xiàn)后進行,可追施三元復合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稀釋400~500倍后隨水薄施。
定植前30 d,深翻大田,耕深控制在30 cm以上。定植前10 d左右,多次耕耙,使土壤上平下實。結(jié)合整地,每667 m施入復混有機肥1 t作為底肥。然后做畦,畦面寬2.0~2.2 m,畦高0.3 m,溝寬0.5 m,每667 m畦面撒施緩釋性硫酸鉀復合肥[(N)∶(P)∶(K)=16∶6∶24]80~100 kg,再將畦面整平耙細,并使土肥混合均勻。整平畦面后,澆水灌畦,直到水滲入地表8~10 cm后停止灌溉。
1.4.5 移栽管理。種植戶應選擇苗齡50~60 d、株高15~20 cm、3葉1心至4葉、假莖直徑0.5~0.6 cm、無病蟲害及根系白嫩的壯苗作為大田移栽苗。
高產(chǎn)洋蔥應盡量提早定植,巢湖市一般在11月10日前后定植。種植戶可將洋蔥適當密植,一般不會影響單一鱗莖的直徑,株行距一般為12 cm×15 cm,667 m種植密度為23 000株左右。但是,如果種植密度過大,單一鱗莖直徑會相應減小,影響產(chǎn)量。
定植洋蔥幼苗時,種植戶要根據(jù)幼苗長勢和假莖直徑進行分級、分區(qū)定植。這樣既便于進行田間管理,又有利于充分利用田間光能,使各植株間的光照分布均勻、植株長勢一致。定植時盡量不要損傷根系,定植深度以埋土至假莖基部以上1 cm左右為宜。若栽植過深,鱗莖完全生長在地下,易產(chǎn)生畸形鱗莖;若栽植過淺,鱗莖膨大后露出土面過多,可能引起開裂,影響洋蔥品質(zhì)和商品性。
若因天氣等原因錯過最佳播種期導致移栽期推遲3~5 d時,種植戶可采取鋪設地膜的方式,促進移栽苗緩苗、返青和順利越冬。一般在定植前4~5 d鋪設地膜,先每667 m用48%氟樂靈乳油150~200 mL兌水30 kg均勻噴于畦面,再將地膜壓緊、壓實。這樣既可抑制雜草生長,也可保持土壤墑情。
1.4.6 科學追肥。洋蔥生長過程中一般須追肥2次。返青時,植株開始迅速生長,結(jié)合灌水每667 m追施尿素7.5 kg。洋蔥生長最旺盛的時期,也是其需肥最多的時期,每667 m追施尿素、硫酸鉀各10 kg。若鱗莖膨大較慢,可參照旺盛期再追一次肥,追肥時間應距離收獲期30 d以上。
1.4.7 病蟲害防控。黃皮洋蔥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紫斑病、疫病等,蟲害主要有蔥薊馬、種蠅和斑潛蠅。
1.4.7 .1 霜霉病癥狀及防治方法。霜霉病主要危害蔥葉,幼苗染病常腐爛而死。霜霉病發(fā)病初期,種植戶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80%代森錳鋅600倍液、25%甲霜靈霜霉威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每隔5~8 d噴1次,連噴三四次。
1.4.7 .2 紫斑病癥狀及防治方法。洋蔥紫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梗,初期出現(xiàn)水漬狀白色小點,后期變淡褐色圓形或紡錘形稍凹陷斑,延續(xù)擴展后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圍有黃色暈圈。病部會長出深褐色或黑灰色,呈同心綸紋狀排列的霉狀物,病部軟化易折斷。該病在種株花梗上的發(fā)病率高,致使種子皺縮,不能充分成熟,收獲前還會損害鱗莖導致糜爛。種植戶可用50%福美雙、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按種與藥質(zhì)量比250∶1進行拌種。在紫斑病發(fā)病初期,種植戶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施防治,或用25%咪鮮胺乳油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防治,視病情發(fā)展,每隔5~7 d噴一次。
