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玥伶 北京師范大學舞蹈系
學校實施素質教育,踐行國家的教育理論,目的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標,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來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個性化青年,這就需要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能教育和知識教育以外,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而美育從屬于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育的最終任務是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審美和和諧完善的人格,這與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也是統(tǒng)一的。近年來,多則條款規(guī)定了學校需完善舞蹈類的課程,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活動,給廣大學生一個接觸舞蹈的平臺,因此,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已經(jīng)把舞蹈通識教育課程與舞蹈藝術實踐融合到了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并且將其納入了學分制的管理制度里。
北京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作為全國教育的主導示范單位,一直以來秉承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宗旨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由此可見,北師大在培養(yǎng)教師的過程中,素質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
為了更好地了解到素質教育舞蹈在該校中實施的具體情況,以及受教育者對該項教育實施的真實感受與看法,依據(jù)國內(nèi)外舞蹈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問卷共設置了26 道題目,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學生的舞蹈基礎情況和對于舞蹈的喜愛程度。二是舞蹈通識課的實施情況。包括學生對于舞蹈課程的內(nèi)容、形式以及成果的評價,其中對于課程效果評價的調查采用了李克特5 級量表法,即將各項內(nèi)容分為完全不符、基本不符、中立、較為符合、完全符合五個級別,并分別賦值1、2、3、4、5,以更好地了解學生掌握素質教育舞蹈課程內(nèi)涵的情況。三是對于學校公共舞蹈活動的評價,其中包括校內(nèi)舞蹈活動的開展數(shù)量、形勢、宣傳、本人參與程度等現(xiàn)狀。同時,問卷設置了多個跳題邏輯,以保證不同基礎、觀點的同學可以更貼合其自身情況進行答題,對于未選擇過舞蹈通識課程的同學,則設置了她們對于開設舞蹈課程的看法的相關題目,從不同角度了解同學們對于舞蹈課程的訴求。
為了能獲得更精確的調查結果,獲取對于舞蹈課程最準確的評估,本次調查采用了隨機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隨機調查即在微信平臺隨機進行發(fā)放,面向的是北師大所有非舞蹈專業(yè)的在讀學生,典型調查的調查對象為2020—2021 學年春季學期選擇朝鮮舞蹈動律入門、中外舞蹈精品鑒賞、舞蹈身心訓練這三節(jié)舞蹈通識課程的學生。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27 份,其中隨機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02份,典型調查回收問卷25 份。
為了更好地了解到素質教育舞蹈在高校中實施的具體情況,受教育者對該項教育實施的真實感受與看法,以及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本文以筆者所在高?!本煼洞髮W為例,采用問卷調查與觀摩學習的形式,對素質教育舞蹈課程的建設進行了調研。
北師大秉承著素質教育的宗旨,構建了專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通識教育課程的學習,能夠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收獲多種類型的知識,將學生塑造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通過對“北京師范大學本科培養(yǎng)方案課程結構表”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北師大的本科生需至少修讀2 學分,即一門藝術鑒賞與一門審美體驗類課程。
