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義軍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治政之道》37—38)
(《乃命二》9—10)
“疾”。(5)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黃德寬主編: 《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玖)》,第179頁?!吨伟钪馈泛?的“”字,整理者釋為“衋”,(6)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 《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捌)》,上海: 中西書局,2018年,第141頁。石小力、蘇建洲、陳民鎮(zhèn)、馬立志等先生讀為“疾”。(7)石小力: 《清華簡第八輯字詞補釋》,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清華大學,2018年;陳民鎮(zhèn): 《據清華九〈治政之道〉補說清華八(六則)》,《出土文獻》第15輯,第197頁;馬立志: 《試釋金文中一個可能讀為“悉”的字》,《古文字研究》第33輯,北京: 中華書局,2020年,第223—226頁。
《治邦之道》簡6—7:“彼春夏秋冬之相受既順,水旱雨露既度,則草木以及百谷茂長繁實,無以熟?!庇捎凇盁o以熟”與上文“以瘠不成”對文,因此研究者讀“”為“疾”可從。
《成人》簡17云:
整理者考釋說:
“竊義”,可參看《莊子·胠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保瑥脑?,土聲,透母魚部,可讀為端母魚部之“妬”,《說文》:“婦妒夫也?!保瑥?,主聲,疑為城邦之主的專字。(15)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黃德寬主編: 《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玖)》,第163頁。
王寧先生認為:
字從土從曰,整理者分析為從“土”聲,按照古文字構形的一般規(guī)律來說,“曰”是聲符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此外,文意也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字義從而正確分析字形。整理者將“”讀為“妬”,“妬”典籍也作“妒”,《說文》女部“妒,婦妒夫也”,其核心詞義是“嫉妒”,在典籍中也多指嫉恨他人或妒忌他人之姿色,前者如《荀子·大略》:“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后者如《楚辭·離騷》“各興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賢為嫉,害色為妒。”如果將上述“妬”的詞義帶入“妬主”一詞中理解,在語意上并不貼切,且同與之并列的“竊義”在語意上也有差距。王寧先生分析為“曰”聲,讀為“越”,但從“曰”聲與從“越”聲之字在典籍中并無直接相通之證,可見讀為“越”也不合適。
附記:拙文是在李春桃?guī)煹闹笇峦瓿傻?,又蒙匿名審稿專家提出寶貴修改意見,謹致謝忱。