1.4.7 .3 疫病癥狀及防治方法。疫病主要危害洋蔥葉片、花梗。發(fā)病初期,葉片出現(xiàn)青白色不明顯斑點,逐漸擴大為灰白色斑,直至枯萎。空氣濕度較大時,病部長出白色綿毛狀霉;空氣干燥時,白霉消失。疫病發(fā)病初期,種植戶可使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5%雙炔酰菌胺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 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69%烯酰嗎啉·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36%霜星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噴灑防治,視病情發(fā)展,每隔5~7 d噴1次,注意交替使用藥劑。
1.4.7 .4 蔥薊馬防治方法。薊馬一般以成蟲和若蟲危害洋蔥心葉及幼葉。薊馬危害葉面后,一開始在葉面形成針狀零星或連片的銀白色斑點,嚴重時葉片扭曲變黃、枯萎,遠看蔥田似缺水引起的葉尖、葉面發(fā)黃、枯萎,對洋蔥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影響極大。在薊馬若蟲發(fā)生高峰期,種植戶可用薊馬乳油2 000倍液、10%吡蟲啉1 000倍液,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噴霧防治。
1.4.7 .5 種蠅(蛆)防治方法。種蠅(蛆)又叫蔥地種蠅、蔥蛆、種蛆,主要危害洋蔥根部,亦危害播下的洋蔥種子,喜食胚乳或子葉,使種芽畸形、腐爛而不能出苗。為防止種蠅(蛆)危害大田洋蔥,種植戶可在蔥苗移栽前5 d,用50%辛硫磷800倍液等澆根,澆根時藥液要淹沒根部并保持30 min,取出后放在遮陰處晾20 min即可進行移栽。對于已發(fā)生地種蠅危害的地塊,可用50%辛硫磷乳油灌根或隨水澆施,可有效防止其危害,視蟲情發(fā)展,每隔5~7 d灌根1次。
1.4.7 .6 斑潛蠅防治方法。蔥斑潛蠅主要以幼蟲潛葉危害。幼蟲在葉內(nèi)潛食葉肉,在葉面上可見迂回曲折的蛇形隧道,潛道內(nèi)還有幼蟲排出的蟲糞,被害部分只剩下兩層表皮。嚴重時,一張葉片內(nèi)有10余條幼蟲潛害,可使葉片枯萎,甚至成株死亡,該蟲大發(fā)生季節(jié)可造成毀滅性的危害。防治蔥斑潛蠅應及早進行,關鍵是在產(chǎn)卵前消滅成蟲。在其成蟲盛發(fā)期或幼蟲危害初期,種植戶可用10%吡蟲啉1 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1 000倍液、5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將上述藥劑在安全間隔期后交替施用,以減少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同時視蟲情發(fā)展,每隔5~7 d噴1次。
1.5.1 采收時間。采收過早,鱗莖尚未完全成熟,含水量較高、產(chǎn)量低、不耐貯藏。采收過遲,葉部全部枯死,采收后將進入梅雨季節(jié),鱗莖易腐爛。巢湖市一般在5月下旬(早熟品種可提前到5月中旬)采收洋蔥,即在大田黃皮洋蔥的地上部管狀葉自然倒伏5~7 d后(管狀葉大半枯萎且未完全枯萎)、鱗莖充分膨大時采收,不宜過早也不宜過遲。一般每667 m產(chǎn)量為5 500 kg,部分高產(chǎn)田地可達6 000 kg。