通過統(tǒng)計“數(shù)字京師教務管理系統(tǒng)-課程安排明細”中近三年來(2018-2021 學年)藝術鑒賞與審美體驗課程的開課情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該類通識課程包含藝術與傳媒學院、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育學部等學院開設的公共藝術教育類和中文寫作類兩大類課程,其中藝術與傳媒學院開設的藝術類通識課占比54.32%,超過了五成,這說明學校非常重視藝術的普及教育。通過統(tǒng)計2018-2021 學年藝術與傳媒學院通識教育課程開課數(shù)量可知,舞蹈課程的數(shù)量明顯少于音樂課程和戲劇與影視課程。究其原因,首先是這兩類課程的開課難度較小,理論課偏多,師資也比較充足,相對而言舞蹈課程的開設難度較大,尤其是實踐課程,不論是教師還是教室都比較緊缺;其次,按照現(xiàn)階段藝術普及教育的發(fā)展情況,影視類和音樂類課程是學生更容易接受、更樂于學習的藝術科目,而舞蹈相對而言入門難,不易被普羅大眾所接受,所以并未開設較多的舞蹈類課程;最后從學校層面來看,舞蹈是人通過肢體律動表情達意的藝術,教師需要從實踐活動中即刻獲得學生的反饋,課程人數(shù)太多會影響教學效果,但參與人數(shù)太少又不利于學校通識課程的安排與管理,故總體來說,學校安排的舞蹈課程數(shù)量較少。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1 學年春季學期舞蹈通識課程的數(shù)量增加到了4 節(jié)。近三年來,共六個學期舞蹈系開設的舞蹈通識課程,可以看出,2021 學年春季學期學校大大增加了實踐類課程的比例,并開設了全新的課程,分別是“朝鮮舞蹈動律入門”“舞蹈身心訓練”“中外舞蹈精品鑒賞”。
在對學生進行舞蹈通識課程滿意度的調查時,隨機調查的被調查者對課程的內(nèi)容和方法總體呈滿意態(tài)度,但持“比較滿意”態(tài)度的人數(shù)較多,在總人數(shù)五成以上;而在典型調查中,被調查者均持滿意態(tài)度,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都非常滿意課程的內(nèi)容和教師的教學方法。
繼續(xù)對上述選擇了舞蹈通識課程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中問題設置為“以下問題反映您修讀該舞蹈通識課程后的收獲”。問卷將理論課和實踐課分開提問,并設置了技能和素質兩個方向,如技能方面,設置了“掌握該舞種最基本的動律”等舞蹈知識類的問題;素質方面,有“增強審美能力,提高藝術修養(yǎng)”等對自身精神層面的提升類的問題。每一種“收獲”的程度采用了李克特5 級量表法,即將各項內(nèi)容分為完全不符、基本不符、中立、較為符合、完全符合五個級別,并分別賦值1、2、3、4、5。最終按比例算出每項的平均值,來判斷課程的教學成果。圖1、圖2 分別為舞蹈通識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調查結果,總體來看,每項平均值均在“3”以上,故整體教學效果較好。
圖1 舞蹈通識理論課教學成果
圖2 舞蹈通識實踐課教學成果
在舞蹈通識理論課的教學成果調研結果中,“能夠分清舞蹈的基本類型”和“豐富興趣愛好”的分值較高,即在技能和綜合素質兩方面均有提升。理論課的課堂應當實現(xiàn)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承認學生的主體性。高校素質教育舞蹈課堂應秉承著這樣的觀念,滿足學生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的心理需求,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個性的關懷。在課堂上,教師不再僅僅是傳授者,而是和學生一起探索的學習伙伴。在課堂中采用引導的方式,設定相應的情境,能夠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學生的表現(xiàn)中尋找其與眾不同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和放大,使學生能夠在這種充滿人文主義關懷的氛圍中,完善自己的個性和人格,獲得個體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由此也可以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在舞蹈通識實踐課的教學成果調研結果中,“身體更加協(xié)調、柔韌性提高”“糾正不良姿態(tài),使舉止更文雅”的選項分值較高,但很多學生對于“舞蹈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卻了解不深,也就是說技能的提升大于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并未完全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高校學生處于身體和智力發(fā)育的高峰期,需要逐漸形成獨立的人格,所以課程的最終目標不能停留在學生“感受”到了舞蹈的美、隨著音樂無目的的舞動,而是應該讓她們懂得如何欣賞美,因何而舞。教師應將學生對舞蹈的直觀感受加以引導,傳授其一些基礎的舞蹈概念知識,將其轉化為理性的認識,最終讓學生形成獨立的、正確的審美觀。
