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玲
(滁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安徽滁州 239000)
全局觀念,必須以單元的語文要素為方向,以單元的學習內容和學情為依托。統(tǒng)編教材五下第五單元導語“字里行間眾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點明了單元的人文主題。圍繞這一人文主題,本單元語文要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三是具體地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
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和習作要求,教材編排了《人物描寫一組》《刷子李》兩篇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和《我的朋友蓉蓉》《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們》兩篇習作例文,以及單元習作“形形色色的人”。各項內容均指向人物描寫的方法,彼此關聯(lián),最終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能夠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
有了全局意識后,需要進一步研究教材,有所取舍地整合教材、優(yōu)化教材。大千世界人物萬千,寫作對象“誰”優(yōu)先進入思考的維度。在運用一系列人物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后,這個對象“誰”應該更可感、可評。這個“誰”肯定在學生的求學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彼此有話可寫、有話可評。
基于以上內容分析,確定單元整合的大任務驅動:形形色色的人之班級人物譜繪制——學方法,寫同學。而任務驅動離不開真實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表1 習作單元任務框架
情境創(chuàng)設:同學們,我?!蹲穳羯倌辍沸箝_始征稿啦,這期是以“繪制班級人物譜”為主題,寫一寫自己的班級同學,可以是那個與你朝夕相處的同桌,可以是形影不離的好友,也可以是你的“對頭”。他身上有什么特點吸引了你的關注,或是哪件事情讓你久久難以忘懷,抑或是你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呢?除了參加征稿外,我們將這些內容匯編整合,制成班書,紀念這匆匆而逝的小學時光。
有了此情境的創(chuàng)設,同學們熱情高漲,迫不及待拿起筆想寫一寫同學。大任務統(tǒng)領了整個單元,這樣的教學方向性更明確、任務更聚焦。創(chuàng)設情境性的大任務驅動,便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與教材的內容緊密聯(lián)系,更為“評”奠定了基礎。
確定了大任務情境后,單元教學將會圍繞語文核心素養(yǎng),根據單元語文要素、單元目標、單元內容而整體設計單元任務,整合各部分內容形成可操行的單元任務框架。
寫人的文章一大特點,便是人物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教材中的兩篇精讀課文,無疑是學習的典型——嘎子機靈、祥子高大健壯且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嚴監(jiān)生吝嗇、刷子李技藝高超。整合《人物描寫一組》《刷子李》兩篇課文,反復朗讀中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之特點。整體把握后,再結合交流平臺,再次確認人物之特點。也許同學特點之眾多,需要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列出眾多特點后,進而再根據情況確定一個印象最深的特點。從課文人物之特點再到同學之特點討論,這既順其自然,又符合寫人作文教學的順序,首先確定人物形象之特點。
表2 思維導圖示例
明確特點之后,可以學一學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試著圍繞此特點寫一個片段。
人物特點,需要一定的事例來凸顯,以事實說話,方有吸引力。整合習作的要求,學習習作用思維導圖列舉典型事例的方法。思維導圖中間列出叔叔的人物特點——記憶力超群,圍繞這一特點分散輻射出四個事例,事例1 和4 以“讀完一本書就能記住所有細節(jié)”“只看一遍地圖就能一點兒不差地畫下來”兩個典型事例,充分表現(xiàn)了叔叔記憶力超群的特點,而事例2 和3 從人之常情看,我們普通人都可以做到,不能直接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學習了用思維導圖選擇典型事例后,接著結合初試身手中的任務,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選擇典型事例表現(xiàn)家人特點。有了具體的操作實踐后,再圍繞同學的特點用思維導圖選取事件便水到渠成。有了事例做支撐,人物的特點便躍然紙上。
兩篇課文,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但對每個人物使用的描寫方法卻有所不同?!度宋锩鑼懸唤M》主要從正面描寫人物,《他像一棵挺脫的樹》著重刻畫人物的外貌形象,《摔跤》《兩莖燈草》主要刻畫人物的動作,來凸顯人物的特點?!端⒆永睢罚治霾苄∪谟^察師傅刷墻時,內心的波瀾起伏的變化,從崇敬到質疑再到崇敬的心理變化,感受刷子李高超的技藝,體會側面描寫的妙用。
(一)外貌描寫,貼切妥當
《他像一棵挺脫的樹》著重感受人物的外貌描寫,感受祥子的高大健壯,結合原著補充說明祥子這一人物外貌描寫的作用。對于人物外貌描寫,很多學生的描寫可能臉譜化或者與內容關聯(lián)性不強,屬于“附帶品”。在同學們的片段寫作與評價互評中,感受外貌描寫的作用。進而強調如果人物的外貌描寫與人物的特點或者下文的情節(jié)沒有關系,可以不寫,要寫必須要精,不能臉譜化而失去個性,也不能面面俱到。
(二)動作描寫,動靜有別