1.5.2 采收方法。目前,巢湖市洋蔥種植戶大多采取人工采收的方法。一般都是將洋蔥連根拔起,拔出后在田間暴曬3~4 d,使鱗莖外皮干燥;不可暴曬過度,以免影響產(chǎn)量和商品性。若作為鮮菜食用,可在曬干后,從假莖部保留5~7 cm處切斷。巢湖市黃皮洋蔥主要采取“公司+基地+農(nóng)戶”種植模式,實行的是訂單農(nóng)業(yè)。一般在采收晾曬2 d后,種植戶會及時打包洋蔥,并堆放在通風良好、陰涼處,再根據(jù)加工需要,裝車運到加工企業(yè)進行稱重、分揀、加工。
1.5.3 貯藏方法。黃皮洋蔥是一種耐貯藏的蔬菜。在一般通風條件下,可以貯藏5~6個月。為防止洋蔥鱗莖在貯藏過程中抽芽,可在洋蔥收獲前14 d用0.25%青鮮素水溶液噴灑葉片(在葉子尚未全部枯萎時處理),能使洋蔥鱗莖貯藏到第2年3—4月仍不抽芽。將青鮮素噴施在未枯萎的葉部,是因為洋蔥的芽被包裹在鱗莖中,不能直接與藥液接觸,而青鮮素可以通過新鮮的葉子向下運轉(zhuǎn)到芽組織中,破壞生長點的組織,阻止生長點發(fā)芽。但是,經(jīng)青鮮素處理的鱗莖不能留種,只可用作食用。
如果黃皮洋蔥播期偏早,冬前生長期較長,幼苗易旺長。當定植洋蔥的小鱗莖直徑超過2.0 cm時,營養(yǎng)生長過快,可促進側(cè)芽分化,易通過春化,移栽后較易發(fā)生分蘗。
2021年冬季,巢湖市地溫和氣溫均偏高,有利于黃皮洋蔥生長,促進側(cè)芽分化,形成分蘗。
洋蔥春化需要一定的低溫時期。若洋蔥播種期過早,且苗期肥水管理得當,幼苗易生長過快,定植時苗子偏大。將假莖直徑超過0.6 cm的幼苗定植于大田后,其在翌年春季極易發(fā)生先期抽薹現(xiàn)象。
巢湖市黃皮洋蔥的播種期一般在9月中旬,定植期在11月10日左右,苗齡以55 d左右為宜。若定植期推遲,苗齡過大,苗子長勢較壯,假莖直徑大于0.6 cm,或者定植期提前,苗齡較小,長勢偏弱,假莖直徑小于0.5 cm,均易發(fā)生先期抽薹現(xiàn)象。
巢湖市2021年冬季氣溫明顯比往年偏高2~3 ℃。這導致洋蔥幼苗生長過快,即使播期正常,也易發(fā)生先期抽薹現(xiàn)象。
巢湖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當?shù)氐难笫[適宜播種期在9月15—18日。在苗期,種植戶需注意肥水管理,越冬期間除在寒流到來前灌封凍水外,一般不澆水追肥。當苗齡達到55 d,假莖直徑在0.4~0.6 cm,幼苗有三四片葉時,優(yōu)先定植。洋蔥忌澇,宜采用高畦栽培;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定植后覆蓋地膜。這樣地溫提高快且穩(wěn)定,利于洋蔥生長,并可抑制洋蔥先期抽薹。
洋蔥生長期需要追肥。種植戶一般在3月中旬開始追肥,4月中旬和5月上旬再分別追肥一次,每次每667 m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5~35 kg,可以促進洋蔥營養(yǎng)生長,抑制其生殖生長,降低洋蔥分蘗和先期抽薹率。
在洋蔥幼苗期或花芽分化后,噴施0.25%乙烯利或0.16%青鮮素溶液可抑制洋蔥先期抽薹。當田間洋蔥出現(xiàn)先期抽薹時,應及早摘薹,并噴塊根塊莖維他靈1 000倍液,可明顯提高洋蔥的商品性。
早中熟洋蔥品種一般比中晚熟品種生長周期短10~15 d,同時受溫度變化刺激時間短,主芽生長受限較小,側(cè)芽生長少。因此,選用中早熟洋蔥品種可極大降低分蘗、先期抽薹現(xiàn)象發(fā)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