除了舞蹈系開設的素質教育舞蹈課程之外,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也開設了“初級芭蕾”“體育舞蹈”“大眾交際舞”“女子形體” 等舞蹈類或和舞蹈相關的課程,在收集到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也有許多學生選擇了這一類的課程。其中“女子形體”是所有本科生(女)的必修課程,但有不少被調查者反映,該課程較乏味,課堂內(nèi)容流于形式,并未達到塑造優(yōu)美形體的作用,壓腿等動作反而成為了學生的負擔,也有同學因此對舞蹈產(chǎn)生了抵觸的心理,讓學生加深了“只有柔韌度好的人才可以學習舞蹈”這一錯誤思想觀念。由此可見,單純的基本功訓練對于普通學生來說并不友好,她們更希望簡單、易入門,但又可以體驗舞蹈美的課程,比如其中的“初級芭蕾”和“體育舞蹈”課程就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形體美并不等同于身體柔軟,教師需要灌輸給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這才是我們素質教育舞蹈課程的最終目的之一。
目前北京師范大學舉辦的各類線下舞蹈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晚會和比賽,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舞蹈系以及校團委分管下的社團主辦。舞蹈系在校內(nèi)主辦的舞蹈晚會主要有各年級專場晚會、研究生個人專場晚會、舞蹈系教學成果展演等。社團主辦的舞蹈晚會有北師大藝術團舞蹈團專場演出、街舞社專場演出等;第二類是由舞蹈系、美育中心舉辦的各大舞蹈專家講座以及由藝術團、舞蹈社團組織的專題舞蹈課程。在講座和課程方面,舞蹈系每周三都會舉行舞蹈學專家講座,學校會邀請舞蹈界的專家來給大家傳授經(jīng)驗。美育中心每周會舉辦“京師美育大講堂”系列課程,其中也會有舞蹈專題的講座。北師大藝術團下屬的舞蹈團和街舞社均會不定期組織各種主題的舞蹈課程,校內(nèi)同學可以免費報名參加。
除線下舞蹈文化的普及活動外,網(wǎng)絡媒介的發(fā)展給舞蹈教育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技術。北京師范大學緊跟時尚潮流,開辦了許多網(wǎng)絡媒介下的公共舞蹈教育平臺,發(fā)布相關舞蹈活動咨詢,提供豐富的舞蹈線上資源,大大降低學生了解舞蹈的門檻。第一類是舞蹈相關公眾號,有“BNU 北師大舞蹈系”“BNU街舞社”“北京師范大學大學生藝術團”“美育師大”等。第二類是舞蹈MOOC《一舞一世界——世界經(jīng)典舞蹈賞析》,有教師在“中國大學MOOC 網(wǎng)”進行授課。該系列教學課程以中國傳統(tǒng)舞蹈藝術為出發(fā)點,涵蓋了中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蹈等,除此之外還有西方的芭蕾舞、性格舞。通過教師講解,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舞蹈的文化背景、藝術價值及其表現(xiàn)方式,并與國外的舞蹈進行對比性學習。
2020 年12 月24 日,北京師范大學美育中心與藝術與傳媒學院創(chuàng)新打造的“BNU 美育”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BNU 美育”是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推出的美育類微信小程序,主要展示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藝術研究成果以及美育建設成果,旨在通過微信小程序這種更輕松、更便捷、更年輕化的呈現(xiàn)方式,來滿足校內(nèi)外師生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的文化需求。目前“BNU 美育”微信小程序由美育微課、精彩回顧、作品展示、美育資訊、個人中心五大板塊組成。“BNU美育” 這一微信小程序,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曾經(jīng)未來得及現(xiàn)場觀看的演出、沒機會欣賞的美術書法作品,或是想了解最基本的藝術理論、鑒賞經(jīng)典作品,都可以在“BNU 美育”中實現(xiàn)。
從上述的調研結果可知,北師大學生對于舞蹈通識課程的滿意度較高,但發(fā)展還不夠成熟。為更好地發(fā)展北京師范大學素質教育舞蹈,本文基于調查結果提出了以下改進策略:
針對開課不足的問題,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舞蹈系可以在不影響本專業(yè)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適當增加舞蹈通識課程的數(shù)量。并且依據(jù)對學生的調查結果,學??稍诖呵飪蓪W期開設涉及不同舞種的實踐、鑒賞類課程,豐富課程種類。
舞蹈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學科,不管是欣賞舞蹈作品還是舞動身體本身,都需要調動多種感官功能來共同作用?!耙魳罚犛X)、空間(視覺)、軀體運動(動覺)、肌肉工作(本體感覺)等更多的感官刺激的同時作用,需要更多大腦區(qū)域的支配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與整合。”舞蹈時,體內(nèi)多巴胺水平會顯著提高,多巴胺可以刺激機體興奮,從而刺激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除此之外,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左右兩半分別側重于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邏輯思維較多,舞蹈訓練主要鍛煉的是大腦右半球的形象思維,而形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啟發(fā)邏輯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增強記憶力等。因此開設以素質教育為主要目的的舞蹈課程,能有效增進大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智力得到發(fā)展。
