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 宋修見
責任編輯 滕媛媛
美育教人對美有敏銳的感知
蔡元培認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比绾卫斫狻盎顫娒翡J之性靈”?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寫道:“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如此“萬不得已者”,即是“活潑敏銳之性靈”對風雨江山的敏銳感知,對天地大美的無言深情。故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之說。
如元代畫家錢選的這幅《山居圖》,雖無風雨,但青山隱隱,碧水迢迢,亦令人對此山川悠遠“有萬不得已者在”。畫作布局巧妙,正中的竹籬茅舍掩映在晴巒翠林間,左側有行旅之人走過湖光山色間的小橋,右側則是大片的留白,從而營造出遼闊平遠的意境;加之以青綠重彩設色,使作品絢麗中不失清雅,古拙中透著秀逸。從中不難感受到宋亡之后隱居不仕潛心墨耕的錢選對山河故國的一往情深。景后補紙自題詩“山居惟愛靜,日午掩柴門,寡合人多忌,無求道自尊”等,與畫面的超然脫俗相映成趣。
在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和通訊交通極為便捷的今天,人們一旦沉溺于物質(zhì)追求和娛樂消遣中就很容易慢慢磨損對美的敏銳感知,無暇也無意抬眼望一望風雨江山,因而“旨在促進人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和諧”(席勒)的美育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共識與合力,需要所有新時代的中國人在美的陶冶中喚醒活潑敏銳的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