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賓,劉義坡,劉立賢
(石家莊市動物園,河北 石家莊 050200)
丹頂鶴屬于鳥綱、鶴形目、鶴科、鶴屬,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體長150~170cm,翼展約250cm,體重約為7~10kg,全身大部分羽毛呈雪白色,初級飛羽為白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為黑色,其三級飛羽呈彎曲狀,覆蓋于尾的上部,因此,靜立狀態(tài)下可以看出尾部為黑色,這其實是三級飛羽的顏色。丹頂鶴的喙較長,顏色為灰綠色,頭頂部裸露沒有羽毛,顏色為朱紅色,頸部細長,頸的上半部為黑色,其余部分為白色。丹頂鶴的腿部細長,顏色為灰黑色。雌雄丹頂鶴的外觀幾乎一樣,年齡一樣的,雄性丹頂鶴的個體較雌性個體略大,且雌雄丹頂鶴的叫聲不同,雄性個體的叫聲為單長音,而雌性丹頂鶴的叫聲為雙短音。一般情況下,丹頂鶴是非常安靜的,人類靠近它們的情況下或其受到干擾時才會鳴叫。
丹頂鶴的雛鳥全身有黃褐色的絨羽,喙部也為淺黃色,腿部為灰色,頸部和腿部也較短,隨著日齡的增長,背部的黃色絨羽逐漸變?yōu)榘咨挠鹈?,尾部的飛羽逐漸長出來,慢慢變?yōu)楹谏?,頸部和腿部也逐漸變長,6個月大小的丹頂鶴身高體長幾乎與成體大小相差不大,10個月之后丹頂鶴的頭頂部才會逐漸變?yōu)榧t色。丹頂鶴一般成對或者一個家族為一個小群集體活動,冬天來臨之前會遷徙到南方溫暖的地方過冬,過完冬之后,會遷徙到東北、蒙古、西伯利亞等地繁殖。丹頂鶴一般棲息于開闊的沼澤、草原或湖泊旁邊等靠近水源的地方,其食物主要以魚、蝦、水生昆蟲等為主,同時還采食一些植物性的莖、葉、果實、種子等。
石家莊市動物園占地約4000畝,建成區(qū)2800畝,其中動物展區(qū)接近2500畝。園內(nèi)的景觀布局采用了非對稱的方式展出,背靠山勢起伏的隱風山,將人工建筑與自然景色有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園區(qū)根據(jù)園內(nèi)地形分為大門區(qū)、濕地動物區(qū)、火烈鳥區(qū)、動物場館區(qū)、辦公區(qū)、獼猴山、科普教育館、中心服務區(qū)、兒童動物樂園、高山動物區(qū)、鳥語林區(qū)、孔雀園區(qū)、非洲動物區(qū)、亞洲動物區(qū)、澳洲動物區(qū)、獅虎猛獸區(qū)、登山健身區(qū)、田園風光區(qū)等18個功能區(qū)。場館區(qū)主要有山魈館、猩猩館、珍猴館、狐猴館、大象館、長頸鹿館、兩棲爬行館、熊貓館、河馬館等9大展館。
為了加強對飼養(yǎng)人員的管理,我們制定了許多規(guī)章制度,包括《飼養(yǎng)員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飼養(yǎng)員一日操作程序》,安全是動物園發(fā)展的基礎和根本,安全包括動物安全和人員安全,動物不受人員傷害,同時更應避免人員受到動物傷害,這就要求飼養(yǎng)人員在丹頂鶴的區(qū)域打掃衛(wèi)生時,盡量做到與動物隔離操作,沒條件隔離操作時,也應該與丹頂鶴保持足夠安全的距離進行操作。飼養(yǎng)人員上班后,換上工作服,首先對所飼養(yǎng)的丹頂鶴進行詳細的觀察,觀察丹頂鶴的精神狀況、采食情況、糞便情況是否正常,如果有異常,及時向獸醫(yī)院和飼養(yǎng)隊匯報,等待相關人員處理或治療,如果一切正常,再開始打掃丹頂鶴活動區(qū)域的衛(wèi)生,打掃衛(wèi)生一定要干凈徹底,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環(huán)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對丹頂鶴的侵襲,打掃完衛(wèi)生,再將水盆、料盤沖洗干凈,之后將當日的飼料進行投喂,飼養(yǎng)人員也要仔細地觀察動物的采食情況,有些動物的采食情況不佳,可能預示著身體處于患病的狀態(tài)。每周都要對丹頂鶴活動的區(qū)域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工作,這樣可以預防丹頂鶴好多疾病的發(fā)生。我園的丹頂鶴的飼料組成(見表1和表2)。
表1 顆粒料配方
表2 丹頂鶴(每只)飼料表
