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佳蘭
19 世紀的法國,出現(xiàn)了兩位叫盧梭的畫家:巴比松畫派的西奧多·盧梭(Theodore Rousseau 1812 年-1867 年)和后印象派的亨利·朱利安·費利克斯·盧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1910 年)。
西奧多·盧梭是最早定居于巴比松的畫家,稱得上是巴比松畫派的元老。他一生中的大半時間在這兒度過,以描繪法國自然風光為主要題材,盧梭的畫風沉郁渾穆,擅描繪樹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澤的深邃。
盧梭被認為是巴比松畫派中最光輝最敏感的代表。19 世紀30 年代,他曾多次來到巴比松短暫居住和創(chuàng)作,1848 年索性舉家搬遷至此。那時,他的事業(yè)不順,作品連續(xù)遭拒,頗受打擊,巴比松對他來說像是個療傷之所。他租了間房子,還把旁邊的谷倉也租下,這里逐漸成為朋友們和藝術家聚會的場所。他常常帶著牛奶和面包從早到晚不停步行于自然中觀察、寫生,而后創(chuàng)作。在盧梭的風景畫中,所表現(xiàn)的是法國鄉(xiāng)村景色的陽剛氣質(zhì)之美,他注重構(gòu)圖和對光的描繪。
對頁西奧多·盧梭《楓丹白露森林的黃昏》紙面油畫 32.2×45.9cm美國國家藝術館藏是盧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交叉的樹枝、廣闊的平原、牛羊池塘、綠草浮萍,竭力表現(xiàn)畫家對自然的向往和贊美。
左圖:西奧多·盧梭《河流景觀》41.6×63.2cm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右圖:西奧多·盧梭 《橡樹》布面油畫 64×100cm1852 年盧浮宮藏
盧梭的風景畫以對比強烈的光影、大膽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而聞名,他是決定法國風景畫家地位的標志性人物。在19 世紀初期,他的作品被拒于巴黎藝術沙龍之外長達10 多年,直到1848 年才被允許正式公開展出,一亮相即為大眾所推崇。
盧梭堅持以客觀態(tài)度作畫,并力求強烈、充實而精確。他將寫實手法與浪漫主義氣氛結(jié)合起來,熱衷賦予自然一種高大壯麗的視感并體現(xiàn)出景物的多樣性,從而獲得“風景畫家中的德拉克洛瓦”的雅號。
盧梭一生與荒山叢林為伍,醉心于大自然空氣與光線的研究,他是印象主義的發(fā)跡者,在莫奈之前就已經(jīng)畫了同一景色不同時間的作品,觀察不同的光線對主題的影響,例如1855 年的世界博覽會中他展出的《楓丹白露森林的黃昏》。
在巴比松,盧梭和米勒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經(jīng)常一起聊天、作畫,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巴比松老街的盡頭有片茂密的杉樹林,一塊大石頭上刻著米勒和盧梭的頭像,見證著兩人真摯的情誼。
1860 年,莫奈、雷諾阿、巴齊耶和阿爾弗萊德·西斯萊也來到巴比松,他們沿著大師的足跡追隨至此,卻沒有像前輩那樣在這里安營扎寨,因為巴比松日益增長的名氣已使它失去了昔日的安寧。
1863 年,盧梭去往阿爾卑斯山采風。在勃朗峰寫生時,遭遇極寒天氣,令他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一度危在旦夕?;氐桨捅人珊?,盧梭的身體每況愈下。1867 年12 月22 日,盧梭離開人世,當時摯友米勒就守在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