《摔跤》《兩莖燈草》,學習用上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凸顯人物的特點。《摔跤》強調一連串動詞的運用,進而凸顯小嘎子的機靈;《兩莖燈草》中嚴監(jiān)生臨死前為了那兩莖燈草而遲遲不肯咽氣,面對家人問詢,他的經典動作描寫到位,刻畫了一個愛財如命的吝嗇鬼形象。同為動作描寫,兩篇動作描寫側重點也不同。如“兩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這幾個連續(xù)性的動詞,更能凸顯出人物摔跤時的特點,富有動態(tài)化。而嚴監(jiān)生的動作,幅度小,更具有靜態(tài)化,這和他病懨懨的身體相呼應。同時聚焦他的“伸手”“搖頭”等動作,更能將這種吝嗇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在這對比教學中,感受動作描寫的區(qū)別。而在人物譜繪制過程中,對人物的動作描寫必不可少,如何精準運用,課文是個好的例子。
(三)正側結合,凸顯特點
《刷子李》一文,有對人物的正面描寫,他的穿著很是奇特,“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布鞋”。而這身穿著和這雪白的“屏障”形成鮮明的對比,更能凸顯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文中刷子李刷墻的動作描寫也是妙,“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而這些都不是全文的亮點,他的徒弟曹小三看起刷墻前后的心理變化,便是全文的亮點,是學習的焦點。曹小三的心情變化,構成了全文的線索,也凸顯了文章的主旨。學習以他人之視角來凸顯人物之特點,應用到寫作中,讓寫作增抹一份亮色。
有了以上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腳手架——整體框架,大大降低了習作的難度,緩解了學生的畏難、怕寫的不良情緒。此時此刻給予學生整體框架,并非束縛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最主要還是讓學生明白習作時構思在前,謀篇在后。圍繞人物的特點,關注平日生活,可以用概述的方法,進行“散點掃描”;聚焦關鍵時刻,選取典型事例,運用詳寫的方法,進行“細節(jié)聚焦”。
謀篇在后,構思在前,也就是所說的意在筆先。正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說,有了提綱,心里就像有了底,寫起來就順理成章了,先麻煩點后來可省事。有了提綱,具體的方法運用,便有了附著。
一篇作文落下最后一個標點,并不表示作文歷程的完結,它不是為了老師這唯一的讀者而存在,不是為了博取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而是為了更多讀者而存在的。沒有讀者意識的作文,是機械的,是沒有生命和血肉的。從班書名字的征訂到封面的設計,從文字的修改再到編輯排版,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的智慧。集結所有的作文,匯編成班級人物譜在班級展覽,制成班書在各家庭間傳閱,在校報中連載,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人心的時刻?。椤胺帧倍模魑氖潜鶝龅?;為“心”而文,作文將帶著溫度,溫暖他人和自己。班級人物譜的匯編,也將會是學生小學六年最美的記憶與童年禮物。
習作單元要緊緊聚焦寫作訓練要素,指導學生展開讀寫訓練,以讀促寫,引導學生完成習作任務,提高表達和交流能力。除了讀寫訓練外,習作評改在習作中起著重要作用。評價不是以往的寫后終結性評價,而是持續(xù)性貫穿于整個習作中,調控和監(jiān)督目標的達成。評價的主體也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學生只有經歷過一遍遍的自我修改的過程,才能明白習作中的不足,才能不斷調整自我,才能真正形成習作修改的能力,進而不斷成長。根據學段要求,評改還應從自改為主到自改與互改相結合。為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地位,習作評價量表在評改中起著紐帶作用。
習作單元教學離不開“習”,而單元整體教學的“習”不是傳統(tǒng)地落實在習作課上,而是在每一個任務落實后,都匹配相應的讀寫訓練。“習”與“評”如同孿生兄弟,形影不離。評價量表的制定讓“評”有針對性、可行性。以評促教,以評促改,真正做到教學評的一致性。
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任務群”的概念,將整本書閱讀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出現(xiàn),可見整本書閱讀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整本書的閱讀,不是只讀《快樂讀書吧》里的書目,也不是推薦幾本讀本學生隨意而讀,更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書海拾貝,而是在實踐活動中,具體的任務計劃下的有目的地積累經驗。作為習作單元的課外閱讀推薦,更應緊扣“寫”字,以讀促寫,以寫帶讀。
本單元《人物描寫一組》三個片段,均為節(jié)選,《小兵張嘎》《駱駝祥子》《儒林外史》均可作為推薦書目去讀??上啾容^而言,《刷子李》寫法精妙,巧妙借助曹小三的心理變化,側面襯托刷子李技藝的高超,文章更具有可借鑒性,而馮驥才的《俗世奇人》中還有很多像刷子李這樣的奇人,如泥人張、蘇七塊、張大力等。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各種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最主要的是這本書在進行人物刻畫時,事例選取典型,人物描寫方法運用尤其到位,人物形象特點躍然紙上。當然通過整本書閱讀,也感受到了祖國民間文化的魅力。在本次習作單元中,推薦閱讀此書,更好地運用人物描寫方法,具體地描寫人物的特點。在閱讀任務的指引下,進一步理解寫人物的方法,學會觀察,去寫一些身邊的奇人,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隨著新課標“任務群”的提出,構建“大單元”教學,勢在必行。傳統(tǒng)的習作單元教學以課文為引領,在講解中滲透訓練要素,最終在習作中得以強化,各知識點內在聯(lián)系性不強。而單元整合視角下的習作單元教學,更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最終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以全局意識下的大任務驅動為統(tǒng)帥,以任務細化落實為行動,以持續(xù)評價為跟進,以整本書閱讀為拓展,從而完成深度學習,提升核心素養(yǎng)。從傳統(tǒng)到創(chuàng)新,由不變到變,這是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