3.1 交 配丹頂鶴的繁殖季節(jié)在每年的3~4月份,配對成功的丹頂鶴會形影不離,在一起活動、采食,有時還互相交頸、互相鳴叫。丹頂鶴的交尾一般發(fā)生在清晨或傍晚,交尾前,雄性丹頂鶴會不斷屈伸頸部,展開雙翅圍著雌性丹頂鶴跳躍,雌性鶴也會作出反應,沖著雄性鶴屈伸頸部、跳躍,隨后雌性鶴展開翅膀,略微蹲下保持半蹲姿勢,然后雄性鶴跳到雌鶴的背上尾部下壓進行交尾,交尾時間每次為5~10s,交尾完后,雌雄鶴會互相對鳴、整理羽毛等。
3.2 營 巢交尾完成后,雌雄丹頂鶴會一起營巢,飼養(yǎng)人員應提前在丹頂鶴營巢的區(qū)域堆積足量的干樹枝和稻草等營巢材料,丹頂鶴一般在偏僻不受干擾的地方,在地面上營巢,巢的底部和四周會先用粗的樹枝先搭一個框架,然后再用細軟的樹枝或稻草等填充巢的上部,最后形成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巢穴,巢穴的直徑一般為1~1.5m大小。
4.1 人工孵化我園的大部分卵采用孵化機人工孵化,孵化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為孵化機的溫度、濕度、翻蛋的次數(shù)和涼卵的時間等。我們對我園近幾年丹頂鶴繁殖的經(jīng)驗總結如下。一般鶴卵的適宜孵化溫度是37.5℃,濕度控制到55%~60%為最適宜,間隔2h翻卵一次,角度要達到90°,翻卵時涼卵3~5min,孵化期一般為31~33d,破殼后將其轉移到孵化器下層的保溫箱中,24h后等幼鶴絨毛干透后放置育雛箱中。
4.2 親鳥孵化親鳥孵化一般雌鶴產(chǎn)完第一枚卵后即開始孵化,且是雌雄鶴輪流換孵,一只鶴孵卵時,另一只鶴在其附近巡回警戒,此時2只鶴都非常兇猛,護卵護巢性極強,即使最親近的飼養(yǎng)員進籠舍喂食時,也同樣會遭到鶴的驅趕鶴攻擊。親鳥自孵時,應避免在下雨時喂食,同時應盡量排除其他外界干擾,給其提供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任其孵化即可。從孵化效果來看,仍以親鳥自孵最好。
雛鶴一般出殼24h開始飲水,用針管吸水后再在雛鶴喙前晃動,引誘啄食,雛鶴會啄到針管里的水,2d后開食,比較健壯的鶴可以提前到30h,開食后要食量由少到多,少吃多餐,避免過饑過飽引起消化不良,1~5d喂料以面包蟲為主,適當加入青菜、谷物、多維及礦物質,3次/d,5d以后,可以增加小魚苗和小蝦,剪成魚片為食大小不超過0.5~1cm。小蝦要減去蝦頭和肢,避免誤入氣管造成意外。1個月后雛鶴要控制進食量,避免采食過多導致體重增加過快,而造成兩腿不站立的現(xiàn)象。
幼鶴出生時,對外界比較好奇,不斷探索周圍環(huán)境,對于人工孵化的丹頂鶴,應嚴格管理、精心照料。幼鶴出殼后首先放在保溫箱里1~5d,才能放到沙地喂養(yǎng)。在保溫箱時根據(jù)天氣變化調節(jié)好溫度,每天換洗鋪墊物保持干燥和衛(wèi)生。喂料3次/d,喂料時觀察采食量和生長變化調整飼料配比。幼鶴在出殼后1個月內(nèi)會有打架現(xiàn)象,尤其是看到其他的幼鶴攻擊其他個體或者看到血后,攻擊現(xiàn)象會更為嚴重,飼養(yǎng)員必須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打斗行為應立刻隔離分開。
6.1 丹頂鶴繁殖之前的準備工作在丹頂鶴繁殖季節(jié)到來之前,飼養(yǎng)管理人員應做好準備工作,飼料方面,給配對成功的丹頂鶴提供高蛋白的精飼料,如熟雞蛋、面包蟲、魚蝦等,為動物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用于繁殖。另外在丹頂鶴經(jīng)常營巢的地方,提前準備足量的干樹枝和稻草,讓丹頂鶴營巢所用。
6.2 幼雛腿部疾病防控丹頂鶴幼雛極易出現(xiàn)腿部問題,從而造成幼鶴死亡。幼鶴身體生長過快,或鈣、錳等元素缺乏等可能是造成腿部疾病的原因。針對幼鶴生長速度過快的現(xiàn)象,我們嚴格控制幼鶴的采食量,每天進行稱重,力爭在1月齡內(nèi),每天體重增長都在10%~15%,保證每天讓小鶴到室外活動,增加運動量。針對微量元素缺乏我們在日常飼料中添加復合VB、鈣片等。
6.3 幼鶴隔離管理幼鶴在一起極易發(fā)生攻擊現(xiàn)象,即便是同窩的2只幼鶴也易發(fā)生攻擊致死現(xiàn)象,親鶴孵化的幼鶴要盡早分開,人工孵化的幼鶴要單獨放在一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