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應當從“表”和“里”兩個方向入手?!氨怼敝傅木褪菍ξ璧副旧砑寄艿恼莆眨缥璧竸幼?、舞蹈動律、舞蹈的文化意蘊等,從而達到對身體形態(tài)以及協(xié)調性的改善,這是最表面也是最直接顯著的能體現(xiàn)教學成果的內(nèi)容,同樣也是學生最想在課堂上收獲的成果。而“里”則是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使其在潛移默化下得到改善的東西,即學生的審美觀、個性、人格等,教師應該將“里”滲透在“表”的教學之中,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實現(xiàn)“表里合一”。
學科融合是實現(xiàn)“表里合一”教學方法的一個有利工具。在大學中有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人文學科三大類學科,但它們并不是互不交叉、完全相互獨立的。學科融合是指在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打破學科邊界,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交叉。多學科的融合或綜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將信息技術與舞蹈融合,將編程與舞蹈隊形編排聯(lián)系,既能提升學生對于舞蹈調度的理解,又能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實踐中,通過融合的力量推動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在授課方式上,教師可以采取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對于課堂的建議問題中有人提到,“期待在(鑒賞)課堂上能通過本身感受、體會動作,更深刻地了解舞蹈”,這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教學方向。學生觀看了舞蹈作品以后,產(chǎn)生了舞動肢體的沖動,由此了解了一些簡單的舞蹈動律,從而獲得了一定的身體感知,之后他們又可以將這種身體的感受帶入到作品的觀看中,由淺入深地理解舞蹈作品。
高校的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不局限在舞蹈課堂中,豐富的校園活動、海量的網(wǎng)絡資源都可以是素質教育舞蹈的一部分。舞蹈是一門用肢體表達的藝術,用再多的語言去描述都不足以讓人感受其中一二。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影像資源,讓學生更直觀地從視覺而非想象上來感受舞蹈藝術,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知名的劇團、劇目演出資訊,通過觀看感興趣的演出,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現(xiàn)場舞蹈表演的魅力;同時,校方應搭建相應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了舞蹈基礎后,可以通過平臺在更多人的面前展示自己,真正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將學習成果展示出來,鍛煉自己。素質教育舞蹈不僅在舞蹈通識課程中體現(xiàn),校園舞蹈文化的普及同樣也是學校素質教育舞蹈的一部分。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舞蹈講座、舞蹈演出等,擴大校園舞蹈文化的影響力,同時利用網(wǎng)絡媒介的資源,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小程序等大學生常用網(wǎng)絡平臺普及舞蹈藝術,讓舞蹈藝術滲入學生的生活。
在對北師大素質教育舞蹈的調研中可以發(fā)現(xiàn),該校舞蹈通識課程在近年的發(fā)展中積累了諸多經(jīng)驗,但也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素質教育舞蹈對于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健康心態(tài)的保持有著諸多好處,不僅能通過身體的舞動塑造學生的形體美,更能通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獲得心靈美。學生在認識美的過程中,可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道德觀。不管是北師大還是其他的高校,都應繼續(xù)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使之真正融入到對學生的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